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目前分類:心靈隨想 (1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Jun 02 Fri 2017 19:57
  • 覺察

覺察是所有改變的基礎!
但如何願意開始練習覺察?
如何願意先從自己改變?
或覺得需要改變?

 

改變的動力不是因為避苦就是趨樂。
避苦是因為意識到不舒服,且認同這不舒服有自己可以調整的責任,而非只是別人的影響。
趨樂是有一個更想望的目標或願景,所以願意在此調整,付出努力。

 

倘若有了改變的動力,為何需要覺察?
因為在改變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慣性,會有陰影,會有舊時的鬼魅,會有原生家庭的影響。
不自覺地,看似前進,又在原地,甚至後退。
如同隱藏在冰山下方的潛意識,一層又一層,在過去與未來,自己與他人,現實與夢想之間交戰。
如果沒有覺察,模式可以不斷地循環與重覆。

 

說真要改變什麼?
其實也並不需要改變什麼!
就只是不帶評價地觀看著,甚至溫柔好奇地關照著自己。
此時此刻,生命的流動。
恢復原本自然的流動,不是應該,不靠意志力,不用討好防衛,不用自戀自傲。
重新選擇,我真正的本質與本然!

 

如果這樣,改變是自然的。
如果有難度,先從自己的感受跟情緒開始。
這時候,這件事,這個人,我的感覺是什麼?我的情緒背後是什麼?我真正為了什麼而有這樣的感受?這感受背後可能因為有什麼樣的想法?價值觀?這些想法又是從哪裡來?是誰影響了我?
很多時候,要走好幾趟探索的旅程,甚至是心痛療癒的旅程。
其實也就是去認識自己是誰,這個誰是我真正想要?真正喜歡的嗎?
可以辨識出這個自我,那個辨識就是覺察的開始。

 
 
 
文章標籤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54552_10200804192453190_1315770683_n  

有時在課程中會聽到這樣的問題:老師,我該怎麼做才可以改變?

有時問題聽起來並不難,有時,不免遇到沈重複雜累積多年的問題。

究竟可以如何改變自己的心,解決內心的困擾呢?

當然,可以自己閱讀相關的書籍,可以參加一些講座活動,可以找朋友跟家人聊一聊。

也可以,找專業的助人工作者進行一對一的談話,或者參加相關的成長團體,甚至是課程。

前提是,自己願意花多少時間跟代價來改變呢?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工作久了,即便每一次的相遇都是那麼地不同,但單飛,總也有挑戰,也有許多的不確定。

有時候會想,也可以不用做那麼多。

於是,心底總是會浮現一個疑問:自己為何要做呢?為何要投入這樣的工作?

 

對心靈的喜好與熱情,其實是來自我個人的生命歷程與職涯發展。

曾經在很年輕的時候,嘗過生命似乎無法改變的苦痛,似乎看不到任何的出路,但因緣際會念了社工以及一路的學習與體驗,發現原來內在的世界是可以改變的,情緒是可以紓解的,那些累積的壓抑的都可以慢慢找到出口。

接著,就一直從事相關的助人工作。而待最久的就是學校輔導室。

我其實一直很喜歡跟青少年相處,當然,自己當了母親,這一路走來,從小孩到成人也都有所接觸。但,因為當過輔導老師,就更了解學校的體制,就更深深地覺得,如果孩子從小可以懂得,自己還有個豐富且影響深遠的內心世界,懂得如何去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懂得發現自己的價值,懂得愛與被愛,那不是很棒的事嗎?!

但心理的教育,一直不是主流。

我真的覺得,就像不要等到生病才看醫生,其實平常現代人都懂得保健跟養生。

那心靈也是啊!

那看不見的,在我們心理運作的,影響更大更深,更需要有方法來認識與成長。且,真的有方法可以認識與改變!

這就是我好想要分享的。

 

而方法有好多,目前也因為自己創作了牌卡,有機會可以到學校機構跟更多的助人者分享這好用的工具,我想,間接地也實現了自己想要讓更多孩子、更多人認識自己的想望。

這,就是我投入的初衷。

這初衷總能燃起我前行的動力,也影響我如何看待與發展自己的工作。

我期待所分享的心靈成長是簡單有方法的、是每個人都可以練習與運用的、是可以用一般的語言表達的、是可以讓有意願的人參與的。

所以,真的還有好多可以創造、建立與完成的呢!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兩年的文章產量變好少,主要就是因為忙。

忙著陪伴三個孩子,忙著工作,著實很難有一段安靜獨處的時光,可以書寫。

但我一直記得,一個人與文字對話的感動,曾經自己是如何在blog一字一句的梳理內在與外在的世界。

當然,我也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想要慢慢寫一篇文章,大抵需要感性,也需要很多的喜怒哀樂。

而自己這一路走來,已然度過生命裡的春深秋悲,也過了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年紀。

生活不是沒有痛苦,但已經懂得如何安在,如何照顧自己。

所以,抒發情緒的內容就不再是有興趣的主題。

也因為時間有限,理性的、有目標的文章倒也容易產出。但心裡知道,自己還有更多不同的感動,需要被表達。

 

這些轉變,自然也跟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發展有關。

想不到,從離開教職、單飛工作到現在,已經要邁入第七年了!

這六年來,自己歷經了從台南再搬回台北,又帶著孩子移居到宜蘭,以及生了第三個孩子等生命的重大變化,又持續發展自己想做的。

從開課、接受機構邀約到創作療心卡、Fun心卡、Fun心福卡到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場地,真的像是一顆小小的夢想種籽,即便沒有任何的創業基礎,依舊憑著一股熱情與開疆闢土的行動,在現實的土地裡生根發芽,慢慢地茁壯。

有時候也想做得更多,經歷著如何在自我發展與家庭間的平衡,一點一滴地確認自己真正想要的。

然後,只能感恩!

感謝有人的看見、陌生的邀約、學員的參與,感謝這一路遇到的好夥伴跟莫名的恩典,感謝家人的支持,也感謝自己!

