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陸陸續續有夥伴來詢問關於「內在小孩工作坊」的開課事宜,我將這樣的邀請放在心中,等待適合的時機。
也因為身邊有一個新的生命,三度成為母親,使我對內在小孩的主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與其說要去認識探索自己的內在小孩,不如說在這樣的歷程中,更重要的是去發現跟培養內在滋養型的父母。

內在小孩的概念,其實是針對長大後的成人。
每一個大人的心中,都有內在小孩的身影。
倘若這位大人目前正處在生命中的困境,或感到莫名的沮喪,失去生活的動力時,可以透過與內在小孩的對話,探索過去的創傷經驗,或成人世界否認的渴望或夢想。
以這樣的觀點來詮釋內在小孩,一開始要做的是先覺察跟承認自己的痛苦。
往往都是當我們對生活感到不滿或發現自己不快樂時,才會想要改變。
而認識自己與探索這些煩惱憂愁,其實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所以在工作坊中,我會以冥想、書寫跟塗鴉,來引導成員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相遇。

當可以發現自己內在小孩的狀態,或找到目前苦痛的根源,或揭開過去隱藏的創傷,才有機會加以和解療癒。
而我不僅是成為這個過程的陪伴者,更重要的是增進成員自我照顧的能力。
其實內在小孩就是自己內心的一面鏡子、一則隱喻、一種投射,但除了看到自己的這個面向,更需要去引發可以照料滋養這個面向的能力。

如果有機會成為父母,當你手中抱著純真稚嫩的嬰兒時,總會不自禁地流露出關愛與疼惜的情愫。
你一方面喜悅於這個小小的生命從你而出,一方面又讚嘆這背後奇妙偉大的生命能量。
那麼不妨想像,你心中的內在小孩就像一個你抱在手中的孩童。
你不只看到他,更要學習如何聆聽他的需要,滿足他的渴望,好好地愛他。
如同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好好地撫養照顧,外在看來已經長大的成人,反而容易忽略自己內在的狀態,所以更需要我們好好看顧與關懷自己的內在小孩。

很多人並非這樣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
其一是像批判型的父母,只會一味地要求苛責,久而久之,內在小孩自然缺乏信心,難以開懷。
或者是採取忽略漠視的方式,久而久之,自然無法認清自己真正的需求,造成自我關係的疏離。
也有人常常發出不一致的訊息,自然會讓內在小孩處在矛盾的狀態。

簡單來說,現代人都知道要懂得愛自己。
透過內在小孩的概念,我們比較容易發現自己內在真實的狀態與需要。
而透過培養內在滋養型的父母,更可以加強我們照顧自己心靈的能力。
所以,不只是看到自己的受傷,或以受害者來看待自己的內在小孩,而是讓自己培養長大成熟的能量,願意用正面健康的方式來撫育自己的內在小孩。

說穿了,內在小孩或內在父母,都是自己的一種面向。
你如何對待內在小孩,就是如何對待自己。
那個你,可以用內在父母來稱呼。
其實兩者都代表你內心的自我對話。

除了探索受傷的內在小孩,也不妨去發現自己內在的神奇小孩、純真小孩、創意小孩、有趣小孩。
除了培養滋養型父母的能力,也不妨找回小孩獨有的美好特質。
於是,生命就在此流動著,從大到小,從老到少,也從小到大,從幼到長,處處都有轉化的契機、成長的祝福。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慶祝完虎寶寶的彌月之喜,就突然接到公公病危的消息。
這些天,陪伴著公公走人生最後一段的旅程。
於是,這個月,歷經生命的降臨與流逝,格外有所感觸。

我不禁回想起先前在學校教授生命教育的課程時,與年輕的孩子進行生死的相關討論,請他們寫下自己的墓誌銘,思考自己的告別式。
或許在台灣的文化中對於談論死亡不免有所禁忌,但我卻覺得,這是每個人終究會面臨,且不分年齡大小的。
所以即便是我的孩子,我也會在適當的時機以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與他們分享。

