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目前分類:藝術治療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幾年,從曼陀羅開始,一直到前陣子很流行的禪繞畫,還有最近所謂療癒系的著色畫,都顯示出:透過簡單的塗鴉,不需具備美術背景或技術,任何人,都可以在這樣的歷程中,學習靜心與放鬆。

而在我心底,一直有另一種圖畫,就是關於心的樣貌。

有沒有可能,就是透過繪製自己的心,讓我們更靠近自己,更懂得自己?

其目的不只是抒壓,也不是為了美麗,而是一種探索與發現。

先來分享最近的創作,喜歡的人,可以自行下載,試著為自己的心,塗上顏色。

同樣的圖畫,不同的時日,不同的心情,一定也會畫出不同的模樣。

這是兩張可以互相搭配的著色畫。

其一:畫出今天的心情吧!

檔案 2015-7-29 上午10 32 59  

其二:今天,可以給自己的心,哪些養分呢?畫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吧!

檔案 2015-7-29 上午10 33 25  

是不是很簡單,不需要太多時間,一樣可以陪伴自己喔!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個別會談的歷程中,除了言語的訴說,透過創作,更是陪伴個案以看得見的素材,以當下的身心經歷,以一種象徵的操作,去經驗與自己對話,與過去對話,與創傷對話,並再度得到力量的過程。

 
撕吧!
撕吧!
隨意地撕下喜歡的圖案,甚至只是單純地享受撕紙的快樂。
讓情緒藉此流瀉。
貼囉!
貼吧!
所有破碎的都可以成為另一種美麗!


把所有的秘密裝進一個盒子,
所有黑暗的、醜陋的、不喜歡的、說不出口的。
讓這些秘密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
最後,好好地密封與收藏。
也許,我們的任何面相與經驗,都只是需要一個安放的位置!



沒有時間畫畫或懼於塗鴉的人,還是可以透過一些自己喜歡的媒材,創作屬於自己的曼陀羅。
答案不用說,結局也不總是完美,
但,在自己的心底,永遠都可以經驗,生命的完整!!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想為這本書「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張老師文化出版),好好紀錄我的感想!
所以,放在手邊,讀過一遍又一遍。
卻是,最近的自己,忙到沒有時間,細細地吐納與編織。
因為,有太多的收穫,有太多作者分享的案例、隻字片語,是我想保留與表達的。
最終,就從自己最受感動之處寫起吧!

這不是作者的第一本中譯著作。先前的「青少年藝術治療」就已經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我欣賞的不只是案例、理論,而是作者對於藝術治療的觀點與其自身生命的態度與歷程。

記得第一次看完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所描寫的一則案例。
這位個案為厭食症患者,對繪畫沒有太大興趣,但喜歡寫詩。
因此作者就透過詩句與其互動。一開始,作者先寫了一句,再邀請個案書寫第二句。接著,他又寫了第三句,請對方繼續寫第四句。如此共同完成了一首詩。
最後,作者刪掉自己所寫的,只唸出個案所寫的句子。

我幾乎可以想像那樣的情境。
我幾乎可以想像,如果有人可以這樣跟我互動,是多麼奇特又寶貴的經驗。
因為,其實,我喜歡寫詩(人如其名囉)。
但,我也知道,可以用詩來對話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那必然有種遇到知音的雀躍。
對方不僅可以讀懂我的詩,還可以用我的語言與我對話。

如果說,藝術是心靈的語言。那麼,詩歌,理當也是心靈的方言。
一般的成人不愛或恐懼畫圖,同樣地,也大抵害怕或不願寫詩讀詩。
但,這兩種方式,往往比理性的說詞,更貼近心靈的樣貌,也更能表達內心的感受。
相對地,如果能運用詩般的語言、歌曲般的文字、故事般的描述,也更具有療癒的效果。


作者在書中除了分享他自己的藝術創作,也分享了他所寫的詩、所聽的歌、所解的夢、所說的故事。
所以,我更看到這位作者,真的是以藝術的態度與方式在生活、工作。

而我也欣賞,作者以存在主義的觀點來談藝術治療。
所以,並不在於透過藝術解除個案的痛苦,而是尊重其痛苦。
痛苦不盡然都要消除,也不盡然都可以消除。
但人生還是可以在無常中找到意義與力量。

我也喜歡,作者所提醒的關於工作者對於個案所進行圖像的分析與詮釋,是否會導致圖像謀殺。
創作者畢竟是個案,即便工作者分析得如何之有理專業,卻是帶給個案力量或奪走其力量呢?
或者這麼說,與其用專業理性的語言來回應個案的創作,若是能夠也以圖像、詩句、歌曲、故事來回應,就更能傳遞心靈的聲響。

我當然也喜歡,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對於治療的看法。我總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基礎,影響了是什麼樣的人給出什麼樣的療癒。

總之,如果要寫下這本書的重點或佳言,恐怕篇幅太長。

回到一開始寫的:那則案例為何令我感動呢?
因為詩句是屬於我更私密的語言,書寫是我好熟悉的對話方式。
從口語到非口語,我再次見證藝術療癒的力量。
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我們表達內心的世界。
創作的歷程就已經開啟了對話與療癒。
而透過作品,我們更可以看見、互動、破壞、重建,將內心不可見、不可知的力量轉化為外在感官可以接收與理解的。

這本書,給了我外在工作的能量。
但那則案例,撫慰了我內在的靈魂。


後記
分享自己先前與個案互動時所寫的一首詩:與憂鬱症相遇,我只想寫詩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作之所以可以成為一種治療的歷程,我覺得,跟訴求「美」的目的是不同的。
這也許是很多人畏懼創作的原因。
以畫圖為例,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不夠像、不夠漂亮、不夠完整。
我們關注最後的成品,卻忽略享受其中的歷程。

所以,我總是提醒成員:回想自己幼稚園或更小的時候,隨手塗鴉的興致與歡樂吧!
在沒有任何評價之前,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畫畫、很輕鬆地運用各種工具、媒材與方式,就是去做、去玩、去呈現、去表達。

所以,畫圖等藝術表達的方式,之所以可以成為一種治療的歷程,跟成為畫家的訓練是不同的。
你不需要成為畫家,你只需要,成為自己!