 

最終如同自己為何會投入身心靈的工作,為何會熱愛心靈的陪伴與成長,因為,那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活生生地,當你看見,無從躲避。

當你意識到,你就打開了前所未有的豐富。

當你體驗到,你就擁有不斷滋生的滿足。

因為,我珍愛著自己、熱愛著生命,真真切切地經驗如何從痛苦到喜悅、從困頓到自由的過程。

改變,是可能的!

當環境不能改變,改變自己的心情心態,是可能的。

而弔詭的是,當內在的心情視野改變,觀看到的外在世界也就改變了!

而我,還在路上,持續生長與更新著。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三次的抒壓活動,雖是短短的體驗,卻感謝每位成員的參與跟互動!
很開心,大家有所收穫,有放鬆,有平靜。


在三次的體驗中,每一次雖有不同的主題,我都有設計冥想的內容。
透過冥想,引導成員進入更放鬆的狀態。
當然,每個人體驗到的不同。
有些人可以很快融入,有些人則會分心或被自己的思緒或其他事物所干擾。
大部分,其實是在這兩種狀態中來回。
一開始跟著我的導引,分神,再回來,又分神,可能又再回來,或者進入更深的放鬆狀態。
而如何練習或加速放鬆的歷程,需要的是注意力的轉換。


注意,我的引導語。
注意,跟著引導的歷程來經驗放鬆。
覺察,自己離開了。
選擇,自己可以再回來。


如同我很喜愛的這位「當下的力量」等書籍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勒所提到的:覺察。
你得先發現自己,出神了,離開了,又再度落入慣性的自我對話中。
因為發現,所以可以給自己一個空間,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選擇自己真正要的,選擇放鬆,選擇自由。


這需要不斷地練習。
覺察,選擇,落入模式,再覺察,選擇。
然後漸漸地,平靜的片刻會越來越長,回到當下的機會越來越來多。
即便外在有許多紛擾,總是可以回到內在的中心。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不覺,從體制離開,單飛,嘗試做自己想做的,已經邁入第六個年頭。
這些年日,發生了好多事,經歷了好多與過往不同的。

撇開工作的角色,我有了第三個寶貝,又帶著孩子遷居宜蘭,都是生命極大的改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了療心卡、Fun心卡及福卡。
工作的推展,其實都不是計畫而來的。

說是工作,不如說是自己的天命,就是喜歡往內看,喜歡探索心靈世界,喜歡與人對話,喜歡那些有趣的媒材與奇妙的歷程。
至於外在的角色或呈現的方式,也許不斷地變化著。

於是,新的一年,某種莫名的衝動像嫩芽萌生。
她會長出什麼,我不知道。
她會有什麼果實,我也沒有預期。
就是想要改變,想要整合,想要更單純與更貼近自己目前的流動。

於是,有了新的園地:
詠詩老師心靈遊樂園http://heartcard.weebly.com/
我把過往的都在此連結。
但漸漸地,嶄新的,都將在這裡落地生根。

邀請對心靈世界好奇的夥伴,一同展開一場華麗有趣的旅程!!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557247  

趁著母親與小兒子在玩耍,我一個人在房裡,特別為今天,為女人,抽了牌卡。
一是外文版的「The Mother’s Wisdom Deck」抽到的是mirror,牌義是自愛。
二是浪漫天使指引卡,我心裡想,該不會也是相似的一張吧!結果抽到了「先愛你自己」。
在婦女節的這一天,得到的祝福是關於:愛自己

女人是否知道如何愛別人,卻不懂得如何愛自己?
女人是否容易為他人著想,而忽略自己的需要?
女人是否學習著默默付出,來成就他人?
女人是否常在自己與他人的需要間掙扎搖擺?
女人是否厭倦無法成為自己,而不再渴望親密關係?
或女人是否因為太渴望親密關係,而不懂得如何愛自己?


女人,從女孩、女人到成為一位妻子、母親、祖母外婆,不同的生命歷程與角色,何者是她真實的樣貌?甚麼才是她真正的需求與心聲?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工作坊中,針對情緒轉化,我設計了以下的小活動。
有興趣的人不妨也試著做做看!


媒材:一張白色八開圖畫紙、一盒蠟筆、一枝原子筆

程序:
1.把自己的雙手放在圖畫紙上,用蠟筆畫出雙手的輪廓。
2.分別在左右手的手指上,寫下五件自己開心及五件自己會感到不開心的事,也許是進行某件事或遇到某種狀況或跟什麼人相處等。(開心與不開心是概括的說法)
3.寫完後,憑自己的感覺,為每件事,依照情緒的強度及持久度(影響的程度),分別用1-10來給分。分數越高,強度及持久度越強。
4.把每件事的兩種分數相加,找出最開心及最不開心的事。
5.最後,將這十件事情分成兩類,一種是自己可以控制決定的,另一種是自己不能控制決定的。把兩類計算後的數字寫在圖畫紙上。


說明:
1.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歷程,所以分數的高低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且不同時期來進行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與發現。
2.一開始書寫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時,可以在過程中發現:自己開心的事情寫得較快、較多,還是不開心的事情寫得較快、較多。這代表了自己最近的心情狀態,也可能是更深層的個性特質。
3.情緒的強度是代表這件事會帶來多大的情緒感受。持久度則是這件事所引發的情緒可以持續多久或影響多深。
舉個例子:吃美食會讓我開心,強度是7分,但持久度只有3分。或者跟手足吵架,強度是5分,但持久度是8分。
4.仔細探索每一種開心與不開心的,特別是分數所代表的意義,會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
5.把每件事的兩種分數相加,是一個參考。但可以看出自己最近的能量狀態。
6.更重要的是,將這十件事依照自己能控制與不能控制來分類。簡單來說,就是我自己可以造成或決定情緒的變化還是這情緒通常是由他者來決定,這就會影響我自己能夠改變的程度。
例如:天氣不好會讓我覺得不開心,但天氣不好並非自己可以控制的。或者,聽音樂會讓我覺得開心,這件事是我想做就可以做的,比較不會受人影響。
因為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而是一個重要的訊息,就好像身體告訴我們:太冷了,該穿件外套。肚子餓了,要吃飯一樣。
但問題是帶來情緒的事件或情景,甚至是人際關係,我們如何面對。

