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浮現這樣的念頭。
關於兒童的成長發展有不同階段的指標,例如:身體方面、認知,甚至是道德層面,都曾有不同的研究與理論來描述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甚麼樣的外在表現。
簡單來說就是三歲的小孩是什麼樣子,對事物的認識到哪裡?會做哪些動作?情緒的表現如何?跟人的互動關係又是怎樣?五歲又是另一個樣子,八歲、十歲一直到青少年階段。
因為就外表來看,孩子一出生就一直邁向成人的方向前進,歷經幼兒、兒童一直到青少年而至成人階段。
但,外表長大成熟,就代表內心也隨著年齡而長大成熟嗎?
有沒有一個指標或發展的歷程可以來描述成人的內心世界呢?
在心靈的成長版圖上,我如何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與座標?我如何明白哪裡是成長前進的方向?

我想,心靈的成長應當還是有一些階段及發展的概念,即使她不是以可見的時間來計算,或者發展的歷程可能是跌跌停停,甚至倒退或者是像螺旋狀的延展,總還是有跡可循。
知道自己在哪裡,知道自己現在有多少能量,知道現在自己的成長任務是什麼,需要面對的創傷又是什麼,就可能比較清楚適用的方法是什麼,如何改變,如何朝下一個階段前進。
因為你不可能期待一個三歲的小孩要完成十歲小孩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有一個心靈年齡的算法,就可以明白自己即使外表已經三十歲,內在卻還處於二十歲的狀態,有一些創傷尚未療癒,有一些舊有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內心需要成長,才能在心靈上發展與身體相當的成熟。

這使我想到,有這麼多的法門、這麼多的課程與管道,甚至在宗教之外的靈性成長,也正如火如荼地發展。
「對於召喚我們治療自己的呼聲,最常見的回應方式之一,就是追尋所謂的『靈性』,這似乎是屬於人的一種本能。」這是我最近在閱讀的一本書「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其中的一段話。
作者身為禪修老師及心理治療師,鑽研及整合這兩種道途,但我記得書上也提到「走上『靈修』道途的很多人,問題不在於自身與神的關係,而在於置身於此一世界的基本身分。」「如果不揭露問題,我們就會用靈修表象掩蓋內在的情感創傷,但創傷並不會因之而去。相反的,靈修會使我們逃離我們的情感問題,但是卻是壓抑,甚至深化問題。」
我當然不是說,靈修不好或不重要。
而是回到先前的脈絡中,如果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心靈座標,明白對原生家庭、父母的失望與傷導致我們渴求一種更大的完美,或者明白人際關係的疏離導致我們渴望一種親密,明白自己內在還有一些部分尚未長大,那麼,靈修或其他方式固然都是一種幫助,心靈上的傷口還是要認真地清理跟治癒。

我一直在說心靈,也從事相關的輔導工作,其實就是發現,對我來說,認識自己是最根本的方法。
如果連自己都不懂得自己的情緒、想法、渴望,如果自己都無法覺察內在的狀態,那麼,又如何去面對外在世界的紛擾,如何讓自己活得心安?
無論外在世界如何,別人對自己如何,也只有回到自己身上,確認內在的感覺:喜歡不喜歡、舒服不舒服,是令自己開心或生氣的,才有了下一步的行動。
過度或自動地反應,並非是覺察之後的回應。
就是在當下,當自己發現到,原來自己是這樣啊!就有了轉化與抉擇的機會。
所以,誠實地面對自己,無論目前正在學習何種成長的方法。
即使有更大的存有,或者有人追求靈通的經驗,但目前的我覺得最踏實的方法,還是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心靈世界,一次又一次地澄清與覺察,辨認自己的位置與方向。


所以,倘若沒有一張可以依循的成長地圖,是否能做的就是在每一個當下,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相信自己的直覺?
即使現在覺得好痛,某一個片刻不再相信自己的價值,如果願意正視那個痛,看看自己如何定位自己,而不急著用其他的方式來迴避,那就是一個寶貴的,足以認識自己是誰,足以成長的契機。



後記:
原本想提到「內在英雄」相關的書,其中以不同的原型來描述心靈探索的歷程,從孤兒、殉道者或鬥士到流浪者,最後是魔法師的階段,但下一輪又再回到孤兒,如同迴旋般的成長。
這是我目前讀到的心靈發展座標。
但寫著寫著,就寫到了聆聽自己的內在。
還是期待有一張地圖(發現自己從時間的發展轉變成空間的,地圖的概念是否更能描述心靈成長的歷程呢?),可以提供一點指引,讓人懂得自己目前的位置與處境,讓人點燃前進的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