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這幾個月在讀書會中閱讀的是「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心靈工坊出版)一書。
這是一本好書,卻不是容易閱讀的書。
可以感覺到大部分的成員難以品味吞嚥,即便讀過了,也需要花費一番心力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吐納分享。
所以,我每一次都設計不同的體驗活動。
當然,這本書其實是有寫出實際操作的方式,如:身體掃瞄、呼吸的練習、覺察,一步一步培養內觀的習慣。
但除非你去嘗試,否則,依舊是書本裡的知識。

因此在最後一次,我設計了一個藝術創作的體驗活動,試著透過這個活動來表達這本書的一些核心概念。
需要的媒材有:透明投影片一張、油性簽字筆一支、A4白紙一張、蠟筆一盒
方法如下:
1.在投影片上用簽字筆寫出你最近的想法。
這需要一些暖身與引導,可以特別參考本書第八章「將想法視為心智的產物」相關的內容。
當然,一旦你開始寫,其實就是一種發現。
或者也可以用自動書寫的方式來進行。

2.花一些時間看看自己所寫的或與他人分享。
倘若這是另一個人腦袋裡的念頭想法,你會有什麼感覺或想法呢?
試著這樣的操作來讓自己成為自己想法的旁觀者。

3.如果這些想法會帶來某些感覺或情緒,會是什麼呢?又會出現在身體的哪些部位?
接著,我帶領成員進行身體的覺察,也體驗本書194頁中所說的練習:邀請困難入內,並透過身體與其共處。
當然,由於成員的身心狀況都還不錯,原本寫的想法不見得是負向的模式。我也提醒大家:往往是在遭遇困難意外時,才看得出我們內在的質地。

4.拿出A4白紙與蠟筆,我帶領成員進行自我守護的創作。
帶領的方式有很多種,也可以運用曼陀羅的創作,重點是引導出我們內在的平靜,也就是讓這本書透過內觀要達到的心理狀態,以圖像的方式呈現。

5.把投影片放在白紙上。投影片上的念頭想法就像我們平日的生活狀態,當我們沒有覺察時,如同重複播放的影片,複製著相似的模式。
但拿開投影片,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尋回內在的寧靜。
如何穿越這些模式,其實如這本書所言,就是練習覺察、專注地呼吸、透過身體的知覺等方式。

這是我試著用藝術創作、圖像來傳達這本書所描繪的心理運作。
或許就像本書的文字對一般人而言是難以理解的,心靈的世界,也不是用語言來解讀的。
所以,透過圖像,透過藝術創作,其實更貼近心靈的運作,更能成為一種共通的語言。
因為腦袋尚未明瞭,心,卻早有感應。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作的靈感始終在腦海中浮動,但很奇怪地,有些可以輕鬆地化為行動,有些則繼續擺盪漂浮。
話說,應該先完成第二套聊心卡。
牌義都寫好了,但最難的,還是畫圖、寫手冊。

而構思中的另一套牌卡,想過幾種型式與設計,最後成形的,亦出乎自己的預料。

圖像的風格往往是最需要琢磨的。
畫了幾張粉彩,倒也樂在其中。
但今天偶然在書店又看到可愛的圖庫,原本有買日本設計的一款,卻不如自己想像中好用。
今天買到的,又激發我嘗試的渴望。
就暫且以這樣的方式,畫了三張。

實在是從無到有的摸索啊!
尤其要使用自己並不熟悉的美工軟體(其實,也沒學過哪一套啦!),真的是憑一股傻勁。


這是Fun心卡的嘗試作品。
完成的路,還有點漫長。
但這套牌卡一樣有著特別的設計與運用方式喔!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進行牌卡的教學課程時,我總會花一些時間與成員討論,關於:抽牌為何會準這件事。
每個人其實必然會有不同的看法與立場。
但前提是:你相信,抽牌會準嗎?
若不會準,又為何要拿來運用呢?

這裡說的準,並非是預測未來的準,而是當下的準。
例如:
為何同一個人會在同一天的課程中,連續四次都抽到同一張牌?
為何洗牌兩三次,還是抽到同樣那幾張?
也就是為何在那麼多張牌卡中,可以透過手中抽到的這一張來探索心靈的樣貌?

