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曾否做過一份『興趣量表』的測驗?
七年級的學生可能都在高中時代施測過(為高中輔導室的工作之一),主要是在探索自己的興趣。
本量表將人的興趣分為六型(除了顯示興趣,其實也可以說明人格特質),分別為: R實用型、I研究型、A藝術型、S社會型、E企業型、C事務型。
我的結果顯示為A藝術型及S社會型兩類。也就是說我有興趣的為創作性質的藝術工作及與人接觸的相關工作。
這倒也蠻符合我的學習歷程。
我喜歡寫作,但不想念中文系(因為不喜歡古文),後來由日文系轉到社會工作系,終於找到我的另一個最愛,也從此開展我的專業工作。
一路走來,寫作都是靠著自己摸索,而輔導專業卻是累積了相關的經驗。
但這幾年,我發現,我從原本的助人工作專業似乎越來越轉向藝術工作的特質。我越來越不喜歡主動地助人,不喜歡帶著輔導老師的角色,因為我越來越覺得:人需要為自己負責。倘若自己不想要改變,那別人又何苦期待?即使是青少年,我也寧願給他選擇的空間。
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倘若一直以有問題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別人眼中有需要的人,也許也低估了他們找到自身出路的潛能。
當然我還是樂意透過輔導,或者我更喜歡說是心靈成長的方式來協助他人,但我也希望是在雙方都願意的情況下。也許我們教育的問題在於:學生其實缺乏主動性及自發自主性,但這也可能來自環境不允許個人生命的發揮。
當我越來越希望成為自己時,其實也希望讓別人成為他自己。
但有時候助人工作者似乎把自己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上,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來對待來談的人,而忽略了所謂的『病人』其實也有他自癒的能力。
不過要走向完全藝術的性格,可能也不適合我。我也不欣賞過於情緒化或過於混亂的狀態。倘若因為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而忽略了與人的接觸,我想再瑰麗的文字恐怕也只是在象牙塔理的創作,激發不起生命的火花。
我還是喜歡輔導,喜歡探索自己,喜歡覺察心靈的面貌,但我也喜歡相對的自由及對生命的熱情。我在S與A之間擺盪,也許正因他們的極端,一個靠近人,一個靠近自己,我才能在當中尋找平衡。
下一步,我仍想從事輔導工作,只是想跳脫學校的環境,朝一般大眾的心理成長方向努力。而我也會繼續寫作,而且是用更自由的心態飛翔!
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 May 17 Tue 2005 12:38
S與A的矛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