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上上週參加學校為高三同學舉辦的「心靈成長營暨成年禮」。
兩天一夜的活動,除了凝聚班上的氣氛,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分享、祝福,讓孩子們體會自己即將邁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尤其對青少年來說,長大成人,或許具備某些吸引力。

想來,年幼的時候,不都希望自己趕快長大嗎?
長大之後,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自己自主獨立。
不過印象中,青春時期的我,卻對成人的世界有一種莫名的抗拒。大概是覺得當小孩比較單純,「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我一直記得這句話。

確實,長大有長大的樂趣,但,也有該承擔的責任。能夠自己做決定,也代表自己要學會面對後果。

這些年走來,我還是喜歡長大,喜歡讓自己的心靈不斷成長的體悟跟成就感。
而我也懂得,所謂的幻滅,所謂的現實,其實就是從自我中心的眼界中,開始懂得與別人、與環境好好相處。

有人說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就像草莓族,挫折忍受力很低。我突然覺得,是否是因為比較自我,無法認清這個世界並非只有照著自己的想法運作,因此也比較不懂得體諒別人,比較不容易面對挫折。

在成年禮的活動中,學校還特別邀請學生的家長。
我坐在台下,不禁希望自己年輕的時候也能參加這樣的活動,略略領受成長的喜悅與洗禮。
而我也猜想,如果是女兒長大上台,我恐怕也要在台下哭個唏哩嘩啦。
正因為活動的設計,讓學生與家長能有一段分享,因此,很多親子之間從沒說過的話,尤其在青少年這個階段,居然就透過這短短的活動,表達出來。

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一對親子之間的愛恨情愁,也只有當事人懂得箇中滋味。
但正因為自己當過孩子,如今又成為母親,真的更加懂得,沒有完美的父母。
父母親畢竟是人,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生活的壓力。很多父母也只是盡力用自己懂得的方式來對待子女。
與其怪罪父母親,不如就在自己成年之際,與父母和好,原諒父母或者不經意犯下的錯誤,真正學習獨立、學習長大成熟。
做父母的,也總要懂得放手。記得,養育孩子的最終任務其實是讓他們成為大人,發展自己的生涯。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在藝術治療帶領老師的網誌上看到這篇文章,很喜歡!
能夠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夢想的人勇敢追夢,每個人匯集的小小力量就能織就無數動人的故事。

心中的渴望與創意發想不禁蠢蠢欲動,想像如果是自己,希冀完成什麼樣的夢想呢?
目前想到的是:
1.想為老年人寫傳記。
2.想為夢想工作家做紀錄。
其實就是想寫百樣人生的真實故事。
3.想讓年輕的孩子更認識自己,更懂得愛自己。(昨天蒐集公民課資料時,看到勵馨基金會舉辦的「台灣女兒節」活動,也覺得不錯。)
4.想讓三歲以前的幼兒跟主要照顧者有更多活動的空間。
5.想創造一種彈性的工作型態,特別適合需要照顧孩子又想要自我實現的母親。

如果是自己個人的話,真想移民到山林海邊,每天慢慢地活,烹煮野菜,跟老公談天,陪孩子長大,看書、寫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父親節那天,公公突然住院。
八十多歲的他,中風很多年了。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因為不知道是什麼狀況,著實擔心恐慌了一陣子,害怕要面對天人永隔的局面。

怎麼看死亡?
每個人總有一天要面對的。
無論是自己生命的消逝或是親朋好友的離去。
如果問自己:要怎麼活著,或者也可以問自己:要怎麼死去,如果某些部分是可以準備的話。

2.
最近幫忙寫一份文案,關於「生命寶石」。
之前還未曾聽說過,原來是可以把人的骨灰或毛髮,製作成寶石飾品,作為一種紀念。
死亡的可怕是否在於,永恆的分離。
我喜歡基督教的說法:死去之後就可以在天上相見,死亡乃是通往一個更美的家鄉。

