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第二次,一家五口,去露營。
而且是跟團喔!
我們參加了環球露營舉辦的活動,有其安排的行程。
雖還是覺得疲憊,車程加上紮營拔營(應該說是老公比較辛苦),但一路上有吃有玩,且也體會到露營的好處,一來可以親近大自然,二來是聯繫家人之間的情誼。
就用照片說故事囉!
{###_yschou/8/1131967554.jpg_###}
第一天晚上,終於抵達營區後,外面下著大雨,我們在客廳帳內,幫虎寶寶慶生喔!
{###_yschou/8/1131967555.jpg_###}
這次的營地是阿里山的頂笨仔營區。
營區的空間不算太大,有水有電,當然還有環山的美景,衛浴都算乾淨。
本來第一天晚上還有看飛鼠的活動,可惜天候不佳取消了。
倒是當夜空放晴後,有「月出」可看!
沒聽過嗎?到阿里山除了看日出,還可以在晚上看月出囉!
{###_yschou/8/1131967556.jpg_###}
第二天一早,有營區主人熱情的導覽。
在導覽的行程中,我們看到最大的苦楝樹。
也在一家民宿前的花圃,欣賞多隻飛舞的蝴蝶。
主人抓了幾隻,發揮本事,讓蝴蝶乖乖地躺在其手上。
最後還在民宅的三合院裡,吃到名為山豬耳朵的肉粽及好喝的竹筍湯。
{###_yschou/8/1131967553.jpg_###}
下午拜訪迷糊步道。
走在山林間,雙腳踩著木頭搭建的步道,一旁是潺潺的溪水,在白日依舊炎熱的阿里山,確實消暑。
虎寶寶除了階梯式的步道,需要爸比抱著外,可是自己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而哥哥姊姊也自己踏上迷糊之旅囉!
{###_yschou/8/1131959222.jpg_###}
晚上安排的是鄒族文化園區的巡禮。
園區有一整片茶園及鄒族的特色聚落,晚餐是一團人吃著好吃的合菜,七點半之後則是欣賞原住民的歌舞表演:鄒族之夜。
還蠻推薦可欣賞此場演出,融合了歷史、文化、歌唱表演等不同元素。
尤其其中有鄒族特有的諷刺舞,非常有趣!
第三天,煮了一鍋南瓜湯、煎了培根、切塊的杏鮑菇,拌了水果優格沙拉,好好吃完早餐(從研擬菜單、採買到自己烹煮的過程,在戶外的美景下,吃起來格外美味)並整理場地、打包行李(從行李的份量就感受到露營與一般住宿飯店的不同啦)後,剩下的時間幾乎都在車陣中度過。
想來下次的露營地,應該選在台中以北即可。
無論如何,都是新奇的體驗啊!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家五口跟大家拜年囉!
祝大家福虎生風,幸福滿滿!
過年除了回南部與婆家的親戚們團聚,就是全家一起去宜蘭走走,主要的目的地是民宿蛙塘。
因為連日的陰雨,只能選擇室內的場地。早早出發,還是來到傳藝中心。
這裡固然來過數回,依舊是帶著孩子出門的首選。
這次在改裝後的茶山房做了手工皂的DIY。
先前就買過她們的肥皂,不貴,又真得很好沖洗。
這回發現她們在傳藝搬了家,空間變大了,又多了肥皂歷史的種種展示。
而DIY的展場跟材料也都佈置得很用心,姊弟倆做了餅乾跟壓模造型的肥皂,可以當作裝飾也可以拿來清洗。
下午我們就直接到蛙塘報到。
跟蛙塘結緣,是獨立書店草葉集牽的線。
原本是想請教有關慈心小學的相關問題。
在知道有了虎寶寶之後,異想天開地想要移居宜蘭。
其實,很早就知道宜蘭有兩處公辦民營的體制外中小學。幾年前還參觀過人文,對於華德福也略有所聞。
一方面也喜歡田野的居住環境,只是後來考慮先生的工作狀況,若要自己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在陌生的地方生活,恐怕還是太過勉強了。
但與宜蘭總有一種特別的聯繫。
總之,我們終於住進了蛙塘的雙人套房。
可惜這次天候不佳,也少了拍照的興致,有力氣再來畫圖吧!
