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催眠活動中,成員分享了自己的體驗,例如:身體輕重的變化、觸感跟光線的改變,大家還是會好奇地問:這就是催眠嗎?我有被催眠嗎?

催眠的評估指標之一是:是否感受到跟外在現實不一樣的狀態。例如:明明這個空間沒有開燈,卻覺得變亮了!明明溫度沒有降低,卻覺得變冷了!
當然,有各種不同的感官變化,也有深淺的程度不同。
但,這都可以說是進入了催眠的狀態。


而這兩次進行一對一的深入催眠時,個案在漸進式放鬆的過程中,都發現自己其實是緊張的、不容易放鬆的,好像無法進入催眠的狀態。
因此,我引導他們去感受目前身體的感覺,有沒有哪裡比較不舒服或有特別的回應。
個案A乃是感受到肩膀跟背部的沉重,在引導中,則看到了畫面,像是藍色的刺狀物體。後來甚至冒出了一個念頭:這裡是可以長翅膀的。
最後,我鼓勵她把這個歷程寫成一個故事,隱喻式的。
我自己也寫成了一篇故事,可參考藍色的眼淚一文。
因為在對話的過程中,個案的內在即是透過身體的反應、一個隱喻式的畫面及語句,來回應與呈現個案的痛苦與可能的答案。


而個案B則是感覺到喉嚨的不舒服,所以,從這個身體的反應繼續往下走,個案不自主地打哈欠,一直到好像身體內部有氣體要冒出,而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剛好在一開始引導放鬆時,個案也選擇了淡藍色的光來進行放鬆,而其議題某部分也與喉輪所掌管的表達與溝通有關,因此,除了引導個案去經歷這個類似排毒淨化的過程,我也請個案用淡藍色的天堂油來按摩喉嚨。

個案B的的身體反應可說是比較強烈的,但若把身心看作是一體的,身體的回應也可以說是象徵式的表達了心理的狀態。如同喉輪就是代表表達、自由、自己的空間,而這也是個案的困擾與需求

所以,即便是很難放鬆的人,即便看起來好像沒有進入催眠狀態,即便不見得看到畫面,但其實還有很多反應與歷程,都帶來了潛意識的訊息。
特別對於第一次進行一對一深入催眠的夥伴,緊張是可想而知的,雖然覺得自己準備好了,但畢竟是新鮮的嘗試,重點是,無論深度如何,其實這個歷程都是特別與個人化的,都會有線索與回應來幫助自己。

而這就是催眠,這些都是重要的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