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目前分類:閱讀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導  演】馮斯瓦.歐容《八美圖》《池畔謀殺案》
【演  員】瓦萊麗亞.布諾妮妲姬《十分鐘後》《不知不覺愛上你》
       史蒂芬.福瑞斯 《貝蒂費雪的世界》《雪琳孃》
       潔拉汀.白耶絲 《這個男人有點色》
       馮思娃茲.法比安《聖誕蛋糕》
       麥可.隆斯戴爾 《冷血悍將》《薔薇的記號》
       安東尼.恰佩  《護士娜麗》
【影片介紹】吉勒與瑪莉是一對三十多歲的年輕夫妻。本片是關於他們婚姻生活中五個最重要的時刻:離婚、與親友共進晚餐、孩子出生、結婚、還有他們的邂逅……。
【離婚】2003年2月17日,正式生效……。分手前的做愛,是重溫舊夢的最後溫存?或是破鏡重圓的可能?
【晚宴】愛情的關係裡,是否該完全的誠實?哥哥與同志情人來訪,外遇的話題引發一場辯論,關於精神與肉體,關於愛與信任……。當吉勒坦誠以對時,瑪莉能否承受?
【分娩】堅強的女人,脆弱的男人。瑪莉因胎位不正提前生產,半夜幽暗的醫院裡,孤獨的她靜靜守在嬰兒室外,看著剛出生的小尼古拉;遲遲不出現的吉勒此刻卻駐足於街頭,一口一口抽著煙,茫然,與不知所措……。
【結婚】你願意嗎?我願意。歡欣的旋律,熱情的舞蹈,深情的長吻,他們完成了婚禮。回到飯店臥房,吉勒醉得倒頭昏睡,瑪莉換上便服,一個人散步到湖邊,靜靜地看著山水夜色,直到一名陌生男子的闖入……。
【邂逅】旅程中的錯誤安排,讓瑪莉巧遇吉勒。沒有戲劇化的情節,沒有激情炙熱的愛慾,瑪莉與吉勒沐浴在美麗溫暖的暮色中,併肩游向大海……。

上個週末,獨自看了「5〤2愛情賞味期」這部電影。
原本以為是五段不同的故事,後來發現原來是運用倒敘法,來描寫一對夫妻從相遇到分離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關鍵的時刻,淡淡地陳述兩個相愛的人為何最後會分道揚鑣。看似一些小事,其實都在生命中產生深沈的回音。
就好似男女主角不經意的相遇,即使當時男主角還跟(前任)女友在一起。就好似在洞房花燭夜的晚上,男主角昏沈沈地睡去,而女主角並沒有強烈拒絕另一個人的求歡,當她回到先生身邊,口中說著「我愛你」,肉體卻由另一個人得到了滿足。就好似在女主角難產之際,男主角莫名地退縮。也好似當他們與友人回憶起一段外遇的始末,其實已經隱藏著婚姻的危機。即使離婚後,男主角強迫女主角發生關係,事後期望兩人復合,但其實這當中的嫌隙,恐怕難以痊癒。
我相信,當新人歡歡喜喜地踏進婚姻,無非希望能夠一輩子幸福快樂。只是當婚姻中佈滿了現實的地雷,榨乾浪漫的滋潤,如何繼續培養愛情的玫瑰?