我的觀點是:大概沒有人會想要減少讓自己開心的事(除非對自己或他人有害,甚至上癮),所以一般所謂的情緒管理看來是想改變自己以為比較負向的情緒。
但,負向的情緒若是一個訊號,必然是發生了什麼事。
所以重點有兩部分,一是紓解及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讓情緒流動,不累積壓抑,其實就不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二是面對相關的人事物,是要溝通、討論還是要就事論事,就有各種不同的因應方式。
例如:我也許因為公事跟老闆意見不和,當下可能感到憤怒。憤怒這種情緒並非不好或不對,而是在當下不適合表達時,我事後是否可以先找一些宣洩的管道,也許是運動、跟好朋友抱怨一下。當情緒過去時,再跟老闆好好溝通。
而我可以決定的是,不讓憤怒當場爆發,找方法宣洩,也跟老闆溝通。但我不能決定的是,老闆是否會採納我的意見。
如果我當場壓抑了憤怒,事後又沒有處理自己的情緒,下次面對老闆時,不自覺地帶著情緒,自然又會影響彼此的互動。

當然,若這樣的情形或情緒常常出現,就可以更深地來看:自己憤怒背後的原因、信念想法、過去經驗的影響等等。也就是更深層的情緒轉化。

另一個面相是,除了轉化負向的情緒,也要給自己更多正向的能量。
當正向的能量越多,其實也就比較容易面對外在的挫折,也就不容易被他者影響。
所以,如果開心的事大部分是自己可以決定與執行的,那麼就容易為自己帶來好心情、好狀態。
如果開心的事情大部分不是自己可以執行的,相對地自己的自由與自主性也就會降低。
同樣地,若不開心的事其實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那麼,快樂的鑰匙就更在自己手裡。
若不開心的事大部分來自他者,真的更要學習如何讓情緒流動。


小小的活動與大家分享,可以增進自己對情緒的覺察。

一旦有所覺察,就比較可以改變與行動。
真的相信,無論外在如何,我們都可以保有內在的平靜與喜悅!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看到親近的人寫了一段話,間接地隱射對我的不滿。
因為一開始並不確定是關於誰,我只是猜測著,也揣想著對方的心情。
確定之後的當下,有小小的傷心。
在還沒有機會溝通之前,我看見,內在小孩的劇碼。

就像是親近的人指責你做得不夠好,而你其實已經盡力。
委屈、受傷之後,又轉向憤怒、冷漠,甚至醞釀著反擊。
我好似看見內在的小小孩,上演著這些情緒。

他人的話語不斷地在腦海中播放。
每想一次,就添加了助燃情緒的素材。
我可以很傷心,可以很生氣,可以張牙舞爪。

但我也發現,還有另一個自己,像是觀眾般,觀看著這些內在的發生。
我發現,自己可以決定,是否要繼續演出或終止或改變結局。
我可以繼續傷心,繼續生氣,繼續張牙舞爪。
但我也可以決定,要放下,要原諒,要和好。

關鍵在於,有另一個說是淡定或者說培養已久的平靜中心。
有一個我,可以不受到外界紛紛擾擾的觸動。
那個我,可以在比較寧靜與清明的狀態,覺察過去的模式或舊有的傷口。
一旦看見了,比較可以有一個空間與距離,而不會一下子就落入習慣的劇碼。

以前,你不知道自己在演戲。
後來,你慢慢懂得自己人生的腳本。更懂得,自己不但是演員,還可以是導演與編劇。
因此,你可以不再演出相同的劇碼。
一旦有人又想邀約你上演類似的劇情,你開始可以決定,是否要參與。
不入戲,就是一種清明與活在當下。

所以,當我看見也決定不再入戲,就比較可以不帶著情緒來溝通與和解。
對方也回應:那只是他一時的情緒用語。


後記
當時我為自己抽了三張塔羅牌,可參考本文
但重要的是自己內在覺察的歷程。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過年前到現在,陸續看了幾本覺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書。
一本是「我的耕食生活:關於耕種、食物與愛情」(大塊文化出版),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描述她如何從都市遠嫁至鄉村,與丈夫一起從無到有建立自己的農場,發展社區協力農業。
透過自己親自耕種蔬菜水果、養殖牛豬雞,真正確保餐桌上的食物品質。
吃得健康,自然是人人想望的。
但親自經營一座農場,絕非想像中的輕鬆容易。
我閱讀著作者風趣又巨細靡遺,但完全不是我熟悉的名詞交織而成篇篇的真實生活,心裡知道:這可不是一時的浪漫就能達到的成果,大抵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不過,雖無法親自耕種,總還是有辦法吃到新鮮有機的食材。

但,這是我搬到宜蘭之後,才真正有所體會的事。

因為一天三餐,多半在家裡自行烹食。
早上,到菜市場閒逛。通常是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再決定今天的菜單。
而市場裡多的是阿婆,叫賣著早上現摘的蔬菜。
一把地瓜葉,10元。
一條渾圓的白蘿蔔,9元。
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青菜,翠綠地招搖著。

以前住在台北,沒時間去市場時,多半在小超市或大賣場採買一週的食材。
總也覺得,各有各的樂趣。
但在宜蘭,吃過新鮮的蔬菜,甚至是豬肉雞肉,才知道,滋味真是不同。
那種鮮甜,不需要特別加料,就有原本的美味。

也因為過年後回台北,挑選著在超市冷藏櫃裡的蔬菜,終於懂得:從長相就看得出是否好吃的道理。
況且,一把青菜,39元。
三顆番茄,95元。
我更能體會到在當地就可以吃到現採食物的幸福。
就連到城市裡的餐廳用餐,也可以吃出肉類食品的冷凍味,即便有美感的擺盤或特調的醬汁,也不再覺得好吃。

剛好,又看了一本「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大家出版),作者濃縮他幾本著作的精華,簡單說明吃的原則,也就是吃得越天然,越在地,越好。
相對地,大企業廠牌,就會有越多的加工。

另一本相關的食譜是「森林系健康輕食廚房」(朵琳出版),以同樣的概念,介紹烹調的方式。
所以今早,我依著食譜做了馬鈴薯煎餅。
原本是自己的早餐,卻被兩姐弟吃掉一半。