置身在這樣的手作空間中,真得很需要圖像的襯托,甚至是由圖像自己來說話。
基本上這民宿的風格,並非是自己最喜歡的,乍看時會覺得有點冷。
但仔細欣賞,又會發現小細節的舒適與溫暖,透過繽紛的顏色、布料、原木及那種質樸的感覺,依舊可以讓人放鬆。
如果旅費許可,真的要住套房(另有兩間主屋樓上的雅房),除了空間較大,有自己的陽台,還有大浴缸的衛浴設備。
房間裡沒有電視,卻有音響及幾片爵士樂跟不同風格的書,桌上還有隨意裝在大杯子裡的色鉛筆。
開放式的衣櫃是自己訂的,有幾盞燈,幾張木頭小椅。
浴室則還有香氛蠟燭。
主屋則是樓中樓挑高的設計,大廳中有可以一群人圍坐的大木桌,兩處和室空間(樓上的還可以看到一覽無遺的風景),還有主人經營的幻想書店。
書店採預約制,住宿若是帶二手書還可以折抵房價。
就是空間的那種通透,讓人很想選擇待在一個角落,看看書、喝杯咖啡、賞賞風景、聽聽音樂,就算什麼都不做也好。
而蛙塘另一個讓我流連忘返的原因,居然是她的早餐。
女主人採了自己種的新鮮香草,餐桌上有自己現烤的麵包,搭配自己做的果醬,還有洋芋沙拉、野菇百燴、蔬菜湯、番茄起士冷盤,餐後還有多種水果跟現煮的咖啡。
這真的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我很樂意為了早餐特地去蛙塘。
我想,這民宿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手作的氛圍吧!
房子是自己設計的,屋內的裝置是自己做的,果樹是自己種的,美食也是自己烹調的。
真實地與旅人分享一種生活的型態與方式。
這也是我喜歡的生活!
當然,平易近人的女主人跟有點靦腆但有藝術特質的男主人,自然是蛙塘之所以為蛙塘的主因囉!
行程中,我們還特地去了宜蘭的誠品。
喜歡磚造的感覺,但不太喜歡那種綠色。
不過空間不算大,藏書量卻很多,這都是需要設計的吧!
回程時,去烏來泡溫泉。
我們選擇遠離老街的碧逸溫泉會館。
會館前有山有水,湯屋的價格實惠,浴池也很大。是我們會想再去的地方。
再介紹旅程中發現的美食。
在清水休息站買到的甜點:富林園洋菓子。
我們買了義大利蛋白糖,外表脆脆的,但入口即化。孩子們都很喜歡。
還有腰果脆餅跟長崎蛋糕。
吃起來有點甜,卻是甜而不膩。
不住在台中的人,只好網購囉!
雖然只有兩天的出遊,雖然下著大雨,雖然沒有拍到什麼照片,但慢慢地走,慢慢地體會,依舊是記憶裡令人回味的風景。
旅遊備忘錄:
蛙塘blog:http://tw.myblog.yahoo.com/frog-pool/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http://www.ncfta.gov.tw/
茶山房天然手工肥皂:http://www.teasoap.com.tw/
宜蘭誠品書店:http://blog.eslite.com/yi-lan/
碧逸溫泉會館:http://lavilla.com.tw/
Petit Foret 洋菓子:http://www.pfcookie.com.tw/index.html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距離上次遊九份,已經有至少一年的時間。
這次,只有我跟老公兩人同行。
雖然查閱了一些旅遊資訊,心中倒不急著安排甚麼行程。
由於晚上住在金瓜石附近的民宿,中午開往濱海公路後,決定停留在鼻頭國小(可惜校園正在整修,暑假並無開放)。
兩人沿著山上的步道行走,眼前就是一片湛藍深邃的海洋。
正午陽光熾熱,海風卻是徐徐微涼。
一路走到燈塔處。
行經幾處涼亭暫時歇息時,不免覺得,若能在這裡午睡,夢境中必然有深海的守護與天空的召喚。
返回民宿時,女主人正忙於協助畫展的開幕。
於是,我們應邀參加開幕茶會。
這是在山城美館展出的「墨濤拍岸,藝海逍遙,2009姜新個展」。
作品以油畫及水墨為主。
上了年紀的畫家一派開朗地在展場中與來訪者寒暄。
我跟老公靜靜地在作品前駐足,意外地享受一場藝術的盛宴。
忍不住也想拿起畫筆塗鴉,我這麼對老公說。
之後回到民宿「陶紅舍~六丁目」,女主人是個陶藝家。
民宿是舊時的日式平房,由她跟先生花了一年的時間親自打理整修而成。
有一個起居室、兩間和室、一間臥房、廚房及衛浴,整個空間在陶藝作品的點綴下,充滿著閒適自在的風情。
是那種可以待上半天,看書、畫畫、泡茶、聽音樂,享受慢活的住處。
晚上,我們來到九份。
吃了紅槽肉圓、芋圓湯,在人潮中穿梭,發現一些新的店鋪,欣賞著萬家燈火與海面上點點光芒的夜景。
最後在「九份茶坊」坐定喝茶。
下樓參觀了「九份藝術館」,買了一套綠泥的茶具,獲贈一本主人製作的圖文書。
回到民宿後,用女主人捏製的陶壺陶杯,及民宿提供的普洱泡茶。
拉下投影設備,聆聽男伶的歌聲。
這樣的悠閒一直延續到隔日的早晨。
拉開臥房的床簾,就是海。陽光也穿透進屋。
我們吃了水果餐,看看書,在留言冊上塗鴉。
也出了門,晃到黃金瀑布,欣賞十三層遺址、陰陽海跟茶壺山。
如果能買些存糧,帶著畫具,在這裡住上幾天,也好!