說來奇怪,我們總是歡喜地迎接生命的到來,卻對生命的離去滿懷悲傷。
其實,這都是必經的過程。
越是避諱,就越容易感到恐懼,越容易有所禁忌迷思,也容易在面臨時感到不知所措。
無論是面對自己或家人、朋友,這人生的最後一堂課,其實可以提早預備。


至少,可以探索自己對於死亡的觀點。
你覺得,死代表什麼呢?人死後又會經歷什麼樣的過程?你相信有死後的世界嗎?你認為有來世嗎?
不同宗教自有不同的詮釋,但我想,當我們可以好好探索死,其實也就是好好探索生。
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也沒有人可以預知自己死亡的日子,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度過在世的生活。

而這次的歷程,倒是讓我有機會去檢視自己如何看待死亡。
我相信人有靈魂,而當死亡的那一刻,靈魂脫離了肉體。
至於靈魂去到何處,我比較相信,就是回到生命的源頭,回到空無,回到圓滿。
但究竟如何,大抵無人能夠查證與訴說。
就是一種相信吧!因為怎樣的觀點與信念,會影響後續的行動。

以婆家來說,公公的往生選擇以道教的儀式來進行。
我能夠理解家人的不捨,但也看到這些儀式背後所呈現對死亡與死後世界的看法。
我只是會想:人終究還是以人的觀點來設想神或靈魂的世界啊!
所以,需要吃飯、住大房子、有錢花。
而我比較相信,當肉體朽壞,靈魂並不需要這些祭祀或供奉。
當然,這都是晚輩的一份孝心。
我也覺得,這些儀式與其說是對亡者有益,不如說是為了安慰遺族。

正因為沒有人知曉死後的世界,當面臨相關事宜時,倘若沒有自己的見解與信仰,很容易就被殯葬業者所影響,包括內容、流程以及不知細目的報價。
說實在,除非自己先跟家人討論過,倘若自己真的往生了,其實對於這些儀式也沒有選擇與決定的機會。
換句話說,這些儀式其實是讓活著的人,可以好好懷念亡者,也可以好好思索死亡的意義,更加珍惜在世的光陰,重新檢視自己生命中的優先順序。


於是我會這麼想,現在的我已經認真地度過每一天,也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與方向,更有親愛的家人陪伴在身邊。
如果明天突然離開人世,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孩子長大成人。
而當我真的離去,我不需要任何特別的儀式,不需要家人為我已死的肉體多做什麼。
我只希望家人朋友記得我所給予及留下來的。
當他們思念我,想起我這一生所做的、所值得紀念的,我的靈魂必然在他們心中,遞上一抹親吻與微笑。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剛好瀏覽著奇摩話題的人物專訪,其一是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先生,其二是作家侯文詠先生。
其中,吸引我注意的是,他們都談到了,人要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特質、興趣、能力,多多拓展自己的人生經驗,而不是一味地追尋別人看似成功的腳步。
侯文詠提到:人生不是搞清楚你「不喜歡什麼」,而是搞清楚你「喜歡什麼」。
嚴總裁也以上圖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除了認識自己,甚至還需要培養自我療癒的能力。


即便他們可能以自己的工作經驗或生涯發展為分享的歷程,我卻非常認同,所有人生的幸福其實都來自:認識自己是誰。
「認識你自己」,哲人蘇格拉底這麼說,相傳也是刻在希臘神廟上的箴言。
難道我們不認識自己嗎?
我想困難的不是那些眼睛看得到的,諸如:我們的性別、年齡、外表、出生地、家人、學歷;也不只是那些說得出口的回憶或那些固定不變的事件。
困難的是,我們如何描述自己的感情、想法、經驗。或者說,是我們如何理解這些感覺、想法、經驗,又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呈現。