這是我從台北移居宜蘭,感受到的好處之ㄧ。
現摘的蔬菜、現撈的魚肉,真的是大自然所給予的豐盛禮物。
也因為純手工,量不多,剛剛好的美味富足。

早先住在內湖,在草葉集書店,就接觸過小農。
很喜歡這樣的精神。
用小小的力量,提供一小群的需要。

這樣的運作與生活,貼近我心靈的深處。
不知為何,想起吉本芭娜娜小說「王國vol.4 另一個世界」裡類似的描述,關於草藥療癒的魔法,女主角的奶奶傳承下來的精神是:不用大肆宣傳,少少地做,做得剛剛好給有需要前來的有緣人就好。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一,跟老公一起帶著大兒子,前往平溪看天燈。
越到下午,人潮越見洶湧。
五點,我們排隊進入會場。拿到天燈後,開心地在每一面寫下今年的願望。
一直到約六點半,活動正式開始。
稍後,千盞天燈一同燃放,裊裊地上騰,如點點的火球星光,在黑夜裡發亮。
七點,我們離開會場。
花了一個小時,才在擁擠的人潮間,抵達接駁車的站牌。
並在一個小時顛簸的車程後,驅車去吃頓宵夜。

我們親身參與了2012年平溪的天燈節。

在過程中,帶來今日書寫的感觸。

原本看到那麼多的人潮及漫長的等待時間,有打道回府的衝動。
對於跟許多人一起燃放天燈這件事,其實並沒有特別吸引我。
不過,老公覺得:既然來了,也拿到入場卷,不妨就好好地參加吧!

所以,在漫長的等候下,在歷經了三人齊力寫上心願後,終於可以施放天燈的那一刻,顯得格外重要及珍貴。
且在會場,有那麼多的人,同時,燃放手上的天燈。
就在那片刻,我忙著照相。
連續拍攝了幾張照片,我從小小的鏡頭中看見大把大把的天燈升上無垠的天際,耳邊盡是眾人的驚嘆聲。
回過頭來,放下手機,天燈已經成為越漸越小的光點。
感動不已的老公,眼眶氾淚。


我突然覺得,方才,不用急著照相的。
在那彌足珍貴的一刻,我應當好好地體驗與享受,全然地用我的眼睛、耳朵、鼻子,去吸收這一場華麗的演出。
我相信,當場親身的體驗,所帶給自己的感動,跟事後看照片、看別人記錄的遊記,是截然不同的。

就只是在千盞天燈齊放的一剎那,我失焦,轉移了注意力,就知道,自己失去了這段歷程中重要的一塊。

當然,這也是一種體驗。

因為這樣的歷程,促使我有更深的感觸與發現。
學習,需要親身的體驗與參與!
這樣才是屬於自己獨特的第一手資訊。
否則,無論多麼貼切的文章,甚至是可以反映當場現狀的照片,固然不見得會失真,卻不容易帶來,全然的感動。
那感動,是需要多元感官去體驗的。
不是只有用眼睛閱讀或欣賞。
而很多時候,知識的學習只運用了眼睛與耳朵,多半是他人的二手資料。
如果沒有親自體會,如何能真正懂得、內化為個人的生命養分。
看似我知道,但其實,我並不真正明白。

如同跟眾人燃放天燈的感動,那畫面、那氛圍,那種祈福的動力。
如同像是全台灣的人都來到平溪的擁擠,那一次只能跟著面前的人潮前進幾步的緩慢。
那像是嘉年華的歡樂,因著老街上販賣的烤玉米、鹽蘇杏鮑菇、山豬肉等美食以及應景的禮品,都成就了獨特的記憶。

而我深深地看過、聽過、聞過、嚐過、碰觸過。

有什麼樣學習的收穫倒是其次,那畢竟是體會過後的解讀、詮釋與省思。
但至少,我在當場,活生生地。

難怪前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讓生活都成為你的第一手體驗吧!

我們必然有屬於自己的第一手體會,那才是我們真正學到的。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在浴室裡看到一隻蜘蛛,在洗手台下方的水管,揮舞著細細長長的腳,緩慢而規律地編織宛如窗花般的網。
這回,我寧靜地觀望著,沒有試圖驅趕這位不速之客。
我甚至在心底冒出假想的對話。
這位我不見得喜愛的客人,恐怕也不見得願意出現在這工業水泥打造的叢林。
若是在野外的草叢枝芽間見著他,反倒是我們成了打擾者,不僅不會破壞縷縷細絲,可能會快步通過。
但一旦出現在自家,大抵拿出掃把,訥訥地清除。

但這回,我寧靜地觀望著。
欣賞著蜘蛛結網的動作,如同欣賞藝術家完成其作品,如同欣賞生命豪華的演出。

前幾天,有幾次,我一個人出門,享受著暖和和的日光,在書店看書,在巷弄間尋覓一家可以落腳的咖啡廳。
難得的無所事事,沒有一定要完成的任務,沒有目的地。

我可以好好地、慢慢地,品味,生活的每一刻。
走路、吃進一口食物、梳洗、看完一整本書。

因為留白,才有緩慢的空間。
或者說,一旦是忙碌的、時間是被壓縮的、行事曆是排滿的,即便是例行公事也沒有悠閒的權利,那麼,要活在當下、享受當下,誠然是不容易的。

畢竟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就算沒有既定的工作行程,也容不得太長的休息或不被打擾的完整片段。
剛好,這幾天,女兒在朋友家過夜、小兒子由婆婆照顧、大兒子不見得要跟我出門,我才得以有了自己的時間。

因為有了獨處的、留白的時間,我的心更可以靜下來,品嚐、觀賞生活。

也許壓力並非現代人的通病,忙碌才是。
不僅是對時間的焦慮急躁,還有對自我價值與成就的要求,令人無法放鬆。
也許讓心靜下來,需要覺知、重複地練習、累積的轉化。
但給予自己一段空白的時光,卻是可以選擇與行動的。

在這幾天的體驗中,我更確定,留白的必要。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一趁著老公還有休假,一家四口去了「花現台北」。
老實說,沒有特別令我驚豔,也不喜歡一出展場就是禮品販賣區。
當然去過了花博,在同樣的場地,不免會有所期待。
失望,是當下的小小波動。

但孩子們依舊是開心的。開心地照相、開心地奔跑、開心地逛禮品商家。
我們就跟著他們的腳步前進。
直到展場外,在公園裡,感覺自己真正可以慢慢地走、靜靜地欣賞,甚至嗅聞到淡淡的花香。

在公園的走道上,孩子看到一位長者正在進行寫生。
喜歡畫畫的女兒跑了過去,待在一旁,許久。
兒子看了看,又跑到另一處去觀察花草昆蟲。
沿路上的行人總不禁停下腳步,欣賞畫者與作品。
就在我們要離開之際,畫家突然幫旁邊的行人進行素描。
兩三下,就畫出對方的神韻。
孩子看得讚嘆不已!