雖然我們不免好奇這裡的生活方式,例如:要去哪裡買菜?附近有甚麼樣的社區資源?但總是見識到,原來也可以有如此的生活步調。
正是這裡的山水與風土民情,讓一些藝術家在這裡落腳,盡情地創作。
離開民宿後,我們上山到「黃金博物園區」。
參觀整修後的日式宿舍、太子賓館,也參加了博物館的淘金體驗。
是來到金瓜石,不妨一遊的景點。
回到台北後,入夜,在一間咖啡館,我隨手畫了一張「九份印象」,腦海中還浮現著身後的山、眼前的海、質樸的聚落與隨著觀光人潮而發展的樓房商家。
黃金山城,歷經了多少人與自然的拉扯對話,一代一代訴說著不同的故事,上演著多元的風貌。
突然發現,這次是一趟不經意的人文之旅。留在心底的不是特色小吃或伴手禮,而是住在這裡的人所營造保留傳承的,屬於山城獨有的風情。
旅遊資訊
◎山城美館
台北縣瑞芳鎮洞頂路155之3號
開放時間:每星期六、日,10:00~18:00
其他時間接受團體預約:0938-752202〈楊小姐〉

創作日記980705
媒材:色鉛筆、簽字筆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末一家四口去了墾丁。
行程很簡單:第一天下午去沙灘戲水,晚上住悠活新裝潢的兒童旅館,第二天到海生館。
這次的景點與前幾年來墾丁造訪的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是,上回帶孩子們來的時候,他們都還小,連下水都不太敢。這回,則是玩到不想上岸。連到海生館也都比較懂得觀賞,甚至好奇地問東問西。
我呢!不巧感冒中,就努力當起攝影師。
一個人坐在大陽傘下,凝望海邊的一物一景,感受度假的悠閒氣氛,彷彿時間從沙漏流逝,卻依舊飽滿。
以前不太愛海,就是獨獨鍾愛山林。
這次,則多了一些感觸,單單享受看海的滋味。
尤其第二天造訪海生館,置身在海底隧道:一大片的深藍,長相特殊、色彩繽紛的海水魚,充滿生命力的珊瑚,我鍾愛的小丑魚,還有看到小白鯨就在眼前,我突然感受到靈魂的安靜。
宛如生命亙古的聲響,一波一波,從海洋深處傳遞。
我不禁可以體會「貝殼卡」的療癒從何而來,那是恆久的生命訊息。
時空彷彿消逝溶解,在深藍寂靜的大海。
這次也看到了企鵝,真的是非常可愛。
尤其站在玻璃前,就可以看到這些生物的姿態,總覺得好感動、好美麗!
很想把這些圖像畫下來。
所以,旅程結束後,在心底迴盪的,不是美食,也不只是孩子的笑顏,也不想紀錄住得如何、行程的瑣碎,而是,短暫相遇的那一片沙灘,一望無際的海洋,以及何其有幸欣賞到的海中生物!!

圖文 Una 97.6.

圖文 Una 97.6.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一直很喜歡開在樹上的花。
三天連假,我們趕上阿里山的櫻花季,在雪白漫漫的櫻花步道間,呼吸春色。
努力地拍照,卻不想流水帳似的分享行程。
最後的感觸是,好想在櫻花樹下悠閒地喝一杯咖啡,靜止一樹燦爛的感動,拉長置身在自然美景中的浪漫,好好地用身體、用五官吸收山林的綠意、芬多精的清新、霧氣的微冷,當然,還有那一株株的櫻花樹,茂盛又略帶矜持的美麗跟壯碩又脆弱的生命力。
上山賞花,只要走進自然,都可以洗盡身心的疲憊,重新帶來幸福的能量。
而這次的行程,除了飽覽櫻花的美,更是在沒有預期的狀況下,搭上往沼平的檜木火車。
一上車,撲鼻的檜木香、復古的車廂,甚至是冒著白煙、鳴笛的車頭,都帶來另一種墜入古早味的感動。
傍晚下山,入住嘉義的耐斯王子飯店,逛了逛百貨。
隔天,到劍湖山,感覺兩個孩子倒是比自己興奮。
這兩個地方都不錯,我卻留戀山上的景色,巴不得繼續待在櫻花樹下,不是隨著人群前進拍照,而是選一棵櫻花樹,安靜地在樹下聆聽,花開的聲響。或者,追隨風的腳步,凝視花落的方向。







後記:
一直在想,為什麼阿里山的照片好多,而遊樂園的影像卻寥寥無幾。
旅行回來所想念的,也都是山林的景色。
我想,就是自然與人為的差別吧!
