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父母者大抵都會同意,照顧小嬰兒實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這件人生大事不僅會犧牲你的睡眠,打亂你的作息,使你有數個月至一年半載的時間掛著黑眼圈的容貌,更考驗你的心智與脾氣,促使你不得不重新學習肢體語言及更敏銳的察言觀色,只為了照顧好手中還無法自立的孩子。即使他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倚靠你的協助,這個小生命卻早有自己的喜好,在你和他的期待相左之際,做父母的通常還是以孩子的需要作為優先考量。所以,除了身體的勞累,有時也不免影響心情、生活的安排,甚至是未來的人生規劃。

    在睡眠不足的前提下,面對家中翻箱倒櫃、爬上爬下的好奇寶寶,有時不免覺得辛苦。而我不禁想起大學時期,課堂上一位師長說的話:「很多人在面對困境時,確實感到痛苦。但倘若能轉換想法,明白生命有其辛苦之處,但未必痛苦,也許也是一種改變的開始。」當時我對於「辛苦」及「痛苦」兩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生活當中難免有許多辛苦的事情,但這些辛苦似乎也容易變成痛苦。或者換個角度說,生命當中不乏痛苦的事情,但如何面對這些苦痛,縱然走得辛苦,仍可以化為祝福?

    同樣的道理,為人父母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甚至是辛苦的事,但我也發現,對某些父母來說,似乎已成為痛苦的負擔。

    為何做父母會感到痛苦呢?尤其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猜想,確實有某些孩子是令人擔憂的,他們可能做出一些傷害自己或別人的事,無論是飆車、吸毒、蹺課、混幫派、發生性行為,或者是撒謊、偷竊等等,這些都足以令父母傷心憤怒,而感到錐心的痛苦。但這畢竟並非多數。然而我顯少看到樂在其中的父母,或是以孩子為傲的父母,反倒有許多對孩子的抱怨及不滿,似乎總有一些親子的難題令他們束手無策。

    我並不明白確切的原因,想必每個人的難題也各不相同。但我發現,「期待」似乎是重要的理由之一。做父母的往往對兒女有自身的期許及盼望,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讀什麼樣的學校、交什麼樣的朋友、擁有什麼樣的生活。但縱然是父母也無法掌控孩子的偏好。因此一旦期望落空或是期待各不相同時,為人父母者也容易經驗失落的痛苦。於是,就造成對孩子的不滿及抱怨,總覺得孩子哪裡不好、需要改進,其實說穿了,就是因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

    父母親固然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想盡辦法改造孩子成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兒女。但我相信這只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造成彼此的痛苦及傷害。我並非覺得父母親不應該有期待,有期待是自然的,倘若對自己的兒女缺乏期待,恐怕也是另一種問題。而是在孩子漸漸長大成人後,如果能夠學會去尊重及欣賞孩子的決定及選擇,即使跟自己的喜好不同,相信更能減輕彼此心中的重擔,幫助孩子獨立的發展。

    當孩子與我們想像的不同,或者不符合我們的期待,並不表示孩子就一無可取或者就是壞孩子。尤其在青少年階段,孩子的世界恐怕超過我們所能理解,我們也未必認同他們的喜好,但只要不是傷害自己或別人,或違背社會一般的倫常,我想,為人父母不感到失望痛苦的方式,也許就是學習以更寬廣的尺度、更幽默的態度,幫助自己調整期待,並能夠看到孩子的潛能及美善之處。

    如此,雖然辛苦,卻未必痛苦。


【品味原則】

1. 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呢?

2. 你曾對孩子感到失望嗎?發生了什麼事?你如何處理呢?

3. 在親職的角色中,什麼事情讓你感到痛苦呢?如何化解?

【品味秘方】

1. 如果教養孩子讓你感到辛苦,你需要讓自己的身心休息。也許是家人或朋友的協助、多照顧自己、找到恢復活力的方法等等。

2. 澄清對孩子的期待,瞭解孩子的個性跟能力,放下那些屬於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3.承認自己跟孩子都不完美,協助孩子訂定可行的目標,無論在課業上、生活上或個性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