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究竟有甚麼方式可以讓一個人放下腦中縈繞的難題、負面的思緒、困頓的情緒,找回內在的力量,一步一步踏上心靈成長與療癒的旅程?

從自己一路上的研習與體驗,我越來越認同,非口語的陪伴方式。
原本,說與聽,就是個案與治療師之間基本的互動。
但說得再多,或許能藉由傾聽、同理,給予對方一個宣洩的空間,若無法打破問題的循環,就像不斷重複上演的劇碼,也容易淪為抱怨及強化受害者的情結。
當然,有很多不同派別與訴求的治療理論與方式。
而我自己,則在接觸藝術治療之後,一路栽進心靈圖像的世界。
對我來說,不再只是透過語言,而是藉由不同的手法來表達心靈的樣貌,且在呈現與看見的過程中,經驗轉化與療癒。

如何呈現心靈的風景,倒不是今天想說的。
而是發現,這些陪伴我及帶領我陪伴他人的方法,除了非口語的特色,還有一種「臨在」的特質。
簡單來說,一般人在分享困擾時,其實是在分享過去的事件及大腦對這件事的詮釋解讀。
「因為發生了甚麼甚麼,因為誰怎樣怎樣,所以我覺得如何如何。」
很多時候,我們受困於解讀的觀點,受困於無法停止的負面對話,受困於歷程當中身心的反應,受困於我們的內在。
而當我們在訴說的這一刻,其實,一切安好。
當下,沒有受害,沒有生命的威脅,沒有恐懼厭惡的對象,沒有現實的難處。
當受困者可以品嘗體會這當下的安好,便是在心中開闢一片淨土,便是更靠近心靈的力量源頭,便是發現在想法事件之外自己依舊不變的存在。

這是超越語言,不與困境對話糾纏,另一種臨在的療癒之道。

例如在家族排列中,排列師對個案如何描述問題是沒有興趣的,他想了解的是那些真實在個案家族中發生過的事情,所以,不談情緒、不說觀點,而在當下就排列出家庭的運作,也在當下就進行轉化與移動。

藝術治療也著重在當下的歷程,特別在創作就是療癒的取向中,藉由當事人此時此地的創作,即打開一個自我陪伴觀照的空間,且讓當事人經驗屬於自己的力量。

而心靈牌卡是可以有效又快速進入心靈世界的工具,但解完卡之後,不代表就解決問題,所以,除了書寫與塗鴉,我會運用花精與精油,透過冥想放鬆,協助個案與自己的身體接觸,在當下體驗愛自己的質地。

即是這些非口語的方式,因為有了另一個媒介工具,受困者的注意力不再停留於自己的思緒,而可以回到此時此地的自己。
可以專注地停留在當下。
如同畫畫的時候、唱歌的時候、冥想的時候、塗抹精油的時候、與自己的身體接觸的時候,注意力就可以從混亂困頓的想法中轉移到當下所進行的,透過不同的感官與自己在一起的。
而在這一刻,一切安好。
即便有甚麼情緒與思維浮現,因為更多的臨在,而有了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慈悲溫柔,可以覺察與頓悟。
原來,問題不是問題。
原來,我可以超越問題。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幾個月,會在就業服務站帶領其工作人員的讀書會。
其實,我是一個很喜歡看書的人。
早年也接受過讀書會帶領人的訓練。
但說實在,除非是作者親臨現場,我其實對參加讀書會的興趣缺缺。
因為喜歡看書,不表示喜歡跟別人討論書的內容或心得。
如果只是一群人一一分享看書的感想,是無法吸引我的。
所以當我要帶領讀書會時,就期待自己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方式來引導成員的分享與討論。


先分享之前為了帶領「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本書,所畫的圖。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也值得好好分享。
礙於當時只有一次的行程,我便借用書中峇里島藥師與作者的對話,畫了一張草稿。
藉由成員來塗色分享,一一帶出這本書的不同主題。

而最近帶領的則是「垃圾車法則」(大塊文化出版)這本書。
這本書把人內心的負面情緒、想法及與人的不愉快互動比喻為垃圾車。
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一台垃圾車。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倒垃圾或接收別人垃圾的人。
你要如何清理自己心中的垃圾,不隨意倒垃圾?
又要如何面對別人突然開來的垃圾車?

我先界定這本書的重點及要帶領的主題,接著,就透過心靈牌卡、塗鴉、書寫、大團體及小組分享,引導成員透過這本書來反觀自己的真實生活。
讓書的內容與閱讀者連結,讓知識與行動相遇,讓文字走入心靈,是我的設計方向。
因此,即便只有四個小時,成員有十幾位,我們依然享受豐盛又有趣的閱讀旅程。

至少,這是我樂意參與的讀書會。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透過拼貼的創作,主題多半是自己的夢想藍圖。
這幾次在工作坊中,我把主題改為:滋養、守護與帶給自己力量的拼貼作品。
尤其請成員把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彩色影印,放在圖的中間,接著在四周,完成創作。
就如同自己置身在滋養的園地、守護的圈圈、力量的來源,成員都發現跟「夢想拼貼」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發現、找回自己內在的力量,一份珍惜自己、疼愛自己的力量,豈不是很棒嗎?!