人工的東西再如何美麗精緻,對我來說,實在少了生命自然孕育的奇妙與未知。
櫻花是活的,花開固然繁美,也總有凋零的一天,但生命的循環還會繼續。就是這份從發芽、茁壯、開花、結果到枯萎又新生的過程,看到生命能量的展現。
無需人為的介入,甚至超過人為的掌控。
而遊樂園,百貨公司,舒適的飯店,多了預期的經驗,實在也不會帶來超過自己想像的驚喜。
我承認因為我怕高,我甚至納悶,為何那麼多人願意花錢,經驗恐懼、驚聲尖叫的刺激。是為了滿足甚麼樣的快感呢?
關於享樂與放鬆這件事,我還是適合在櫻花樹下,靜靜地感動!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感覺好似要吃過年夜飯,發過紅包(年輕的時候是領過紅包),才又真正跨越到嶄新的一年。先前過西元新年所許下的心願,都可以在農曆年間再次從夢想的口袋裡攤開、檢視、計畫、安排。
回顧前年到今年的心願,感覺自己越來越靠近自我生命的中心,越來越明白自己所要做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向更大的宇宙呼求自己的渴望取代了自己埋頭努力焦躁擔憂的心情。因此,前行的速度加快了,在心靈的版圖上。

今年過年,沒有任何特別的出遊計畫,倒還是可以分享一些去處。
年前,與催眠班的老師、同學,一同去了一趟九份。
住在公車總站附近的民宿:綠房子。
老早就付了定金,倒是延後成行。所以,即使那兩天天氣濕冷、雨絲綿綿,還是上了山。幸好,有同學的老公臨時同行開車,帶來許多旅遊的便利,也正是印證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句話。
因為下雨,老街上的店家零零星星地開著,我們幾乎沒有閒逛,而是吃了朋友介紹的幾家道地小吃。才知道,同樣是芋圓、肉圓,也還是有美味的差別。
陰暗的老街,少了商店的燈光,沿路上卻掛著大紅燈籠,有一種時光移轉的味道,彷彿轉一個彎就能看見古早的穿著與身影。
或者,跟某一個失落的靈魂交錯而過。
雖然遠,民宿的實景確實就像網站上面所拍攝的。
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女主人的用心與巧思。例如:隨意取用的花草茶罐、現炒的早餐等等。
只可惜,霧太濃太重,否則屋外就可以看見九份的山景。
果然是一個適合與好友或甚至獨自一人,帶著書、畫具,來休養身心的好去處。
初二的那一天,沒有回台北,倒是按照慣例,與先生一家人回婆婆的娘家水上。
在田野間,我們曾經一起採過自家人種的蕃茄、看過頭頂越過的飛機、聆聽鄉村的各種聲音。
而今年,親戚搬出他特別購買的鐵桶,用枯木為我們烤了三隻桶仔雞及兩片三層肉。
陣陣木頭及食物的香味,隨著時間的流逝,更顯出古早的氣息。尤其當夜晚的涼意漸增,我看著桶底燒紅的火光,真渴望在桶上煮一杯熱騰騰的咖啡。
雖然沒有咖啡,現做的桶仔雞還是有她獨特的風味。
只要簡單抹上鹽巴、稍微醃製,放進桶內悶烤,食物的天然美味就是最佳的饗宴。尤其是酥脆金黃的表皮,更是大夥兒的第一目標。
烤完第二隻雞,親戚還特地去買了豬肉,因為這美味已經勾引出我們的想像,想像還可以從這個桶子裡變化出什麼樣的好味道。
果真,三層豬肉也非常夠味,皮脆肉嫩,肥瘦的口感恰到好處,完全不輸大餐廳的美食。
好玩的是,當我拿起相機留下桶仔雞的最後身影,親戚們無不覺得有趣,大概覺得我是城市鄉巴佬吧!「我可不是沒看過雞,」我趕緊澄清,「是沒看過自己做桶仔雞。」尤其是非常期待控窯,卻始終沒成行。
這就是鄉間的樂趣囉!
