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圖卡遊藝格】
在機構邀約中,有時會帶領半天的心靈圖卡體驗研習。在短短的三小時,我會以漣漪卡、OH卡、療心卡及天使卡作為媒材,讓成員可以一次體驗不同的圖卡。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都是初次的接觸。
由於參與的對象多半是學校老師或助人機構的工作者,所以一開始,我總會先談到圖卡在輔導工作上的運用心態。
既然是透過心靈牌卡來作為輔導的媒材或工具,與占卜的目標就大不相同。
除了澄清這個部分,也引導成員可以更多透過自己的心與直覺來體驗,而非藉由理性的分析來理解。
雖說不以占卜為目的,圖卡依舊可以準確地反映當下的心理狀態,所以,運用這樣的工具總是帶來驚喜與好奇。

但有趣的是,一旦成員開始領略了圖卡的有趣奧妙,不免又會不知不覺地以占卜式的思維期待來提問。
比如:當我邀請成員藉由圖卡來探索一個最近生活的困擾或主題時,很多人還是會詢問關於未來的選擇。
無可厚非地,一般人難免希望趨吉避凶,希望知道自己該如何決定何去何從。尤其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與未知,更希望可以有一些方式提早知曉生命的藍圖。
又比如:當我在示範一對一會談時,可能會使用兩套不同的牌卡來進行,就會有成員詢問:那是不是哪一套比較準確?
但對我來說,每一套牌卡都會準確地反應不同的心理樣貌。所以不是哪一套準,而是當事者跟帶領者之間的互動對話。
又或者:已經說明OH卡是一套沒有固定正確牌義的圖卡,成員還是會期待老師的解讀。
或者就算不是OH卡,成員依舊期待被解牌,而非自我探索。

解牌是一個歷程。
對以占卜為目的的狀態來說,解牌可說是很重要的階段。
但對於以輔導為目的,我反倒覺得,助人者可以更有覺察及學習引導與等候。
因為若以輔導為目的,牌卡就是一面鏡子,一把可以打開個案心靈大門的鑰匙。重要的不是牌卡顯示出什麼樣的結果,而是在會談的歷程中,如何讓個案更懂得自己,更願意為自己負責,激發屬於自己的力量。
倘若把重點放在解牌,那麼就是以為牌卡有更高的力量,也會容易強調助人者比個案更清楚事情的發展。
當然,助人者通常會比個案更瞭解圖卡的意涵(如果是有牌義的圖卡)。
重點是,透過圖卡來進行輔導的目的為何?
即便助人者更清楚牌義,但如果是把圖卡作為助人的媒介,那麼,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個案透過圖卡來進行自我探索,甚至是自我療癒。

當個案渴望我們解牌時,我們能夠忍住不解嗎?
如同當個案渴望我們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或建議,我們能夠忍住不說嗎?
我們能夠相信個案可以自己決定?或者不掉入為他負責的陷阱嗎?
我們能夠看到個案自己的力量,而非被個案催眠:以為他是受害者,而我們是拯救者嗎?


引用一段389期張老師月刊中的報導,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在訪問戲劇治療的開山鼻祖之一羅伯特.藍迪,其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思考如風迅速的他,年輕時經常覺得對個案的問題了然於心,後來才意識到,那種瞭解,充其量只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展現,以為「我知道的比案主更多!」而已。但真相是「如果案主不知道,不願意說出來,治療師是不可能知道的。」治療的效果是:「因案主有所體會,從中找到改變的動力」。
所以,套回心靈圖卡在輔導工作上的運用,助人者固然可以透過牌卡來瞭解個案的問題,但那只是片面的一廂情願,畢竟圖卡真正的意義是要回到抽卡者的生命脈絡,而圖卡的療效是需要個案找到自己的力量。

正因為圖卡以很有趣又隱諱的方式反映抽卡者的心理狀態,而可以作為輔導的媒介。
但也因為如此,助人者更要留意其運用的方式。
解牌是一個歷程。
在助人者解牌前,可以更多地引導個案去看、去想、去感覺,等候個案自己找到答案,等候他願意打開心中的大門,等候一段探索與發現。



此文同步發表於[水映自然]共筆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