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她終於去看了電影。
離看原著小說幾乎有半年的時間,她還記得,在書店翻閱的時候,除了原著,還有數本解讀或反駁這本小說的書籍。
怎麼樣的小說會引起這麼大的騷動?
好奇之下,她隨手買下。
那是週末午後,她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本想看上幾段就休息。
年幼的孩子還在一旁嬉戲吵鬧,因為先生也在家,她索性收起慣常的注意力,一頭栽進小說所構築的密碼世界。
一口氣看完517頁的小說。
一本會讓人想一次讀完的小說,終究有她的魅力。
有趣的不只是偵探式的故事架構、緊張刺激的情節,還包括一個個從歷史的軌跡中跳躍而出的問題及尋找謎底的過程。
吸引她的,當然還包括:基督教歷史的演進、聖杯之謎,以及隱藏在心中斷斷續續對信仰的質疑。
「好看!」把書閤上,她這麼想,卻沒有過多理會心底的問號。

她唯一跟一個好友談起這本書。
也談起她在看到「與神合一」系列的書,心中湧現的驚奇。
能夠跟一個有相同信仰的人討論,而且不被指責,是令她感到寬心的事情。
她幾乎可以想像,一般的回應。
「那種書違背聖經的原則,會讓人弄不清楚真相。」
「新時代運動是異端。」
「你還是要回到聖經,多禱告。」
每當略略談起自己的懷疑,大抵只有更多的解釋。傳道人會拿出聖經裡的經句,弟兄姊妹則會鼓勵要多讀經、多祈禱。
這並非是錯誤的回應,應該說,是太正確的解答。
但無法撫平她心中的不安跟疑惑。
不安的是:我可以懷疑嗎?懷疑之後,又能得到解答嗎?或者只是相信的問題?因為信心不夠,所以懷疑?
疑惑的是:在教會十年之久,她看到許多人的軟弱,看到以真理之名,其實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當然,她也曾經體驗過肢體之間彼此照顧、唱詩禱告時的感動、讀經的安慰與造就。

懷疑是怎麼開始的呢?
後來,她跟另一個多年的好友訴說。
「應該是慢慢累積的。當然有比較重大的事件發生,有一些我也不明白的傷害。」(被你所信任,且傳道授業的人傷害)
「結婚之後,有了小孩,也沒辦法固定參加聚會。」(因為聚會一點也滿足不了她對屬靈的渴望)
(因為不喜歡表裡不一,或者應該說,太清楚表面應該如何運作)
因為,想對自己誠實。或者只能說,自己太過敏感。
「當然,這半年也接觸到一些不同的價值觀。加上幼年朋友自殺。」(自殺不能上天堂?)
「我想,都是原因吧!」她幾乎有點不敢承認。
「你還是要自己問上帝,上帝一定有祂的答案。」
「不要亂拜別的,我有過一些經驗,那很可怕。」朋友這麼回應。
她沒有再說什麼。
不用懷疑,上帝自有答案。
不可改變信仰,因為唯有獨一真神。

她還是相信有神。相信這個世界有更高的力量。
會不會像一顆水晶球,從天掉落,裂成數萬片。每一片都有來自天上的奧秘,但並非全部的真相。每一種文明、宗教,都透露出人對神的敬畏、對神聖的渴望,但並非絕對的真理。
瞭解越多,其實,不明白的也相對地增加。
沈重的不是知識,而是謙卑。
承認自己其實並不瞭解,必然還有許多的奧秘,無論是針對自己或其他人的信仰。


她彷彿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再度檢閱。
自己究竟相信什麼呢?
正如電影結束時,男主角給女主角的建議。也正如聖經一再強調的:信心。
因為終究無法肯定自己擁有最終的答案,所以需要冒險地相信。
相信看不見的力量,相信神的愛,相信自己的可貴。

或者說「關係」是更重要的元素呢?
跟神的關係、跟人的關係、跟自己的關係。
若是關係夠親近,其實就一定存在著信任,或者就算懷疑也不會動搖這份聯繫。
若要真的親近,就需要坦誠。但若是連坦承自己的懷疑都會遭到質疑,那麼就不是一份真正的關係。

有時候真理的可怕,就是在她的無法懷疑。
但既是真理,不就無須擔憂他人的質疑嗎?
有時候信仰的可怕,就是人類以神之名,進行各樣的毀滅跟屠殺。
恐懼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害怕權威,害怕自己不夠好、不正確、不屬靈,害怕挑戰主流,害怕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害怕死亡之後的去處。
到底有多少的順從是因為恐懼而不是真正的信服或愛呢?

如果願意真正聆聽自己的心聲,怎麼能夠說:自己是全然地相信呢?更何況,全心全意去愛一位自己不明白的神?

頭腦與心靈的距離有多少?信仰是因為理智判斷值得相信,還是心靈的感動與接受?

她還在咀嚼。
一位她非常喜歡的基督教作家,在他的書中寫到:「懷疑是信心櫥櫃裡的骨架。處理骨架最好不過的方法,就是拿出來以真面目示人。懷疑不需要隱瞞或懼怕;懷疑是生命的組織生長其上的堅固架構。」
她相信,尋求真理的道路上,懷疑是黑夜裡的星光。

延伸閱讀:
1.作者英文網站
2.達文西密碼非官方網站
3.電影達文西密碼
4.揭開達文西密碼的面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