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們尋求督導的協助。
無論是線上交談、當面討論、mail聯繫,為的是釐清每一次團體的歷程、成員的狀況、我們自己的狀態與介入。

總之是不好帶的團體,但話又說回來,實在是非常寶貴的實務經驗。

如果用比較有趣的方式來記錄,以下是我給自己,關於帶領兒童藝術治療團體的忠告。

1.若團體人數過多,一定要有協同帶領者或其他人員的合作與協助。永遠記得:在孩子身上, 112的不變原則。
2.對於較有狀況的成員,可考慮增加守護天使,除非想要練就創造分身的本領。
3.一定要先注意場地的配置。如有後門,記得上鎖,以免孩子樂於跟你玩捉迷藏之類的遊戲。
4.請為自己準備一條弄髒了也不會心疼的圍裙。若狀況緊急,穿著輕便型雨衣,也是不錯的選擇。
5.收拾場地也是治療的重點之一,記得多準備拖把及抹布。

而我自己在專業上的學習,包括:
1.在有其他工作人員的情況下,帶領者的賦權很重要,以免造成孩子的混淆。對兒童團體來說,即便有其他治療師,也會以一人主責的方式來帶領。
2.如何用有創意的方式來轉化孩子的行為,例如:太吵的小孩可以坐在一張「消音椅」上。
3.對於較有狀況的孩子,記得別上鉤,記得別落入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慣有模式。
4.加強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連結,培養他們人際互動的能力,而非在於與帶領者之間的關係。
5.助人者除了帶領團體,適時地協助成員的創作,也可以參與創作,透過作品與成員互動及回應。
6.玩得開心很重要。每個孩子的狀態與需求不同,有些可以專注創作,有些需要遊戲,或只是需要一個可以表達的空間。
7.留意是成員個人議題或是團體事件。若影響團體,則由團體共同來回應。
8.注意媒材的使用及所會引發的效應。
9.留意成員週間的狀況,如在學校或家中的表現。若遲到時,也要了解原因。
10.較有狀況的孩子,適合先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再進入團體。
11.在孩子缺乏動力的情況下,如何找到激發其自主性的誘因,例如一些好玩的遊戲或活動。
12.除了治療師以外的工作人員,對團體來說,可能是助力,但也是一種影響動力的變數。
13.兒童藝術治療團體,內容的架構需更有彈性,視孩童的狀況與情境來應變,較難像上課一般按照既定的流程來進行。

這份筆記,還會繼續增添或修改。
還是覺得,事前的準備及了解、場地的佈置、成員的組合很重要。
畢竟治療師也是人,必然有其身心負荷的範圍。
不勉強自己,珍惜自己所能給予的,也是為了帶給成員更好的轉化空間與療癒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