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陸續續有夥伴來詢問關於「內在小孩工作坊」的開課事宜,我將這樣的邀請放在心中,等待適合的時機。
也因為身邊有一個新的生命,三度成為母親,使我對內在小孩的主題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與其說要去認識探索自己的內在小孩,不如說在這樣的歷程中,更重要的是去發現跟培養內在滋養型的父母。

內在小孩的概念,其實是針對長大後的成人。
每一個大人的心中,都有內在小孩的身影。
倘若這位大人目前正處在生命中的困境,或感到莫名的沮喪,失去生活的動力時,可以透過與內在小孩的對話,探索過去的創傷經驗,或成人世界否認的渴望或夢想。
以這樣的觀點來詮釋內在小孩,一開始要做的是先覺察跟承認自己的痛苦。
往往都是當我們對生活感到不滿或發現自己不快樂時,才會想要改變。
而認識自己與探索這些煩惱憂愁,其實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所以在工作坊中,我會以冥想、書寫跟塗鴉,來引導成員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相遇。

當可以發現自己內在小孩的狀態,或找到目前苦痛的根源,或揭開過去隱藏的創傷,才有機會加以和解療癒。
而我不僅是成為這個過程的陪伴者,更重要的是增進成員自我照顧的能力。
其實內在小孩就是自己內心的一面鏡子、一則隱喻、一種投射,但除了看到自己的這個面向,更需要去引發可以照料滋養這個面向的能力。

如果有機會成為父母,當你手中抱著純真稚嫩的嬰兒時,總會不自禁地流露出關愛與疼惜的情愫。
你一方面喜悅於這個小小的生命從你而出,一方面又讚嘆這背後奇妙偉大的生命能量。
那麼不妨想像,你心中的內在小孩就像一個你抱在手中的孩童。
你不只看到他,更要學習如何聆聽他的需要,滿足他的渴望,好好地愛他。
如同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好好地撫養照顧,外在看來已經長大的成人,反而容易忽略自己內在的狀態,所以更需要我們好好看顧與關懷自己的內在小孩。

很多人並非這樣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
其一是像批判型的父母,只會一味地要求苛責,久而久之,內在小孩自然缺乏信心,難以開懷。
或者是採取忽略漠視的方式,久而久之,自然無法認清自己真正的需求,造成自我關係的疏離。
也有人常常發出不一致的訊息,自然會讓內在小孩處在矛盾的狀態。

簡單來說,現代人都知道要懂得愛自己。
透過內在小孩的概念,我們比較容易發現自己內在真實的狀態與需要。
而透過培養內在滋養型的父母,更可以加強我們照顧自己心靈的能力。
所以,不只是看到自己的受傷,或以受害者來看待自己的內在小孩,而是讓自己培養長大成熟的能量,願意用正面健康的方式來撫育自己的內在小孩。

說穿了,內在小孩或內在父母,都是自己的一種面向。
你如何對待內在小孩,就是如何對待自己。
那個你,可以用內在父母來稱呼。
其實兩者都代表你內心的自我對話。

除了探索受傷的內在小孩,也不妨去發現自己內在的神奇小孩、純真小孩、創意小孩、有趣小孩。
除了培養滋養型父母的能力,也不妨找回小孩獨有的美好特質。
於是,生命就在此流動著,從大到小,從老到少,也從小到大,從幼到長,處處都有轉化的契機、成長的祝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