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末,因為一個未曾預料到的機緣,乘坐高鐵,北上新竹,在一所小學進行兩個小時的親職演講。講題是:做自己的好父母,談親職角色的期待與影響。

一上台,我先跟在座的父母們分享自己第一次搭乘高鐵的經驗。
真的是感謝他們的邀約,使我有了這樣的首航。
因為對安檢的疑慮,本來還不打算選擇這樣的交通工具呢!
後來因為時間的考量,我先從台南市搭乘計程車到高鐵站,下車時付了320元。拿著對方預先幫我購買的車票,進了大門,尋找相關的指示。
看到熟悉的7-11與摩斯漢堡。也就藉機買了摩斯的早餐。
坐上電扶梯,唯一的失誤是入閘門時,驗票的放法。不過在一旁高鐵人員的說明下,很快進入車站。
很像乘坐台北的捷運,只是視野空間更為寬闊。
進入車廂後,雖然座位的空間不太大,倒是有可以置物的收納桌面。
沿途的風景多是田園與山色,乘坐起來也絲毫沒有任何的不適。
差不多一個小時又十分,抵達新竹。
如果用金錢換取時間,高鐵真的是不錯的交通選擇。

我大致跟家長們分享這樣的第一次經驗。接著描述另一個第一次。
在這個經驗當中,你必須全年無休,24小時待命,原則上需要花到二十年的時間,有時候甚至是一輩子。而且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任務。順利度過一個階段,不代表下一個會一樣順心。就算事先上過課、讀過書,聽了專家學者的意見,也不表示會勝任愉快。就算有實習的經驗,也不保證這個第一次會平安度過。
我充滿興味地詢問在座的爸媽:可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第一次經驗。
大家也都明白,這就是成為父母的甘苦。

當初接受演講的邀約時,原本期待能夠設計一整天的工作坊。
但現在的父母無疑十分地忙碌,只好依照原計畫進行。
不過我實在沒興趣進行兩個小時的演講。說實在,我很懷疑,這樣短時間的講座,究竟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收穫。
因此,我設計了需要他們自己填寫的講義,也設計了更多的體驗活動。
我想,只有從自己的感受、體驗與發現開始,才會帶來改變。

雖然談親子關係,談親職的角色功能,但我深深覺得,在每一個父母的身上並非只有親職的角色,而是需要先從成為一個人開始。在這個人身上,還有太多的生命故事與不同的角色劇碼。
有時候親子關係的緊張,其實來自父母本身負荷太多的壓力。
所以,先讓家長們填寫完角色的講義之後,透過成員的模擬,讓大家看到自己在不同角色之間的拉扯與張力。
我們難免會對自己有所期待,也會期待孩子有所表現,卻忽略了在現實生活中,整體的平衡。

做了一些說明與分析之後,又在音樂的帶領下,透過兩人一小組的互動,讓成員更多體會人與人之間心理的運作。
假設你推我一下,我卻用兩倍的力道推回去。這時,你會有什麼感受?
成員們分享:震驚、驚訝、報復,有人說仇恨。
我說:很多時候,我們都這樣嚇到了孩子。
因為在父母的身上,還有其他的角色與任務,可能是太太、職員、老闆、媳婦等等,在角色轉換太僵化或不順暢的時候,很容易帶著過去的經驗與之前的壓力,呈現在孩子的面前。
例如:孩子只是不小心犯了錯,因為昨天跟老公吵架或者白天上班太累,累積的情緒便在親子的互動中爆發。使得原本五分的事情變成八分。
我說:我們曾經也被自己的父母嚇過。

而在雙人舞蹈的體驗中,也把心靈的互動更加的具體化。連我自己在帶領時,都覺得十分有趣。

兩個小時匆匆地結束,多了一些互動跟體驗,多了音樂的暖場,多了回到聽者自己的內心,多了更多的感受與發現。

當邀請者告訴我:她在過程當中有所發現,眼淚差點落下。我心想,這樣的感動應當就是最佳的回饋了。

很想再把這次的主題整理成文章。
當有了感動,多了感覺,其實就是發現與覺察的開始。而發現,是為了重新決定。
我深深相信,每一個父母心中都有一個孩子,每一個父母也需要成為自己的好父母。
當自己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對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有更多的瞭解,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有更深的發現,成為父母就不是一件太難的課題。
不一定要遵照專家學者的理論或方法(除非需要專業的協助),不一定要按照書本的指示,而是提高自己對生命、對內在聲音的敏感,自然明白該如何帶領孩子。

話又說回來,缺乏這樣的覺察與敏感度,或者是活在現在這樣的環境跟現代的生活方式下,現代人的通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