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完一本好書「當靜心與諮商相遇」(生命潛能出版)。

這本書的作者史瓦吉多是奧修的門徒,之後又追隨海寧格老師學習家族排列。我也很喜歡他的前一本著作「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是一位懂得靜心又有實務經驗的治療師。
所以在這一本書中,第一部分談論的是諮商工作裡的本質元素。究竟什麼才是治療?助人者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生命品質?人心的運作究竟為何?
而第二部分則談到助人工作的不同階段。主要是助人者對人及個案有所瞭解,知道對方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適合什麼樣的協助。更重要的是來自對自己的覺察與自己的靜心。
第三部分則介紹作者自己擅長的治療模型。

其實應該要慢慢品味的,也很想花一些時間寫下自己的心得。
就暫且先摘錄一些令我觸動的句子吧!

「人類對於頭腦的認同創造出人類的種種困難與痛苦。人們是如此的認同於頭腦,如此膠著於頭腦的思考和情緒,以致於從不知道自己是可以不受頭腦影響的。」
為什麼認同頭腦會帶來痛苦呢?因為「我們現代的頭腦有著一個極度顧慮生存、自我保護、抵抗危險的古老根基。」「頭腦是一個長期性的擔憂者,當它沒有問題可擔憂時,它也會對這種狀態感到擔憂,它會持續製造或想像出新的問題。」
此外,「頭腦生活在過去或未來的傾向」也是讓人無法享受當下的原因。
當然頭腦還是有其優點,但卻不擅長讓人處於放鬆、安寧、幸福的狀態。
史瓦吉多認為,治療師的任務「不止是試著協助案主,在頭腦裡找到某種程度的和諧或解決之道,更是要從某個更為根本的向度上協助案主,跳脫對於頭腦的認同以及頭腦製造問題的本質。」
而這就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存在就是一種「待在當下」而體現的品質。
「一個好的治療師的工作就是把案主帶回到當下,避免說故事的情況。」
但「要能夠幫助案主找到這種存在的感覺之前,治療師先要能夠在自己內在找到這種品質。」
所以書中介紹了五種找到存在感的方式:
1.找到你的身體姿勢。
2.覺知到自己的呼吸。
3.放鬆地來到自己的心。
4.記得靜心的片刻。
5.在經驗過其他步驟之後,跟隨自己內在升起的動力。

我想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說的:「這本書介紹的是一種靈性上的治療方法,也就是一種以靜心視野為根本基礎的治療工作。所以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哪一種特定的治療方法和技巧,而在於探索靜心取向裡的核心概念,並且藉由這個方法提供一個更為寬廣且易於瞭解的觀點。」
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來自,重新檢視「存在」在治療中的重要性。
也就是如何活在當下。
我特別對於這個主題很感興趣,尤其這一兩年有許多靈性書籍登上書店的排行版,但我最喜歡也最受用的就是艾克哈特.托勒所寫的「一個新世界」與「當下的力量」。
這也如同家族排列所說的:一切如是。
所以作者最後又分享:「事實上,療癒的發生是生命奧秘裡的一部分,它讓一個人到一個深沉的『是』的狀態,認知生命本來的面貌,經驗到一種超越和接受的狀態。」「所以這種靈性治療的目的,不在於解決任何特定的問題,而是讓人能夠成長超越個人的限制,繼而擁有一個創造性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