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空間是會影響人的。
正如社會工作的名言:「人在情境中」,這情境不只是外在的人際網絡、社會資源、環境,更是實際看得到、摸得到的空間。
就像居住的家。
這次的搬家實在是完全的意外。
朋友突然來一通電話,告知有另一間房子正要出租。
其實我已經跟目前的房東續約,也沒有另尋住處的需求。
但確實有一個對家的想望。
索性抽了塔羅牌,姑且一去。
看了之後,很喜歡,決定租下。
喜歡的原因是空間寬敞、收納機能良好,且採光跟通風都不錯。
於是,這兩週,都忙著搬家。
從清理、打包、搬運到拆箱、整理、歸位。
雖已有不少搬家的經驗,還是覺得疲憊。
但也覺得,這是檢視自己的機會。
畢竟在整理的過程中,有太多可以體驗與學習的。
首先,是取與捨的抉擇。
剛好可以清除不需要或不必要的東西,當然,回過頭來也去看:那當初為什麼要擁有。
有時候是因為歷經人生不同的階段而有所取捨,有時候則因為一時的慾望而囤積。
再者,一邊收拾,其實也一邊整理,並構思著新家的擺設來裝箱。
所以,收拾是為了新的改變。
更重要的是:在新的住處,有甚麼樣的規劃?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
但很有趣的是,我最喜歡的物品,如:書籍、精油等,其實是最早裝箱,且可以最慢開箱的。
而最基本的其實還是吃喝拉撒睡的民生用品。
這不禁使我想到馬斯洛(Maslow)的人類需求理論,不免還是要滿足基本需求再來談成長的需求。
但通常可以滿足基本需求後,成長需求就顯得更為重要。
那是一種心靈的獨特存在。
其實,我一直對空間的設計很感興趣。
不只是室內設計,而對建築更覺有趣。
因為,空間的設計其實影響了人如何在其中生活與活動,甚至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搬進新家之後,才更是體會:每日陽光的變化、空氣的流通、空間大小的影響。
雖不是完美宅,但確實是意外的驚喜。
搬家總是一大變動,在心理上也考驗著自己有多少彈性與適應力。
穩定似乎是吸引人的,但當意外來到如何回應,也許是將意外轉化為祝福的元素。
我也越來越懂得:順應天意!
或者說,當你拋出一個心願渴求,等待,留意環境的變動,回應意外與巧合,決定與行動。
相信這個新家是可以孕育更多美好發生之地!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週日,難得享受了春日的暖陽。
我帶著女兒,不疾不徐地赴一場約會。
地點在內湖的草葉集。
召集人Peggy在邀約中寫道:這是為了慶祝三八婦女節的私聚。
說起跟草葉集的相遇,真是一種有趣的緣分!
先前就聽過他們的大名,但遠在新竹,不便前往。
當我搬到內湖時,突然得知他們要重新開幕,且地點就在租屋附近,自然不放過一窺究竟的機會。
沒想到話說要開幕的那一天,屋內居然沒半個人影。
雖是納悶,但持續關注。反正就當是去鄰居家走走看看。
鍥而不捨地去了兩三回,終於見到女主人啦!
在舒適自在的屋內,總是有許多好書、好聽的音樂,還有小農天然手工的產品、Peggy親切的問候、兩隻貓咪的身影以及那說不出,像是孵著夢一般、讓人流連往返的氛圍。
我曾在那裡喝咖啡、吃火鍋、輕撫著貓、聊聊日常的瑣事、採購生活用品。
兩個孩子則把那裡當作恣意探索的秘密基地。
去年搬家後,幾乎不曾再踏進這裡。
所以也就格外期待這次的聚會。
邀請信中繼續寫著:私聚的內容是各路朋友的近期創作分享/好物分享+好喝咖啡分享。
我想了想,回覆道:那我就帶塔羅牌跟療心卡,免費解牌囉!
到了下午,客人陸陸續續到來。
有些是我在這裡認識的,有些是聽過大名沒見過本人的,有些則是第一次碰面的朋友。
果真是創作與好物分享會!
有小黛的新書「七種民宿的旅行」分享,也期待著Alice四月將出版的牆壁粉刷作品。
還有新竹宅配到府、老闆親自到場分享的手工冰淇淋(這可是我夢想許久、第一次品嚐,果然非常美味,保留水果原味,回家要馬上訂購的冰淇淋啊!)
以及「春一枝」越吃越甘甜的葡萄乾、濃郁的仙楂糖、美味的冰棒、香醇的蜂蜜。
還有遠從花蓮來的大王,帶了幾瓶自榨的苦茶油(可能是其他植物榨的,但已經不記得細節了)。
總之,就是開心地吃吃喝喝,與三五朋友隨意分享。
我戲稱自己是「消費者」,感覺自己所從事與熱愛的,似乎與這些與會者不像是同一掛的。
但其實,我是很愛生活的人。
喜歡自然、喜歡手作、喜歡這塊土地特殊的溫情,很能夠認同這當中的一些人默默地做自己認為對這片土地、人民有益的事。
看似非主流,卻是很深刻的生命分享。
當很認真地過生活的時候,身體健康了,心情也會平穩,靈魂自然會散發獨特的光彩。
這些不一定要靠心理輔導、心靈的成長課程來達成,也不需要透過心理學的術語來描述,也不用研究「秘密」的吸引力法則,可能也無須高喊「活在當下」。
因為,當有人很認真地過生活、活出自己,身心平衡了,自然就實踐了。
我相信,這些人當中,正是如此的生活!
