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新的一學期,在大兒子的學習旅程中,有種種片段,細微但深刻。
旅程還在進行,似乎隨時可能轉換方向,且不確定如何抵達目的,也不知如何確切地描繪心中的百般滋味,但,就讓我留下一些足跡吧!

之一  學校的作業與評量
學期初,與特教老師相談,得知已經在為兒子進行多種測驗,來評估他是否為學習障礙。
老師初步的觀察,覺得是很典型的閱讀困難,但礙於法規與程序,必須等這學期鑑定通過後,才能提供資源班的協助。

之前心理師建議我跟導師討論功課減量的作法。
幾經溝通,老師的回應是擔心他沒有把作業完成,其他學生會有意見。
「一、二年級還算簡單,還是希望他多學一點。」
我何嘗不希望他多學一點呢?
但就是瞭解,無法用一般的標準來期待兒子的學習成果。
恐怕學校抄寫的作業與聽寫的考試,也無法讓他真正有所學習。

前提是,他有學習上的困難。
但目前的狀況是,因為還未通過鑑定,所以無法為他調整作業量與考試內容。
其實,無論是否為學習障礙,這種要求每個小孩要達到一樣的標準,不就是台灣教育的隱憂嗎?
當然,礙於學生人數,老師不太可能為每個學生設計不同的教材。
但,學習的成果與評量,是否可以更多元呢?
除了聽寫考試,除了打分數等第,難道沒有其他可以回饋孩子學習的方法嗎?
甚至,不是以學科來論定一個孩子的成就,而是鼓勵他均衡地發展。

這背後有好多值得探討的。

根本的議題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孩子為了什麼而上學?
到底在學些什麼?又是為了什麼而考試?
而在如此強調評量以及用分數來評估學習成果的體制下,就真的達到學習的目標與教育的目的嗎?


之二 「錯誤的評量 霸凌的元兇」
剛好看到洪蘭教授在天下雜誌上寫的一篇
文章,很是認同。
如果以智力來說,每個孩子的天賦能力自然是不同的。
但為何要大家努力朝著一樣的一百分邁進,明明有些人如何盡力就是六十分、四十分。
重點不只是因為齊頭式的評量方式,而是因為太過強調「要有好成績才是好學生」,「好成績才可以考到好學校」、「好學校才可以找到好工作」、「好工作就可以擁有成功美滿的人生」,於是成績分數就決定了你的價值。

學科成績不好的孩子呢?
什麼才是他們的出路與未來?
並非只是培養他們有一技之長,而是這樣的教育文化是如何扼殺他們的自我價值。
而自我價值低落、找不到學習的樂趣、也缺乏學習的成就,這是多麼可悲卻又不斷上演的校園戲碼。


之三 「雖然你成績不好,但是很乖」
昨天,兒子轉述了老師說的話。
確實,他的國語考試就只有二三十分,但他數學學得還可以,喜歡畫畫唱歌、與人互動、有禮貌、會分享,也有正義感。

我想,老師是善意的鼓勵。
但這句話正道出傳統制式教育的可怕之處。
就是以成績為導向來看待孩子,且多半是學科成績。

如果你成績不好,那最好在行為上要好好表現。
如果你成績不好、行為又偏差,那就是學校的問題學生。



之四  「三個傻瓜」

推薦這部印度電影,男主角先前自導自演的「心中的小星星」正是在描述學習障礙的兒童。
而「三個傻瓜」則以幽默又深刻的方式來探討填鴨式的教育體制。

很多是我們知道的,以為是理想的,但卻不敢去做的。


之五  我的天命
兒子這幾天跟我說:「上帝讓我活下來,一定有我要完成的任務。」(因為他出生時動了大手術)
「我是很特別的孩子!」


之六  關於學習障礙
很感謝先前在早療中心同事的分享,讓我對學習障礙有更多實務上的認識。
她的經驗是:學障的孩子並非是不能學習(當然,跟一般人不同,需要工具跟方法),但往往是在學校環境中,無法因應龐大的學習內容。
所以,久了,跟不上,補不回來,就放棄了。
放棄的不只是成績成就,而是學習的興趣。

即便用一些策略方法,也要先考慮孩子學習的容量與速度。

身為母親,其實我原本就不覺得一定要功課好、成績好。
只是看到孩子在這樣的教育體制、文化與要求表現的價值中掙扎,我也在摸索,如何陪伴與發揮他的優勢、找到他的天命。

雖然是一條嶄新的道路,但我明白,是我對於什麼才是有價值、什麼才是幸福的人生、什麼才是學習的目的,這種種,影響我與孩子的決定與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