當你把這個創作的過程視為與自己身心對話的旅程,會發現更多,除了作品、成果之外,意外的驚喜。
好似你透過創作,先整理了自己,運用過去或現有的生活經驗與素材,成為作品的主題。但透過創作的歷程,你發現自己的狀態。最後又透過作品,成為一種回饋、見證與反思。


你可以單純地享受創作的歷程。也可以在創作後,回顧與整理,自己經驗了什麼、感受到什麼,又會如何詮釋這個歷程與自己的作品。

分享最近帶領曼陀羅自我探索團體的經驗。
在兩天的歷程結束,最後分享時,很多人一開始是靜默的。
「不想說。」「就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很寧靜。」
是啊!並不需要說的。
這是藝術創作與語言表達的不同,這是圖像與文字的不同,這是心與腦的不同。
你就只是創作。當你投入的時候,並不需要語言的詮釋與解讀、分析與評價。
因為在歷程當中,你就在經驗,就已經完成。


在進行自然素材的曼陀羅時,有成員反應:「好累!但堅持要做完。」「好生氣!」「有時候會想要放棄。」
於是,我們探索這個歷程,發現:當自己不知道如何把作品做好時,當出現「失控」的感覺時,就好像面對人生的意外與挑戰。而我們,又是如何回應呢?

也有成員在整理自己兩天的創作模式,發現:自己會想要做得美美的,如同平日對自己的要求。

也有成員就在兩天的創作中,透過不同的媒材與方式,經驗了一些改變,變得比較放鬆、比較敢嘗試。

所以,當創作成為一種心靈對話的旅程,其實,就先放開美醜的評價吧!
嘗試一些不熟悉的媒材、運用一些不同的方式,重點是「醜一點」、「超越」、「失控」。
於是,你會經驗到「自由」、「勇氣」與「放鬆」。
這是作品以外,更寶貴的力量與資源。



備註:
若自己目前處在較大的壓力或身心失調的狀態,在進行相關藝術活動時,請尋求一些陪伴與支持。
因為當創作引發情緒,需要承接與照顧。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個月在讀書會中閱讀的是「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心靈工坊出版)一書。
這是一本好書,卻不是容易閱讀的書。
可以感覺到大部分的成員難以品味吞嚥,即便讀過了,也需要花費一番心力才能用自己的方式吐納分享。
所以,我每一次都設計不同的體驗活動。
當然,這本書其實是有寫出實際操作的方式,如:身體掃瞄、呼吸的練習、覺察,一步一步培養內觀的習慣。
但除非你去嘗試,否則,依舊是書本裡的知識。

因此在最後一次,我設計了一個藝術創作的體驗活動,試著透過這個活動來表達這本書的一些核心概念。
需要的媒材有:透明投影片一張、油性簽字筆一支、A4白紙一張、蠟筆一盒
方法如下:
1.在投影片上用簽字筆寫出你最近的想法。
這需要一些暖身與引導,可以特別參考本書第八章「將想法視為心智的產物」相關的內容。
當然,一旦你開始寫,其實就是一種發現。
或者也可以用自動書寫的方式來進行。

2.花一些時間看看自己所寫的或與他人分享。
倘若這是另一個人腦袋裡的念頭想法,你會有什麼感覺或想法呢?
試著這樣的操作來讓自己成為自己想法的旁觀者。

3.如果這些想法會帶來某些感覺或情緒,會是什麼呢?又會出現在身體的哪些部位?
接著,我帶領成員進行身體的覺察,也體驗本書194頁中所說的練習:邀請困難入內,並透過身體與其共處。
當然,由於成員的身心狀況都還不錯,原本寫的想法不見得是負向的模式。我也提醒大家:往往是在遭遇困難意外時,才看得出我們內在的質地。

4.拿出A4白紙與蠟筆,我帶領成員進行自我守護的創作。
帶領的方式有很多種,也可以運用曼陀羅的創作,重點是引導出我們內在的平靜,也就是讓這本書透過內觀要達到的心理狀態,以圖像的方式呈現。

5.把投影片放在白紙上。投影片上的念頭想法就像我們平日的生活狀態,當我們沒有覺察時,如同重複播放的影片,複製著相似的模式。
但拿開投影片,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尋回內在的寧靜。
如何穿越這些模式,其實如這本書所言,就是練習覺察、專注地呼吸、透過身體的知覺等方式。

這是我試著用藝術創作、圖像來傳達這本書所描繪的心理運作。
或許就像本書的文字對一般人而言是難以理解的,心靈的世界,也不是用語言來解讀的。
所以,透過圖像,透過藝術創作,其實更貼近心靈的運作,更能成為一種共通的語言。
因為腦袋尚未明瞭,心,卻早有感應。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透過拼貼的創作,主題多半是自己的夢想藍圖。
這幾次在工作坊中,我把主題改為:滋養、守護與帶給自己力量的拼貼作品。
尤其請成員把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彩色影印,放在圖的中間,接著在四周,完成創作。
就如同自己置身在滋養的園地、守護的圈圈、力量的來源,成員都發現跟「夢想拼貼」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發現、找回自己內在的力量,一份珍惜自己、疼愛自己的力量,豈不是很棒嗎?!

也分享其中一位成員鎧鎧的回饋:
今天上完了自我探索的課~
在回家途中有感而發
我想說這6堂課對我幫助很大
沒有太多空靈深奧的理論
或神秘玄奇的感受
只有回到自己.看到自己原來是那麼的好及珍貴!

這課時間安排很好~是可以有時間讓自己回到生活中"整理"
而又再回到課程分享與體驗新的階段

我想~學習許多療法.增加能量.課程.......
如果沒有回來看自己.整理自己
感覺只是在原地打轉

所以有很多煩惱事情是我在這課程中學習到幫助我處理它的方法
而有不一樣的轉化
也讓我感受到煩惱其實.............不是煩惱!哈哈!

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詠詩老師你是重要的一員(俗稱貴人)
正面臨人生轉換的一個點上.有你的陪伴讓我更穩定
還有一起上課的伙伴們
你們的分享也讓我學習很多

感謝.感謝.再感謝!!
我愛你們~~~~~~~~~~~XD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1年的頭一天,由我自己先完成一幅我在嶄新一年的夢想藍圖拼貼。
其實,材料都已經幫家人準備好了,只是那幾天沒有機會一起進行。
而週一的晚上,孩子看到我的作品,便興起了動手的意願。
於是,老公跟兩個姊弟,便在客廳的一角,開始翻閱雜誌、剪剪貼貼,完成了三個人的夢想拼貼。
我則在一旁邊照相邊引導,從中發現屬於每個人不同的特質呢!

看得出來,哪一幅是誰的作品嗎?