他們所寫的書、所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創作、所關注的議題、所連結的資源網絡,這些與眾人分享的幸福美好,其實都是因為個人生命的熱情與精彩。
因為投入、因為堅持、因為一股傻勁、因為要成就生活中小小的幸福。
於是,我看見了:生活有好多種可能、生命有好多種發光的方式!
因為這些人,讓我品味了生活的美好:
草葉集 http://leaves.com.tw/
Hans+家人-義大利手工冰淇淋 http://www.gelato.com.tw/
李老闆+家人-春一枝 http://www.fruit-ice.com.tw/
七個民宿新書作者:黃小黛- http://www.islife.info/
七個民宿新書攝影:吳承紘(Kevin Wu)- http://chinchun.bluecircus.net/
大王菜舖子,大王+莉婷+菜菜子- http://www.wretch.cc/blog/cutenana0704
台灣小旅行作者:貓+小羊- http://blog.roodo.com/catrain
不上班去釀酒作者:藍麗娟(Goya Lan)- http://www.wretch.cc/blog/goyalan
草本新鮮大A小b- http://basil.idv.tw/
台中魚麗蘇紋雯- http://blog.yam.com/shoal
自主學習+風箏:呂立聰(聰聰)+文真http://www.facebook.com/wish4u2bu?sk=wall
冶綠有機棉薛焜中+家人- http://www.wildgreen.tw/
飾品+彩繪+攝影創作劉雪蘭Alice- http://q-alice.blogspot.com/
Sky+小芳+三仙女 -http://skygram.blogspot.com/
台灣百合駱明永- http://tw.myblog.yahoo.com/lilium-formosanum/
洪建全基金會朱公望(橘子)http://zh-tw.facebook.com/people/%E6%9C%B1%E5%85%AC%E6%9C%9B/1521236966
髮型設計師:蔡- http://www.facebook.com/the.salon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搬進新的住處已經過一週了。
週末朋友來訪,很驚訝屋中的居家感,像是住很久了。
我笑著說:對呀!屋齡本來就很有歷史呢!
除了遷入前,幾週的整理與規劃,讓我們可以事先佈置,其實關於這新的住處,還有一段故事。
如果不是虎寶寶意外地到來,我們大抵不會積極地尋覓新的住處。
但也因為這新生命的降臨,對我來說,是一種更深層的生命移動與臣服,所以對於這些相關的事情,除了現實中所能採取的行動,在我心底,我反而學習更多地向那更大的祈求與交托:相信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
我們一邊搜尋租屋的資訊,一邊也跟著仲介看房子,但無論是再次租屋或買房子,都有很多要考量的元素,看起來也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決定的事。
而我們其實有另一個選項,就是希望可以住到先生的職務宿舍。
只是這個選項不在我們可以努力的範圍,畢竟有一定的行政程序且需要剛好有空屋的釋出。
我並沒有特別鍾情於哪一種選擇,只是列下我對新住處的期待:
空間大、離小學近、經濟好負擔、環境舒適。
沒想到,五月中因緣際會地,我們突然接到有宿舍可住的通知。
而這住處幾乎完全符合我的條件。
即便屋況老舊,後續有拆遷的問題,但至少在這一兩年,可以成為我們遮風避雨之處。
於是,就像意外的恩典,像是宇宙回應了我的請求,我們搬進了屬於我們的光屋。
我相信,之後還有更大的祝福與豐盛的生命饗宴,等著我的經驗!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搬遷的事宜正一天一天地進行著,新家已經越來越有屬於我們的味道,倒是跟舊的住處(房東),發生一些不愉快。
這幾天為了這個歷程,發現自己難得的被卡住了。
也不是煩惱,但情緒確實受到影響,會不由自主地回想這件事,卻還找不到一個讓自己安心的解讀。
不想描述發生的細節,但想書寫看看,自己的心情。
由於房東不在台灣,之前的溝通以簡訊為主。
過程中,可能有一些誤解。
最後她來電要求跟我先生談話。
所以目前的狀況是:我們六月中搬家,搬家那一天,房東會來拿鑰匙,但我們的房租是付到七月。
我發現,我在意兩件事。
其一是:因為溝通不成,最後我們付了一個月的房租,但只能使用半個月。我不知道搬家當天是否會有什麼不同的協議,但我會覺得,這樣並不合理。
至少我們有權利使用到七月,雖然我們已經搬家。
其二是:即便先前簡訊的溝通不夠清楚,但後來卻是透過我先生來對話。我感覺,自己是不被尊重的。
我想是因為最後的那個回應(要我先生來處理),對我來說,像是一個未完成的事件。且最後的決議,也讓我無法釋懷。
老公只是覺得:怎麼樣做會對我們最方便?或者多付半個月租金,就是可以簡單把事情了結。
在過程中,我確實也有「花錢消災」的念頭。
另一個面相則是會覺得:不平等,好似房東的權力比較大,最後還是以她的方便為主。
或許對她來說,要回台灣處理這件事自然是不方便的。但在房客的立場,這也不是我們刻意造成的。
而透過我先生來對話,也會讓我覺得:好像是我有什麼問題。
總之,這是我目前被卡住的地方。
在行動層面來說,我其實不太想再去溝通或爭取什麼。
搬家那天,也不太想碰面,就由先生處理後續事宜。
在心理層面,我試著去釐清自己的歷程,看見自己所在意或執著的,也試著可以轉化什麼來讓自己好過些。
如果到目前為止,有一個整合的描述,我會說:這是一種能量的不平衡。
金錢的能量、權利(權力)的能量、男女的能量。
但我也在想,在我不知道事情全貌的狀況下,也許這樣的給與捨是必須的,甚至會帶來另一種平衡。
另一個核心的感受是:在這件事情上,我可以有多少選擇?我是被決定的嗎?
