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為工作的緣故,使用一份量表來評估家長的親職壓力。當還沒使用這份量表之前,對於父母親的親職壓力,我想無疑會把焦點放在親子關係及雙方的相處互動上。但根據這份國外使用多年的量表,其理論架構除了孩子的特質,還包括父母的特質和情境等三部份,交互影響而形成親職的壓力。不謀而和的,在另一本有關行為障礙症的父母手冊一書中,也是先提父母的壓力調適,其後才開始討論教養技巧。

    在設計家長成長團體時,我也期待先協助家長本身的情緒紓解,促進父母對自己的認識了解,再談孩子的身心發展及問題處理。因為我相信,父母只是我們角色的其中之一,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其他的身分,可能是別人的媳婦、兒子、長官、下屬。除了教養孩子,我們還有許多的工作及任務。雖然為人父母是一輩子的功課,我們卻很難二十四小時都預備好勝任這項職務。

    因為父母也是人,而且是不完美的人。在成為父母之前,我們就有原本的生活、尚未整理的過去經驗、生命中的挫折煩憂。而當我們成為父母之後,乃是在這些基礎上增添了新的角色。因此,當孩子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狀況或是親子之間關係不佳時,其實不是只有學習教養溝通的技巧,倘若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的豐富時,就可以運用更寬廣的視野來審視目前的困擾。

    尤其當父母本身承受許多的壓力,也許來自經濟、來自工作、來自婚姻或婆媳關係,都會消耗父母自身的能量,無論是在教養上較無效,或者將情緒移轉到孩子身上,都會影響與孩子的互動。

    這麼說來,為人父母者,其實都可以先評估自己目前生活的壓力,除了與孩子的相處之外,是否還有自身的部分。倘若我們確實處在身心壓力較大,生活中還有其他難處,或者社會支持較不足的情況下,那麼,在試圖處理親子的問題之前,實在需要先照顧自己的需要。

    有些父母會回應:「只要我的孩子沒問題,我就沒問題。」其實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的身心狀況更好,豈不更有心力去面對目前的難題。有一本書上甚至這麼說:「真正的問題不是孩子做了什麼,而是父母如何反應。」

    我相信,當父母更懂得照顧自己,更懂得調適自己的生活壓力,知道如何表達及紓解自己的情緒,那麼至少給了孩子正面的示範及教導。孩子可以學習如何善待自己的困擾,如何與壓力共處,這都可以減輕孩子身心的重擔,給予他更多的空間來面對自己的問題。

    想一想,你是如何面對生活的壓力呢?是用逃避、忽略、否認,還是積極地面對?是從自己的改變著手,還是將責任推給別人?或者你容易給自己或孩子設定過高的標準?還是容易用負面的想法來界定自己及孩子的處境?

    在探討親子問題之前,先讓我們自己重新得著向前行走的力量。先讓我們自己容許,在我們身上除了父母角色的壓力,很可能還有其他的困擾。在這樣的現實處境中,我們能做的,乃是善待自己與孩子,學習調適生活的壓力,學習一步一步的改變,學習孩子並非是問題來源,而是親子之間如何回應調整。

【品味原則】

1.除了親子關係,你目前生活中還有哪些壓力來源呢?

2.你通常都如何面對自己的壓力呢?

3.你身邊有什麼樣的支持可以協助你發揮親職的功能呢?

【品味秘方】

1.評估自己的壓力來源,比如:夫妻關係、工作、經濟、健康、家人等等。先找出自己生活中的壓力源。

2.如果你不太清楚,不妨留意自己最近的睡眠狀況或心情。如果常常睡不好、體重暴增或暴跌、容易緊張、頭痛、肩膀酸痛,表示可能有壓力的存在。

3.學習讓自己的身心放輕鬆,找到讓自己身心放輕鬆的方法。也許是聽音樂、運動、休息、找人聊一聊。無論親子關係有多大的問題,你一定要先儲備自己應對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