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要離開學校之後,開始盤算著要如何跟學生道別。

今年,透過生命教育課程,接觸了十一個班級的孩子。
每一班有每一班的特質與文化,在每一班當中,有些熟悉,有些陌生。
想到之後,不會再以這樣固定的方式接觸青少年,心中不免有些悵然。

進入六月之後,是我自己先經歷道別的過程。
每到一班,我說明最後這幾節課的內容。
他們還不知曉,我的離去。我卻默默在心底掛記著,這是倒數第幾次相見。

別離的小小哀傷,如同畢業季節播放的驪歌,在我的心中吟唱。
我幾乎要為此寫一首詩。
當我下課、離開教室,關上門,也宛如關上一室熱鬧的青春。

我感覺到自己內心深處對於孩子的那一份愛。
特別是高中這個階段,從孩子要成為大人,渴望獨立又還不成熟,開始追尋自我的夢想與舞台。
我實在非常喜歡與他們一起,聽他們的故事、聊他們的心聲。


而今天,我開始提到我的決定。
孩子沒有我預期中的感傷或惋惜。
也許是一週只有一堂課吧!
比較熟識的會詢問我的去向,但大部分,像是小小的雨滴落在湖面,激不起漣漪。
(最後一堂課,某些班級一起舉辦同樂告別會,以照片播放他們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有些則在過程當中與我道別。也謝謝孩子們這一年來的陪伴啊!)

我的同事也有相似的經驗。
她還告訴我:恐怕是我們自己需要較長預備道別的過程。
因為我們用心付出、給予,在教學的歷程。我們知道其中的甘苦,而孩子多半是被動的接收著,理所當然地聽講甚至不感興趣地進入自己的世界。

剛好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老師的職業傷害。什麼是老師的職業傷害呢?是「心」受傷。
或許是自我期許以生命來交流與展現,學生的回饋其實就成為前進的動力與鼓勵。

我是還不會感到受傷,關於這場離別。
倒是從中發現自己的感知,經驗分離,思索教與學的關係。

某個部分,我喜歡自動自發、有興趣的學習。
所以對於之後自己將要單飛開課,我樂於跟這些主動來上課的學生相遇。
相信那會是生命與生命的接觸、繆思與感受的交流、靈魂與靈魂的對話。
而這樣的學習,似乎不太容易在義務教育中展現。

正規的課程,有太多的規範,少了留白與選擇。
長久下來,如何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呢?
孩子所能選擇的,就是學與不學。
願意學習的人,或者是為了考試的壓力、成績的要求,倒也不見得就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不想學的人,可能容易被貼上標籤,不知如何確立自己的目標與獲得成就感。

學習,當然不見得在學校、在教室。
只是孩子根本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探索生命的多種樣貌。

老師教得累,學生也不見得學得開心。

我倒也不是因此,選擇離開校園。

不知道該如何描述當下的心情。
我想,當我離開,當我更可以做自己想做、展現自己的生命,也更能夠祝福那些,我所接觸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