一開始確實會有,好像是我們的搬家造成了對方的不便;也會有當我提出我的做法,卻還是需要對方來決定的感覺。
所以,好像自己是小的,對方是大的。好像自己是錯的,對方是對的。
或許這些才是引發我更深層情緒的原因。
我想,現在的我比較可以看到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為了討好別人或委屈自己。
我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是可以自我決定的。
我在學習,心靈與物質能量的流動與平衡。
我也在學習,如何以更大的善意來聆聽與回應。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的住處是三房兩廳的老公寓。
上周先跟老公去勘查屋況,檢視牆壁地板的狀態,決定要添購哪些家具跟電器。
回家後乾脆畫一張簡易的平面圖,又特別丈量每一個區塊的空間大小,再討論如何擺設的問題。
由於這次的住處空間較大,又可以自由地使用,我們也藉此重新規畫我們的生活型態。
空間的配置與設計,會不知不覺地影響生活的方式。
或者反過來說,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會在居住的空間中展現其特質。
因此,我們決定把客廳當作全家人的共處休閒空間,主要會放書櫃、可以當餐桌及工作桌的大桌子,電視就拿來看影片(不再接第四台),也要將好聽的CD擺出來,就是要佈置一塊讓一家大小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或共同遊戲分享的區域。
餐廳這一區,當然就是把煮咖啡跟泡茶的用品,好好地展示。
也會為自己佈置一個使用便利的廚房。
房間的部分,特別先將其中一間拿來當做更衣間跟儲藏室,另外兩間就是孩子跟我們可以好好休息的臥室。
對家庭來說,種種衣服雜物的收納真的是很重要又繁瑣的事。
這次索性集中管理,也為了讓臥室更有舒適的感覺。
尤其主臥室較大,除了休息,我也將好好規畫我的工作區。
想把圖卡跟花精好好地整理收藏,也想為自己佈置一個靜心的區塊。
記得先前尋覓住處時,很希望是一間採光通風良好的房子。我暱稱為「光屋」。
新家有一側較陰暗,但客廳跟主臥很明亮,通風也算順暢。
我幾乎可以想像白天當陽光灑進屋內,自己在臥室祈禱、寫文章或在客廳看書、聽音樂的情景。
不知不覺地,我其實是在規畫自己想望的生活方式。
究竟生活中有什麼是我所看重的?
是看電視?上網?還是靜靜地看書?為家人烹煮一頓晚餐?
我又希望跟孩子營造什麼樣的生活?
是可以讓他們自在地遊戲、畫圖?或看卡通、玩電動?
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時間的安排規畫是其中一個面相,從每天所做的事情也可以看出端倪。
而空間,則是另一種隱藏的影響,每天理所當然的生活用品其實正反映了你的喜好與態度。
在你身邊最多的是什麼東西呢?
有什麼物品是你想要展示出來的呢?
姑且不論整體的風格,這些小物件就訴說著你的故事。
我就跟老公戲稱:我們家最好的展示品就是書。
一排排的書,很像一座小小的圖書室。
就算在夜晚,放張輕柔的樂曲,點起落地燈,泡壺茶,隨手拿一本書,不就是一段悠閒的時光。
所以,我正在我的光屋中,設計想望的生活方式。
後記:
隔天剛好在報紙上看到相似的文章:量子養生法~打造舒服屋,身心有能量。
我特別喜歡最後一段:在家建立祭壇,幫助你記得自己真正在乎的事物和努力方向:靈性的尊崇、個人的啟發、目標、真心、感激、動力和自主力量。
無論是否有尊崇的對象,但可以用空間為自己佈置一個靜心神聖的區塊,相信是很棒的!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為了一個月以來不適的腸胃,第一次去照了胃鏡。
檢查結果說是胃食道逆流。
但自己查了些資料,又覺得症狀不太相像。
不過既然檢查沒有太大的問題,想要從生活方式跟飲食開始調整。
記得剛開始去看醫生,醫生就詢問:吃飯喝水會不會太快?會不會容易緊張?最近有沒有什麼壓力?
