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文章!
歡迎對藝術療育及「許一本自己的故事書」團體有興趣的伙伴
事先閱讀。
究竟什麼是藝術治療?跟純粹的藝術有什麼不同?
究竟藝術療育有什麼作用?
或者,我們暫且不以治療為主題,
單純地來享受塗鴉、創作、成為自己的過程。
因為這個團體主要是分享如何做一本自己的生命故事書,
當中雖然會運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
但比較像是成員在自己可以的時間與空間裡面,
DIY地參與與創作。
所以,我大抵無法給予即時的回饋。
如果是身心狀況較脆弱的朋友(可參考本文最後一段),
請尋求專業的協助!
但我很樂意,
雖然沒有固定的場地與時間,
使我們相聚在一起,
如果當中有任何的困惑或疑問,
我都願意傾聽!!
引用:以藝術養生--我們都是老鷹,只是忘記如何飛翔
藝術治療師 許家綾
歡迎對藝術療育及「許一本自己的故事書」團體有興趣的伙伴
事先閱讀。
究竟什麼是藝術治療?跟純粹的藝術有什麼不同?
究竟藝術療育有什麼作用?
或者,我們暫且不以治療為主題,
單純地來享受塗鴉、創作、成為自己的過程。
因為這個團體主要是分享如何做一本自己的生命故事書,
當中雖然會運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
但比較像是成員在自己可以的時間與空間裡面,
DIY地參與與創作。
所以,我大抵無法給予即時的回饋。
如果是身心狀況較脆弱的朋友(可參考本文最後一段),
請尋求專業的協助!
但我很樂意,
雖然沒有固定的場地與時間,
使我們相聚在一起,
如果當中有任何的困惑或疑問,
我都願意傾聽!!
引用:以藝術養生--我們都是老鷹,只是忘記如何飛翔
藝術治療師 許家綾
在最開始之前,我想要卸下治療師的外衣,卸下藝術家的外衣,也脫下藝術治療師的外衣,從最簡單的自己說起。
誰需要藝術?誰來創作?
跟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不覺得自己的生命會跟藝術有關係。
從小學三四年級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受過任何美術老師的稱許。國中與高中,我也從來不覺得自己該是個會畫畫、能創作的人,因為我永遠沒辦法畫得像,永遠都是比例空間歪斜。成為藝術家,更是從未在我的腦海中想過。就像音樂、舞蹈,畫畫等等藝術,在我心中,這是必須依靠天份、加上從小無數的練習栽培,才可能成就的路。
一般人的印象中,會提筆畫畫的人,除了要交美術作業的學生,就是以藝術為職業的藝術家。對於既不當學生、也不以藝術為業的一般人,我們為什麼要創作?有什麼理由要創作?
不要忘記的是,遠在藝術治療這個學門出現之前,在洪荒遠古時代,各地的古文明都不約而同地以各種藝術形式,來滿足各種心理需求。那時,藝術家還不是一個職業,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兩萬五千年前法國Lascaux的原始洞穴之中,可以看到人們在岩壁上畫下的各種動物圖像。非洲部落中的巫醫,以圖畫去除邪惡、治療疾病。北美西南部的原住民納瓦和族(Navajo) 女性,在廣闊天地之間,以樹枝架起為織機,一同祈禱、拈毛線、編織,她們將晚霞的顏色織入毯中,也相信每張織毯,都投注了自身的靈魂。西藏的曼陀羅沙畫,從一粒沙開始創造一個大千世界,完成之後再將之毀壞,藉著這樣的練習提醒著人生無常的本質。台灣東港的王船祭典,居民投入無數時間、精力、創造精雕細琢的王船。在最後燒王船的熊熊烈火之中,以海維生、看天吃飯的人們,祈求災厄遠離、平安降臨。
還有兒童,只要給他一隻筆,甚至連紙張都不需要,小孩馬上就會隨心所欲地塗鴉起來、桌子、椅子、潔白的牆壁、身體可及之處,就是創作可及之處。