完成之後,老公再把這四張圖貼在珍珠板,掛在牆壁上,讓我們時時可以欣賞,激發美夢成真的動力。
最有趣的是,兩個男生跟兩個女生的圖像,各有一些相似與差異。
女生的拼貼圖案較為流動,都有跟人分享連結的相關內容。
男生的拼貼手法較為規律,多以東西跟風景為主。
而對我、老公跟女兒來說,作品中的字句,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可以全家人一起進行藝術活動,實在是一件很美妙又有趣的事。
無論是過程中的互動或是事後的分享,都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


想進行夢想藍圖拼貼的伙伴,可以參考除舊佈新的藝術養生活動一文喔!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隨著2010年的腳步越接近終點,很想來做一些回顧與前瞻的活動。
分享幾種方式,喜歡的夥伴,也可以自己嘗試看看!


其一  夢想藍圖拼貼

媒材:一張八開白色或黑色的西卡紙(或小一點、較硬的紙板皆可)、剪刀、膠水、過期的雜誌報紙或任何吸引自己的圖片、照片等。

方式
先從雜誌報紙撕下或剪下任何你喜歡、有感覺的圖片。
主題可以是你的夢想或你的力量、你的滋養園地等等。
接著再將這些圖片加以組合,黏貼在紙板上。
完成後,欣賞自己的創作。
如果喜歡,可以增加文字或為作品命名,或寫一首詩,或具體地寫下自己的心願。
並把這塊版子放在你時常可以看到的地方。
藉由圖像,顯化你的夢想,帶來行動的力量。

其二  打造內在花園

媒材:一張十六開或八開大地色系的西卡紙、兩張色紙、一枝筆、膠水、跟花草有關的圖片。

方式
先在其中一張色紙寫下,關於今年你想要放下的、改變的、捨棄的、終止的任何事情、人、關係、習慣、生活的種種。如:忙碌、過量的咖啡、莫名的憂鬱、某某人。
寫好後,將這張紙撕成碎片。
再將碎片貼在紙板的中央。
接著,在另一張色紙寫下,明年的目標與願望。
貼在方才的碎片上(蓋住剛才的碎片,讓那些過往的成為花園的養分)。
最後,貼上花草的圖片(也可以用畫的),布置你的花園。
將這幅創作放在你時常可以看到的地方或好好收藏。
有需要時,好好地欣賞,並提醒自己:該是好好照顧內在花園的時候囉!


其三  牌卡的對話

媒材:一套你喜歡的心靈牌卡、一個放鬆的時空。

方式
用牌卡進行探索的方式有很多種,也可以自己設計喔!
首先挑選一個主題,如:事業、愛情、人際關係。
為這個主題抽一張或三張牌卡,代表今年的狀態。
再為這個主題抽一張或三張牌卡,代表明年的元素。
透過牌卡,跟自己對話,進行內在的探索,看看有什麼發現或有什麼提醒。


其四  曼陀羅祝福包

媒材:任何你喜歡,可以帶給你力量的物品。如:花草、紀念品、一本書、硬幣、石頭等等及一個小袋子。

方式
將你喜歡的這些東西排成一個大圓,足夠你坐在中間。
接著,坐在這些物品圍繞而成的圓中間。
你可以放一首喜歡的音樂、燃香,就讓自己享受跟沈澱。
你也可以一一觀看這些物品,許下你的心願。
你也可以祈禱,顯化你的夢想。
最後,將這些物品的一小部分,收集起來,放在一個小袋子,成為自己的祝福包。
可以將祝福袋掛在隨身攜帶的包包上或放在常用桌子的抽屜裡。

這些活動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跟三五好友、親密伴侶、家人一起分享喔!
除了送聖誕卡片、禮物、參加跨年活動,不妨也讓自己的心靈除舊佈新一番吧!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員作品,請勿任意轉載


在帶領工作坊時,非常喜歡欣賞成員的創作。
在共同的主題下,每個人總是呈現出關於自己的獨特喜好、個性、最近的心情與特質。
尤其在帶領生命故事書工作坊時,更是不由自主地讚嘆與共享生命多采多姿的豐富。

上周末到成大帶領這樣的工作坊時,因為人數較多,沒有安排大團體的分享。於是在大家完成自己的故事書之後,引導成員進行一個參觀美術館的冥想。
每個人的作品其實就像是生命美術館或人生博物館的展覽品,每一幅創作都是如此的獨特。
正因為生命故事書的內容是由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作為創作書寫的題材,再透過每個人自由地表達,不僅在內容上是獨一無二的,表達的方式也呈現出每個人的特色。
可以同時看到這麼多人的創作,就好像看到一閃一閃發出不同光芒的生命個體,深深覺得每個人都好重要,而活出生命的價值也有各式各樣的方法。
沒有絕對的美醜,沒有固定的成敗,沒有標準的答案,單單只要活出自己,就是給自己與世界最好的禮物。

每個人都是一本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書。
我們同時是作者,也是主角。
我們可以把人生的種種經驗當作素材,加上自己的創意與夢想,完成一幅幅獨特的作品。
作品本身傳達出創作者的理念、情緒與經驗,也見證了作者的存在。
透過這樣的創作與隱喻,我們更認識自己,為過去、現在到未來進行一場整合,也發現自己的力量。
這力量是我與自己更靠近,可以表達我的想望,可以自由地創作。
然後發現,生命也是如此。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自己一段時光,透過塗鴉的歷程,為自己的心靈建造一座花園,給予滋養守護,引進生命的愛與光。


守護花園
媒材:粉彩、彩色簽字筆


沒有花太久的時間,
但隨著塗鴉的進行,
感覺身心的能量緩緩地從內向外流動。
很平靜安穩!