3.
接到朋友轉寄的信件,介紹一部紀錄片「醫生」。
隔幾天就在報紙上看到一名小六男生自殺的新聞。
多麼年輕的生命,令我多麼地不解。
就算年紀小,也有情緒壓力,但何以用這樣的方式呢?
雖然還沒看過這部影片,但很期待也相信其中一定會有令人動容深思之處。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以前,我並不特別喜歡喝咖啡。就算在咖啡廳裡一小口一小口啜飲一杯,也是因為她的香氣跟詩情畫意的氣氛。何況,一旦下午喝一杯,晚上就容易失眠。直到生了小孩,一方面為了提振精神,二方面也不再有睡不著的顧慮,我便開始自己沖泡咖啡。
自從義式咖啡開始流行,卡布其諾、拿鐵、焦糖瑪奇朵便成為我的最愛,不苦,可以喝到牛奶的滋味,又有一種香甜。當然,也因為星巴克的林立,我再也喝不慣三合一或便利商店裡的罐裝咖啡,反倒開始買了濾杯、奶泡器、磨豆機。等到週末的早晨,沖泡一壺咖啡,烤幾片土司、煎個蛋、火腿,吃一頓悠閒的早餐。
一直到最近,我跟老公在
HOLA閒逛時,又看到我們之前想買卻猶豫不決的摩卡壺禮盒組,剛好那裡有一個煮咖啡的專櫃,售貨員正在跟幾個主婦講解使用的過程。我喝了一小杯現煮的咖啡,又比較了幾種咖啡壺,還是決定購買禮盒組比較划算。後來只剩下我跟先生,煮咖啡的店員熱情地招呼我們。因為決定要買,就當場向店員討教。那是一位看來三十來歲的女性,言談之中可以聽出她對咖啡的熱愛。於是,她教我摩卡壺的煮法跟用阿拉丁壺濾泡式的煮法,甚至要我當場現學現買。
聽她這麼一講解,才發現當中還有許多的學問跟小技巧。
原來摩卡壺是專門煮義式咖啡、花式咖啡的,而濾泡壺則適合品嚐單品咖啡。兩者當然有不同的煮法。原來以前我們慣用的沖泡法,其實最需要技巧,要用滴漏壺(也就是阿拉丁壺,這個名字更可愛),先悶再淋。之前要先溫杯,濾泡的時候可以在杯裡先加一顆方糖。
隔天早上,我們用摩卡壺在家煮了第一杯咖啡。
自己烹煮的樂趣就是享受這一連串的過程。從開始磨豆、準備器具、烹煮濾泡,每一個小動作都可以成為片刻的永恆,也因為每一個細微之處調製出不同的味道。
後來我又去另一家專櫃添購咖啡豆跟一個比較小的滴漏壺,準備在辦公室大展身手。
於是,每天上班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濾泡一杯咖啡。我想,這應該也可以成為一種儀式。
本來喜歡花式咖啡的我,品嚐了第一杯自己泡的單品咖啡,難得不加牛奶、奶精,卻真的發現,咖啡有許多層次的滋味。
或酸、或苦、或回甘、或香醇,每一次沖泡都有些許的差異,每一口都值得細細地品味。
時間在咖啡香中暫時靜止,我的感官思緒單純地享受飲用的樂趣。
這就是生活中小小的幸福!













參考:
喬尼亞咖啡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上班快三週了,隨著開學的到來,生活的步調也越來越忙碌。
開學之後,要送女兒上幼稚園,要在七點半之前趕停車位,要開始適應朝七晚五的生活。
生活會變得很規律吧,我想!為了早起,也恐怕不能太晚入睡。
開車的技術大概也會因為每天出門、回家而變得更加熟捻。
有點疲憊是真的,想念不被時間追趕的生活。
所以可以寫網誌的時間,也許也會被壓縮吧!

最近的生活樂趣,除了每天泡一杯咖啡,就是期待週末能夠到郊外嘗試野炊露營的生活。
因為很喜歡戶外烤肉,想來野炊應當也有她的樂趣,尤其添購炊具時,不知不覺浮現一股期待與置身山林的想像。

上週末終於等到創意市集。
雖然午後的陽光十分炙熱,場地也十分狹小(原本對封街頗有期待),雖然沒辦法逛太久,也沒帶照相機,但,看著一攤攤手工自創的物品,無論是娃娃、首飾、衣服鞋子,或是手工創作,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繽紛。
正因為都是獨創手工的東西,新奇是第一種感動(尤其還看到曾經在網站上面看過的作品)。再者,每一位創作者自有不同的性格與理念,即使都是毛線編織的飾品,也就產生不同的造型與配色。而我也佩服他們與消費者的第一線接觸,透過購買與否,看出市場的接受度。如果並非是要創業或自創品牌,或者就像藝術品,自然會有不同欣賞的族群。反過來說,確實也很難憑一己之力掌握大眾喜好,所以只要活出自己的特色,總能吸引類似特質的人。
就好像最後決定買下的手機袋跟髮飾,就是因為喜歡這樣的風格。
逛完之後,晚上入睡前,又開始構築自己的手創衝動。
創作,也是一種自我完成吧!

