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年前到現在,陸續看了幾本覺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書。
一本是「我的耕食生活:關於耕種、食物與愛情」(大塊文化出版),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描述她如何從都市遠嫁至鄉村,與丈夫一起從無到有建立自己的農場,發展社區協力農業。
透過自己親自耕種蔬菜水果、養殖牛豬雞,真正確保餐桌上的食物品質。
吃得健康,自然是人人想望的。
但親自經營一座農場,絕非想像中的輕鬆容易。
我閱讀著作者風趣又巨細靡遺,但完全不是我熟悉的名詞交織而成篇篇的真實生活,心裡知道:這可不是一時的浪漫就能達到的成果,大抵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不過,雖無法親自耕種,總還是有辦法吃到新鮮有機的食材。

但,這是我搬到宜蘭之後,才真正有所體會的事。

因為一天三餐,多半在家裡自行烹食。
早上,到菜市場閒逛。通常是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再決定今天的菜單。
而市場裡多的是阿婆,叫賣著早上現摘的蔬菜。
一把地瓜葉,10元。
一條渾圓的白蘿蔔,9元。
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青菜,翠綠地招搖著。

以前住在台北,沒時間去市場時,多半在小超市或大賣場採買一週的食材。
總也覺得,各有各的樂趣。
但在宜蘭,吃過新鮮的蔬菜,甚至是豬肉雞肉,才知道,滋味真是不同。
那種鮮甜,不需要特別加料,就有原本的美味。

也因為過年後回台北,挑選著在超市冷藏櫃裡的蔬菜,終於懂得:從長相就看得出是否好吃的道理。
況且,一把青菜,39元。
三顆番茄,95元。
我更能體會到在當地就可以吃到現採食物的幸福。
就連到城市裡的餐廳用餐,也可以吃出肉類食品的冷凍味,即便有美感的擺盤或特調的醬汁,也不再覺得好吃。

剛好,又看了一本「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大家出版),作者濃縮他幾本著作的精華,簡單說明吃的原則,也就是吃得越天然,越在地,越好。
相對地,大企業廠牌,就會有越多的加工。

另一本相關的食譜是「森林系健康輕食廚房」(朵琳出版),以同樣的概念,介紹烹調的方式。
所以今早,我依著食譜做了馬鈴薯煎餅。
原本是自己的早餐,卻被兩姐弟吃掉一半。

這是我從台北移居宜蘭,感受到的好處之ㄧ。
現摘的蔬菜、現撈的魚肉,真的是大自然所給予的豐盛禮物。
也因為純手工,量不多,剛剛好的美味富足。

早先住在內湖,在草葉集書店,就接觸過小農。
很喜歡這樣的精神。
用小小的力量,提供一小群的需要。

這樣的運作與生活,貼近我心靈的深處。
不知為何,想起吉本芭娜娜小說「王國vol.4 另一個世界」裡類似的描述,關於草藥療癒的魔法,女主角的奶奶傳承下來的精神是:不用大肆宣傳,少少地做,做得剛剛好給有需要前來的有緣人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