放著孩子在偌大的院子裡奔跑嬉戲,也無須有安全上的顧慮。
享受清新的空氣與古早的人情,將都市的繁忙庸擾放置一旁。
期待,明年也能吃到這款滋味!
年假的最後兩天,原本計畫去關仔嶺泡溫泉。
好不容易有寒流,才有了在南部泡湯的理由,但上了路,才發現同伴太多,往目的地的車陣綿延了一長串,當場決定掉頭。
不甘願打道回府的我們,回到台南,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原燒燒肉(先前在台北吃過一次,一直念念不忘)。人潮一樣多,我們等了一會兒,所幸還能在七點前等到座位。
點了兩份套餐,倒也夠我們一家四人吃到八分飽。尤其因為有小孩,還附贈兩盤棉花糖。烤好的棉花糖,外焦內鬆,還有柔軟的內餡,是另一種幸福的滋味。
晚上,住在飯店,開心地泡澡。
隔日,趁孩子尚未起床,一個人窩在熱熱的浴缸裡,吃著早餐,了卻我泡湯的希冀。

已是二月,感覺離夢想越來越近,生活卻必然轉變!!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雖然暑假才剛去過,這次的休假依舊以宜蘭的傳藝中心為遊憩的主題。
特別的是,選擇住在傳藝中心的東山厝。
從台南開車北上,抵達宜蘭時,已經是下午四點了。
我們入住家庭套房,有一個小客廳,兩間臥室(一間是和室雙人床,一間是上下舖)及一間有雙洗手台的衛浴。
旅店的建築古色古香,屋內則是舒適現代化的設備。
一進園區,就被周圍河岸兩旁盛開的野薑花所吸引。
好久沒看到那麼多的野薑,漫步在河岸,撲鼻而來的都是她獨有的香氣。
在遠山藍天的映襯下,連呼吸都變得格外輕盈。
我們決定好好休息。
原本想去逛羅東夜市,後來想起在電視上介紹的一家鐵板燒餐廳。
上網查詢電話(03-965-7998),得知是「饗宴互動式鐵板燒」(宜蘭縣羅東鎮河濱路326號),便立刻訂位。
一家在羅東運動公園河岸旁的餐廳,用餐的價位從1000元開始。
到達餐廳之後,服務生已經幫我們準備好兩大兩小的座位。
眼前的廚師開始親切地問候及介紹各種菜色。
從香菇、麵包、半熟的生魚片、生菜沙拉、湯、小卷、現煎跟煮的魚、海膽焗蝦、鵝肝牛肉卷、煎牛排,到飯後的水果、飲品。
食材新鮮(據說都是師傅當天下午去漁港買的),作法俐落,配料用心(光是牛排就有四種鹽巴可以沾食),再加上師傅在眼前寒暄,果然是不錯的美食體驗。
隔天,我們在傳藝中心待了近一天的時間。
本次的主題是紙藝大展,從紙黏土、紙雕到各式各樣的紙作品,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我們照例帶著孩子嘗試DIY的創作,這次做了布娃娃、琉璃拼貼、馬賽克裝飾。
比較有趣的是,孩子還做了手工紙。
雖然我沒有親自下手,卻買了製作手工紙的工具,非常期待自己可以完成不同的作品。
再者,我還第一次玩陶土。
感覺自己的雙手與黏土之間的共舞對話,好有趣,又有一種獨特的創作魅力。
雖然都是第一次的嘗試,卻有一種發現桃花源的感覺!
不同媒材的運用,真的各有千秋。在慢慢尋覓的過程當中,或許就會發現自我與某一種素材之間獨特的共鳴。
還想再去住、再去玩的地方!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週日的午後,連日的豪雨終於暫時停歇。
突然擁有一段不在自己意料中的獨處時光,我騎著小50,行進大學路18巷,初次拜訪「深耕書房」。
一間佔地不大,書籍卻應有盡有的私人書店。
我一一瀏覽,每一書架上的不同主題,發現在旅遊及生活閒暇類的圖書,非常地豐富,一本一本整齊地收納著。
書店內還體貼地擺放小小的沙發椅,彷彿怯怯地邀請來客不妨就地坐下,以書代茶,消磨落日前的光陰。
我在旅遊類的書架前,端倪了一會兒,眾多的書籍顯示出這一門新興的顯學。尤其擺脫以往地圖式的介紹,由個人踏上未知的路線,以獨特的手法與觀點,或文字或影像或插圖,記錄旅程中的點點滴滴。
吸引我目光的,並非琳瑯滿目的國外景點,我試圖尋找的,其實是台灣在地的生活經驗。
如果選擇島內移民,除了我親自居住過的城市,其他的地區又是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呢?
