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結束的。
在歷經第189次的姊弟爭吵,媽媽用過不同的方式處理而感到生氣、氣餒、無力之後,媽媽對姊弟倆說了一句話:
「你們這樣吵來吵去,媽媽愛的星星就越來越少了。」
中班的姊姊馬上依偎過來,說:「媽媽,我把我的星星給妳。」
小班的弟弟則在一旁傻笑。

故事還要繼續下去。
媽媽宛如找到一副新的眼鏡,重新看見姊弟爭吵的故事情節。
也好似可以轉換一個不同的語調,開始講新的故事。



昨晚,跟女兒講了那句話之後,我發現:她聽懂了。
對於姊弟倆的爭吵與比較,我有一種力不從心的煩躁。
而今早,我開始整理這個歷程。

我往自己期待他們相親相愛的深處探索。
「兄弟姊妹就應該相親相愛嗎?」我詢問自己內在的規則。
「吵架是很正常的吧!」這點,我也可以接受。
「那可不可以不要在我面前吵?」這是我受苦的地方。
我看見,自己其實怕炒、怕噪音、怕爭執。
但兩個孩子相處卻是十分熱鬧。


我也看見自己對於女兒身為老大的要求。
剛好昨晚也讀了一本跟手足相處有關的繪本。繪本藉由妹妹的走失讓哥哥體驗失落。故事講完之後,我詢問兩姊弟:「如果姊姊(弟弟)不見,你會怎麼樣?」
弟弟馬上回答:「我不希望姊姊不見。」
姊姊則說:「我要想一想。」
我當下的反應是:「沒愛心的姊姊喔!」
我看見自己不太接受,身為老大可能對弟妹產生的嫉妒與討厭的情緒。
我繼續看,那也許是,我壓抑了對於某些家人厭惡的感受。
我在愛與不喜歡之間,掙扎。
我突然想起青春時期,對於血緣關係的厭惡。
「誰說有血緣關係就一定如何呢?」這是我當時心底的囈語。
其實,我多麼渴望,親密的家人關係。
這也是,我對於姊弟爭吵特別敏感的原因。

我也發現,處在現在的生活步調中,下班之後,一個人要面對兩個孩子,我沒有太多的心理容量來承受或創造,對應的方式。也沒有空間可以閃躲或休息。(這也是想離職的原因之一啊!)
但昨晚,我用隱喻說了自己心底的感受。
放下大人講理責備的語言,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說一個自己心裡的故事。
「星星」是之前獎勵他們的方式。
所以女兒可以瞭解星星的多與少,而我也確實覺得自己少了能量來處理。
我想,這個故事還可以繼續發展下去。
於是,我也在故事中探索,姊弟的相處、媽媽的角色(非調解或仲裁)。而可以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來詮釋,這樣的歷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