在工業化之前,因為物質的相對貧乏,因為需要,所以許多生活必需品都依賴著手工創造。縫製衣服。想起小時候,媽媽們會一起帶著我們搓湯圓,紅色、白色,搓成大大小小的湯圓。老師也教我們用各種回收紙張折青蛙、與哥哥妹妹和鄰居砍竹子作元宵節探險用的火把。爸爸教我們用瓶蓋穿棉線作一種在急速旋轉時會發出嗚烏聲響的玩具。在一條常常氾濫成災、讓大人頭痛的小溪邊,卻是小孩的天堂。我們拿泥巴作土球、蓋隧道、隨心所欲創造一切。同伴的身體就是最好的馬背,彎下腰來,就能奔馳跳躍。
這些感覺身體、動手創造的經驗,結合了體力與腦力,整合了身體與心靈;不僅滿足的生活上的需要,使人得到將想像化為現實的成就感、也創造了情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創造。連該是天生的藝術家的兒童,也失去的奔馳想像、動手創作的機會。今天我們的孩子很少與自然、土地接觸,也失去了經驗身體各種感官的機會。為了怕輸在起跑點上,上各種各樣名目的才藝班之外,回家就是看電視、打電動。他們的玩具是玩具公司請專人設計好,令人嘆為觀止、更加精巧的玩具。但玩了一下之後,馬上失去新鮮感,於是愛孩子的父母,只好不斷用錢買新玩具。
忽然有一天,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不佳、缺乏動機、創造力缺缺、知覺動作協調出現問題。是啊,他們的生活不斷被精巧的物質餵養填鴉,卻有沒有什麼經驗讓他們去感覺自己的身體,去跑跑跳跳,去天馬行空的想像,去動手創造。幸或是不幸,原本該自然而然藉由各種創造活動於來整合的體力與腦力,於是只好移交給醫院的專業治療師。
當最敏感的兒童與青少年普遍不健康時,也往往反映出我們的社會生病了。當我們不再創造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心靈迷失的時候。消費取代了創造,不斷地消費,一窩蜂地消費,卻無法滿足心靈的空虛與枯竭感。
這樣的景況是哪裡出問題了?
憂鬱如影隨形,心靈如何解脫?
近幾年來,養生的概念一直不斷被提起。的確,在這個、臭氧層破洞、全球暖化、紫外線上升、空氣污染、水源不潔、食物致癌的時代,我們怎能不更加關注身體的滋養?然而,戰爭頻傳、社會事件頻傳、貧富差距加巨、經濟惡化、價值觀混亂、電子虛擬化、媒體惡質轟炸、政治貪污腐化、我們心默默地承擔這所有的一切,難道我們的心靈不需要養生嗎?
活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有那麼一點憂鬱、空虛、不那麼一點暴躁、憤怒和反社會,那恐怕是有一點不「正常」。而在這個時代,身為父母,如果親子之間沒有價值觀的歧異,那恐怕也有點匪夷所思。
有信仰的,祈求神明、上帝的慰藉,相信更高的力量。拜拜、禱告、收驚、起乩、排排紫微、看看星座、算算塔羅,偶一為之,是人人都可以負擔的起的心理治療。再不就找找親戚朋友,吐吐苦水,也算是紓解了。可也擔心人家生活也夠沉重了,講太多壞了人家心情,或是兩人一起陷入憂鬱的深淵。不然,喝點酒、搖頭跳舞、狂唱KTV,或是刷卡血拼,發洩一下、暫時逃避一下,隔天在繼續出發。
再嚴重一點,長期情緒低落、失眠、焦慮,總算克服心中的百般不安和不願,冒著被看作瘋子的險,到了精神科去掛個門診。拜全民健保之賜,所謂醫生雖然完全不像電影裡,會跟你進行出神入化、溯及童年經驗的深度談話,但總算拿個藥吃吃,看看拜生物醫學之偉大發明,用小藥丸改變一下腦中的化學平衡,看活著會不會舒坦一點。吃了藥有效也好,但總是不安地想難道要一輩子吃下去?有時自己也知道是心結打不開,藥怎麼吃還是不見改善。喔,那要進行深度談話的心理諮商或是治療,要去哪裡找到可以信賴的人呢?總是覺得找個陌生人講內心話,也不知道如何個講起才好,還有一次將至少將進千元的的晤談費,又不是一次就好。景氣這樣壞,荷包在縮水,這花下去也是一筆負擔,又不知道會不會「好」?