我渴望瞭解的,並非以一個遊客的姿態與心情,而是居住在當地的生活即景。
可惜,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國外的風景風情顯然格外吸引人。至於本島的介紹,則多半以著名的景點或不同的旅遊路線為主題。
尚且找不到我心目中的相關書籍。
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地方,究竟有著什麼樣不同的生活環境、方式與步調?
週五到高雄時,也略略以這樣的角度來體會跟遊歷。初步的感受是,馬路很寬、陽光熾熱、有山有海、博物館佔地遼闊。
而台南呢?
在週日尚未停下腳步、拍下街道上阿勃勒的金黃身影時,我感覺,自己還未曾在這個城市裡好好散步。
可能跟台北比較起來,對我而言,其中一大差異是,必須自己騎乘摩托車。
因此,所有的路線都有目的地,少了搭乘公車捷運時,需要走路的時光,也就少了漫步街頭的閒情逸致。
所以,有人問我:台南的生活步調會不會比較慢?我的答案其實是否定的。至少從機車騎士的衝勁來看,我一點都感受不到慢活的樂趣。
或許是因為古都吧,街道的設計自然比較狹小,尚未發現屬於自己的散步路徑。
倒是一年四季,都有繁花盛開的街景。
結束木棉花季後,最新登場的是金黃的阿勃勒跟豔紅的鳳凰花。
這次,獨自經過林森路,我刻意在路旁停車,拿出相機,記錄那滿地落花翩翩的景致,為這個城市的美麗劃上一筆。
發現住台南,如果獨自一人,喜歡逛的,不是道地的台灣小吃,也不是東寧路的便宜成衣,而是誠品、巷弄內的書店、台灣文學館等地。
期待發現更多,在地令人心儀的生活風景。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
多樣性台灣特展
|
綠色能源展
|
糖果屋
|
夢想號
|
趁著到高雄研習,我一個人搭上公車,前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之前全家到高雄遊玩時,這裡也算是行程的預定地。後來因為時間的關係,只去了高美館的兒童館區。那次的印象還不錯,霈霈跟澔澔也玩得十分開心,只除了需要在刺痛皮膚的豔陽底下緩緩前進,才能到達目的地。
所以,這次,算是了卻我的心願。
步下公車之後,穿越馬路,走進工博館的中庭,目光停留在一旁的阿勃勒樹。
早上從台南出發時,經過林森路,一整排鵝黃的阿勃勒,雖然在雨天少了陽光的陪襯,地上的一片金黃燦爛,仍叫人禁不住感到欣喜。要不是因為怕搭不上火車,我一定會停在路旁,捕捉數張夏日的花樹繽紛。
所以,還在猶疑是否要在工博館留下阿勃勒的倩影。念頭一轉,還是回台南再拍吧!
心裡這麼嘀咕時,只見一旁的清潔人員對著她的同伴喊道:「先掃這一區啦!」
果然,等我步出工博館時,竟已不見,那一地黃橙橙的落花。
「一定要掃乾淨嗎?」我總覺得納悶。
買票的時候,售票小姐詢問有無優待的身份,我壓根沒拿過教師證,小姐還是很可愛地給了我優惠。
進館前,我稍微瀏覽各樓層的介紹,決定先從地下一樓的兒童區逛起。
找到電扶梯之後,很神奇地,是沒有運轉的電扶梯。
(因為週間遊客比較少,所以要節省能源嗎?)我這麼猜想。
走下樓之後,先逛了「多樣性台灣特展」、「綠色能源展」。
後來進入兒童區,逛了「夢想號」跟「糖果屋」。
兒童區內有幼稚園的教學,看起來,是可以讓小朋友實地操作體驗的設計。
繼續往上走,陸陸續續逛了「動力與機械」、「服裝與紡織」、「食品工業」、「居住與環境」,還有幾個特別展:「科學桂冠」、「阿美族的植物世界」等。
最後上到六樓,本來想試試看戰機的模擬飛行,最後則匆忙地離開。
第一次的參觀,有一種很奇怪的感受。
老實說,我真的是走馬看花。
原本比較有興趣的是屬於工藝那個部分,但常設展示的主題,跟我原先期待的不大相同,感覺比較像是科學方面的技術與工具。
再者,雖然展場上面有多媒體的設計,也有一些可以操作的工具,但整體看來,仍以靜態的展示為主。簡單來講,大部分用的是眼睛的觀看,看文字、看影像、看道具,而這,不是令我感到滿足的展覽。
總覺得,展覽的方式與設計可以多一些什麼。可以從觀者的角度,多去設想一些令人感動的元素。
不只是知識的學習,不只是物品的陳列,也不只是多一點多媒體的加入。


另外,更奇怪的是,大部分的時候,展場內只有我一個人。
除了在兒童區遇到的教學觀摩,除了偶爾聽到的導覽聲,除了每一區都有的服務人員,除了幾名清潔工,真的,沒看到什麼遊客。
是因為非假日嗎?還是因為連日來的豪雨?