也分享其中一位成員鎧鎧的回饋:
今天上完了自我探索的課~
在回家途中有感而發
我想說這6堂課對我幫助很大
沒有太多空靈深奧的理論
或神秘玄奇的感受
只有回到自己.看到自己原來是那麼的好及珍貴!

這課時間安排很好~是可以有時間讓自己回到生活中"整理"
而又再回到課程分享與體驗新的階段

我想~學習許多療法.增加能量.課程.......
如果沒有回來看自己.整理自己
感覺只是在原地打轉

所以有很多煩惱事情是我在這課程中學習到幫助我處理它的方法
而有不一樣的轉化
也讓我感受到煩惱其實.............不是煩惱!哈哈!

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詠詩老師你是重要的一員(俗稱貴人)
正面臨人生轉換的一個點上.有你的陪伴讓我更穩定
還有一起上課的伙伴們
你們的分享也讓我學習很多

感謝.感謝.再感謝!!
我愛你們~~~~~~~~~~~XD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週買了一些新書,其中有一本是露易絲‧賀(Louise Hay)的「我是美好的」(天下文化出版)。

這本書的內容是分享如何用肯定句療癒自己,療癒自我的價值、健康、人際關係、工作、金錢等不同的面向。
藉由改變內在的自我對話,清除負向的自我暗示,療癒過往的傷痛,體驗身心靈的完整。
是很好閱讀、又可以實際操作的好書。

尤其書中一開始談到關於何謂肯定句,並非單指正面的語句,而是舉凡自己對自己所說的、自己深信不疑的任何一句話。
就算是一句負向的話,卻正因為自己是這麼想,就達到了負向的影響與結果,而實現了這句話。所以,也就成為自己的肯定句。
這背後的概念就是:你怎麼思想,就成為什麼樣的人、吸引什麼樣的事、形成什麼樣的果。
那當然要清理、留意跟療癒自己的內在對話,好讓正向的肯定句成為我們的力量。


前陣子也買了同一位作者所設計的:「I Can Do It Cards」、「Power Thought Cards」、「Wisdom Cards」,都是很正向的圖卡。
搭配這本書來使用,更是有趣!

沒有這類圖卡的伙伴,也可以參考「漣漪卡」,尤其又有中文版,都是可以藉由正向的肯定句來自我成長與療癒的工具。

而漣漪卡的作者出版了一本書「漣漪詞」(臉譜出版),內容為正向心理學的分享,也不妨參考。

另外,我自己很喜歡的是「我好喜歡有力量的自己」(方智出版)這本圖文並茂的可愛小書。
藉由作者對生活中小小幸福的體會,也讓讀者發現屬於自己的力量。

還有一本「練喜簿」(網路與書出版)也很有意思。
主題是談生活中的「喜」,也就是如何讓自己開心快樂。
重點是書的內容設計,是可以直接讓你畫圖寫字,發現自己快樂之道的。


剛好最近除了帶領漣漪卡工作坊,也帶領著讀書會。
很喜歡這種易懂易學的心靈成長書籍,且有別於用幾個步驟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內容,而是藉由作者生命的歷程與精心的整理,讓心靈的世界不只是用說的、看的,還可以真實的演練與體驗。
心靈的探索或許也像食物的烹調,你可以認識每一種食物,以學理的觀點來分析研究,但不如找一本食譜,試著煮煮看、吃吃看,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味。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有一天
親愛的寶貝
我們心裡的傷痛
都成為榮耀的印記

那些我們以為放不下
過不去的
緊抓不放的失落與遺憾
那些我們以為
自己再也不可能幸福
再也找不到出路
再也不知道如何歡笑的
那些好似
流不盡的眼淚
無法抹滅的回憶

如果有一天
都成為我們成長的踏腳石
茁壯的養分


改變與療癒是如何發生的呢

當我重新看到你
親愛的寶貝
當我願意正視你的呼聲
當我懂得傾聽你的渴望
當我發現
你需要我的愛
無條件、不帶批判
單純的愛
當我決定
我不要再糟蹋浪費
屬於我們獨特的生命

當我重新看到
你的力量
你的創意
你的安然
你的純真
你的自由
你的勇敢
你的歡樂
你的智慧

當我因為愛你
也完成了被愛

親愛的寶貝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一切
都是美好的印記


親愛的寶貝為我們的內在小孩

帶領完一天的「內在小孩工作坊」,總覺得意猶未盡,卻又不想用言語表達。
因為要說的太多太多,但說得再多,又如何去描繪每個人生命的光芒與獨特?
又如何在一天之內承載每個人豐富的故事與歷程?
就用這則小詩來分享!