同事說我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從身邊的用品看出一些質感。
我笑著說:總是要找點生活樂趣!
小小的樂趣、些許的幸福、點滴的感動,或許就像漣漪,一開始不用太多,卻可以在生活中蔓延發酵。

今晚,雖然為了iPod的使用跟申請KKBox,弄得有點煩悶。但當歌聲揚起時,就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我還記得前陣子播出的日劇「愛情慢舞」當中是這麼介紹其中的男女主角:一個在人生路上總是踩煞車的大男生,和一個喋喋不休、最好踩點煞車的女人。聽說從開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與人生態度。
我是這個月,迫於環境使然,不得不體會當中的道理。
話說因為找到工作,家裡離學校又有半小時的車程,需要帶孩子上下幼稚園,因此,只好開車。
駕照雖然老早就有了,真正上路的機會可沒有幾次。
原本考慮開老公的休旅車,奈何實在對新手上路的我,過於龐大艱難。
於是,我居然買車了!
這真是住在台北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說來,我還是懷念台北方便的公車跟捷運)
決定買車之後,其實我非常地焦慮,對於開車上路存在著莫名的擔憂跟恐懼。但恐怕沒有退路,只好每天晚上都跟自己做心戰喊話,不斷告訴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那麼多人都會開車,妳一定也可以,甚至還在腦海中創造一幅自己順利開車的圖像(猶記得以前還沒拿到駕照前,我還曾經夢過自己開快車)。
就這樣,我駕駛紅色的Solio上路。
萬萬沒想到,第一天就跟阿嬤騎的摩托車擦撞。
警察來了,做了筆錄,留下雙方電話之後,接到阿嬤的連環叩。
帶她去看了復健科,幫她修了機車(不一定是這次擦撞的都要修),後來要求一萬三的和解金。
最後我找了保險公司出面理賠。
短短兩三天,焦慮心煩指數恐怕破百,內傷的程度說不定更重。
只能說,還是在心中安慰鼓勵自己:人平安就好,就當花錢學教訓。
確實太多的第一次經驗。
當然也感謝發生這樣的意外,這個星期我開始每天開車上班,無不格外小心謹慎。

我發現,掌握方向盤的感覺很像人生。
每個人理當都握有生命的方向盤,可以決定前行的方向、前進後退的速度。紅燈的時候踩煞車,綠燈的時候只管前進。遇到危險要躲避,視線不良要開燈。
開車如此,騎車也是。
但開車之後才發現摩托車騎士的恐怖。有些人並不會注意旁邊的車輛,還一直靠近汽車道,彷彿就是算準了別人不應該來撞他。我感覺,就好像有些人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別人負責一樣。別人應當負責我的歡喜憂傷,應該照顧我的安全,應該保障我的權利。他忘了,操控方向盤的是自己。當然,就是因為路況太多、生命的意外不斷,更需要把握自己能夠調整改變的。
為自己負責,這是我的感觸。
所以目前多半行駛內車道,但也發現,開車或許真能看出性格。
不知道是環境的氣氛或是開久了自認技術好,開車的人幾乎鮮少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遇到黃燈能衝就衝,好像開車是為了追求速度,也彷彿被時間追趕。
我只希望自己開車是處在放鬆的狀態,進與退掌握合宜,視狀況調整速度,無須與時間賽跑。
總之,我克服了一個新的挑戰,正在磨練一項新的技能,跨入一個不同的領域。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情人節的前一天,在復合式餐廳裡聽到學生時代的西洋歌曲。
在喧鬧的人聲中,跟著歌詞輕聲地哼唱,彷彿嗅到一縷青春沈澱後的回甘香氣。
在心頭屈指一算,居然已經過了十個年頭。
邁入三十歲的門檻,已經半年。
十年前,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現在的局面。
十年前,一度對跨越三十大關,感到惶恐。好似過了生日,吹滅的不只是一歲的年齡,而是青春尾巴燒盡的餘煙。
而今,我在現實裡編織夢想。
三十歲的我,已婚,育有一兒一女,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手中握有看似傳統的幸福。
只有自己知道,每一個轉折、每一個不同的生命階段、每一回的波折與契機,都是以汗水淚水打破原有的疆界,匯集成現在的版圖。
也曾經後悔,曾經迷惘,曾經在世代的變動中,對愛情婚姻、職涯發展、自我的定位感到疑惑掙扎。
但也因為這些歷練與困境,激發生命力與創意。
現在的我更加相信,年齡是智慧的累積。
三十之後,該擔當的責任還是要繼續完成,但也越來越能夠在現實中一點一滴打造夢想。

三十,是一個檢視自己的機會。是一個證明自己是否成熟、能否獨立的階段。
有沒有具體的成果,也許並不是那麼重要,而是能否發現自己的天賦,找到生命的方向,越來越懂得與自己相處,也越來越能夠在各種關係,像是:與人的關係、與工作的關係、與環境的關係當中,游刃有餘。

 引用:http://blog.yam.com/30blog/archives/1905975.html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