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咖啡的苦味,每次喝一杯,總要加上雙倍的糖包及奶精。我也知道這樣似乎有損咖啡的特色及香醇,不過,這樣的味道才正合自己的口味。

後來居然在一家連鎖的咖啡店,發現一種不用再添加任何糖包奶精的咖啡-焦糖瑪其朵。當第一口啜進嘴中,心頭頓時有一種驚喜,那就是:終於有一種咖啡對了自己的口味!

以前總是習慣點一杯卡布其諾或是拿鐵,即使有了足夠的牛奶味,自己仍要拌上幾匙的砂糖,才能輕易入喉。現在只要點上一杯焦糖瑪其朵,一上桌便能品嚐自己喜愛的味道

倘若情人也是如此,不知道戀愛的滋味是否就能夠常保甜蜜?

沒談戀愛的時候,很容易在心中訂做一幅理想的情人圖像,腦海中所浮現的多半是談戀愛的美妙與浪漫。尤其揣想當身邊有了心愛的伴侶,生命似乎變得無比燦爛及豐富。正因為對愛與被愛的渴求,人們總是尋覓著一雙懂得自己的眼神,一種相同的頻率及心跳,及一份交會時恣意綻放的火花。

年輕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列出幾項擇偶條件,舉凡對方的個性、長相、價值觀的差異、家庭的環境等等。後來不知為何,自己不再提起這些條件,反而改以「適合」兩字作為考慮的因素。因為再多的條件也不能保證彼此的感情深厚,況且人與人的相遇與相戀,似乎不一定遵循原本的期待或想像。光是要遇到符合條件的理想對象,就並非一件易事。更何況相遇了之後,還要彼此相悅相戀。就算談了戀愛,也不表示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但我相信,列出明確的擇偶條件,也是一種談戀愛的準備。畢竟越瞭解自己的個性、喜好及價值判斷,越能選擇適合自己的伴侶。只不過這只是愛情的前奏,有時候不見得能夠順利地完成相愛的戀曲。

那什麼又是適合的對象呢?

有時候理性分析歸納之後,多少可以找出一些結論。或許仍可以由原本的擇偶條件來延伸討論,列出這些條件並非不好,重要的是倘若能夠再經過驗證,確定這些條件並非只是出於想像或人云亦云,而是真正適合自己的,那麼多半可以成為尋覓伴侶的參考。如果只是因為大家覺得理想情人應該如何,可能要高學歷、多金、出眾的外貌,其實都未必真正適合自己。

當然,很多時候則需要相處才會有所體會。不過並不需要跟很多人談戀愛才能找到真正的伴侶,只要能在團體中相處,更多認識對方及彼此的差異,就能漸漸確定是否有繼續交往的感動。

或者多半的時候,喜歡與否的感覺會直接地告訴自己:這就是心目中等待的伴侶。除非同時對很多人有所好感,否則總是能透過一些方式逐漸明白。

就好像點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可能原本就熟悉自己的口味,在眾多的選擇下依然可以找到自己喜愛的味道。或者有時透過別人品嚐的經驗、自己嶄新的嘗試,又能發現不同的喜好。當確定自己的口味,正如同個性逐漸成熟、人際關係越漸圓融後,便能更清楚何謂愛情當中的適合與否。

是該多加一點溫柔,或者給彼此更多的空間,還是修正自己的觀念,該營造一些浪漫,或者拓展彼此的視野,還是重新檢視彼此的關係……,所謂適合,除了先天條件的考量,還需要後天的經營及努力。

我曾相信所謂理想的情人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情人。然而適合與否,除了機緣或上帝的安排,我更相信像鴨子划水般的付出及彼此願意攜手共度的心志。

能喝上一杯完全無須調味即可的咖啡,固然是一件甜美的事,但我想,愛情鮮少保持一見鍾情的恰巧甜度,而是經過戀人的烹調加料及偶爾的幾滴眼淚,方能在上桌時品嚐她的道地滋味。

 

【不過期提醒】
 

1.
     
列出自己的十項特質。

2.      列出十項理想伴侶的條件。

3.      在你的經驗中,哪些個人的特質才真正適合自己?

4.      除了適合與否,你是否也願意為親密關係許下努力經營的承諾呢?


【幸福小語】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聖經 


〈 文章插圖:Beryl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