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塔羅牌以外的牌卡,無論是從國外進口或國內的創作,越來越蓬勃發展的同時,另一種歐美盛行已久的桌上遊戲,也在台灣引發流行的風潮。

在助人場域,牌卡跟桌遊,都可成為工作的媒材與工具。

想要分享,我對這兩者的些許看法。

雖然看來兩者似乎有所相似,但其實有很多不同喔!

1.以樣貌來看:

牌卡主要就是一副紙牌,可能會包含說明手冊,可以紙盒或布袋盛裝。

桌遊則除了可能以紙牌為設計以外,大型桌遊還會包含很多其他配件。甚至有些桌遊並非是紙張的產品。

2.以使用人數來看:

牌卡一般以一對一,兩人互動為主。雖然也可以運用在小團體或更多的人,但基礎的學習是一對一的運用。

桌遊則多半以多人為主,除了棋戲外,較少是兩個人之間的活動。

3.以目的來看:

牌卡一般的目的比較是在於解惑,也就是會以內心的困擾為題,透過牌卡的操作,來達到澄清或找到方向的目的。

桌遊的目的比較是娛樂或益智,遊戲者通常比較不會探討到內心的層面。

4.以使用角色來看:

牌卡通常會有一位解讀者或助人者,由這位解讀者引導整個過程,並提供牌卡的詮釋。

桌遊雖然也可以有引導者,但通常只要玩過一兩次,成員就可以了解遊戲規則跟方式而自行運用。

5.以運用規則來看:

牌卡在一對一的運用情境中,比較沒有特定的規則,而是看解讀者如何帶領。

桌遊則會以這款遊戲本身設定的規則來運作,參與者都要遵守。

6.以主動性來看:

若是在一對一的運用情境,求助者可能是較被動的。但看似參與,袒露多少卻又由求助者自己決定。

在桌遊的活動中,則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投入跟參與。要不就是加入,要不就是退出。

7.以結束點來看:

牌卡主要以解答一個問題或以一個鐘點作為結束。

桌遊通常是有人勝出或依遊戲規則來決定結束的時間點。

8.以關係來看:

在牌卡一對一的情境中,一個為求助者,一個為解惑助人者。

桌遊的參與者,彼此的關係比較多是競爭者。

9.以如何開始活動來看:

牌卡的運用通常需要預約,除非有所謂的塔羅師駐點。

若是在提供桌遊的店家,也可以幾個人願意就開始一場遊戲。

10.以費用來看:

牌卡通常由求助者付費給解讀助人者。

桌遊則是參與者付費給桌遊店家,無論是場地租用或參加比賽。或者只要一群人手人有一款桌遊,可以隨處找場地,就不需要付費。

 

這是一般的比較,但若是把這兩項工具運用在助人情境,可能又會有跟上述不一樣的情況。

例如:很多時候,助人者要協助的是非自願個案,所以牌卡跟桌遊像是為了建立關係的工具。

但也因為如此,在使用方法上,有可能就會加以變化。

 

目前妙語說書人(Dixit)算是以桌遊之姿,但看似以牌卡之貌來作為助人的運用。所以,就會看到有些人把牌卡跟桌遊混為一談的狀況。

或者可以這麼說,當這兩種工具被運用在助人情境時,牌卡也跳脫了傳統塔羅占卜的功能,而桌遊可能也被賦予更多透過其遊戲歷程來協助參與者認識自己或達到團體動力的目的。

但,若說桌上遊戲是一種廣泛的歸類,紙牌遊戲算是桌上遊戲的一種,最經典的塔羅牌,在運用目的跟方式上其實是獨樹一格的。也就是我上面所分享的,跟一般的桌遊其實還是有所不同啊!

 

同時,也讓我看見,若以助人的角度來看,桌遊是比較容易推廣宣傳的,甚至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桌遊店家的成立。

但相對地,牌卡是比較私密個人的,也因為多半是一對一的助人歷程,影響的廣度也許相對地有限,但重點就在於深度。所以,比較難看到實體店面的發展。

也許簡單的結論:牌卡一開始是以解讀助人者為發展的,而桌遊則是以遊戲本身為主。

牌卡若沒有助人者,就難以進行協助歷程。

而桌遊則只要有這一款遊戲的存在,比較不需要專業者的投入。

所以,也許可以這麼說,牌卡可以達到更深入的助人歷程,也需要更多的助人專業。

而桌遊比較像是建立關係與增進互動的工具,比較不需要心理專業背景的基礎。

當然,對助人者而言,有可能都是新鮮的工具,所以需要加以學習。除了學習這種工具本身的運用,更要學習如何在助人情境中操作。畢竟,若把牌卡或桌遊當作助人的媒材,因應助人者的角色,就會有解惑或教育的目的,而非只是單純的遊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靈牌卡 桌遊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