我們也許容易知道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偏好的顏色、適合的髮型;我們可能也容易知道自己所崇拜的對象、樂於相處的家人、不想往來的朋友同事;但我們可能不容易清楚自己究竟適合什麼樣的工作,跟這個人交往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如何讓自己真正的快樂,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如何抉擇浩大的人生議題,其實還是來自一點一滴所累積的自我認識。
認識自己的感覺喜好,練習從旁觀者的角度探索自己的思維想法,從現實的回饋中看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也從別人的反應來作為借鏡,許多許多、大大小小的不同層面與生活的經驗,都可以讓我們認識自己。
因此,我們會形成所謂的自我形象或自我認同。

這只是幸福的基礎。
先認識自己是誰,先培養出認識自己的能力,但更進一步,還可以練習自省與覺察的能力。
因為,當自我形象不佳或傾向負面的自我認同時,那個你以為自己是誰的面向,可能帶來更多的煩惱與挫折。
如同,你以為自己不幸福、不成功、沒有自信,或你以為自己並不認識自己,其實都已經是一種自我的界定與標籤。
你以為你無法解決生活的難題、改變生命的困境,你以為自己就是這樣了,這些,都只是自己的一部分,也並非是完整全部的你。

所以,認識你自己,認識你以為知道的,也認識你還有更多的可能。
把過往所累積的生命經驗當作建造幸福的一磚一瓦,當發現更好的建材時,也保持捨棄舊經驗的彈性。
我們或許不清楚最終的藍圖,只能一步一步踏實地活著。
我們也無法保證成功的路徑,卻能從中鍛鍊勇氣與智慧。

而當我們與自己更親近,懂得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不也就學會更愛自己。
當我們懂得更愛自己,懂得活出自己生命的獨特之處,就能成為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天使囉!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療心活動三

沒玩過「療心卡」,現在正是嘗鮮體驗的最好時機!
透過線上解卡,一樣會有特別的收穫與領悟喔!


活動辦法:
即日起,寫信給
Una:heartuna@hotmail.com
每日一位解卡名額

信件標題:
療心卡解卡活動

信件內容:
你可以先想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
跟關係有關。
例如跟某某人的關係、跟自己的關係,
或是跟抽象的事件,如:金錢、健康、事業的關係。
接著,請針對一個問題,
直覺地從1~42選擇三個數字。
〈不用按照順序〉
請盡量多描述您的問題〈你真正想要了解的是〉,並告知三個數字,
及您的姓名、手機。

Una的回覆:
我會於近日內回覆這三張圖卡的圖檔及說明、解卡內容、祝福及建議等!



一起來聊心療心吧!!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從事心靈成長的工作一段時間,所學所說都離不開這個主題:人的情緒感覺想法、看不見的能量、人際關係的影響、家庭的動力、靈魂的使命等。相對地,可能容易忽略那些看得見的物質、身體的需求、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
其實,我是一個很喜歡生活的人。烹飪、吃美食、佈置小窩、玩玩手作,除了遨遊心靈奧妙的世界,也喜歡裝點現實的空間。
而這次生產的歷程,又讓我對身心靈的平衡有更多的體會。

在進醫院待產前,我已經準備了幾種花精與天堂油,也期許自己可以透過放鬆冥想來安度這個過程。
畢竟已經有前兩次的經驗了嘛!況且,人家都說第三胎會比較好生。
沒想到,痛了一天一夜,且痛苦的程度隨著時間越發地增加。
當然,會痛才會生。
不過恐怕也只有親自歷經產痛的媽媽們,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
因為之前都沒有用過無痛分娩,這次也沒特別想要採取這樣的方式。結果我是當天唯一沒有採用無痛分娩的產婦啊!
而我想說的是,這種身體的疼痛是如此地深刻,即便透過自己的意志力或冥想,或芳香療法、能量療法,還是無法減輕。
也可以這麼說,在身體如此不適的情況下,也沒力氣運用心靈的方式來面對克服。