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畢竟現在的生活重心除了照顧兩個孩子,就是彈性的工作。至少相較於以前朝九晚五的繁忙狀態,總覺得輕鬆許多。
但後來發現:每天早上要協助兩個孩子上學確實會有緊張跟匆促的感覺。
而一旦老公加班的次數增多,我又得一個人負責孩子與家務。
特別女兒升上小學,一周有四個半天中午就放學,相對地我能夠獨自工作的時間就僅限於早上短短的三個小時。
當然,十一月份對我來說是非常忙碌的一個月,再加上自己要統籌「療心卡」的印製與推展等。
我想,是這些一點一滴看似無害的事件形成一種隱形的壓力。
而我的腸胃,也開始發出抗議。
雖然這個月事情較少,身體被攪亂的狀況並沒有明顯地改善。
看著醫生開了一個月份的藥品,我想如果是因為壓力或生活型態帶來的不適,那麼暫且嘗試一些生活方式的調整。
放鬆是一個開始!
慢慢地吃,慢慢地走路。當感覺胃不舒服的時候,就停下腳步,做個深呼吸。
每天洗完澡,用阿卡莎脈輪花精的白油與銀油,按摩自己的腹部、肩頸及腳底。前者有淨化的作用,後者比較是支持女性的能量。
飲食方面,少量多餐,也多攝取蔬菜水果。
也有考慮有機蔬菜的宅配,至少目前買了一瓶古意梅舖的紫蘇梅汁。
接下來想要自己製作優格,或者也可以自製果醬。
還很想嘗試免揉麵包,可惜目前脹氣的狀況還不適合食用。
再來期許自己可以每天跳跳舞。
總之,就是好好過生活。
我發現,壓力果然是無聲無息,直到身體出現一些症狀。
處在忙碌的城市空間與現代人講求快速的生活步調,很容易對這些緊張急躁習以為常,甚至不知道原來這些會帶來壓力。
或者也是性格中較為負責與主動做好的自我要求在作祟。
真的需要,身心的放鬆與慢活呢!

這是幾年前冬季的塗鴉,期待今年也可以完成溫暖的作品!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原本想寫一篇美食遊記的,只是迴盪在心中的,除了視覺、味覺的感動,思緒還是不免回到心靈的軌道(這恐怕也算是一種職業病吧!或者說這就是自己的特質與天命)。
總之,先從書店這個主題說起吧!
前些天在茉莉二手書店翻閱一本書,書名就叫做「書店風景」,內容是介紹國外的各種獨立書店。
接著,在噗浪看到一則關於「草葉集概念書店」在台北開幕的消息,重點是就在住家附近。
所以,開幕第一天,帶著孩子在門外張望,卻不見人影。跑了兩回,昨日打電話聯絡,確定主人在家,便開心地前往。
不像一般的書店,一進門,主人Peggy便像朋友般開始閒聊。
「把這裡當自己的家,不用拘束。」
所以,兒子吃了Peggy煮的湯麵,女兒吃了芭蕉,我則喝了一杯現煮的咖啡。
連跟在場的Peggy朋友,都聊了起來。
這原本是工作室,結束竹北的書店經營後,最近才開放。
空間不算大,卻有兩面的牆,隨意掛著木頭書架。書架上有書、雜貨、健康食品等。
另一個角落是視聽區,有音響及主人代理販售的外國CD。
旁邊是調理區,可以烹煮食材。
我們一邊閒聊,兩個小孩則找尋書店的貓咪及建立自己的秘密基地。
超乎我想像的相遇!
好似有一些共同的喜好串連彼此,其實可說是初次相見,卻打開一扇不同人生風景的門窗。
生活的型態與面貌可以有多少種呢?
一個空間可以有多少運用的方式?
一家書店可以聚集甚麼樣的人文氣息?
臨走前,孩子拿了花蓮來的石頭、明信片,我則收到一本「青芽兒」雜誌。
回家翻閱,剛好看到一篇撰寫「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之作者來台演講的文章。剛好呼應著,關於生活型態的選擇。
手邊還有一本關於綠建築的書。
甚麼樣的居住環境與空間,才適合自己呢?
換句話說,自己想要甚麼樣的居住環境、空間與品質?
其實可以這麼說,重點在於,自己想要甚麼樣的生活型態?