關係花園
媒材:粉蠟筆、彩色簽字筆


想到七夕情人節快到了,
便繼續創作一幅關係的守護花園。
感覺到媒材的不同,
確實就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與動力。

這兩張很像是心靈的快照,
不算仔細,
卻捕捉剎那的一瞥。
有時間還可以繼續灌溉,
等待花開結果。



以下內容感謝藝療師天堂鳥惠允轉載:天佑台灣  藝術安心2─守護花園

I代表手
代表心:直覺、感受

素材

筆:原子筆、鉛筆、蠟筆、各種隨手可得的筆

紙:A4紙、圖畫紙

對象:四歲以上。可個別創作,也可伴侶、親子同作。也可在教室、社團、社區中團體創作。
關鍵字:本心、守護、力量、許願。

時間:建議至少一小時


歷程:

I種下種子:在畫紙中心畫下一粒種子(可以一個圓表現),代表愛與良善的本初之心。

I滋養:在接近種子周圍的東西南北四面,或是八方,加上簡單的幾何形狀或符號,代表各式各樣的滋養。

I圍籬:決定花園的範圍。在種子周設下圓形、方形或其他幾何形狀的圍籬,亦可在圍籬上加上門,作為出入口。可以開啟,也可以封閉。

I 守護光球:在圍籬周圍畫下一個圓,成為花園的守護光球。閉上眼睛,觀想這個光球的顏色。接著著色。

I灌溉:在花園中任意添加地水火風、日月星辰、動植物、或其他各種元素,讓花園更有生命力。

 許願:看著花園,從光球周圍到達圍籬,從一個出口進入,經過花園、滋養之地,到達種子中心,閉目、呼吸、安坐。你被光球包圍,安全、溫暖,充滿力量,心中的願望逐漸浮現,越來越清晰。張開眼睛,在種子的中心,畫下一個簡單的符號或是文字,代表願望。

 以愛和感謝,祈求如於團體中創作,可將每個人的作品集合,一同祈禱。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於是,我們尋求督導的協助。
無論是線上交談、當面討論、mail聯繫,為的是釐清每一次團體的歷程、成員的狀況、我們自己的狀態與介入。

總之是不好帶的團體,但話又說回來,實在是非常寶貴的實務經驗。

如果用比較有趣的方式來記錄,以下是我給自己,關於帶領兒童藝術治療團體的忠告。

1.若團體人數過多,一定要有協同帶領者或其他人員的合作與協助。永遠記得:在孩子身上, 112的不變原則。
2.對於較有狀況的成員,可考慮增加守護天使,除非想要練就創造分身的本領。
3.一定要先注意場地的配置。如有後門,記得上鎖,以免孩子樂於跟你玩捉迷藏之類的遊戲。
4.請為自己準備一條弄髒了也不會心疼的圍裙。若狀況緊急,穿著輕便型雨衣,也是不錯的選擇。
5.收拾場地也是治療的重點之一,記得多準備拖把及抹布。

而我自己在專業上的學習,包括:
1.在有其他工作人員的情況下,帶領者的賦權很重要,以免造成孩子的混淆。對兒童團體來說,即便有其他治療師,也會以一人主責的方式來帶領。
2.如何用有創意的方式來轉化孩子的行為,例如:太吵的小孩可以坐在一張「消音椅」上。
3.對於較有狀況的孩子,記得別上鉤,記得別落入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慣有模式。
4.加強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連結,培養他們人際互動的能力,而非在於與帶領者之間的關係。
5.助人者除了帶領團體,適時地協助成員的創作,也可以參與創作,透過作品與成員互動及回應。
6.玩得開心很重要。每個孩子的狀態與需求不同,有些可以專注創作,有些需要遊戲,或只是需要一個可以表達的空間。
7.留意是成員個人議題或是團體事件。若影響團體,則由團體共同來回應。
8.注意媒材的使用及所會引發的效應。
9.留意成員週間的狀況,如在學校或家中的表現。若遲到時,也要了解原因。
10.較有狀況的孩子,適合先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再進入團體。
11.在孩子缺乏動力的情況下,如何找到激發其自主性的誘因,例如一些好玩的遊戲或活動。
12.除了治療師以外的工作人員,對團體來說,可能是助力,但也是一種影響動力的變數。
13.兒童藝術治療團體,內容的架構需更有彈性,視孩童的狀況與情境來應變,較難像上課一般按照既定的流程來進行。

這份筆記,還會繼續增添或修改。
還是覺得,事前的準備及了解、場地的佈置、成員的組合很重要。
畢竟治療師也是人,必然有其身心負荷的範圍。
不勉強自己,珍惜自己所能給予的,也是為了帶給成員更好的轉化空間與療癒品質。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之一

在開悟卡中有一張「角色」的關係卡,手冊內提到在家庭當中的五大角色,分別是:英雄、烈士、代罪羔羊、迷失的小孩和福星。這樣的形容使我聯想到Satir所提到的求生存姿態,卻感覺更有故事性。

記得早年在學習Satir的家族治療模式時,老師曾經說:每個人在家庭當中都會扮演一個主要的角色,也許是生病的小孩、家庭的光榮、解決紛爭者等等,為的都是獲得父母的注意,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午在寫兒童團體的報告時,突然想到家庭的動力與角色。

記得週三團體結束,與夥伴在討論時才提到:團體人數的影響。
十個小孩跟十五個小孩,是截然不同的狀況。多一個,增加的不只是一倍的影響。
這部分,我確實有親身的體會。
因為養育兩個小孩,真切地發現:1+1>2。
只有一個的話,專心應付他就好了。多一個之後,不僅是同時要面對兩個不同的個體,還要處理兩個人之間的相處以及三個人所形成的關係。

所以,十幾個小孩處在一起,次團體的形成、各種關係的結盟演變,實在是記錄無法一一釐清的。

可以想見,如果同時養育十幾個小孩,父母身心的負荷以及每個小孩要如何得到父母的關心,如何找到自己在家庭當中的生存之道。
有人可能利用亮眼的成績,有人可能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有人運用性別、年齡,有人則是不斷地搗蛋、出狀況,甚至是生病。

俗話說:會哭、會叫、會鬧的小孩有糖吃。
雖然好的表現可以贏得父母師長的讚許,但某個部分,父母或學校的老師也必須花費許多精力在那些所謂不乖的孩子身上。

好動的孩子可能影響團體的秩序,口出惡言、打鬧離席的孩子會影響團體的進行,所以,大人不得不暫停手邊的工作,停下來處理。

而在這個團體中,其實沒有處罰,頂多就是拿回笑臉貼紙。
在治療的目標下,希望給予孩子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一個包容尊重的環境。
所以團體初期,我們不免會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較躁動,較不參與的孩子身上。

我只是突然想到,那另外一些聽話又安靜的小孩呢?
除了與我們的關係之外,他們又如何看待我們應對那些小孩的方式?他們又學到了甚麼呢?

記得曾經看過一段話,內容大概是說:治療情境與一般生活的不同。治療師所使用的語言、雙方所建立的關係,恐怕都不容易在平日的情境中呈現。所以,可以說這就是治療,但也可能有一個提問是:如何把當中所經驗、所轉化的帶入真實的世界?

就是藝術創作吧!
就是自發的力量!
就是發現自己、與自己對話的能力!

