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坊中,針對情緒轉化,我設計了以下的小活動。
有興趣的人不妨也試著做做看!


媒材:一張白色八開圖畫紙、一盒蠟筆、一枝原子筆

程序:
1.把自己的雙手放在圖畫紙上,用蠟筆畫出雙手的輪廓。
2.分別在左右手的手指上,寫下五件自己開心及五件自己會感到不開心的事,也許是進行某件事或遇到某種狀況或跟什麼人相處等。(開心與不開心是概括的說法)
3.寫完後,憑自己的感覺,為每件事,依照情緒的強度及持久度(影響的程度),分別用1-10來給分。分數越高,強度及持久度越強。
4.把每件事的兩種分數相加,找出最開心及最不開心的事。
5.最後,將這十件事情分成兩類,一種是自己可以控制決定的,另一種是自己不能控制決定的。把兩類計算後的數字寫在圖畫紙上。


說明:
1.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歷程,所以分數的高低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且不同時期來進行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與發現。
2.一開始書寫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時,可以在過程中發現:自己開心的事情寫得較快、較多,還是不開心的事情寫得較快、較多。這代表了自己最近的心情狀態,也可能是更深層的個性特質。
3.情緒的強度是代表這件事會帶來多大的情緒感受。持久度則是這件事所引發的情緒可以持續多久或影響多深。
舉個例子:吃美食會讓我開心,強度是7分,但持久度只有3分。或者跟手足吵架,強度是5分,但持久度是8分。
4.仔細探索每一種開心與不開心的,特別是分數所代表的意義,會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
5.把每件事的兩種分數相加,是一個參考。但可以看出自己最近的能量狀態。
6.更重要的是,將這十件事依照自己能控制與不能控制來分類。簡單來說,就是我自己可以造成或決定情緒的變化還是這情緒通常是由他者來決定,這就會影響我自己能夠改變的程度。
例如:天氣不好會讓我覺得不開心,但天氣不好並非自己可以控制的。或者,聽音樂會讓我覺得開心,這件事是我想做就可以做的,比較不會受人影響。
因為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而是一個重要的訊息,就好像身體告訴我們:太冷了,該穿件外套。肚子餓了,要吃飯一樣。
但問題是帶來情緒的事件或情景,甚至是人際關係,我們如何面對。

我的觀點是:大概沒有人會想要減少讓自己開心的事(除非對自己或他人有害,甚至上癮),所以一般所謂的情緒管理看來是想改變自己以為比較負向的情緒。
但,負向的情緒若是一個訊號,必然是發生了什麼事。
所以重點有兩部分,一是紓解及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讓情緒流動,不累積壓抑,其實就不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二是面對相關的人事物,是要溝通、討論還是要就事論事,就有各種不同的因應方式。
例如:我也許因為公事跟老闆意見不和,當下可能感到憤怒。憤怒這種情緒並非不好或不對,而是在當下不適合表達時,我事後是否可以先找一些宣洩的管道,也許是運動、跟好朋友抱怨一下。當情緒過去時,再跟老闆好好溝通。
而我可以決定的是,不讓憤怒當場爆發,找方法宣洩,也跟老闆溝通。但我不能決定的是,老闆是否會採納我的意見。
如果我當場壓抑了憤怒,事後又沒有處理自己的情緒,下次面對老闆時,不自覺地帶著情緒,自然又會影響彼此的互動。

當然,若這樣的情形或情緒常常出現,就可以更深地來看:自己憤怒背後的原因、信念想法、過去經驗的影響等等。也就是更深層的情緒轉化。

另一個面相是,除了轉化負向的情緒,也要給自己更多正向的能量。
當正向的能量越多,其實也就比較容易面對外在的挫折,也就不容易被他者影響。
所以,如果開心的事大部分是自己可以決定與執行的,那麼就容易為自己帶來好心情、好狀態。
如果開心的事情大部分不是自己可以執行的,相對地自己的自由與自主性也就會降低。
同樣地,若不開心的事其實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那麼,快樂的鑰匙就更在自己手裡。
若不開心的事大部分來自他者,真的更要學習如何讓情緒流動。


小小的活動與大家分享,可以增進自己對情緒的覺察。

一旦有所覺察,就比較可以改變與行動。
真的相信,無論外在如何,我們都可以保有內在的平靜與喜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