不怕生的兒子直說:他也想要被畫。
於是,畫家真的開始為他畫了一張人像的素描畫。
女兒也怯怯地期待著。
於是,她也有了一張自己的素描。
之後,兩人開心地拿著作品與畫家合照。

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啊!
更是我們這天想都沒想到的收穫!




後來我們好奇地上網查詢,才知道畫家是陳鈞同老師,之前曾在捷運裡為不同的人物進行速描。
雖是一面之緣,大抵是有眼不視泰山,對我來說,更大的意義是去體會這天出遊的歷程。

從原本的期待到失落,卻也不至於干擾內心的寧靜,就在繼續往前走的時候,經驗生命更大的禮物。
如同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吃到什麼口味。
第一口也許是苦的,下一口卻可能是甜的。
起初看來是不好的,怎知道結果是美的。

當然,最終其實是,在任何的處境中,都保有喜悅與寧靜。
「一切如是」。
沒有是非好壞的評斷,就只是享受與體驗,一切的發生。

所以,其實是因為有了花博的經驗,對於這次的展覽有所期待。
因為有了所謂的好壞,就會去比較。
而當事情不如自己的想像與期待,就會有所失落。
若是失落的情緒太多太長,恐怕就無法繼續出遊的興致。

幸好,我們繼續向前。
幸好,我們追隨內心的感動,停留駐足。
幸好,我們勇於說出內心的渴望。

臨別前,陳老師說:「我很喜歡這兩個孩子。」
真的是一面之緣,卻是這麼美的相遇!
就像是我們各有各的人生,卻在某一個片刻,隨著生命的流動,相聚、分享,共同領受生命的祝福。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就是去吃、去體驗吧!
既然是巧克力,總是有苦有甜。
苦的就不好?甜的就比較好嗎?
還是苦的比較好?甜的不夠好呢?
應該要先苦後甘?還是先甘後苦呢?
或者,存著珍惜與感恩,在當下,享用。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上週到現在,生活的改變不斷持續著。
先是帶領三天的課程,再參加兩天的「 voyager tarot coach workshop 」(領航者塔羅教練工作坊),接著便帶著兩個孩子來到宜蘭進行一週的試讀體驗。

這幾天早晨醒來,我看見窗外,是一座一座綿延的山巒。
青翠的綠、天空的藍,小鎮緩慢的生活步調,都令我心中充滿感謝!
因為,我可以與自然如此靠近。

兩個孩子也在每天上下學的途中,因為看到一群螞蟻、一隻螳螂、一條好長的絲瓜、路邊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而興奮地大叫、開懷地歌唱。(可見他們從小不是在鄉下長大啦!)

雖然只是體驗了幾天的課程,我卻有很深的感觸,就是:當我們處在適當的環境,自發的能力就會自然地出現。
就像孩子處在適當的教育環境,處在自然的田野中,他們的快樂與自己主動做些什麼的力量,就自然地流露出來。

這使我想到,兩天的領航者教練課程中,因為住在大板根,第二天早上,James老師特別帶領我們踏上山裡的步道,在大自然中運用星之樹的牌陣解牌。
使用的牌卡是他最新的作品:Sustain Yourself Cards。
這套牌卡以自然的種種元素做為圖像及牌義。
James強調:我們都是自然的一部份,更可以向大自然的萬物學習。


就像一顆種子,在適當的環境之下,有土壤、雨水、陽光,就會自然地發芽、成長、茁壯。
每一顆種子必然有其不同的屬性,除了適當的環境,重要的是去瞭解自己是一顆什麼樣的種子。
是玫瑰?還是向日葵?是松樹?還是馬拉巴栗?是蘋果?還是西瓜?
不同的種子自然會長出不同的樣貌,也會有不同的生長方法與適合生長的環境。

植物動物尚且有如此多種類,更何況是我們,每一個人。
每一個人固然是如此不同,我們卻又有共同的生命基模、成長的原則、相似的情感。
實在非常地奇妙啊!

剛好這週在宜蘭,我閱讀著同一位作者的兩本書:「無量之網」跟「找回祈禱的力量」(橡實文化出版)。

古老的奧秘一直存在,在科技尚未發達前,在人為的干涉尚未如此氾濫前。


簡單來說,這種種的體驗:在森林裡用Green Cards(老師的暱稱)解牌、在田野間散步、看見孩子的快樂、閱讀這兩本書,都讓我感受到,與萬物的連結。
不只是人與人之間,還有與土地、生物、穹蒼、更大的力量,內在的連結。

從大自然的力量開始,當我們順著生命的法則,自然可以自自然然地活出我們的力量!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左圖是塔羅牌,右圖是成員的創作,都傳遞著呵護與愛。

連續三天帶領自我成長工作坊,尤其第二天以內在小孩為主題,有更深入地探索。
我總是提醒成員:發現內在小孩是為了學習成為滋養型的內在父母。
內在小孩就像一面鏡子,透過孩子的象徵,一方面可以帶領我們療癒過去原生家庭的不適模式,一方面則幫助我們看見內在真實的自己。
因為我們已然長大,無論過去的影響如何,都可以拓展自己的力量,學習把愛送給自己。

有誰看到孩子,會不愛的呢?
或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袖手旁觀呢?

