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天擔任國中基測的監試人員,在炎熱的七月天,陪著一整間教室四十九位考生,或多或少有一些心得與感想。
在這間試場中,有幾位引起我注意的考生。一位穿著打扮像日本視覺系藝人的男生,一位則像上班族一樣、手中還拿著香菸的考生,另外有幾位每堂幾乎都提早交卷的孩子。
我很好奇他們的生命故事及成長歷程,我也很心疼,是什麼樣的際遇,促使他們在這麼年輕的歲月裡,提早社會化。我也訝異於,在國民義務教育的培養下,為何學生之間的學習成果差異如此之大。
會對這些看似不一樣的孩子有興趣,是因為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個中輟生的中途學校服務,當時這些無法在學校體制中生活,甚至還面臨許多問題的孩子,激發我內心許多的感觸。前陣子剛好也和另一個服務中輟生的單位有一些接觸。
我深深覺得,教育所能給予孩子最基本也是最棒的禮物,乃是讓一個孩子明白他的自我價值及生命的意義與尊貴。倘若每一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舞台,那麼我深信,無論他的成績如何,他都會有美滿的人生。
就好像這些離開學校的孩子,居然可以在中途學園中找到他們的學習動力、興趣,甚至學得一技之長,找到他們人生的目標。我想,這其實就是師長們最大的安慰及感動。
而我懷疑,在考場的這些孩子,無論看起來是否與別人不同,有多少人懂得自我的價值、喜歡自己、肯定自己呢?
就算學科的成績再亮眼,求學旅途一路順暢,又如何呢?社會上不乏高學歷卻自殺或他殺的案例。我覺得重要的並非人人都擁有好成績,而是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有自信專業的人才。
學科成績一直是台灣教育破除不了的迷思,什麼時候我們能更看重品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倫理、人際發展、藝術創作、運動長才,什麼時候我們不再與別人比較,而是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也許就不會「一考定終生」。
另外這兩天,迅速瀏覽本次試題的我,也有一些發現。
最令我驚訝的是國文試題的內容,雖然打著生活化的名義,但真的覺得這樣的程度確實簡單又缺乏深度。無怪乎有老師呼籲:現在的孩子需要加強的不是英文能力,而是中文能力。所謂的中文能力並非人人要寫出多美的文章,但母語的訓練及培養,確實不只影響基本的聽說讀寫,也是邏輯思維的鋪陳與學習。這不只是日常生活的應用,更影響一個孩子如何思考。而思想其實決定了一個人的感覺、態度及行動。
此外,社會科的題目雖然不難,我卻在答題的過程中突然想到:這些知識到底有什麼用呢?孩子懂得這些有什麼意義呢?
雖然題目越來越靈活,但答案其實只有一個。問題不在於如何問問題、如何設計問題,而是這個答案重要嗎?這些問題有意義嗎?我們究竟要教育孩子懂得什麼呢?
我最後的想法其實就是,只要每個孩子都懂得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社會、愛整個地球,我相信,知識的追求是無盡的,一次的考試絕對無法論定一個人的成敗。


圖片出處:www.2rich.com.tw/ news/9004/9004_0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