而生活型態取決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廣泛地定義:自己生存下去的方式、存在的意義),也正影響空間的選擇。
選擇某一種工作,就會決定存在的空間,也就影響生活的型態。
但若是先思考自己想要甚麼樣的生活,就可以去檢視適合從事甚麼樣的工作與搭配甚麼樣的居住空間。
當然,根本都在於認識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套用「重整行囊」這本書談到的,美好人生的四個關鍵為:
*和自己所愛的人一起
*住在適合你的地方
*從事適合你的工作
*活出你的人生意義
這陣子,我的議題在於「住在適合你的地方」。
如同不間斷地尋找適合的開課地點一般,空間,確實影響著氛圍及品質。
回到與草葉集書店的相遇,我看到一種生活型態,一種工作的方式,一種空間的呈現。
後記:
1.想造訪書店的朋友,可以先打電話確認02-87976923。
2.介紹另外兩家可愛的咖啡廳。其一是「陽台咖啡」,很喜歡她們的手作蛋糕,用料實在,味道清爽。其二是「Yours乳酪蛋糕」,也是手作的喔!兩人同行的下午茶才220元,屬於重口味的乳酪蛋糕,搭配有果粒的醬汁,會有飽足感。
3.很想套用吃午餐時聽到鄰桌客人的一段話:「並不想讓其他人知道這個好地方。」人太多會影響空間的氣氛,但同時又希望這些用心經營的地方可以持續存在。
好像隱藏在巷弄中的美麗,不屬於大眾流行的顯學,卻實在地見證一種生活的味道。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之一
我們全家人有一個共同參與但不同分工的活動,就是用種籽植成室內盆栽。
首先是老公買了一本這樣的書。
接著,每每到戶外,他便會教孩子們辨認成熟的果實,兩姊弟便開心地摘撿果實。
撿回來之後,剝殼、泡水數天、準備一個盆子、放上培養土、種上小種籽、鋪蓋麥飯石,然後就是我每天的澆水與等待。
過了幾天,真的有嫩綠的小芽開始冒出。隨著時日,越發地茁壯。
一開始,真的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會成功。
等到我們從福木、武竹、七里香一直到金秸,從每一顆小種籽一直到茂盛的嫩葉綠枝,真的像在桌上擁有一片小森林般,確切感受到生命從無到有的喜悅就更加地真實。
種籽真的會發芽呢!
在一顆毫不起眼的種籽身上,隱藏了無限而自發的生命力。
只要有陽光、有水、有土壤,就可以長成一片美麗!

之二
週間傍晚,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大賣場中閒逛。
賣場裡有一家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的實體商店「我 i 雜貨店」。
比起先前來過,這回的手作商品更多。
我逛了一圈,幫女兒買了一組亮麗的髮帶,再幫自己買了一組可愛又特別的耳環。
本來想離開,孩子看見店裡的人正在牆壁上塗鴉時,好奇地向前探看。
年輕的叔叔邀請姊弟一起塗鴉,先是給他們兩顆透明的球體,接著又讓兒子拿起筆刷,隨意在牆面上畫畫。
我呢,則又買了兩個木頭的吊飾(像火車票根一般的),給自己的上面刻著:從這裡站至那裡站,背後則寫著:這天。那天。一樣也不一樣的每一天。實在很適合自己的心情。
給老公的不是勤奮努力牌,反而希望他可以摸魚鬼混,才能早點回家。
另外,令我久久無法抉擇的是一個個精緻的手作包包。有縫紉機圖案的、小紅帽的、午茶桌椅的,布面還繡上各式各樣的珠珠。
該買哪一個?可以裝甚麼?在實用又美麗的考慮下,我買下一個綠葉的鑰匙包。
買好之後,回到兩個孩子的塗鴉現場,連自己都禁不住想要參與呢!
可惜沒帶相機,沒能把畫面拍下。
但記得那份創作的喜悅,在五歲、七歲、三十多歲的孩子身上。
就是開始畫畫,跟顏料遊戲,跟線條對話,跟具體抽象的圖案分享心中的世界。
晚上作夢時,還夢見那些沒買下的包包,那些繽紛的顏色與手作的質感。
像是懂得創作者從無到有的秘密,我與美麗相遇!

之三
開始計畫製作自己的心靈圖卡。
60張的牌義已經確定,但重要的是圖像的呈現。
邀請妹妹幫我繪圖,主要是自己也喜歡她的風格。
除此之外,也在尋找合適的印刷廠。
在圖像的討論中,更發現其中的學問。
怎麼畫才可以傳達牌義?甚麼樣的構圖才更有情感?甚麼樣的設計更能引發共鳴?
這是一件急不得的事,需要慢工出細活的耐心與毅力。
每一張都像在孕育一個夢想。
眼前還看不到全貌,但只要有一點光,可以照亮下一步,從無到有的旅程,就可以完成!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於工作,關於未來的住處,場地與空間、家屋、心靈的所在,成為我最近生活中潛藏的主題。
其一
這次去台北上課,特地參觀了一些場地。
主要是想要尋找適合開課的場所。
在網路上搜尋了好幾天,雖然也有發現在辦公大樓或大學內的研習教室,總覺得那樣的桌椅與陳設,不是自己想要活動的空間。
若是咖啡廳,一來是要有獨立的角落,二來是一整天的工作坊費用的計算。恐怕要跟老闆熟識,才比較有租用的可能性。
或者是一些心輔機構,有些是周日沒開放,大部分則是都有安排相關課程,不見得對外租借場地。
所以,能夠選擇的地點並不多。
香巷的「玩香場子」是一個富有味道的開始。
隱身在板橋捷運附近的巷弄內,一邊是芳香療法的工作室,一邊則是原為咖啡廳的活動場地。
那天是我跟Ruya第一次的會面。
不過在網路上看到相關的訊息時,倒是被其中描繪香氣的文字所吸引:「我們玩香、冶、煉香!」
「期待我們的香會。」Ruya寫道。
所以我們談香,談心,也談場地的使用。
一個獨立、開闊又舒適的空間,還瀰漫著精油的香氣。
也期待在這裡與你相會!