即便我們對待內在小孩的方式正顯示出我們如何對待自己。
所以,也許有些人忽略了內在的聲音,有些人習慣用嚴厲的方式要求自己,有些人則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但透過探索的旅程,透過看見自己是一個孩子,於是,營造了自我觀照與對話的空間。

內在小孩是我們自己,也是我們自己看見了內在小孩。
所以,當我們可以學會支持內在小孩,也就是學會支持自己。

而有時候,還會有另一種不同的發現。
就是看見內在小孩的力量,看見自己是如何在過往的傷痛中學會勇敢。
這時,除了對自己的愛,還有感謝、欣賞,見證自己的力量。

我們可以保有小孩的面向,也可以享受成長的喜悅。
因為,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

在團體中,有不同年齡的成員。
有些還在療癒的歷程,有些已然走過春深秋悲。
最美的是,已然走過的可以成為祝福。
就像孩子長大,再度成為父母。

在帶領生命之流、連結父母祝福的冥想時,我格外有這樣的感觸。
如同內在小孩是為了培養我們內在父母的滋養能量。
透過看見內在小孩,是為了幫助自己長大,找回力量與方向。
而當我們真的成為父母,更是將生命的祝福從我們父母手中,再度傳承下去。
生命的流動,就在一代一代之間,就在孩子成為大人,再次傳遞愛的能量。

好好愛自己吧!
享受與感謝這生命的力量,這愛的力量,在我們自身的小宇宙(內在小孩與內在父母)流動,也真實地透過我們與父母的連結流動,更透過我們與另一半的連結,讓愛繼續。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分享找房子一事的心路歷程,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奇怪:為何我說要交託跟祈禱呢?什麼是相信有美好的引領?
不是應該要積極地上網搜尋或去附近看看逛逛、找相關的資源、跟房東約時間看房子嗎?

是的,後面所說的,我也都有進行。
而我發現,這類的事件其實有其特殊的屬性。
諸如:找房子(租屋)、找工作、找伴侶,都屬於「我願意,但不見得就得到」的類型。
簡單來說,我現在有這樣的目標與需求。
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光是確定自己的目標需求,就需要花費一番時間與精力。
找房子的目標是:地點、租金、屋況,看每個人的考量。
找工作的條件是:工作性質、薪水、離家遠近、後續發展,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優先順序。
找伴侶則更為有趣。也許明明有一些具體的期待,但真的遇到了、愛上了,又不一定是自己原先的設定。

但困難的是,我知道我要什麼,卻不一定就得到我想要的。
其中有一個狀況是:在我尋覓的這段時間,並非所有的物件都是開放的狀態。
例如:我在這區找房子,但我想要的可能已經被別人租走了,或本身這樣條件的房子就不多,所以我要看機會。
另一方面,也要看房東是否決定租房子給我。(畢竟房東也會篩選房客)
以找工作來說,更是如此。
如果我今年畢業,這幾個月釋出的工作機會,是否有我想要的呢?即便我投履歷、面試、努力地表現自我,但最後決定是否錄用,並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而找對象一事就更特別了。我可能知道我的喜好,但要去哪裡找?找到之後,對方是否願意?這就是愛情複雜又吸引人的地方了!

所以,這種類型的事情,就是屬於有一些是我必須努力且可以決定的,但有一些不是我可以掌握的。
既是如此,就容易引起煩惱、焦躁、不安、擔憂、恐懼,如果再加上時間的壓力。
因此我會說:我做我可以做的,但把結果交託給更大的引領。
畢竟有一部份不是我能決定的,而是要看對方。
在我無法改變或影響對方,甚至有更多不確定的因素時,我信任:宇宙有其運行。
也許換句話,就是緣分、命運。
但並不是宿命般的繳械投降、無奈無力,而是知道:我盡我的力,但結果如何,無須執著在意。

通常是因為我想要,而且想要照我的方式或期待,所以對結果就有很多的評價。
也可能是因為擔心自己失敗,堅持自己一定要找到所謂好的、成功的、漂亮的,而產生得失心。
所以,交託,並不容易。

我想說的也並非:只要靠念力,就足以吸引你想要的結果。
雖然這句話很好聽: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我並不是不相信這句話。
而是對我來說,倘若宇宙不照我的意願,我也相信,背後有美好的祝福。
正因為,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我現在以為好的,不見得就是有益的。
那麼不照我想要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終究可以脫離好壞對錯成敗,就可以更自在地去享受這個歷程。
這個我與他人、環境、高我,互動的歷程。

美夢成真,自然是喜悅的。
但有趣的就是,正因為她是夢想,是原本尚未實現的,所以,我們花了很多心力來築夢。
築夢總是很美的。
但也因為她尚未發生,我們可以自由地想像諸多的美好。
只是我們終究不確定,美夢真的成真時,就真的如我們以為的幸福快樂嗎?

某部分,我們還是要繼續我們該做的。
而更重要的是,每一刻的體驗與調整。
這可能是我以為我會喜歡的,但真正經歷了才發現不是如此,那也沒關係,就是去改變。
每一個當下的生活,才是真實的。

所以,找到房子、找到工作、找到所愛的人,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找到自己想要的、喜歡的,並不就保證一路順利,而需要持續地經營。
終究,享受生活的每一刻,體驗生命的四季風景。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先分享我的經驗吧!
這幾天為了找房子的事情,知道自己是煩躁的。
一方面在腦袋裡盤算著幾種可能與選擇,另一方面又告訴自己:交託吧!祈禱吧!相信會有美好的引領。
但要停止慣有的模式,也就是容易陷入思考的循環,甚至引發擔憂焦慮,光靠正面積極的想法,不見得是有效的。
當然,第一步是:我願意。
我知道也感覺到自己的焦躁,但我願意:交託、轉化。
(所以,第一步其實是先覺察到自己的狀態囉!)
然後,我不再與自己的想法對話,而是透過其他的方式來支持自己。
這些支持的方式,主要是幫助自己回到當下,再次體驗平靜,讓自己的身心受到小小的呵護與滋養。

