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未曾從事過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工作的環境、主管、同事,難免多多少少有的喜歡,有的厭惡。但工作的內容,確實都是我的興趣,也符合自己所學的專長。
但很有趣的是,如果硬要說:興趣究竟能否當飯吃的話,我恐怕是在升大學的時候,就決定了職涯日後發展的方向。

從國中開始,我就嘗試寫作。
文章曾經刊登在校刊雜誌上,就連高中的國文老師似乎也預期我會走上文學這條路。
但說也奇怪,我雖然喜歡看書、寫作,卻對中國古典文學,提不起興趣。因此選填志願的時候,並沒有考慮中文系,反倒選擇了日文系。畢竟對日本文學還有一定的喜好,未嘗不是相關的領域。
一方面大一的學業生活並不特別感到愉快或富有成就感,一方面則認識了社工系的學長姐,才知道,原來社會組裡面還有跟心理學相關的科系。於是,大二轉系。
進入社工之後,讀書學習,真的是有趣又游刃有餘。

剛好那年學校開辦教育學程,其實我只是陪同學申請,結果居然也以後補第一的順位通過申請。
因此,到了大四,每學期都還修到二十五個學分。
畢業之後,原本要實習。正巧朋友得知一個代課抵實習的機會,於是通過代理老師考試後,進入高中輔導室。
兩年後,其實有正式老師的缺額,我卻應同學之邀,進入一個社會機構,算是回到本行。後來還不明所以地通過社工師高考。

後來結婚生子,每一次轉換工作,其實目標都很明確。知道自己會繼續朝助人的領域前進,就算選擇不多,往往也都順利就職。我想,其實是自己有嘗試的意願,把握住每一次的機會。
原本今年已經決定在家工作,也許寫作,也許接案,把副業當作正職(雖然沒唸成中文系,倒是一直持續寫作,也略賺微薄的稿費)。沒想到,應該可以說是上帝的帶領,我居然考上了正式輔導教師。

這一路走來,我發現,工作的轉換與選擇,很像一種去蕪存菁的過程。
即使學生時代,我已經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但投入職場之後,發現某些工作環境並非自己的最愛。可以說,我以社工入門,卻希望自己能夠從事直接對人的輔導工作。
當然,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吧!
畢竟,選擇工作時,每個人考慮的因素跟條件不同。也許是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薪資福利、離家遠近、社會評價、升遷管道等等。也會因為個人不同的生命階段,而產生不一樣的選擇重心。
就算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未必會遇到賞識的老闆,也有可能跟同事相處不睦,或者組織本身運作不佳,產業缺乏遠景、競爭力等等,都會考驗自我持續的決心。
真要發揮自己喜歡的興趣專長,恐怕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歷練與經驗。有些需要再進修,有些需要通過考試,有些則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若是要創業,或者說憑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番局面,更需要一段嘗試的過程。其中的辛苦,恐怕是每個夢想工作家,冷暖自知的滋味了。當然,若是有朝一日成功,那種喜悅與成就感也是無人能夠給予的。

我想,我幸運的是比較早就發現自己的興趣跟專長,也沒有外來的壓力,大可以自己決定跟改變。
於是,寫作與助人工作,就成為我夢想的雙翼。一個感性、一個理性,一個重視自我對話、一個重視與人接觸,兩者相輔相成,幫助了自己,也能夠將生命的成長與人分享。
那種願意主動投入,不需要外在的催逼或誘因,又能自得其樂的心境,應該可以證明,我正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這樣的工作,就算沒有酬勞,我也會繼續做下去。
我想,這也就是一個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實現自我的旅程。無論中途歷經什麼樣的風景,當目標明確的時候,都是為了讓自己更接近目的地。
於是,並非是工作如何,而是個人如何工作。最後留名的,並非頭銜地位,而是獨特的生命光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