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要前往一所大學諮商中心與心理師分享療心卡的輔導運用時,剛好在早餐店看到402期的張老師月刊有一篇呂旭亞老師所寫的文章。內容談到她在蘇黎世接受榮格分析師訓練時,為課程所需而準備易經卜卦的工具之歷程。於是,自然談到榮格對於易經與占卜的興趣。

在牌卡的運用中,若要談到心理學對於抽牌之神準的看法,多半就為提出榮格所說的同時性(synchronicity)。
其實,占卜一事,由來已久。
大家最熟悉的牌卡:塔羅牌的歷史,也早於心理學的發展。
但,當要把這套工具介紹到學術的殿堂,不免會被詢問關於研究的支持與理論的佐證。
於是,就搬出榮格這位心理學家。

對我來說,還無力進行心靈牌卡輔導成效的研究。
我就是不斷在實務經驗中看見、發現,甚至是見證。
並非是占卜未來的神準,而是當下反應抽卡者心理狀態的神準。
所以,相較於傳統的說與聽,是有很多優點的。

但無論我怎麼推薦,重要的還是讓成員來體驗。
越是單純地以自身的狀態來經驗,放下理論、分析、科學的驗證,甚至是專家的身份,也許越能單純地回到:身為人,共通的心靈樣貌。
那些害怕未知的天性,那些可能會困住我們的煩惱,那些想要尋覓出路的渴望。

對我來說,我親身經歷著,無論是書本所說,或有無理論支持的歷程。
也許,慶幸有先人的腳步,但最終,是屬於自己的無人之路。

也分享呂老師先前寫的一篇文章:分析師還是禪師
很喜歡其中一段:「
突然理解了古典學派的榮格分析走的實在是一個修行之路,他們認定有關生命的問題只能由真正的前行者引導,他不在書本裡、他不在技術裡、他在分析師的生命裡。」
甚至她繼續寫道:「這就難怪有相當一部份的學生在完成蘇黎世的榮格訓練之後,選擇不成為助人的分析師,而呼應了自己生命最底層的召喚成為作家、電影導演、藝術家、農夫、詩人。大概沒有一個心理治療的訓練像榮格分析師的訓練一樣,並不期待完成訓練的人成為專業能力超強的心理工作者,而是期待他們在經過這樣誠實的自我面對之後,能夠看到自己該走的生命之路。

再分享前幾天看到理書老師所寫的:用頂禮來談儀式
因為這陣子,我總在內在看到自己正在頂禮的畫面。
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很有感觸。
記得在天堂油的工作坊中,理書老師請每個人說出自己對「神」的稱呼。
離開浸淫十年的宗教後,我稱祂為「大大」。
我不再試圖尋找解釋、名號、修行的派別、團體的歸屬。
我只是回到自己的內在。

心靈牌卡在輔導上的運用,能有心理學的研究或支持,固然是好的。
但沒有心理學的理論或分析,其實,療癒之路,依舊在的。

重要的是,我們信任每個人自身找到答案與出路的力量嗎?
那更大更大的,在我們心中的回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