最簡單的就是觀照自己的呼吸。
每時每刻,我們必然都在呼吸。
但透過這一刻,更有意識、更深沈的呼吸,把放鬆帶入身體,把壓力排出。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間。
每當注意力跑走,無須評斷自己,就只要再把注意力拉回呼吸,一直到心裡覺得安定。

第二種我常用的方法,就是拿天堂油來做身體按摩與冥想。
選一瓶,塗抹在身體覺得疲累緊繃之處。
透過手指的力道,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將愛送給自己。
既可以有放鬆的效果,又可以聞到宜人的芳香,還可以閉上眼睛進行小小的冥想。
通常在洗完澡後,無須十分鐘的時間,就會讓自己得到支持。

第三種方式,是畫圖或唱歌、跳舞。
拿一張紙,隨意地用蠟筆塗鴉。甚至可以閉上眼睛,就只是亂畫。
或者,畫一張曼陀羅。
總之,不要太複雜。也別讓畫圖成為另一種壓力。
再來,就是唱歌。
可以唱一首自己腦海中浮現的歌,或是自編自唱,或只是哼幾個音節。
而跳舞,也是很自由地隨著身體的感覺來舞動。
或隨一首音樂,即興地起舞。

這些方式,都是為了轉移腦袋的注意力,脫離纏繞的想法。
想法不一定是真的,也不一定有用,且不一定會帶來行動力。
所以,就從準備一些材料開始吧!

最方便的就是觀呼吸,完全免費,各種場合時段皆宜。
若要用精油按摩,則可以為自己挑選適合的產品。
若要畫圖,至少準備白紙與蠟筆。
唱歌的話,可準備音樂或嘗試哼哼唱唱。
若是跳舞,可準備樂曲或沒有也沒關係。
但需注意,後兩項可考慮場地與時間以及是否在意旁人的眼光,免得又帶來其他的煩惱。

總之,別跟沒有力量、負面的想法勾勾纏。
只要願意,都可以找到支持自己身心平靜喜悅的小方法。


後記
這些支持自己的小方法並不是逃避問題,反而是給自己另一種安穩的力量來面對。
所以,以我來說,在找房子這件事上,我依舊付出我的行動。
但透過這些滋養與呵護,我的心情不再煩躁,也不再受困於無謂的想法,可以不疾不徐、按部就班地進行。
表面上,我還是繼續找房子。
但內在的狀態已然改變。

結果,我找到囉!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日帶領完「內在小孩滋養工作坊」,有一個特別的發現。
有一位成員分享:她很開心,因為她看到自己的內在小孩是快樂的。
原本她擔心自己的內在小孩並不快樂,但透過一天的體驗與內在小孩的連結,才確認:其實自己有走過療癒與轉化的歷程,現在的內在小孩是可以跟她一起好好玩耍,享受生命的豐富。

對於這個分享,我也頗有感觸。
通常當我們感覺到自己有一段時間是不開心的,在踏上所謂的療癒歷程時,可能不免會追溯自己過往的生命事蹟,探索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事而造成目前的影響。
特別有關我們的原生家庭,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更是重要的主題。
這當然也是一種方式。
但我也看到,其中的陷阱以及,其他可能的解決之道。
陷阱是,當我們探索過去,並試圖由過去發生的事件來解讀目前的狀態時,其實,這樣的詮釋不見得是真的。
就連我們解讀過去的事件,都不見得能夠還原當時的真相。
也就是,我們都只是用自己的立場來理解與記憶,甚至是標籤。
我們可能以為,我現在恐懼親密關係是因為我父母的婚姻不睦。
我現在不快樂是因為我的父親太過嚴苛要求。
我現在的冷漠是因為我與母親的依附關係有問題。

一方面,當我們試圖從過去來解釋現在,似乎不自覺地在找尋該負責的人或事件的原因。
但,這只是讓我們為現在不快樂的自己找藉口,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另一方面,我們如何能確定:我們以為的就是真的呢?
真的是因為父母婚姻不睦,所以我才害怕進入親密關係嗎?
真的是因為我父親太過嚴厲苛刻,我才不快樂嗎?
真的是因為我跟母親的關係有問題,所以我現在才變得冷漠嗎?
也許確實有一些關聯,卻無法給予我們最終的答案。

探索過去是一種歷程,但探索之後,究竟要如何面對,才是更重要的課題。
一旦我們給了自己某一種詮釋或答案,我們對自己與過去,也建構了一個牢籠。
當我們提到過去,我們便一直用同樣的觀點。
所以當我們提到現在的自己,也以為自己一直深受過去的影響。

現在,才是真實的。
是值得把握,足以體驗。
也是最有力量的。

活在過去的人,錯失了這樣的祝福。
若用受害者、無能者的觀點解讀看待自己過去的人,也容易錯失自己的力量。


但除了探索過去,其實還有其他療癒的方法。
記得,當我們試圖解釋的時候,都是一種想法。
我們透過語言,無論是腦袋裡的、說出口的、寫出來的,在詮釋我們的人生。
但,想法是可以改變的,想法並不等於真理。
所以,你可以用各種想法來思索過去對現在的影響,卻不要執著。
倘若過去真的對現在的你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療癒的方法除了改變觀點(腦袋的工作),其實更需要的是心靈的釋放,也就是情緒、能量的轉化。

那麼,與其說它,不如做它。
與其談論,不如就工作吧!
你可以哭、可以生氣、可以把累積的情緒壓力用適當的方式宣洩表達。
一旦那些壓抑的被看見、被釋放,也就不再具有影響你的力量。
於是,你比較容易活在現在。
過去如何,並不是那麼重要。
因為,你可以改變!

