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的午後,連日的豪雨終於暫時停歇。
突然擁有一段不在自己意料中的獨處時光,我騎著小50,行進大學路18巷,初次拜訪「深耕書房」。
一間佔地不大,書籍卻應有盡有的私人書店。
我一一瀏覽,每一書架上的不同主題,發現在旅遊及生活閒暇類的圖書,非常地豐富,一本一本整齊地收納著。
書店內還體貼地擺放小小的沙發椅,彷彿怯怯地邀請來客不妨就地坐下,以書代茶,消磨落日前的光陰。

我在旅遊類的書架前,端倪了一會兒,眾多的書籍顯示出這一門新興的顯學。尤其擺脫以往地圖式的介紹,由個人踏上未知的路線,以獨特的手法與觀點,或文字或影像或插圖,記錄旅程中的點點滴滴。
吸引我目光的,並非琳瑯滿目的國外景點,我試圖尋找的,其實是台灣在地的生活經驗。
如果選擇島內移民,除了我親自居住過的城市,其他的地區又是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呢?
我渴望瞭解的,並非以一個遊客的姿態與心情,而是居住在當地的生活即景。
可惜,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國外的風景風情顯然格外吸引人。至於本島的介紹,則多半以著名的景點或不同的旅遊路線為主題。
尚且找不到我心目中的相關書籍。

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地方,究竟有著什麼樣不同的生活環境、方式與步調?

週五到高雄時,也略略以這樣的角度來體會跟遊歷。初步的感受是,馬路很寬、陽光熾熱、有山有海、博物館佔地遼闊。
而台南呢?
在週日尚未停下腳步、拍下街道上阿勃勒的金黃身影時,我感覺,自己還未曾在這個城市裡好好散步。
可能跟台北比較起來,對我而言,其中一大差異是,必須自己騎乘摩托車。
因此,所有的路線都有目的地,少了搭乘公車捷運時,需要走路的時光,也就少了漫步街頭的閒情逸致。
所以,有人問我:台南的生活步調會不會比較慢?我的答案其實是否定的。至少從機車騎士的衝勁來看,我一點都感受不到慢活的樂趣。
或許是因為古都吧,街道的設計自然比較狹小,尚未發現屬於自己的散步路徑。

倒是一年四季,都有繁花盛開的街景。
結束木棉花季後,最新登場的是金黃的阿勃勒跟豔紅的鳳凰花。
這次,獨自經過林森路,我刻意在路旁停車,拿出相機,記錄那滿地落花翩翩的景致,為這個城市的美麗劃上一筆。


發現住台南,如果獨自一人,喜歡逛的,不是道地的台灣小吃,也不是東寧路的便宜成衣,而是誠品、巷弄內的書店、台灣文學館等地。
期待發現更多,在地令人心儀的生活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