光中心是一個特別的相遇。
某一日突然接到招募志工的訊息,其中提到:「將新靈性觀念生活化,以各式平易近人方式,分享整體身心靈健康觀念與資訊,促進人類意識&能量之提昇,一體與喜悅感之增進。」我喜歡將心靈的樣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加以分享的概念,所以提早一天北上,參加了說明會。
這是一個很美,也很用心的所在。
不拘泥於特別的教法門派,而是希望彙集身心靈的力量,以輕靈修的理念,加以推廣。
心光網,則是網路平台的呈現。
其實,有這麼多的觀點、療法、活動課程,只要願意探索認識自己。
也期待在這裡,看到不同領域的對話與整合,不只是身體的、心理的、靈性的,各踞山頭的,而是護持的、相輔相成、整體的。
其二
本來想趁機造訪一些手作商店,最後則只去了Hana2吃餐點。
正是我很喜歡的鄉村風格。每一個角落都有不同的設計與風味,很適合女人或好友之間的相聚。餐點也很好吃。可惜大概無法在這裡開課。

關於住宿,這次也找到一些日租式的場所,價格比飯店便宜,也有一些獨特的設計。
因為北上快一個禮拜,我最後選擇貓窩。一天六百元,只限女性。
其實就好像住在主人的家中,還有兩隻貓咪作伴。女主人很親切,也不會有太拘束的感覺。
第一次與貓咪那麼親近,很新鮮。很適合在陽光燦爛的午後,欣賞牠們的慵懶姿態,作個白日夢、發呆。
其三
原本期待有宿舍可住,但老公還沒北上赴任前,大抵是無法確知結果的。
所以,我開始找房子。
該找哪裡呢?
最後考量的是孩子就學的問題。期待較小型,教學較開放活潑的校園。
當然,地點也是一個顧慮,租金也是一個因素。
上網查了幾天,心中有了一個範圍。
好玩的是在過程當中,不斷摸索確認自己的渴望。
尤其,「家」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場所。
那不只是一個空間,也影響我的生活方式。
一直很懷念之前住在半山腰的日子。
可以更自然,更貼近心靈,更放鬆的生活。
也看到自己的煩躁,關於這個尋覓的過程。
搬家,是大事,也不免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
但我不用急啊!我發現。
既然原有的計畫已被打亂,那麼,就慢慢找吧!直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並相信,必然有一個適合的、美好的地方,可以居住。

這是2006年冬天的塗鴉
今年入秋,或者再來繪製一幅關於家的想望
天氣漸涼,總希望有一個溫暖幸福的落腳處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之一

考完試的午後,一個人晃到「蝸牛」去喝下午茶。
因為剛吃飽,點了一杯特調的玫瑰奶茶,又聽從老闆娘的建議,選了一份特製的藍莓起士蛋糕(平常沒有,剛好有人訂,多做了一份)。
時間悠悠地行進著!
帶了色鉛筆跟塗鴨本、一本書,正懊惱著沒有電腦在手邊的不方便,卻發現:自己怎麼老是忙著東想西想,習慣把想法化為文字。
忘記發呆,無所事事的空白狀態。
安靜地,凝視窗外的風景。
觀察陽光與影子的變化。
隨性畫了一張塗鴨,自由書寫著當下的心情。
跟老闆娘漫無目的地談天。
這樣的時光,像靜止的一幅圖畫,又好似拾起散落一地的拼圖,或者蒐集海邊的貝殼盛裝進一只透明的杯子。
只是日常生活的瑣事,卻又有無比幸福的重量!

(吃完一塊,又開心地外帶剩下來的最後一塊)
之二
參與線上團體的伙伴們,寄來了禮物:一本小巧的手工書、兩塊手工肥皂。
雖然素不相識,因為這個活動,讓彼此有了更多的交流!
因為這樣的機緣而收下的祝福,有一種格外甜蜜的滋味!

之三
在網頁的右下角,多了一個「幸福的故事」的超連結。
其實,好的網站很多,依據不同的主題可以搜尋到很多的內容。自己喜歡的,也可以分成許多種類。
心靈、書籍、旅遊、美食、雜貨、電影等等。
後來越來越覺得,幫助一個人成長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療育的力量,存在於不同的場域。
說穿了,不就是一個人如何好好生活,如何好好活出自己。那是一種生命的展現!
於是,蒐集了這些網站,以不同的生命故事為主題。
一個人,一種故事,一種人生,一種存在的樣貌。
幸福,有了很多抵達的路徑。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偶然在網路上發現一個簡單又好用的圖片編輯軟體:CyStudio,對於不熟悉電腦繪圖軟體的我來說,實在是非常方便的工具!