或許就像在家庭當中糾葛的關係,血緣的天定是無法選擇的,每個人或許不免就被捲入家庭的動力與角色,但透過藝術創作,當下,可以讓自己與作品交流。
透過創作的歷程與結果,一點一滴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潛力。那麼即便外在的關係不見得易於改變,內在卻可以擁有一塊靜心的角落、一畝讓夢想發芽的田地。



之二

至於治療師的角色,或團體帶領的方式,我倒是在週三晚上的「看見愛」,比較清楚自己的走向。

本周是最後一次。在成員末了的分享當中,可以聽到彼此的感動與收穫。
這個團體可以說是出奇地順暢,會特別這麼感覺,主要是每周才相見兩個小時,大夥卻都認真地投入,好似相識已久而孕育的融洽。
當然在進行中,我有一些特別的設計。

如果說我們是一家人,這大概就是洋溢著每個家人不同光彩,卻又可以聚集分享的團體。


之三

甚麼是成長?如何可以改變?甚麼才算治療?
在甚麼樣的關係當中?甚麼樣的歷程當中?

無論是什麼,真實的是,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願意去愛,願意看見愛!




來自成員的回饋

「很高興我來到這裡,與妳與大家共同經歷這段美好的時光。
我很enjoy,也趁此滋養自己!
每每團體結束,我總是充滿更多的力量與勇氣。」

「感謝妳四次課程的帶領,特別是那挖心掏肺的第三次,
真的很刺激,但有好多的收穫,活了三十多年沒想到的收穫。」

「謝謝妳!每次在妳的工作坊,都有很多的收穫和改變。」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作者:母親與我
媒材:水性色鉛筆、水性蠟筆


這次跟母親一起創作。
還沒從圖像聯想到甚麼故事,比較像一首詩,我覺得。
倒是想記錄塗鴉的過程與心情。

可以跟相識的人一起接力塗鴉,有一種說不出的親暱。
彷彿在現有的關係基礎上,透過繪畫,可以看見彼此的另一種樣貌。
重點是自由與愉悅。
沒有預設的主題,無需在意繪圖的技巧,只要輪流持續地,完成創作。


母親一開始畫了一杯咖啡杯。
稍早我們聊到要我煮卡布奇諾的事情。
接著,她又畫了一隻魚。
上午她從市場買來,當場煎煮,成為我們的午餐。
我接著畫了愛心跟彩虹。
母親再畫了她為妹妹織的藍色毛線帽。
我啊!則用毛線球聯結那隻魚跟帽子。

母親畫圖的時候,我在一旁靜靜地凝視。
母親畫的都是眼前的生活事物,但筆觸卻有歲月歷練的痕跡。
她沒有特別學過繪畫,卻是將藝術的美感帶給我們的人。
說是一種天賦禮物吧,從母親、從女兒身上,我看到,這樣的傳承。

已經不太記得關於母女倆畫畫的回憶。
對我來說,接觸藝術治療,好似重新與過往的美麗相逢,找回孩子繪圖時的純真與喜悅,單純地享受藝術創作的豐腴與完整。
所以,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後,跟母親一起畫畫,心中除了創作的歡樂,還不禁蕩漾著,血緣相親的感動。

我想,在我心底,一直有個孩子。
文字可以表達成熟的思維,但畫圖時,卻偏好可愛的、簡單的,甚至是樸拙的圖像。


所以,我又畫了從咖啡杯躍然而出的女孩。
也發現在這次的接力創作中,我多半在尋找聯結。
從咖啡杯而生的、魚跟帽子的,聯結。

母親最後隨手從盒裝蠟筆的圖樣中,模擬畫了大熊與小熊,還有那些蝴蝶、花跟太陽。
我直覺地把這幅作品稱為:小熊母女的白日夢。
在這個夢裡,時間跨越了不同的山頭,日常生活的痕跡隨處可見,心底的顏色也成為其中的風景。
實物與象徵、成熟與天真、過去與現在、肉眼可見與心眼可感的,都交織成生命的脈絡。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為自己買了一本新的塗鴉本,想開始創作日記的嘗試。
簡單來說,一般的日記是用文字來記錄每日的生活,創作日記則是透過藝術媒材及方法,運用視覺的圖像來記錄每日的心情。
本想等孩子睡了,夜深人靜之際再來沉澱創作,但吃完晚餐,沒甚麼特別要做的事,就忍不住拿起畫本、工具,開始塗鴉。
完成第一幅之後,感覺能量的流動還沒結束,兩個孩子像發現禮物玩具一般,也想要參與。所以第二幅是隨著孩子一起創作。女兒要求畫第三幅時,我感覺有些東西被打擾,就不再繼續。
想來,還是喜歡獨自一人創作的空間,就像紀錄私密的心緒,單純地跟自己相處。


創作日記971216-1
媒材:粉彩、水性色鉛筆、鋼筆


創作日記971216-2
媒材:蠟筆、彩色筆、鋼筆




後記:

因為身旁藝術治療的朋友們發起了這樣的活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也來嘗試創作日記的塗鴉書寫囉!

創作日記俱樂部:初始成員由無限天堂藝術治療部落計劃之「網路藝術治療討論會」成員(藝術治療師、教師)組成,內容為成員的創作日記作品與相關分享。我也加入囉!

關於創作日記:林老師說明何為創作日記。

創作日記電子書:六甲豆子,三十一天的創作日記。可以看見作者對自我探索的投入與真誠喔!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周末在台中帶領一群家長進行心靈圖卡放鬆活動,以及一天的「內在英雄藝術療育探索工作坊」。
除了外在顯示出引導者的角色,自己的內心也正經驗一些轉化與發現。
或許是從前幾日完成拼貼的作品之後,讓自己感受著那樣的歷程,試圖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好設計相關的活動。於是發現,心底曖昧不明、糾纏不清的這些那些,無需在全然明白的情況下開始,只要先讓自己有一個放鬆自在的空間,願意讓這些那些可以透過藝術媒材找到呈現發聲的出口。於是,只要開始創作,慢慢地,會有一些明白、一些頓悟、一些新的看見。於是,可以重新命名,讓心再度找回力量。

