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一陣子,陸陸續續看了三本親職教養相關的書籍,對於為人父母的課題,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第一本是網友介紹我看的。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札記

作者:
蔡穎卿 

出版社:
天下文化 

看不到一半,其實有一種感受,有多少家庭可以負擔孩子出國留學的費用呢?絕不是說這本書不好看,從一個平凡母親的角色出發,作者確實用心地教養兩個孩子,也從文章當中看出親子之間的美好互動。
或許是社工的背景作祟,我只是不免聯想到,如果書中的孩子只是就讀台灣一般的學校(非明星學校),但一樣可以看出母親的認真,那麼,出版社依舊會出版跟推薦嗎?我總覺得,這背後有一些迷思。
即使在網路介紹的ppt檔案當中,列出了兩個孩子的學業成就,最後說明,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品格,但對台灣的父母來說,養育孩子成龍成鳳似乎是莫大的壓力,而孩子的成就依舊以成績作為評量的依據。
對我來說,這不是一本會讓我心動的教養書籍。


第二本書是,
我數到3ㄛ!-三招讓你成功教出有規矩的孩子 

作者:
湯姆斯.費朗/著
  • 譯者:李千毅/譯
  • 出版社:天下文化

這是一本翻譯的書籍,作者是一位親職教育專家。本書的內容很像某些心理勵志叢書,說明一些情境與狀況,教導簡單的步驟。其中的原理是值得父母省思的,就是親子之間的責任與界線,但要注意這套方法是針對家有二到十二歲孩子的父母。
剛看完書的時候,我也曾用過一陣子,一開始有效,後來自己卻沒有繼續使用。
也許這也是一些父母看完書或上完親職訓練課程的結果。

第三本書是我喜歡的一位老師所寫的作品,養出有力量的孩子

作者:
王理書

出版社:三民 


這本書其實並不容易閱讀,但卻是從概念、技巧到實務的分享,一步步透過作者細膩的文字,帶領為人父母者,進行一場愛的旅程。
喜歡網站的介紹:沒有任何一本書能給父母教養孩子的標準答案。回歸到愛的方式,就是最有力量的教養之道!
因此書中提到:愛的序位,提到:〔自我關係〕>〔配偶關係〕>〔親子關係〕,提到很多為人父母修行的方法,提到我們需要回到自己的中心,照顧自己,才能真正讓愛流動。
書後還設計了一套親子互動卡,可以提供父母作為面臨困境時的直覺參考。


這三本書,讓我看到親子教養的不同層次。
為人父母者,可以在表面的行為層次與孩子互動,看到孩子的表現、成績的好壞、對話的內容等等。
也可以在情緒的層次與孩子互動,感受到孩子的心情、那些沒有說出口的。
甚至可以在心靈的層次與孩子互動,明白彼此之間的課題、彼此靈魂的需要。


誠然,當孩子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父母自有不同的責任,如同孩子也有不同的任務一般。
但,究竟如何為人父母?如何享受其中的樂趣?如何才能營造甜美的親子關係?
我覺得,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
意思是,每一位為人父、為人母者,需要回到親子互動的現場,去聽、去看、去感受、去表達、去行動。而只有自己可以判斷、明白、決定。
所以,我更喜歡,回到父母本身。
回到父母本身的感受、想法、價值觀與行為,回到父母也曾經是個孩子,回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回到父母本身的需要,回到夫妻之間的關係;當父母本身越有愛,心理的狀態越健康,就算面對真的有狀況的孩子,也比較有智慧與力量。
也因為父母心靈的健康,孩子有了美好的示範,也感受、接收到愛的流動。

當我把自己療癒好,也將帶來陪伴孩子成長的力量!!
 