祝福每個大人,都看到自己內在的力量。
內在小孩是一種象徵,一種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象徵。
除了療癒受傷的內在小孩,還可以發現屬於自己的創意、有趣、自在,各種美好的特質。
最終,超越光明與陰影、優點與缺點,擁有與失落,只是單純因為自己活著而愛著!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感覺這個禮拜過得好快!
想來也是,連放四天假,再回到日常生活的軌道,接著,又是週末了!

隨著機構邀約越來越多,行程也越來越滿(自己開課的時間也就變少了)。
每次去不同的單位,就像一趟小小的旅行。
尤其離開台北,前往未曾造訪過的城市,總覺得無比新鮮。

即使已經很熟悉帶領的內容,每每還是會因為成員抽牌的體驗而驚喜連連。

例如:在新竹,兩個成員分別選出一張漣漪卡,卻在稍後,又再次抽到同一張。
例如:在台北,最近使用人像卡,即使只是當作一種投射與探索,成員卻都在抽卡後,覺得其人像的感覺與自己所抽的人物非常相似。
甚至,最後抽天使卡,也都呼應我們所進行的主題。
例如:在台北、基隆、員林,分享療心卡,成員或哭或笑,玩得意猶未盡。

另一方面,我也在預備課程中有無比的享受。

準備著花精,享受精油的香氣,挑選音樂,再次重溫內在小孩卡,或讀一本讀書會要帶領的書籍,設計著如何讓成員有更多有趣的體驗。

享受著工作之餘,也學習疼愛自己。

剪一頭新髮型,每週去中醫診所做一次推拿,喝喝花草茶,閱讀著「約定。帶著愛去旅行」,在忙碌中偷閒。

當然最固定的就是與家人的相處。

小寶貝會爬了。
與兒子女兒分享生活、學校的瑣事。
與母親聊天。
倒是與老公獨處的時間較少,看來是需要安排一下。

下週,則有五場工作邀約。
想必是更加忙碌的。

但,我也期待著,每一次,又會有什麼新發現與體驗呢?!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圖卡遊藝格】
雖說心靈牌卡的圖像可以作為一種投射的工具,但為何在蓋牌抽牌時,可以抽出呼應心靈的牌卡呢?
就這個層面來說,除了投射,恐怕還有其他的運作與影響。
且分享幾則,光是抽牌,就讓人嘖嘖稱奇的例子吧!


一個母親想探索與孩子的關係。
因為孩子在身心方面有一些狀況,格外需要母親的照料。
當事者洗牌後,在攤成扇型的牌卡中,於不同位置,依序抽取三張牌。
分別是:「急躁」、「停滯」、「枯竭」。
除了很呼應這個問題,這三張牌還是連號的牌卡。

牌一打開,母親的心開了,眼淚也流了下來。

以這樣的抽牌歷程,即便尚未開始分享交談,卻已經可以直接又深入地反應抽牌者的內心世界。


另一個例子也是一位家長在探索與孩子的關係。
一開始以這個主題,洗牌抽三張。
其中,他最有感覺的是「優先順序」這一張,也討論出在親子互動中,什麼才是他更看重的。
由於有一張陰影的空白牌,又礙於是解牌的示範,時間有限,我便大膽地請他為他的孩子再抽三張。
一般來說,並不鼓勵為他人抽牌。但我發現,若是親近的家人,倒也可以試著探索看看。
有趣的是,洗牌抽牌後,三張牌當中,又出現了這張「優先順序」,且出現了另一張滋養組的空白牌。
光是這樣的抽牌歷程,就讓大家覺得:真是太神奇了!
也讓當事者更有興趣去探索自己與孩子的關係。
畢竟兩次洗牌抽牌,居然又抽到同一張牌,這機率總是不高的。

而在療心卡的運用中,空白牌的出現,往往也很有意思。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神職人員,第一次接觸牌卡,就分別抽到陰影組跟滋養組的空白牌。
42張牌卡中,居然就抽到唯一的兩張空白牌。
或許以宗教的立場,並不認同牌卡的占卜。
但以輔導工作來說,這種抽牌的體驗,或許可以打開另一種認識心靈的可能性。

所以,除了投射,我更在抽牌的歷程中,體驗心靈的奧妙與其看不見的力量。
並非是牌卡有什麼靈驗,而是看到每個人心中,都有想要突破與幸福的渴望。
我們的心知道答案。
而當你願意體驗,牌卡就成為心靈的信差與愛的橋樑!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