二話不說,立刻抓幾張照片來試試美術拼貼的功能。
依照步驟一一選擇,完成了有趣的按圖說故事。
有了這樣的工具,任誰都可以輕鬆以照片或圖片來呈現自己的故事,無怪乎《時代》雜誌2006年的風雲人物就是,每一個透過網路在影響世界的「你」。
在新奇又驚嘆的心情底下,對網路的便利與影響的層面,不禁興起一種欽佩及某種對未知擔憂的情愫啊!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我還記得前陣子播出的日劇「愛情慢舞」當中是這麼介紹其中的男女主角:一個在人生路上總是踩煞車的大男生,和一個喋喋不休、最好踩點煞車的女人。聽說從開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與人生態度。
我是這個月,迫於環境使然,不得不體會當中的道理。
話說因為找到工作,家裡離學校又有半小時的車程,需要帶孩子上下幼稚園,因此,只好開車。
駕照雖然老早就有了,真正上路的機會可沒有幾次。
原本考慮開老公的休旅車,奈何實在對新手上路的我,過於龐大艱難。
於是,我居然買車了!
這真是住在台北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說來,我還是懷念台北方便的公車跟捷運)
決定買車之後,其實我非常地焦慮,對於開車上路存在著莫名的擔憂跟恐懼。但恐怕沒有退路,只好每天晚上都跟自己做心戰喊話,不斷告訴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那麼多人都會開車,妳一定也可以,甚至還在腦海中創造一幅自己順利開車的圖像(猶記得以前還沒拿到駕照前,我還曾經夢過自己開快車)。
就這樣,我駕駛紅色的Solio上路。
萬萬沒想到,第一天就跟阿嬤騎的摩托車擦撞。
警察來了,做了筆錄,留下雙方電話之後,接到阿嬤的連環叩。
帶她去看了復健科,幫她修了機車(不一定是這次擦撞的都要修),後來要求一萬三的和解金。
最後我找了保險公司出面理賠。
短短兩三天,焦慮心煩指數恐怕破百,內傷的程度說不定更重。
只能說,還是在心中安慰鼓勵自己:人平安就好,就當花錢學教訓。
確實太多的第一次經驗。
當然也感謝發生這樣的意外,這個星期我開始每天開車上班,無不格外小心謹慎。
我發現,掌握方向盤的感覺很像人生。
每個人理當都握有生命的方向盤,可以決定前行的方向、前進後退的速度。紅燈的時候踩煞車,綠燈的時候只管前進。遇到危險要躲避,視線不良要開燈。
開車如此,騎車也是。
但開車之後才發現摩托車騎士的恐怖。有些人並不會注意旁邊的車輛,還一直靠近汽車道,彷彿就是算準了別人不應該來撞他。我感覺,就好像有些人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別人負責一樣。別人應當負責我的歡喜憂傷,應該照顧我的安全,應該保障我的權利。他忘了,操控方向盤的是自己。當然,就是因為路況太多、生命的意外不斷,更需要把握自己能夠調整改變的。
為自己負責,這是我的感觸。
所以目前多半行駛內車道,但也發現,開車或許真能看出性格。
不知道是環境的氣氛或是開久了自認技術好,開車的人幾乎鮮少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遇到黃燈能衝就衝,好像開車是為了追求速度,也彷彿被時間追趕。
我只希望自己開車是處在放鬆的狀態,進與退掌握合宜,視狀況調整速度,無須與時間賽跑。
總之,我克服了一個新的挑戰,正在磨練一項新的技能,跨入一個不同的領域。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渴望可以看到、聞到、踩踏著,一片森林。
台北的朋友知道我要搬回南部,大概都會問類似的問題。
「會不會很鄉下?」
可惜,跟他們料想的並不一樣。新的住處在永康,其實距離台南市大概只有一條大馬路之隔。住處的四周都是樓房、透天厝,有熱鬧的商家,生活機能還算健全。
看不到一大片的田地,反倒還可以從住家的大窗戶望見入夜後高速公路閃爍的燈光。
這也算是夜景吧!
