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OH卡應該是繼塔羅牌之後,另一套很受大家喜愛的牌卡。
尤其作為投射聯想的工具,OH卡有著圖卡搭配字卡的獨特設計,是市面上較少見的組合。
但在實務經驗中,OH卡也較容易有卡住的情況。尤其以助人歷程來說,OH卡的運用是來自引導當事人如何訴說自己從圖卡或字卡上的內在連結與發現,就跟塔羅牌重視由工作者來解牌,是完全不同的。
特別,以OH卡的圖像來說,比較屬於成人的水彩風,就比較不推薦給高中以下的孩子來使用。也有人說,OH卡的字卡有一半都是負向的。所以在抽卡時,就會建議先抽圖卡,再翻字卡,較不會被字卡負面性的語詞所限制。
當然,這都是基本原則。一旦熟能生巧,OH卡確實是很有趣的媒材。
也因為其獨特的設計,啟發我創作了Fun心卡,並企圖讓圖卡與字卡有更不同的運用。
所以,Fun心卡的圖像是一張張把心擬人化的故事,而非某一個生活的場景。
這樣的圖像,更適合隱喻,也可以讓觀者自由地投射,也許以第三人稱,也許可以說這顆心像某個人,某件事,某種感覺。
而圖像的風格也比較可愛,所以,從小學生就可以開始使用。
字卡的部分,很不一樣的是,每一張字卡上都有兩種相對應的牌義。相對應不見得是衝突的,而是並存的概念。例如:「放鬆–緊繃」、「男性–女性」、「有趣–無聊」。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一方面是可以打破負向字詞的影響,因為字卡的兩端其實就有不同的含義。假設一邊是負向的,那另一邊就是正向的。再者,既然圖卡沒有正確固定的解讀,那麼同一張圖卡就一定可以搭配不同的字卡,一樣有所對應。
如果個案可以從同一張圖同時讀到兩種不同的解釋,就好像同一個問題可以找到不同的答案,那麼,選擇就更多了。觀看的角度不同,解決的方式也變多了。說不定,還可以發現第三種答案,也更能夠達到助人的目的。
而即便同樣是圖卡跟字卡的設計,因為圖像跟字卡內容的不同,其實,帶來的效果跟回應,以及更適合運用的對象場合跟方式,也就不同了!
衷心推薦給,想要陪伴自己的內在小孩,陪伴自己的孩子,陪伴自己的學生,陪伴自己的個案的各位夥伴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