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多樣性台灣特展
綠色能源展
糖果屋
夢想號


趁著到高雄研習,我一個人搭上公車,前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之前全家到高雄遊玩時,這裡也算是行程的預定地。後來因為時間的關係,只去了高美館的兒童館區。那次的印象還不錯,霈霈跟澔澔也玩得十分開心,只除了需要在刺痛皮膚的豔陽底下緩緩前進,才能到達目的地。

所以,這次,算是了卻我的心願。

步下公車之後,穿越馬路,走進工博館的中庭,目光停留在一旁的阿勃勒樹。
早上從台南出發時,經過林森路,一整排鵝黃的阿勃勒,雖然在雨天少了陽光的陪襯,地上的一片金黃燦爛,仍叫人禁不住感到欣喜。要不是因為怕搭不上火車,我一定會停在路旁,捕捉數張夏日的花樹繽紛。
所以,還在猶疑是否要在工博館留下阿勃勒的倩影。念頭一轉,還是回台南再拍吧!
心裡這麼嘀咕時,只見一旁的清潔人員對著她的同伴喊道:「先掃這一區啦!」
果然,等我步出工博館時,竟已不見,那一地黃橙橙的落花。
「一定要掃乾淨嗎?」我總覺得納悶。

買票的時候,售票小姐詢問有無優待的身份,我壓根沒拿過教師證,小姐還是很可愛地給了我優惠。
進館前,我稍微瀏覽各樓層的介紹,決定先從地下一樓的兒童區逛起。
找到電扶梯之後,很神奇地,是沒有運轉的電扶梯。
(因為週間遊客比較少,所以要節省能源嗎?)我這麼猜想。
走下樓之後,先逛了「多樣性台灣特展」、「綠色能源展」。
後來進入兒童區,逛了「夢想號」跟「糖果屋」。
兒童區內有幼稚園的教學,看起來,是可以讓小朋友實地操作體驗的設計。
繼續往上走,陸陸續續逛了「動力與機械」、「服裝與紡織」、「食品工業」、「居住與環境」,還有幾個特別展:「科學桂冠」、「阿美族的植物世界」等。
最後上到六樓,本來想試試看戰機的模擬飛行,最後則匆忙地離開。

第一次的參觀,有一種很奇怪的感受。
老實說,我真的是走馬看花。
原本比較有興趣的是屬於工藝那個部分,但常設展示的主題,跟我原先期待的不大相同,感覺比較像是科學方面的技術與工具。
再者,雖然展場上面有多媒體的設計,也有一些可以操作的工具,但整體看來,仍以靜態的展示為主。簡單來講,大部分用的是眼睛的觀看,看文字、看影像、看道具,而這,不是令我感到滿足的展覽。
總覺得,展覽的方式與設計可以多一些什麼。可以從觀者的角度,多去設想一些令人感動的元素。
不只是知識的學習,不只是物品的陳列,也不只是多一點多媒體的加入。


另外,更奇怪的是,大部分的時候,展場內只有我一個人。
除了在兒童區遇到的教學觀摩,除了偶爾聽到的導覽聲,除了每一區都有的服務人員,除了幾名清潔工,真的,沒看到什麼遊客。
是因為非假日嗎?還是因為連日來的豪雨?
於是,我一個人悠哉地閒逛,目的只是逛過一回,留下曾經造訪的足跡。
偶爾,很想停下來休息,因為展場分為左右兩區,相隔一道長廊,倒也需要花費一些腳程。
我一層一層往上,最後抵達最頂層,長廊外的風景也隨著高度而有所變化。
也許是因為這是一棟頗為高大寬廣的建築,置身在其中,感受到建築的結構與設計所帶來的激盪。
到了最高層,我真的沒有看到任何人。
連我以為會在月球漫步及戰機模擬飛行時應該看到的義工,也絲毫不見蹤影。
我一個人漫步在長廊,陰暗又寬大的空間,窗外是高高低低的樓房大廈,及一片霧濛濛的灰藍天色。
等我一個人來到「航空與太空」的展場,佇立在IDF模擬戰機前時,突然有一種極為荒謬的感覺。
人與機器、人與自然,究竟誰是主?誰是客呢?
會不會突然像「博物館驚魂夜」一樣,每一樣物品工具都有了自己的生命?它們一同驚醒,向人類控訴,我們的浪費與自傲自大?
當我們模擬地震,擺設綠色能源展覽時,有沒有更有力的方法,解決人類對於地球環境的迫害?
是我在參觀?或者,我才是展覽品?
突然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與卑微。我快速地離開,在一個人的電梯裡,慢慢咀嚼浮上心頭的恐懼。

真是奇特的觀展經驗。
因為我一個人,在工博館。


後記:
上網瀏覽工博館的網頁時,才發現,「戰機飛行體驗」只有在假日時開放。
有機會,還是會帶孩子去兒童區體驗一下。
或許,一個人比較適合去美術館參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