不過比起之前住在台北縣的半山腰上,那確實是小巫見大巫。
昔日住處的夜景可以說是當地社區的賣點。不僅入夜以後可以看到台北市燈火燦爛的輝煌,平日天氣好的時候,也可以一覽整個城市的風貌。
當時我們並非住在景觀戶,而是住在可以看到整片山的方位。
我從小就愛山。
可能是因為住在陽明山的山腳下,大學又在外雙溪讀書,陽明山幾乎成為我的自家花園、最近的自然景觀。無論是一夥人到烤肉區遊玩、花季到花鐘前拍照,或者夏天到擎天崗與草原為伍、冬天上行義路泡溫泉,偶爾發現幾家別具風格的庭園咖啡餐廳,甚至別忘了到竹子湖採海芋、吃野菜。總之,這座山埋藏著屬於我的太多美好回憶。
有機會到台灣各地旅遊,車子行經山路,我總會打開車窗,緩慢又迫切地吸進一口屬於山林的獨有氣息。而我發現,每一座山自有不同的味道。
搬到新店的山上,我想,是印證心底自小的渴望。
雖然交通略微不便,雖然山上空氣濕冷,但跟城市裡的擁擠與吵雜一比較,回到山上的家,真的很像在度假。
結婚前跟老公下台南。我還記得自己訥訥地問他:「怎麼都沒看到山?」
老公聽了很想大笑,他大概覺得我的台灣地理都白念了。「這裡是嘉南平原」,老公回答。
對我來說,這實在是個無奈又令我感到很不安的答案。
平原,當然就看不到山,就感受不到置身在一片山野間,完全被大自然擁抱的清新與寧靜。
這件事,直到我搬進南部的住處,便有了切身的感受。
放眼望去,連田地都看不到。
只有人車爭道的喧鬧馬路、未經規劃的建築與招牌,還有因為里長選舉而不斷在住處附近吶喊的宣傳車。
台南市倒是有幾座公園,當然還有成大廣闊的校區。
現在正值鳳凰樹開花的季節,橘紅色的花朵佔滿整座樹梢,恰似夏季的豔陽,濃烈如梵谷的畫。
還有一種開在樹上的黃色花朵,我覺得模樣並不怎麼好看,但是落在地上,鋪陳出一條鵝黃色的小徑,任我騎著單車遨遊,就別有一份浪漫。
但這些都不是森林,更別說是一座容易到達親近的山野。
永康附近,更找不到公園,找不到一塊可以供人的身心放鬆歇息、從自然中領悟智慧的地方。
這樣的居住環境,日積月累,不知不覺,帶來一種身心的壓迫。
我只好買來幾盆植物。
從台北帶下來的蘭花、在「薰衣草森林」買的薰衣草、特力屋買的瑪格麗特、迷迭香、薄荷還有茉莉花。
其實我不太會照顧植物。
但看到她們,略略可以撫平我心中對大自然的鄉愁。
好想再吸一口森林特有的清涼氣息,好想讓山裡的風輕撫我的臉頰,好想置身在自然中傾聽大地的心跳。
我想,那會讓人感到平靜,甚至謙卑。讓人稍微明白,萬物之靈的權力並非來自掠奪開發,而是維護與共存。
終有一天,當我們回歸塵土,這個世界的樣貌將會證明,我們究竟贏得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後記:
這好像跟政治沒什麼關係。
但是看著好長一段時日,媒體的渲染、政局的不安、經濟的不景氣,看到轉播車在住處附近守著第一親家的出沒。
「為什麼這裡沒有一座公園?」我實在很想質問那些政客。
為什麼美麗的寶島變成爭權奪利之下的犧牲品?缺乏紮根的建設,多的是暗地裡的破壞竊取。
也許,這塊土地最後只剩下一聲嘆息。但在自然反撲之前,人心,早已腐爛多時。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搬過家的人,應該都能瞭解,搬家是一件多麼累人的事情。
每一樣東西都要打包。
在打包的過程中,要先考慮打包的順序、如何打包、用什麼方式打包。更重要的是,一邊打包,一邊思量對手中物品的回憶及情感。決定要留,還是要捨。
後來我發現,經過幾次的搬遷,自己越來越懂得捨棄。
當然,這可能也反應,自己或許買了一些並不需要用的東西。
總之,偶爾在丟棄的過程中,會感受到一絲快感與輕鬆。
如果生活可以很簡單,何必弄得太複雜!
裝箱整理有她的趣味,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可以重新回味與這些書、裝飾品、鍋碗瓢盆邂逅的記憶,可以決定下一個住處、旅程將與什麼東西為伴。
好不容易整理完畢,搬家那一天,當居住兩年的屋子全部淨空時,又想起當初與她相遇的那一刻。
想來自己是個戀家的人,以前即使是租房子,也喜歡妝點出自己的風格。
買了房子,更有了安定的感覺。
這次決定南遷,倒也重新思索,房屋對自己的意義。
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固然有好處,但要負擔過多的經濟壓力,就覺得有些不平衡了。
我想,無論是什麼樣的環境,都還是可以整理得美麗。畢竟誰是居住的主人,心情也可以隨之轉變吧!
揮別了溫馨的住處,有機會再來留下一些紀念的文字。
來到新的居所,才頓時發現,拆箱歸位,居然是更大的工程。
尤其要先規劃好大型家具的擺放位置,思索生活的方式跟動線。
而且也先費了一番功夫,請人油漆粉刷、訂製窗簾,又自己動手打造書櫃等等。
過程辛苦,汗水倒是甘甜的。
但是面對一箱箱的物品,還真的令人頭痛。
要放哪裡?要怎麼放、怎麼收納?幾乎是比打包更耗費心力的事情。
況且,也發現自己的性急。沒有整理完畢,實在沒心情休息。於是,有時候一個人整理到半夜,數算今天又「終結」了幾個紙箱。
當初很努力地將東西歸位,等到後來要使用的時候,有時候還會想不起來究竟放到哪裡。
所以,要收納也不是隨手一放,總會有一些擺放的邏輯。
眼睛看得見的,一個人的住處,我想也一定反映出心靈的樣貌。
是否整潔?雜亂?或者一塵不染?屋內呈現什麼樣的居家風格?材質?顏色?氣味?
覺得自己還算自律,不過有時候會喜歡保留一個雜亂的抽屜。
我想,就是在規則與彈性之間保持平衡吧!
所謂放鬆的空間,一定不是隨意堆放出來的。而是在整齊規律中,隱含著自由。
住處打理好了,我還在修整,自己的心。慢慢,重新歸位。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