這是第二次在無限天堂藝術工作室進行工作坊。
周六,與引導我接觸藝術治療的天堂鳥及工作室的負責人林老師先碰面。一夥人吃完豐盛的晚餐後,回到工作室,我先拿出了原型卡,請大家抽卡,先從內在英雄的六個原型開始,再抽第二張自己當前的角色。
不是很認真地稍微說明,本想再拿出別的圖卡時,林老師說要把這套卡片好好應用,心底有些詫異,很好奇接下來的提問。
然後,林老師陸續拋出了幾個問題:你會遇到甚麼樣類型的夥伴?甚麼樣的人會讓你頓悟?你需要甚麼樣的特質可以改變?最後發展的次原型又是什麼等等。
總之,捨去原有光面陰暗面的牌義,單從圖像及角色來自由發揮。
大夥抽到很有趣的圖卡,玩得不亦樂乎。
我是最後才依序抽卡,第一張是「殉道者」,之後連續三張都是「上帝、神」,最後一張是「神祕主義者」。
從來沒有連續三次都抽到同樣的牌卡,一開始我還懷疑是否是牌卡沒有清洗乾淨,直到最後抽到「神祕主義者」,我感覺是有一些意義的。只是在當下林老師的解讀中,幽默趣味的成分居多,連自己都笑到不支倒地。
但,這件事,一直在我心底,不太明白,又難以忘懷。

第二天,無論是場域或來參與的夥伴,我都有一種較對位的感覺。
自己也是在比較放鬆,不拘泥於原有的內容設計,而是隨著當下的移動來進行的狀態。
從上午的抽卡、使用花精、冥想、內在自我的塗鴉一直到下午的整合面具創作,我看見每個人的歷程,發現每個人自身的力量。
感覺自己好似不是在帶領,而是在參與一場轉化的盛宴。
這是我喜歡藝術治療的原因之一。
透過不同的媒材、方式,及一段歷程,讓心中看不清、說不準的,可以現身。而創作就是一種治療,無須分析評論,只要在過程當中經驗,發現自己真實的樣貌。好似在一本書中看到的:「藝術是靈魂的語言」,無需理性的論述,過程與作品足以表達心底的狀態。
而真的只有自己明白,作品的意義,無論是可以說出口與人分享的或是在過程中自己感受到的。








工作坊成員作品,請勿任意轉載


結束之前,成員們分別抽大天使卡與神奇精靈卡,做為最後的分享。
雖然期待聽到與今天課程的連結、心得或收穫,但幾乎都又回到成員自身的生命光景。
我發現自己的小我渴望知道,對方的回饋。
「對這樣的課程覺得如何呢?對Una的帶領有甚麼意見呢?」我不知不覺,也在評價自己,期待獲得別人的肯定。
我自己也正經驗著,心底有這些那些,想要發聲。

如同抽到的原型卡。
曾有十年認真在宗教信仰上有所追尋,對於上帝,算是有所經歷的。
但這幾年依舊相信有更高的力量,有神性、靈魂的存在,卻捨棄原有的追求,回到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這樣的過程,有痛苦、有疑惑、有掙扎,有不知與誰(可以懂得信仰,又懂得心靈)討論的孤單。
離開一個系統團體,卻也不太想再踏入另一種框架。
比較認同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我還是很感謝有那些日子的學習與探索,使我更早明白靈性的重要,卻也發現:身心靈本為一體,乃是相互成全,而非競爭分裂。

我可以更單純地做我自己,就單單因為自己生命的歷程與脈絡、個性與特質,並非因為心理的專業或靈性的體悟,雖然這也是我的一部分。
我選擇不在機構體制內,不在一種角色身分當中,更自由地展現我所要分享的。
我同時是妻子、是兩個孩子的媽、是藝術文字創作者、是心靈工作者,是不斷自我成長者,是無法免除痛苦但珍惜幸福者……。 
我不用完美,因為我已經是美好的存在。
而我還會繼續改變轉化。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構思「內在英雄藝術療育探索工作坊」的過程中,好似也把這些日子學習到、經驗到的部分做一個整合。
相較於內在小孩,內在英雄算是心靈探索的進階版吧,對我來說。
一方面翻閱著「內在英雄」這本書,也搭配原型卡的使用,一方面也詢問自己:甚麼是我在這次工作坊想要傳遞的禮物?

其實我不太喜歡把人歸類,連書中所附的原型測驗,也是一直到最後才自己施測。總覺得人心太過複雜多樣,並非某一種類型可以囊括。不過作者倒也是提過:「本書描繪的旅程不是線性的,而是循環或迴旋式的推進。它由『天真者』的全然信任開始,慢慢步入『孤兒』對安全感的渴求,『殉道者』的自我犧牲,『流浪者』的探索,『鬥士』的競爭與勝利,最後是『魔法師』的本真和整全合一。」
所以,我們都會經歷這六種原型,也可能同時存在這些元素,只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有不同的認同取向與任務。
每一種原型都有她的特質,也有她的挑戰。
與其說是優點或缺點,我更喜歡原型卡牌義上面的詮釋:每一種都有其光明面與陰暗面。


如同從孤兒的二元論,世界非好即壞,人非良善就是邪惡,一直到魔法師明白,沒有全然的黑白,越是逃避躲藏的越有力量,光明與陰暗同時存在。
當願意放下評斷,接納自己的每一部分,整合就開始滋生。


本來想自己親手做一個轉化的面具,礙於媒材不足,就用塗鴉與拼貼另行創作。
我將這幅作品命名為「這也是我,那也是我」。
我同時是急躁的,也是細膩的;是堅強的,也是柔軟的;是緊張的,也是放鬆的。
每一種特質都有其光明面與陰暗面。
那些我們看為不喜歡的特質,必然都有她的用處與祝福。
與其說是把缺點變成優點,倒不如說是學習接受、欣賞,自己的每一個部分。
如此,無需逃避、壓抑、投射,而是發現痛苦背後的禮物,陰暗特質的潛能。

正如同沒有自信的人,會因為自己具備充足的能力而有信心嗎?
我覺得重點並非在於加強自己的能力,而是學會喜歡自己。
就是因為內在論斷評價的聲音太過嚴苛,如同完美主義者不斷地要求自己,無論怎麼做或達到怎樣的成功,都不會感到滿意與自信。
唯有從心愛自己,看見每一個部分都有她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自我才不致分裂矛盾。
所以,改變並非是一種修正或所謂的變好,而是從認識自己真實的面貌開始。

這就是我想分享的,關於轉化與整合。


後記:
言語能描述的終究有限,還是親身體驗,透過不同的工具與媒材,進行一趟探索的旅程吧!

