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65_4484066305809_1793504630_n  

即便不以塔羅作為占卜,而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常會遇到選擇性的問題。

也就是想了解該選這個還是那個好,究竟是誰比較適合等各種關於不同選擇間的問題。

無論是工作,居住地,該決定誰擔任何種職務,或該跟誰在一起,事物與人之間,該如何取捨的問題,都可以針對不同選項各抽一張牌,簡單的來比較與聯想。

但,什麼才叫好?什麼才是適合呢?

當遇到選擇性的問題時,除了界定有哪些選項,我也會先跟對方討論這個問題。

雖然也可以直接透過抽牌來澄清,但一開始先跟個案確認在這樣的主題與選擇中,自己的優先順序與價值喜好,是我比較喜歡的方式。

畢竟,對每個人來說,不同事件好與壞的定義必然是不同的。

簡單舉例:若有三個工作選項,到底哪個比較好?

但對個案來說,工作的好又代表什麼呢?

是錢多?升遷機會大?還是人際關係好?

若能一開始先了解個案對工作的期待,翻牌時,也就更容易看出不同選擇間的差異。

又例如:我該跟誰在一起比較好?

在關係中的好,就更見仁見智了!

是要對我溫柔算好?還是彼此溝通良好才是好?或者是能夠保有彼此的空間才更好?

又例如:我該買哪間房子比較好?

這問題還可以先了解這是投資還是自住?因為這兩種主題看重的好與不好就會不同。

投資的好可能是有投資價值,易脫手。但自住的好可能是居住環境,後續影響等等。

但這樣的問題,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是有些好與不好是現實當中就有資料可查,並不需要抽牌的。

例如:若有三間房子要買,那至少這三間房子的價格應該是已經可以知道的。若真要問,也許是問:哪一間有議價的可能。但相對地,這問題抽牌後,也可以直接從現實當中印證或不抽牌,一樣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得到答案。

所以,選擇性問題在抽牌前的澄清,一方面固然是了解個案的價值偏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確認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比較需要抽牌,什麼又是現實中可以得到答案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透過牌卡協助個案更深入地探索不同選項對自己的意義跟影響,且最後還是由個案決定要如何選擇。

輔導跟占卜的不同之處在於,什麼選項,個案都可以選,只要個案願意承擔與更清楚自己選擇的脈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