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之所以可以成為一種治療的歷程,我覺得,跟訴求「美」的目的是不同的。
這也許是很多人畏懼創作的原因。
以畫圖為例,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不夠像、不夠漂亮、不夠完整。
我們關注最後的成品,卻忽略享受其中的歷程。

所以,我總是提醒成員:回想自己幼稚園或更小的時候,隨手塗鴉的興致與歡樂吧!
在沒有任何評價之前,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畫畫、很輕鬆地運用各種工具、媒材與方式,就是去做、去玩、去呈現、去表達。

所以,畫圖等藝術表達的方式,之所以可以成為一種治療的歷程,跟成為畫家的訓練是不同的。
你不需要成為畫家,你只需要,成為自己!

當你把這個創作的過程視為與自己身心對話的旅程,會發現更多,除了作品、成果之外,意外的驚喜。
好似你透過創作,先整理了自己,運用過去或現有的生活經驗與素材,成為作品的主題。但透過創作的歷程,你發現自己的狀態。最後又透過作品,成為一種回饋、見證與反思。


你可以單純地享受創作的歷程。也可以在創作後,回顧與整理,自己經驗了什麼、感受到什麼,又會如何詮釋這個歷程與自己的作品。

分享最近帶領曼陀羅自我探索團體的經驗。
在兩天的歷程結束,最後分享時,很多人一開始是靜默的。
「不想說。」「就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很寧靜。」
是啊!並不需要說的。
這是藝術創作與語言表達的不同,這是圖像與文字的不同,這是心與腦的不同。
你就只是創作。當你投入的時候,並不需要語言的詮釋與解讀、分析與評價。
因為在歷程當中,你就在經驗,就已經完成。


在進行自然素材的曼陀羅時,有成員反應:「好累!但堅持要做完。」「好生氣!」「有時候會想要放棄。」
於是,我們探索這個歷程,發現:當自己不知道如何把作品做好時,當出現「失控」的感覺時,就好像面對人生的意外與挑戰。而我們,又是如何回應呢?

也有成員在整理自己兩天的創作模式,發現:自己會想要做得美美的,如同平日對自己的要求。

也有成員就在兩天的創作中,透過不同的媒材與方式,經驗了一些改變,變得比較放鬆、比較敢嘗試。

所以,當創作成為一種心靈對話的旅程,其實,就先放開美醜的評價吧!
嘗試一些不熟悉的媒材、運用一些不同的方式,重點是「醜一點」、「超越」、「失控」。
於是,你會經驗到「自由」、「勇氣」與「放鬆」。
這是作品以外,更寶貴的力量與資源。



備註:
若自己目前處在較大的壓力或身心失調的狀態,在進行相關藝術活動時,請尋求一些陪伴與支持。
因為當創作引發情緒,需要承接與照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