整合面具創作

材料:可至美術社選購紙面具一張或白色圖畫紙、塗鴉材料〈蠟筆、水彩、壓克力顏料〉、拼貼材料〈剪刀、膠水、過期雜誌、手邊的小玩意〉

做法:
1.可在同一面或正背面進行創作
2.可讓自己先放鬆,進行一段冥想,探索自己內在陰暗的、不喜歡的部分
3.開始在面具上創作呈現〈較少接觸者,可從拼貼開始〉
4.再讓自己重新檢視,發現其相對的特質
5.在另一面或另一邊進行創作
6.再次欣賞,看看這兩面有甚麼關聯,試著進行兩者的整合創作
7.可為作品命名或進行自由書寫

重點在於呈現與發現,透過手邊的媒材,呈現心靈的圖像。同時也在一邊創作的過程中,慢慢體驗與發現。
即使一開始是模糊不清的,只要願意嘗試,無論過程或結果為何,都會是心靈的洗禮!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周雖然忙著搬家整頓,倒也帶領兩次的放鬆團體,一次的教師藝術治療研習跟一天的內在小孩工作坊。
每一次的分享與工作,都有所感觸與省思。
但,這些天,不太想用言語訴說,不太想去思索、歸類、推敲,不太想用一個助人工作者的面貌呈現。


昨天倒是畫了一張圖。
周日結束內在小孩工作坊之後,或者說是過程進行當中,其實自己就想創作塗鴉了。
對我來說,這次的工作坊從教學走向療癒成長,本質與品質都有所不同。
與其說我要教甚麼,不如說我試圖營造或引領,一個讓成員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相遇的空間。
透過催眠冥想,透過自由書寫、塗鴉,透過內在小孩卡,透過拼貼、黏土,讓這些可見的素材建構一幅通往心靈世界的地圖。


粉彩,水性色鉛筆



與自己的內在相遇,也許會看到傷口,發現失落,但也許也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看見一抹希望,浮現對自己的疼惜。
想送給成員,因著這一天我們所共同經驗分享的,就是這一張圖。
深願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內在的喜悅與平靜,能夠擁有孩子的好奇與純真,能夠發現愛與溫柔,能夠享受生命的豐盛!
能夠體驗自己被愛著,也願意更多地愛自己!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三算是我十分忙碌的一天。
下午一個兒童藝術治療團體,晚上則是真愛卡的成長團體。
兩個團體,帶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


這週,兒童團體第二次相會,由我主責。
前一天與天堂鳥在城中巷內的咖啡館討論時,延續上一週的秘密基地主題,試圖在這一次的內容中,加強守護的力量。
所以一開始我講了一個故事,邀請每個孩子要達到守護天使的任務。做法則是用拼貼或塗鴉,為原來的秘密基地創作守護的象徵。也許是護城河、關卡、迷宮或者任何可以阻擋壞人進入城堡的東西。
但在一開始撕下報紙雜誌的過程中,請他們選擇一半是要丟棄的。將這些雜誌揉成一團,丟到教室的前方。
接著,再開始創作。
然後,有一段時間讓他們可以在一堆紙團中遊戲,可以隨意丟紙團,只要沒有人會哭。
最後,則讓他們用膠帶把這些散落一地的紙團黏成一個完整的東西。

這次,上回那些較不投入的孩子,玩得很開心,也創作出自己的守護作品。
某些孩子,則開始呈現較真實的自我與內在的狀態。

這些都是失親的兒童,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一長串的故事。

我記得上次一開始,因為臨時接到邀約(礙於人數過多,希望再找一位老師),我在一封封的郵件中閱讀社工人員所寫的,關於這些孩子的背景與狀況,突然像掉進社會新聞般,無法想像這些孩子的樣貌。
初次相會,有些孩子也跟那些檔案裡所描述的不太一樣。
我其實會想:身為助人工作者,我們如何去評估一個家庭?我們如何去衡量親子之間的關係?我們又是站在甚麼樣的位置?試圖協助甚麼?
尤其社會工作的領域,多半會接觸弱勢的族群,看起來確實有好多問題,有好多人生的無奈與陰暗。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在家族排列的學習中,老師提醒著:對家庭系統來說,助人者的位置可是很後面的。)

而透過藝術治療,我們試圖給予孩子一個空間,一個可以呈現表達他所有的情緒與感受、說得出與說不出的空間。
即使是那些憤怒、攻擊、悲傷、陰暗的力量。
因為當那些看不見的力量化為作品,我們開始有了一個對話與轉化的空間。
所以,透過守護的創作,分別好壞、建立界線,找到守護自己的力量。透過破壞與建造,發洩壓抑的情緒,找到正向的出口。

從孩子的作品當中,可以找到好多認識他們的線索。
一張滿滿都是食物的拼貼;一張貼滿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畫面;一張有數個男子人頭,背後寫著密碼,孩子稱他們為鬼的創作…。

我不知道該說些甚麼,我還不懂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歷程,他們的經驗。
我還找不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脈絡、一張看得懂的地圖來訴說。


其實我很喜歡小孩,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但在工作經驗中,最常接觸的是青少年與成人。
而在這樣的團體中,我發現,我比較容易呈現真實的自己,比較容易被觸動、被影響,甚至被激怒。
但我想,也因為我的心打開,很想與他們在一起。
尤其自己有了孩子,對這些年輕的靈魂,有一種很深的好奇與歡喜。
但要如何懂得他們呢?要提供甚麼樣的空間,甚麼樣的方式,才是有幫助的呢?
特別當這些稚嫩的心看似扭曲受傷的時候,如何為他們帶來一點光、一些歡笑、幾許肯定?


相對於下午的這個團體,晚上的「看見愛」,進行得十分順暢,真像是有無形的恩典在當中似的。(難道這些大人,都是聽話的乖小孩?!)
尤其第三次,我透過療癒之路的內容,帶領他們說出在關係當中,真正想跟對方說的話。
過程中,我陪伴一位成員,回到小時候的自己,面對失落的痛苦,進行對話。

『每個人無論外在的年齡歲數為何,內心,都隱藏著一個特別的內在小孩。』這是內在小孩工作坊的文宣內容。是啊!我再次看見,無論外在的年齡多寡,當有一些過去未處理、未面對的重大事件仍在心底,我們就有那個年紀的內在小孩。時間彷彿出現裂痕,那個小孩始終沒有長大,不免用過去的模式來應對現在的狀態。

即使身為小孩,不表示就不會遇見生命的苦楚、人性的黑暗,特別來自家庭的影響,更是難以避免、無法迴避的。
我記得青春時期的自己有一句名言:「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對完美父母的失望,對家庭美滿的失落,對我想做卻達不到的挫折,種種不如人意的,其實,才是現實生活的真相。(當然,現在的我已經懂得甚麼才是真正的如意)
這個世界通常是苦樂相伴的,但確實又可以在苦痛中經驗平靜,在失望中保持信心,在一無所有時品嘗恩典。