於是,我一個人悠哉地閒逛,目的只是逛過一回,留下曾經造訪的足跡。
偶爾,很想停下來休息,因為展場分為左右兩區,相隔一道長廊,倒也需要花費一些腳程。
我一層一層往上,最後抵達最頂層,長廊外的風景也隨著高度而有所變化。
也許是因為這是一棟頗為高大寬廣的建築,置身在其中,感受到建築的結構與設計所帶來的激盪。
到了最高層,我真的沒有看到任何人。
連我以為會在月球漫步及戰機模擬飛行時應該看到的義工,也絲毫不見蹤影。
我一個人漫步在長廊,陰暗又寬大的空間,窗外是高高低低的樓房大廈,及一片霧濛濛的灰藍天色。
等我一個人來到「航空與太空」的展場,佇立在IDF模擬戰機前時,突然有一種極為荒謬的感覺。
人與機器、人與自然,究竟誰是主?誰是客呢?
會不會突然像「博物館驚魂夜」一樣,每一樣物品工具都有了自己的生命?它們一同驚醒,向人類控訴,我們的浪費與自傲自大?
當我們模擬地震,擺設綠色能源展覽時,有沒有更有力的方法,解決人類對於地球環境的迫害?
是我在參觀?或者,我才是展覽品?
突然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與卑微。我快速地離開,在一個人的電梯裡,慢慢咀嚼浮上心頭的恐懼。
真是奇特的觀展經驗。
因為我一個人,在工博館。
後記:
上網瀏覽工博館的網頁時,才發現,「戰機飛行體驗」只有在假日時開放。
有機會,還是會帶孩子去兒童區體驗一下。
或許,一個人比較適合去美術館參觀吧!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實在是因為台南不靠山,居住半年多以來,特別是最近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巷弄裡,大多數是騎著電動車的,而身旁也總是穿梭著大車小車。不知怎麼地,像是記憶突然湧現,或者是身體、心靈硬是要追討,我居然聞到山林裡的氣息。
爬過山的人自然知道,一離開滿佈車輛廢氣的城市,走進森林,空氣的味道除了清新之外,自有一股芬多精的香氣。
以前我總愛上陽明山,那裡儲存著幼年開始累積的回憶。
後來也走過別的山頭森林,卻總覺得味道不同。
朋友說:因為陽明山叫「草山」,自然有不同的氣味。
我想,我在台南市區回憶起的淡雅,必然是草山的風情。
像是一種呼喚,非眼目口舌的刺激,卻透過呼吸,點燃心中對山野的渴望。
好想上山!
不是平原、鄉村,不是古早味的聚落,不是人造的庭園,而是存活數千年的森林。
正巧在規劃年假的行程(雖然手腳太慢了些),便勾起自己對山野的回憶。
這次,想去南投,想去清境。
找了飯店、度假中心、民宿,大部分已經沒有空房了。尤其是清境農場一些比較知名的店家。
總之,找了許久。
一方面又擔憂網路資訊的不實,除了點選官方網站,還特別察看網友的評價。
當然,也斷斷續續思索:自己對旅遊、度假的期待,特別又是一家大小出遊時。
最後,先決定了曾文水庫附近的山芙蓉。
後來又確定了清境的名人度假村。
至於行程規劃,再慢慢安排囉!
倒是在搜尋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可愛又有特色的民宿。
★嘉義的緩慢民宿:薰衣草森林的民宿喔!不過除了春假以外的時間,幾乎也已經被訂走了。最近買了介紹其創業的書籍。還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雖然路途非常遙遠偏僻,但去過之後卻是意猶未盡。想一想,居然有人在那麼偏遠的山區開餐廳,而且居然也有那麼多人願意遠道而來。這是台灣人可愛的地方吧!
★阿里山的四季星空:是目前在阿里山風景區找到的一家很喜歡的歐式風格民宿,只是不接受九歲以下的小朋友入住啊!有些感覺不錯的民宿都有這樣的限制耶,哪裡才有適合全家大小住宿的地點呢?!這又讓我想起,先前提到想開一家親子餐廳的夢想。恐怕只有身為父母的人才能瞭解有孩子的需求吧!
