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三次參加Dr. Stephen Gilligan的催眠督導班。
因為是第三次,也因為前兩天已經看到不同組別的示範,覺得自己還可以跟上腳步,所以期待自己放鬆地參與小組的歷程。當然,不免還是有些緊張啦!
但這一次,真的有被督導的感覺。
老師的介入更多,指導更多,且真的對我說了很多。
能夠這樣被督導真的很幸福,但更佩服老師需要兼顧個案及兩位工作者的狀況,也可以說是同時督導跟協助我們三位。
試著分享其中的領受。
首先,要先把注意力放在個案的目標,也就是個案期望想要改變或成為的自己,那可說是正向的能量所在。
一般助人者,容易把焦點放在個案的問題,甚至不小心就被個案的困境催眠。
但以老師的做法來說,他強調兩股力量固然都是重要的,但先看到正向的部分,也就可以先讓個案找到自己的能量。在比較好的狀態之下再來面對所謂的問題,其實就更有資源可以轉化問題。
過程中,老師要我用呼吸來感受個案所說的,也就是透過身軀的感應。
一開始,我不太確定自己做得對不對,但後來有兩個發現。
其一是,若我一開始沒有注意個案的目標與力量,當我隨著個案的問題感受身軀的反應時,其實就很容易陷入閉鎖的狀態,連我自己都無法找到出路。
其二是,身軀的反應往往是誠實的,因為個案有可能因防衛機制而在口語表達上並未真實,但非口語的訊息就可提供重要的線索。
最後,比較像是在談助人的節奏跟韻律。但我也發現,以老師所認同的來說,其實跟傳統的助人工作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真的與個案同在,不是個案有問題,助人者就是專家。而是助人者一同去經歷,也動容於改變的歷程。
所以,個案有多少想要改變的意願呢?而助人者又有多少想要支持的意願?那支持包括,當個案閃躲時,還可以堅持在轉化的路上。
說實在,督導過程中,我心裡真的冒出:好難的私語,真要達到老師的境界啊!
但,靜下心來,我知道,我不是Gilligan,我也不像Gilligan,也不需要跟他一樣,我只要找到我自己可以做的,且只有我可以做的。
因為我相信,轉化有很多方法,問題有很多種答案,助人也會有很多不同的風格。
以我目前的工作來說,不見得會做得如此深入,但我真的從老師的課程中有許多不同層面的收獲。
就像是如何讓創意生生不息,如何透過這樣的模式整合身心靈,如何有一些特別的方法來協助個案,如何透過非傳統的催眠達到效果。
真期待,明年再相見!
而我衷心渴望,發展自己的道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