如同那位成員,當我們對自己的想法還停留在過去的觀點,並沒有發現自己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
現在的自己其實更有力量。
就如同當我們還是小孩子,我們的能力自然有限,在面對挫折困難,尤其是我們很難改變的家庭問題時,我們只能用當時最好的方式來應對。
但這個方式並不見得適合現在的自己。
所以,需要更新,需要轉化,甚至是療癒。
需要隨著自己的成長,不斷地調整對自己的想法、對過去的看見。
也就是,在當下,時時地更新。

而內在小孩是一種隱喻跟提醒,幫助你更多覺察自己的狀態。

除了受傷的內在小孩,還有調皮的內在小孩、富有創造力的內在小孩、神聖的內在小孩,這些都可以成為療癒我們的力量!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廣播訪談及工作坊的內容,我又整理了一些關於內在小孩的資料。
究竟什麼是內在小孩?
我如何跟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

其實,「內在小孩」的概念與治療並不是一種統一的理論或方法,而有一些不太一樣的論點,包括過去的創傷經驗、次人格的一種、代表赤子之心,甚至是聖童或是一種隱喻。

以其中一種角度來說,「內在小孩」是源自於兒時經驗存在於人們內心的一個心理實體。很多人的形體雖然長大了,卻因為小時候的一些基本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有被傷害的經驗,導致這些人的內心其實還存留著脆弱、受傷、需要被關注的童稚小孩,這就是內在小孩。
同時,這些人日後自我關懷與照顧能力也沒被發展出來,以致於童年的負面經驗仍持續干擾長大成人後的生活。(出自勵馨基金會)

這裡有一份引用自勵馨基金會的問卷,用來了解你跟內在小孩的關係與狀態。
每一題作答時間建議不超過3秒鐘,請直覺而誠實地以〝是〞或〝否〞回答以下問題。

 1、我很容易去討好別人
 2、在我內心深處,我覺得自己有問題,跟別人不一樣
 3、當我為自己爭取權益時,會感到不安,寧可委曲自己
 4、我做事嚴謹,凡事要求完美
 5、我實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6、我曾有或正有飲食失常的問題
 7、我常不知道自己情緒上真正的感覺
 8、我願意做任何事情來讓別人不要生氣或避免衝突產生
 9、我幾乎從不表達自己負面的情緒
10、我有睡眠失常的問題
11、我覺得人是靠不住的,包括我自己在內
12、我很怕單獨一個人,願意做任何事來避免獨處的情況
13、我發現自己會做自認為別人期待我去做的事
14、要我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還來得容易些
15、我很好強,而且討厭輸的感覺

如果你有 3 題以上答案為〝是〞,表示你忽略了自己的「內在小孩」很久囉!
建議你勇敢面對問題來源,你可以藉由自我認識、成長等相關書籍、課程或參與團體著手,逐漸讓你的內、外在自我更能均衡一下。

如果你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表示你的「內在小孩」受傷程度不輕!
建議你要花時間學習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機會的話,可以找專業人員協助,相信對療癒受傷的內在小孩會大有助益。

歡迎來參加Una帶領的內在小孩工作坊

那要如何可以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呢?
除了正視他,關心他,其實也就是要發展撫育型內在父母的能力。


以最近畫的一張圖來分享。
成人之後的我們,當過去的創傷經驗沒有療癒處理,很可能就會造成目前生活的不適或痛苦,有點像是踩到地雷或一種隱約莫名的自憐自棄自卑感。
但當我們有能力開始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其實也就等同於發展了愛自己的能力。
藉由「內在小孩」的概念與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地拓展自我正向對話交流的力量喔!


參考資料:勵馨基金會內在小孩e療網(可觀賞動畫「你聽見你在哭」,會有更深的體會)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早要前往一所大學諮商中心與心理師分享療心卡的輔導運用時,剛好在早餐店看到402期的張老師月刊有一篇呂旭亞老師所寫的文章。內容談到她在蘇黎世接受榮格分析師訓練時,為課程所需而準備易經卜卦的工具之歷程。於是,自然談到榮格對於易經與占卜的興趣。

在牌卡的運用中,若要談到心理學對於抽牌之神準的看法,多半就為提出榮格所說的同時性(synchronicity)。
其實,占卜一事,由來已久。
大家最熟悉的牌卡:塔羅牌的歷史,也早於心理學的發展。
但,當要把這套工具介紹到學術的殿堂,不免會被詢問關於研究的支持與理論的佐證。
於是,就搬出榮格這位心理學家。

對我來說,還無力進行心靈牌卡輔導成效的研究。
我就是不斷在實務經驗中看見、發現,甚至是見證。
並非是占卜未來的神準,而是當下反應抽卡者心理狀態的神準。
所以,相較於傳統的說與聽,是有很多優點的。

但無論我怎麼推薦,重要的還是讓成員來體驗。
越是單純地以自身的狀態來經驗,放下理論、分析、科學的驗證,甚至是專家的身份,也許越能單純地回到:身為人,共通的心靈樣貌。
那些害怕未知的天性,那些可能會困住我們的煩惱,那些想要尋覓出路的渴望。

對我來說,我親身經歷著,無論是書本所說,或有無理論支持的歷程。
也許,慶幸有先人的腳步,但最終,是屬於自己的無人之路。

也分享呂老師先前寫的一篇文章:分析師還是禪師
很喜歡其中一段:「
突然理解了古典學派的榮格分析走的實在是一個修行之路,他們認定有關生命的問題只能由真正的前行者引導,他不在書本裡、他不在技術裡、他在分析師的生命裡。」
甚至她繼續寫道:「這就難怪有相當一部份的學生在完成蘇黎世的榮格訓練之後,選擇不成為助人的分析師,而呼應了自己生命最底層的召喚成為作家、電影導演、藝術家、農夫、詩人。大概沒有一個心理治療的訓練像榮格分析師的訓練一樣,並不期待完成訓練的人成為專業能力超強的心理工作者,而是期待他們在經過這樣誠實的自我面對之後,能夠看到自己該走的生命之路。

再分享前幾天看到理書老師所寫的:用頂禮來談儀式
因為這陣子,我總在內在看到自己正在頂禮的畫面。
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很有感觸。
記得在天堂油的工作坊中,理書老師請每個人說出自己對「神」的稱呼。
離開浸淫十年的宗教後,我稱祂為「大大」。
我不再試圖尋找解釋、名號、修行的派別、團體的歸屬。
我只是回到自己的內在。

心靈牌卡在輔導上的運用,能有心理學的研究或支持,固然是好的。
但沒有心理學的理論或分析,其實,療癒之路,依舊在的。

重要的是,我們信任每個人自身找到答案與出路的力量嗎?
那更大更大的,在我們心中的回音。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