★墾丁的小徑:希臘風。前陣子在「散步生活」這本書中有看到介紹。也是民宿女主人用心打造出來的喔!
★墾丁的國境之南:村上春樹的風格嗎?也是有地中海的感覺!不過訂房要親自打電話,希望以後可以在網路就看得到。
★墾丁的花園紅了:巴里島風格。家俱布置有一番設計,空間感十足。
忘記是看到墾丁的哪一家民宿,居然有在徵管家婆,包吃包住。心中不禁萌生前往工作的念頭。想來,骨子裡實在是熱愛自由啊!
隨著美感與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我想,無論是飯店或民宿,如果能在基本的乾淨清潔與服務態度上,再加上獨特的設計與風格,一定會帶來加分的效果吧!
雖然曾經幻想過經營民宿,不過覺得目前的自己不太適合。
畢竟孩子上學之後,週末就是全家相聚的時間。而這卻是旅遊業者的旺日吧!
再者,自己好像也沒有那種來者不拒的本領,尤其是同住一個屋簷下。
不過如果真的要設計,我想我可能會推出心靈成長課程及免費諮詢吧!
把度假跟心靈成長活動結合在一起,說不定是另一種發展呢!畢竟除了身體的spa,心靈也需要排毒放鬆啊!
再者,如果能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完全地發揮,覺得自己應該也適合做文字諮詢者,為別人規劃主題設計之類的,從住宿的理念、特色、風格、布置到飲食等等。將所有五官所能感受的,以主題的方式整體呈現。
後記:偶然發現一所位在台東的民宿,主人修習了不少心靈的課程,所以也在民宿開辦心靈成長活動。好有趣喔!可惜不歡迎十歲以下的小朋友入住。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喜歡山林勝過海洋!
喜歡田野的氣息、森林的味道!
喜歡高山的氣候、一望無際又變幻莫測的天空!
喜歡水蜜桃,那是比草莓更高貴的記憶。
★☆★☆★☆
喜歡在異地的清晨醒來,空氣中總飄浮著不知名的味道,令人格外感到生命的清新與多變。彷彿可以成為性格中較美好的那一個自己,可以有夢,可以飛翔。
尤其在山中的早晨,趁著友伴未醒,我獨自一人披著外衣,徒步走到一片寬廣的平地,凝視著對岸的群山。夏季的晨光十分地迷人耀眼,傾倒在山巒間形成不同的明暗。整片的山林雖是沉默著,仍各自有各的主張與故事,或許是我初次拜訪,不甚熟悉的感覺卻也並不沖淡對山的敬畏。
清晨的微寒很快地在日頭上昇後消逝。但山中的熱與都市的悶絕然不同,我站在陽光下,歡愉地迎向這種可以煎好一個荷包蛋的熱度。雖然有著夏日的熾熱,但我終於明白古人到山中避暑的那份愜意。
在晨光中醒來的喜悅其實一閃而逝,時間總叫人收留不住,何況是清晨那段朦朧的玫瑰色光陰。或者美的短暫更令人記憶深刻,我在自己的遙想中踏上歸途。
這次的目的地是拉拉山。我已在山中品味了她的風聲、空氣中淡淡的芳香、森林的姿態,更獨享了清晨的洗禮。在離去之前,我才認真地面對來此山的最初誘惑。那個平日在路邊騷動我心的高貴水果,如今終於能好不遲疑地欣賞讚嘆。或許是她柔和的色澤,還帶了點夢幻的滋味,加上不易取得,水蜜桃竟成為我的一個指標。當我有足夠獨立的能力,從安排行程開始,到可以花一點小錢在外住宿,我便將拉拉山視之我旅行的標的。
這趟的旅程除了在山中所領受的,也許最令人感到幸福的便是,懷抱著一袋的水蜜桃返家。像是美夢成真,手捧著水蜜桃時顯得格外地小心翼翼。我忘不了她的芳香,拿到鼻前一聞,全身便瀰漫著她的滋味。多汁而甜美,豐盛地盈滿我的心肺。倘若生命因此而變得輕省,我也會樂意以為自己在這樣的記憶中抓到一根青鳥的羽毛,安心地被幸福感包圍。
直到回家食了一個,當夢想真正納入肚腹時,唇間的甜蜜反而不足收藏。是因為自己的期待嗎?一點一滴孕育著夢想,直到親自臨到、看到、聞到、觸摸到,雖然實現夢想時也有一種喜悅,但當中的過程卻更叫人回味留連。
於是,我還是喜歡在記憶裡尋找,那日的山嵐、晨光片片,與微微沁入心底的水蜜桃香。
1998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