當我不再要求、試圖控制、努力地安排計畫,自己的完美、孩子的完美、世界的完美。
只在當下,讓所有的,流過生命。
當我不再覺得我要成為甚麼樣的父母,應該是一位甚麼樣的助人工作者,如何的自己才是好或不好,怎樣避免犯錯,我才能夠感知每一個片刻,生命的多重樣貌與滋味。
 


備註:以兒童的發展來說,還是需要學習去判斷甚麼是好、甚麼是壞。當好壞不分,往往會帶來內心的困惑與混亂。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五參加「台灣華人藝術療育協會」發起人林老師所帶領的「曼陀羅之藝術治療工作坊」。
一天下來,總共創作了四張曼陀羅。不知道是前晚沒睡好或者是曼陀羅所引發的能量,下課之後,覺得非常地疲憊。
倒是跟老師聊了許多,關於藝術治療在台灣的發展。

先前接觸過也創作過曼陀羅,但主要就是在一個圓裡面畫畫創作。
而這次,以唐卡的圖案來說明,先創作一幅對稱的曼陀羅。


先決定曼陀羅的中心,即個人內在的核心,再畫出曼陀羅的界線,也可以說是防護罩。接著,就以中心開始,在四周畫出對稱的圖形,例如:門、守護者、道路等等。
這樣的創作過程以及對稱的概念,跟隨意在圓中塗鴉,更有一種收斂與整合的感覺。

之後,我們以黑色粉彩紙為底,粉筆為工具,用製造粉末的方式來創作曼陀羅。
一開始,我用手指摳出多彩的粉末,灑上,但喜歡塗抹的習慣又開始作祟。我把這些粉末塗勻,形成淡淡的粉彩。
接著,用明顯的筆觸開始畫出曼陀羅的內容,也是以對稱的圖形為主。
因為黑底與粉筆的交錯,成為一張亮麗的曼陀羅。
最後,老師要求我們毀壞這張圖,象徵曼陀羅的周而復始、無始無終。
於是,我拿起衛生紙,開始擦拭,就成為下面那張圖。
在分享的時候,我說:「當要毀壞自己的作品時,其實有一種爽快的感覺。因為知道,創作與破壞的力量都在自己身上。」


再來,我們從內在走向與外在的連結。
老師要我們畫出聚集的曼陀羅,以及之間的聯外道路。
這幅圖稱為「心靈地圖」。

我一開始畫了很多圓,象徵生命的豐富。接著,在不同的圓中創作,從對稱的圖形到各種圖案符號。之後,畫出圓與圓之間的連結。在畫聯外道路的時候,覺得自己的能量好似耗盡了,連塗顏色的力氣都變少了。
畫完之後,老師邀請我們去找到分享的夥伴,並且連結彼此的曼陀羅。
每個人的創作真的各有特色,會聚集在一起的也有一些彼此共通的元素。

我很喜歡「心靈地圖」這個概念,透過自我的曼陀羅去覺察自己與其他人或外在世界的連結。這張圖甚至可以拿來玩遊戲,類似大富翁之類的,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這張圖上的各個圓命名,而生命的圖像就在此顯現。
我們想去哪裡?以甚麼樣的方式?中間是否會遇到阻礙?我們又是如何與外界相連?哪裡是我們的目的地?


最後,我們以小組的方式創作一張大幅的曼陀羅。
對我來說,從方才的連結到現在實際與組員互動,其實可以發現自己在人際關係上的模式,也可以看到這個小組成員的應對與動力。
我的創作是右下角的那個圓,中心有花〈這幾乎是我今天中心的主題:生命的綻放〉,旁邊則畫出藤蔓跟葉子與他人連結。


之後,透過DV攝影機,老師帶領我們從微觀的視野來瀏覽這一大張的曼陀羅,我們便宛如走進曼陀羅的大千世界,也從圖像當中領略心靈移動的痕跡。(以下是我用數位相機所拍攝的小組曼陀羅)

{###_yschou/4184206.flv_###}

 
真是一場與曼陀羅的豐富相遇!
單單一個圓,就可以在藝術療癒的天地,與自己對話。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當眼淚像涓涓的細絲,不住地從眼眶旁滴落,我問自己:此刻到底需要什麼?
我決定,一個人在家,順著當下的感受,盡情地哭泣。

思緒還是不斷地奔馳,試圖為這個事件找到一個合理的源由。
究竟在悲傷什麼呢?
放假在家,還是一樣地為了家人而忙碌。
可不可以停下來?可不可以暫時擱著?
有現實的限制與困境,那,眼淚是否就像地震,釋放累積一段時日的不適。

來寫詩吧!或者來畫畫,怎麼樣可以讓自己安穩呢?理性思索著方法。
內在的某個層面說:就感受吧!慢慢地,不急在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之前。
就窩在這樣的情緒裡,想不出什麼能做的,也不想做什麼,不正是現在的處境。
拋開理所當然的堅強,放下母親的職責、大人的強壯,我,只是想哭,只是覺得委屈、疲憊、煩躁,甚至是憤怒與失望。

我只是渴望有一些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不用擔憂來回的交通狀況,不用費心於工作,不用滿足孩子的需要,不用在下班後還要打理家務瑣事,不用顧慮先生的狀況。
不用一個人處理所有的事情。

啊!寫到這句,眼淚又冒了出來。


待孩子入睡後,我起身,拿出繪圖工具與塗鴨本。我知道,能量還需要找到一些出口。
這次,先選擇廣告顏料,找到接近自己目前心情的顏色。
先畫好一張,稍後用撕貼的方式隨意創作。
第二張又更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是不要美麗,不要完美,不要堅強,其實,就是想耍賴,想休息,想躲進自己的世界。
第三張,用了另一種手法,突然想用馬賽克的方式拼貼。色紙裁好後,又用了心型的打孔器,隨意在塗鴨本上變化位置,最後卻沒有力氣貼上,倒是用相機記錄當下的畫面。
感覺過程的脈絡、心思的轉折,比最後的成品,更值得探究。



這次的情緒,與上次類似的情況相較,依舊有一種累積的張力與爆發力。
倒是觸及的議題更為深刻,畫圖的時候,也如實地反應自己的不舒服,彷彿刻意藉由圖像表達一種不滿與不美。

故事還要繼續下去。
明天會拿到救援花精的我,不禁好奇,今日情緒的轉變,是否正是療癒的契機?!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