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兩個小學的孩子與老公,在颱風夜,欣賞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的學生們,所演出的生命劇碼「四季」。
笑與淚的交織,如同春夏秋冬的季節交替。
感動,是心底久久不散的漣漪。
該如何描繪與表達呢?
一齣戲,究竟代表了什麼?表達了什麼?創造了什麼?影響了什麼?
這是我的迴響。
如果我是觀眾,我會隨著劇中的角色與劇情,時而笑,時而默默地落淚。
因為這些劇碼是曾經或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生命中的情節,如此靠近而打動人心。
因為曾經年輕的時候或者直到現在,我還是會問:生命是什麼?我是誰?我為何而活?死亡又代表什麼?
如果我是家長,我會好奇:這些孩子是如何可以演出這場戲?
他們如何在不是相關背景的情況下,居然有如此精采的演出?
他們如何消化這看似沉重的主題?
參與這場表演,對他們的人生,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在人文行動高中的學習究竟與一般學校有什麼不同?
如果我的孩子長大後也可以站在這樣的舞台上,我可以如何從旁協助與支持?
如果我是學生,我會讚嘆:這些哥哥姊姊好厲害啊!他們不是專業的演員,可是他們的表演讓我又哭又笑呢!
我也許也會反思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也是高中生,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我的生活可以是這樣有趣與精采嗎?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希望與目標嗎?
如果我是生命教育老師,我會省思,如何真的可以讓學生懂得及學習生命教育呢?
這齣戲如何成為我的教材,透過同是學生的表演來啟發更多學生的觸動?
如果我是學科老師,也許我會想:這真的很棒也很重要,但一般的學生恐怕沒有時間與精力來探究這些議題。還是好好讀書吧!等考上大學再來思考。
其實,更深處的聲音是:多麼棒的演出!
可以在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經歷與體驗,真好!
也許是自己已然走過生命裡的四季,觸動我的不再只是戲劇本身或內容情節,而是台上的演員及幕後的促成。
如果我們的生命就像四季,如果我們是自己生命裡的演員,但同時也是編劇,亦是導演,那麼,我們會上演什麼樣的劇碼?我們會鋪陳什麼樣的劇情?我們會賦予什麼樣的結局?
在十幾歲的年輕時光裡,我們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懂得認識自己嗎?我們曾經去思考生命與死亡的意義嗎?我們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呢?
更因為自己是母親,我思索著,我如何將生命的美好帶給我的孩子呢?可以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送出什麼樣的禮物與祝福?
也許終究沒有標準與完美的答案,因為每個人所經歷與想望的畢竟不同。
如同四季,各有各的醜陋與美麗。
如同生死,是自然的循環與交替。
但確實,值得珍惜與創造,生命是可以如此地精彩與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