這是一般人.面臨心理問題的現實困境。
以藝術養生--寧靜而強大的內在革命
我們還有沒有其他選擇?還有沒有其他滋養心靈的方式?我們學習心靈『養生』,降低需要『治療』的機會。
有沒有一種滋養心靈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在這個最好又最壞的時代裡,隨心所欲地整理、表達、抒發心中的一切感受?可以讓心中無法言說,悶在胸口的複雜糾葛情緒有一個出口?可有沒有可能將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轉化為眼睛可見,真實動人的美?
不論貧者富者,人人都可以享有。只要能夠呼吸,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以滋養自己。
能不能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可以探索自己面臨的生命挑戰,去發覺自己內在俱足的智慧?不需要急著給建議和解答,而可以慢慢地經驗當下。在這個探索的旅程中,相信自己能夠在時機成熟時,得到需要的領悟和答案。能不能有一種辦法,讓自己重拾力量,相信明天還有希望?
能不能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暫時卸下層層盔甲,讓心變得柔軟?那裡沒有對錯?沒有美醜?可以馳騁想像,可以不講道理、可以盡情遊戲。那裡不打分數、沒有比較、沒有批判,可以讓疲倦的心只是靜靜休息。可以安慰受傷受挫的心,可以一個人靜靜的讓眼淚滑落流淚,擁抱自己的悲傷;卻又能看著傷口,好好地包紮起來,重新站起來。
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搭起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橋樑,可以慢下來,先不下結論,可以真正看見彼此的心,讓了解成為可能。了解能夠萌芽,尊重於是生根,愛就茁壯了。
這個方法是藝術。
以藝術養生。
以藝術進行一場寧靜又力量強大的內在革命,讓藝術的美與真誠滋養生命、照護心靈。
「地方」,可以是美術館的長椅、是畫室、是一張小小的書桌、客廳裡的餐桌、公園裡的草地、巴掌大的筆記本,或是一個無邊無際、無限可能的內在想像世界。任何一個你覺得自在、安全的角落。
「時間」,可以是每個週末一小時的動手創作時間、十分鐘的空檔、坐在公車捷運上的通勤時間、可以是看到一片轉紅的落葉,看到孩子的笑臉,
當投入創作時、當美的感覺發生,是超越時空的。彷彿剎那間凝結了。
創作的成品可以是一幅原子筆的隨手速寫、一幅讓你深深觸動的照片、一片抓住你目光的落葉、一條表現秋天心情圍巾、一張給朋友的生日卡、與孩子一同創作的黏土玩偶、或是一張自己釘的桌子。
創作是人的本能~我們都是老鷹,只是忘記如何飛翔。
我們都是老鷹,只是忘記如何飛翔。順著氣流,翱翔於天地之間。老鷹飛翔的目的是什麼?飛翔本身就是目的、經驗每個當下與氣流互動的美、飛翔滋潤了生命,感受到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自由。
自由翱翔於想像與夢想的內在世界,而動手創作是我們與外在世界聯結,讓靈魂著陸的方式。
想像,是通往內在心靈的鑰匙;而創造,是一切成長的泉源。生命成長的關鍵是:不斷地想像、不斷創造新的自己。藝術創作結合了想像與創造、渾沌與秩序、已知與未知,是最接近生命存在情境的一種活動。
以藝術養生,將開啟一場寧靜而強大的心靈革命。
當我們的心靈變得柔軟、能夠呼吸、歌唱,能夠愛,
我們的世界會不同。
藝術養生V.S藝術治療
人類心靈的千變萬化與纖細脆弱,藝術治療師,受過心理與藝術的訓練,加上無數的臨床工作經驗以及督導。藝術養生人人能做,而藝術治療,則需要受過完整理論與臨床經驗的藝術治療師。何時需要藝術養生,何時需要藝術治療呢?這就像感冒了,輕微時、抵抗力好的人也許可以多休息、多喝水,自行調養,就可以痊癒,但是嚴重時,或是抵抗力較差的幼兒或年長者,就需要進速就醫。一般人可以藉由藝術創作自我探索,滋養生命,但是若是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有創傷經驗、或是遭遇重大變故,心靈脆弱的人,就建議尋求專業的藝術治療師一同工作。
(本文原刊登於行天宮通訊 133期,經作者同意引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