當然,以心靈牌卡當作輔導的媒材,與坊間的算命占卜是不同的。
即便對方說不準,以輔導的功能來說,都可以視為談話的契機。
但倘若牌卡並非只是做為圖像式的工具,並非只是透過選擇與投射來反映個案的狀態,而是運用抽牌的歷程來完成心靈的對話,那麼,抽牌會準,就格外有意義。

分享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
在張老師月刊402期中,目前接受榮格分析師訓練的呂旭亞老師寫了「從春天的牆腳長出來的《易經》課」一文,其中談到他們如何在課堂中練習易經占卦。
文中提到:「榮格學派的《易經》學習,是將《易經》的占卦當成與集體潛意識相遇的一個方法,而理解卦象就是用分析夢的方式去理解《易經》裡的卦辭。所以光是要澄清自己占卦時的問題,就是一個自我分辨與對話的歷程,等到卦象出現,如何理解卦辭所提供的象徵性意義,又是另一個挑戰
榮格式《易經》是將《易經》六十四卦的卦爻辭視為一大群象徵符號,卦爻辭中的語言變成象徵訊息與占卦者生命的景況,產生如夢似幻的關聯,而這個關聯是一種極為奇異、準確,又有意義的連結
所以,「榮格晚年發展了有關「共時性」的研究,因為他沒有辦法否認《易經》占卦的準確性,也無法不動用他科學訓練的頭腦,用現代理性的觀點來檢視這奇怪的準確
心理學大師榮格是這麼看待占卦的準確。

而另一位大師奧修則說:每當我們做任何事─占星、未來的建議、星座解讀、手相、易經占卜、或塔羅牌解讀─任何跟未來有關的事,基本上都是在讀那個人的無意識。
它跟未來的關係很小,反而跟過去的關係比較多,但因為未來是由過去所創造的,所以它跟未來也有關係。
因為人們的生活就好像一部機器,所以預測是可能的
(出自「生命的遊戲」一書)
雖然他並沒有解釋為何會抽到與自己有關的牌,卻從另一個角度看到重複的模式如何影響現在與所謂的未來。

Voyager Tarot的設計者James是這麼解釋塔羅之所以會準確:因為七十八張牌都是每個人會經歷到的人生。

也許數學家會認為這是機率問題,但這麼多張牌,為何在這一刻,在這一個問題的回應中,是所抽到的這一張牌呢?
畢竟不同的牌所顯示的內涵是不同的。


至於我,我相信,抽牌會反映抽牌者的心靈狀態。
為何會如此?
我自己目前的解讀是,因為心靈擁有看不見的力量。
當一個人在困境中,渴望尋找答案時,他的身心會指引他抽到適合的牌卡。

也許那畫面很像「奇蹟」這本書作者的描述,其身為一名腦科學家,卻經歷中風而後康復的歷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到:「這是我進入右腦意識的旅程,在那裡,我被包裹在一團深沉的內在祥和裡……漂浮到一個令我覺得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終於了解,我們如何能經歷那種「神祕的」或是「形而上的」經驗,……內心的洞見因而產生

如果,我們都是能量,如果我們不再有分別與界線,就像量子的連結與波動,當我們伸出手抽牌,會拿到呼應我們心靈的牌卡。

那並非牌卡本身具有神奇的力量,而是我們、心靈、宇宙,一起共鳴。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廣播訪談及工作坊的內容,我又整理了一些關於內在小孩的資料。
究竟什麼是內在小孩?
我如何跟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

其實,「內在小孩」的概念與治療並不是一種統一的理論或方法,而有一些不太一樣的論點,包括過去的創傷經驗、次人格的一種、代表赤子之心,甚至是聖童或是一種隱喻。

以其中一種角度來說,「內在小孩」是源自於兒時經驗存在於人們內心的一個心理實體。很多人的形體雖然長大了,卻因為小時候的一些基本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有被傷害的經驗,導致這些人的內心其實還存留著脆弱、受傷、需要被關注的童稚小孩,這就是內在小孩。
同時,這些人日後自我關懷與照顧能力也沒被發展出來,以致於童年的負面經驗仍持續干擾長大成人後的生活。(出自勵馨基金會)

這裡有一份引用自勵馨基金會的問卷,用來了解你跟內在小孩的關係與狀態。
每一題作答時間建議不超過3秒鐘,請直覺而誠實地以〝是〞或〝否〞回答以下問題。

 1、我很容易去討好別人
 2、在我內心深處,我覺得自己有問題,跟別人不一樣
 3、當我為自己爭取權益時,會感到不安,寧可委曲自己
 4、我做事嚴謹,凡事要求完美
 5、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6、我曾有或正有飲食失常的問題
 7、我常不知道自己情緒上真正的感覺
 8、我願意做任何事情來讓別人不要生氣或避免衝突產生
 9、我幾乎從不表達自己負面的情緒
10、我有睡眠失常的問題
11、我覺得人是靠不住的,包括我自己在內
12、我很怕單獨一個人,願意做任何事來避免獨處的情況
13、我發現自己會做自認為別人期待我去做的事
14、要我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還來得容易些
15、我很好強,而且討厭輸的感覺