 

 

後記一:
為學校召開的親職座談會講義,寫了一篇推薦文。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推薦文

讀過坊間眾多的親職教養書籍,有些是翻譯國外學者的作品,有些則是國內的專家或是教養孩子有所成就的父母所寫,而這本書,卻是我看過較為不同的一本。

    相似的是,作者依舊有相關的專業背景,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從事親職輔導的工作。但不同的是,這本書結合了上述的元素,也談教養的概念,也談親子互動的技巧,也有作者真實與孩子的相處,卻可以真實地感受出,所謂要養出有力量的孩子,乃是要父母回歸到自己的中心,先照顧自己、聆聽自己的需求,滋養心中的內在小孩,才真的有力量養出,有力量的孩子。

    因此,書中處處可以看到在親子互動的現場,父母如何先回到自己的感受,發現自己的觀念想法,覺察自己在關係上的需求、對孩子的期待,整理好自己之後,比較容易站在父母的位置,與孩子進行更深刻也更有效果的溝通、教養。所以,依作者的建議,這本書的使用,乃是透過閱讀、想像思考、練習到回饋的循環過程。書後還附有一套「親子互動卡」,協助父母在遇到親職困境的時候,讓這本書可以成為更有力的支持。

    喜歡這本書在網站上的介紹:沒有任何一本書能給父母教養孩子的標準答案,回歸到愛的方式,就是最有力量的教養之道。而這本書的親職核心概念就是:

(一)親子互動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也看見自己。

(二)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孩子需要真實的父母。

(三)能照顧自己情緒的父母,更能給予孩子有力量的支持。

(四)教養在於:聆聽孩子的心,看見孩子的靈魂,感受他真正的需要。

(五)當一個「剛剛好的父母」,不太緊也不太鬆。

    其實當我自己在閱讀的時候,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並非一口氣就把這本書讀完,因為每讀一篇、一段,就有一些話語進入自己的心中。我也讓自己停下來,聆聽思索,自己與孩子的互動。

    我相信,要養出有力量的孩子,真的要讓父母先有力量。唯有我們將這些美好的概念、心靈的提醒,轉化為自己生命的元素,甚至讓自己先清除心中的垃圾、釋放生活的壓力,重新面對自己與愛的關係,無論是愛自己,與配偶之間,與原生家庭之間,這樣,我們才能站穩父母的位置。孩子自然而然從我們身上吸收、觀察到生命的美好流動,教養就不再是一種難題,而可以回歸到父母與孩子,愛的互動。

    當親子關係緊張,孩子出現問題時,責怪孩子是容易的,為孩子貼上標籤也是父母的習慣。但倘若我們願意回到自己身上,願意看看自己是否有哪些需求沒有滿足,傷口沒有癒合,願意先照顧自己心中的內在小孩。那麼,就更容易面對孩子的狀況,明白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

    成為父母就是踏上修行的道路,如同本書所語:〈無論如何,接納與深愛自己的當下〉於是才能〈聆聽與接納孩子的當下〉,因而可以擁有一〈吸收與敞開的溝通關係〉,於是〈父母可以在關鍵時刻對孩子產生正向影響力〉。

    其中的況味,是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旅程。

    也推薦有興趣的人可以到作者的blog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ishu,聆聽更多親子互動的美好回音。

 

 

後記二: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一書作者將在台北帶領親職工作坊,有興趣的人不妨親自參加體驗!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

親職概念與實務,看見自己的親職模式 

主旨:

1. 藉由概念的探討,與親子實務演練,擴展出視野;
2. 重新看見親子親密的可能;
3. 支持孩子長出他自己的力量的方式;
4. 父母學會如何在重要的時刻,支持自己,
  照顧自己的心, 讓自己能回歸到愛。

(如有使用花精的必要,老師會在課堂上講授和建議)

課程內容:

堂次
週二上午9:00~12:00
短講主題
(會隨著團體需求而彈性更動)
實務技巧
(同左,保留修正的彈性)
一.
4/15
父母之心,修行之路
“碰”恰恰─回歸中心

二.
5/13
愛被什麼卡住了,俄羅斯娃娃結構
與核心需求連結
三.
6/10
聆聽與表達
碰”恰”恰─連結與同在
四.
7/8
有條件vs 無條件的愛
支持孩子的本質
五.
8/5
斡旋一個交流的空間
碰恰”恰”:
聆聽、表達、協商
六.
9/2
當孩子很拗
陪孩子走情緒
七.
9/30
完整而有”力量”的孩子
收回自身的投射
八.
10/28
親職議題,夫妻與家族溝通
碰恰恰:聆聽、表達、協商
九.
11/25
支持困難的孩子
情緒穴道敲敲敲
十.
12/23
當父母需要協助
家族排列的敬重原則

講師:王理書 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