我常想,要堅持下去真的不容易,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倒是簡單許多。
也許這也是在結婚典禮上,新人交換誓約時,並非僅只承諾「我愛你」,而是宣告「我願意」。
我願意與你禍福與共,我願意在你生病、貧困、不可愛的時候依舊愛你,我願意與你攜手共度人生的風雨。
我願意,不論環境、不憑感覺、不靠外貌,決定愛你。
婚姻並非愛情的保證,但也並非就是愛情的墳墓。我想在那些關鍵時刻,其實是兩人無意間放棄了幸福,沒有堅守住對彼此的承諾。
因此當發生問題時,很容易逃避、忽視、避而不談,並沒有藉此讓這些困境成為認識彼此,甚至促進關係的機會。
在夫妻每天相處的生活中,會發生許許多多的小事。倘若彼此沒有真誠地面對,這些細小的摩擦日積月累後卻可能扼殺婚姻的生命力。即使想要挽回,也不知從何說起,不知從何改變。
幸福真的需要努力經營。我也相信在婚姻關係中的甜美是值得彼此努力的。
我想到前陣子看過的另一部電影「愛情媽媽咪呀」,我更喜歡這部片對於婚姻的描繪。
我想在愛情的道路上,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都需要雙方真誠認真地相隨。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日前看了一部義大利電影「愛情媽媽咪呀」,覺得非常有意思,也帶給自己許多的感動及省思。劇中有許多片段可以作為感情及婚姻的探討題材,甚至可以成為婚前輔導的教材。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描述一對戀人即將踏入紅毯的另一端,在婚禮中,牧師以非常生動的方式描繪婚姻的現實面貌,諸如與家人的相處、兩人的關係、有了孩子之後的種種改變。其中他還引述一些數據,說明結婚之後有多少比例的人會有外遇、會離婚,總之王子與公主從此就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後,牧師詢問觀禮的人,這些人無非是新人的家人、親戚、同事及朋友。牧師詢問他們是否願意一起為這份婚姻許下承諾,幫助這對戀人維繫他們的關係。也許是國情的不同,歐美的文化較重視個人的獨立自主性,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因此片中沒有人願意一起許諾。牧師便請大家離座,將交換誓約的儀式保留給這對新人,做為他們特別的回憶。
我想,在台灣,大抵會承認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至少是兩個家庭或家族的事情。不過這樣的說法多半出現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因著要討論嫁娶的大事,帶動雙方家人的接觸及交流。當然,要結為親家,其中的酸甜苦辣,每對新人都會有不同的故事。正因自己經歷過這樣的歷程,在看完本片後,令我更有感觸的乃是牧師對眾人的邀請:你是否願意一起為這段婚姻許下承諾。
尤其在自己有了孩子、成為母親之後,深深地體會,經營一個家庭及教養孩子的不易。身心的疲憊、經濟的壓力、在工作與家庭間的抉擇,倒還不用論及外界的種種誘惑,我想,這些都將成為對婚姻的考驗。
倘若還只是小倆口的生活,或許會單純些。當然,兩個人的關係如何其實是婚姻維繫與否的重要關鍵。只是有了孩子之後,特別當孩子還十分年幼,想要有兩人獨處的時間,恐怕並不容易。至少對我來說,我發現自己需要別人的協助。
透過我的母親、親戚、教會小組的弟兄姊妹、朋友等,協助我們夫妻分擔一些育兒的壓力,讓我們有一丁點喘息的空間。也許是心理的支持、實際的看顧,其實也都間接地滋潤我們的婚姻。
至少跟影片中的人物相較,我們找到一些支持的來源。
倘若沒有家人朋友的協助,恐怕在職場上更難獲得體諒的回應。若要深究,其實更可以探討到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社會的文化風氣等層面。片中也略有著墨,尤其在這對夫妻有了孩子之後,居然發現,離婚才能夠給予他們更好的福利。這其實也意味著大環境究竟在協助個人維繫或扼殺婚姻及家庭。至少在北歐國家,他們對家庭及育兒提供許多的福利服務。
重要的是,當我們參加婚禮,當我們一起見證新人在上帝面前的誓約,當我們有朝一日也會進入婚姻的殿堂,我們是否願意一起許諾:我們將協助這對戀人共同維繫他們的關係。其實並不困難,也許只是一個擁抱、一段分享、一些鼓勵、一點同感身受,當然也可以詢問他們較實際的需要,至少不要落井下石,因為一句負面的言語也許就會摧毀一份婚姻。
在離婚率這樣高漲的年代,當單親家庭越來越多,所延伸的其實已經不是個人的問題。因為一段破碎的婚姻可能帶來外遇、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等等,倘若沒有適時的撫平協助,也許就像雪球越滾越大,必然波及他人。
當我看完這部影片,我真希望自己是留下來觀看誓約的人。因為我願意一起為這份婚姻許下祝福的承諾。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