如果你有 3 題以上答案為〝是〞,表示你忽略了自己的「內在小孩」很久囉!
建議你勇敢面對問題來源,你可以藉由自我認識、成長等相關書籍、課程或參與團體著手,逐漸讓你的內、外在自我更能均衡一下。

如果你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表示你的「內在小孩」受傷程度不輕!
建議你要花時間學習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機會的話,可以找專業人員協助,相信對療癒受傷的內在小孩會大有助益。

歡迎來參加Una帶領的內在小孩工作坊

那要如何可以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呢?
除了正視他,關心他,其實也就是要發展撫育型內在父母的能力。


以最近畫的一張圖來分享。
成人之後的我們,當過去的創傷經驗沒有療癒處理,很可能就會造成目前生活的不適或痛苦,有點像是踩到地雷或一種隱約莫名的自憐自棄自卑感。
但當我們有能力開始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其實也就等同於發展了愛自己的能力。
藉由「內在小孩」的概念與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拓展自我正向對話交流的力量喔!


參考資料:勵馨基金會內在小孩e療網(可觀賞動畫「你聽見你在哭」,會有更深的體會)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藉由塔羅牌的架構,不同創作者透過其巧手畫筆,繪製出多樣的風格。
真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了!
無怪乎除了手中常用的,其他可視為蒐藏品呢!

分享在網路上看到的塔羅牌,很喜歡這樣的畫風,美得很有意境。期待她的出版!

這是該創作者的網站:
http://www.reinhardschmid.de/






另一種是塔羅曼陀羅,也很特別。可惜作者還沒畫完22張大牌呢!
這是該創作者的網站:
http://www.serpentmandalas.com/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像卡(Persona)與年輕人像卡(Personita)都是OH卡系列的圖卡。
這兩者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的地方在於,兩套都是以人像為主題的圖卡。
所以,每一張人像卡就是一張張不同種族、性別、年齡、特質的臉。
既然是人像卡,其實就是很適合用來探索自我與人際的關係。
甚至以助人工作者的角度來運用,算是比OH卡更為簡單及更容易上手的入門選擇。


而兩者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顧名思義,年輕人像卡的人像圖,是從小寶寶一直到青年的圖像,就是比較年輕的人像。
而人像卡,則是從年紀小的到年紀大的人像都有。圖像的張力更大,且會有看似角色的人像。
再者,兩套卡都還搭配另一種圖卡。
年輕人像卡是搭配44張的情況卡。
情況卡的圖像是以人的身體姿態為圖,圖片中出現的人數不一。
而人像卡則是搭配33張的互動卡。
互動卡是以不同的圓圈及彼此之間的線條來呈現,很像家庭圖的關係繪製。

而在運用上,兩套人像卡的操作是相似的。
重點是因為年輕人的臉及不同年齡角色的臉,自然會帶出不同的感覺。
而情況卡與互動卡,固然都是為了顯示人際關係之間的互動,但因為圖像的表達方式不同,深入探索的方向也會有所差別。

如果手邊有預算的問題,會建議先購買「年輕人像卡」。
其所繪製的圖像,比較討喜。情況卡的解讀也比較具體明顯。


兩套圖卡,自然是各有特色。
我以這兩套圖卡,運用家族排列的觀點,排出現在家人之間的關係。
內圈是年輕人像卡的圖,外圈則是人像卡。
如果手邊有兩套,自然也可以加以比較。
都會是非常有趣的發現喔!



有興趣學習人像卡的伙伴,歡迎參加7/12的人像卡助人自助工作坊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在小孩卡」是一套很可愛又帶來療癒的牌卡。
無論內在小孩是否受傷,長大成人的我們,都需要持續滋養自己。
所以,為自己抽一張內在小孩卡吧!

方式:
一、安靜自己的心,感覺此時此刻身體的狀態及心裡的感覺。
二、你可以為自己想一個問題(非關事情的結果與好壞)或什麼都不想,只是為目前的自己帶來祝福與指引。
三、接著,閉上眼睛,從1~10的數字中,直覺地選擇一個數字。
四、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內在小孩卡,是關於這個問題或目前自己所需要的提醒。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