等虎寶寶出生,我還有其他身體的疼痛問題,與產痛相較,已算輕微。
所以,我就在心中不斷鼓勵自己:會一天比一天好的,身體一定會慢慢復原的。
這時候,心靈的肯定語句就帶來較正面的力量。

很有趣的是,因為先前預期這次會更容易度過生產的歷程,也相信正面的信念或其他方式可以帶來效果,所以就低估了產痛依舊是人類所能承受痛苦排行榜的前幾名(該不會是第一名吧)。因此,反倒降低自己忍受痛苦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想再承受痛苦了。
只不過這次的疼痛來自於身體,而非心理,且讓我領悟到:自己依舊是活在肉身之中。
而人的身體其實是挺脆弱的。
有時候可以靠意志力或心靈的力量戰勝病魔、克服疼痛;有時候則不得不接受身體的衰老惡化。

身與心,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身體就像是心靈的容器。
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同,如同各種材質的容器,可以是陶、玻璃、木頭、塑膠、紙類,更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外觀型態、功能。
而心靈是其中盛裝的物質,如果以水來比喻,每個人的心靈狀態又可能有著氣味、溫度,甚至是自我轉化以致於影響其狀態的不同。例如:也許有些人的心靈純淨如水,甘甜的水;有些人渾濁如泥;有些人像冒泡的汽水;有些則像果汁;有些也許像冰塊。
再加上容器的不同,就展現出各式各樣的百態人生。

容器與內含物,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什麼樣的內含物適合什麼樣的容器,或什麼樣的容器可以讓內含物加分或減分。
為何茶水適合用瓷杯或陶杯盛裝?為何在玻璃杯中倒進熱咖啡總覺得不對味?
重點是:你認識自己的身體、心靈?認識自己是誰?是什麼樣的內容物?又擁有什麼樣的容器嗎?

有時候當我們高抬心靈的力量,以為憑靠自己的意願就可以扭轉乾坤,卻忽略了身體所能承受的壓力。
正如同將一杯熱咖啡倒入紙杯,容易燙手。
有時候當我們一味追求身體的享樂與滿足,不免忽略心靈的影響力。
好似用金銀打造的杯子,裡面卻裝著難以下嚥的飲品。
但也可能,當我們努力探索心靈的面貌,身體也同時傳遞出療癒的訊息。
或者,當我們重視身體的養息,其實也讓自己獲得平靜的心情。


因為,身與心原本就是一體的。
在生命的運作中,我們一同擁有這容器與內容物,且可以歷經轉化與改變。
而無數的心靈藉由不同的肉體展現其無限可能。卻也在無限可能裡,體驗了其有限,就是身體的朽壞、死亡的無常。
但當我們再次聆聽身體的聲音,心靈又會發現,這生命的交替起滅其實並沒有分別,如同自然萬物的步調與節奏。

所以,身心靈其實是不可分割,也無需競爭的。
反倒因為有所不同,可以各司其職,可以讓我們享受平衡與生命的完整。
這平衡就像是物質與能量、左腦與右腦、理智與情感、男性與女性、死亡與出生、有限與無限。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隔了這麼久,身邊再度有一個小嬰兒,還不會說話,只能憑靠他的哭聲、身體的動作、吃與睡之間的時段來揣測他的需求。
身為媽媽,身體的疲憊是一定的。
但確實有一種有別於前兩胎的心情,除了比較不擔憂緊張,相對地,也像發現一樣新鮮有趣的事物,對寶寶的一舉一動充滿喜悅。
一方面是知曉這是自己最後一次的育兒歷程,另一方面則更能體會孩子的成長是如何迅速地前進,無法折返。
第一個月跟第二個月、六個月、一歲、三歲、五歲、上小學,每一個階段就是如此地不同。
因此格外珍惜,每一刻相處的體驗。

感謝老天送來我們家的這份禮物!
也謝謝大家的祝福與關心囉!
祈願我們都像孩子的名字般,及時享受恩典的滋潤!!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