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我很喜歡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爾女士所寫的一段話。
「允許我做自己、成為自己,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別人決定我該去哪裡、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允許我體會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讓別人幫我體會我的情感。
允許我擁有自由思考以及抒發想法的權利,我不會把話藏在心裡,除非我認為三緘其口更適當。
允許我大膽去冒險,我會樂意付出代價。
允許我去尋找我要的世界,而不是癡癡等待別人給我許可才行動。」
有時候並非來自環境的阻力或別人的反對,而是我們自己先否定自己,否認自己的期待,否定自己的能力,否定生命的可能性。
問題不是問題,是如何回應的問題!
而只有自己可以為自己負責、選擇、決定及改變。


圖片出處:http://203.71.254.163/A9008104/new_page_13.htm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最近聽到這樣的真實故事,覺得其比喻很有趣。
話說有一位求學過程一路平順的孩子,聯考分數不錯,因此選填了台大商學院的科系。畢業後又去美國進修,回國後在銀行上班。在職場上一路擔任要職。可是下班之後,他最喜歡做木工,甚至還拜師學藝。努力地工作也是為了提早退休,能夠去鑽研他的最愛。
其實在他高中的時候,他就曾經自己一個人用木頭釘出自己的床鋪、書桌、衣櫃等用品,但這樣的興趣及才能不受別人的肯定鼓勵。試想,倘若一個建中畢業的孩子,他的父母大概不會捨得讓他去學木工、做木匠。於是,因為他的其他能力也不錯,便從事了一般人覺得穩定又有前途的行業。
而他的興趣依然是他心中的掛念,只是他沒有勇氣去改變目前的生活。
就好比:他的本質其實是芭樂,但大家總覺得當蘋果比較受人喜愛(因為芭樂從來不會是水果禮盒的主角,應該是蘋果、水蜜桃、梨子之類的),大家也由此界定蘋果的價值比較高貴(雖然也許芭樂的營養價值也不差),因此他選擇成為蘋果。但骨子裡,他是一顆芭樂。於是,久而久之,他就變成一顆粉紅色的芭樂。
努力營造眾人稱羨的外表,即使內心底有另一種聲音,卻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不敢傾聽及追求自己真正的想望。
如果能夠活出自己真正的本質,無論是芭樂、是蘋果、是香蕉、是鳳梨,每一種其實都有不同的特質及功用。是芭樂的其實就做不成蘋果,也許可以勉強偽裝,但終究不會幸福快樂,就算旁人不覺得奇怪,自己總能感覺那份不自在。
因此,你是什麼呢?倘若把自己的特質專長發揮到極致,你會成為什麼?
我希望我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在生涯的道路上,認識自己,也活出自己的本質特色。我想,這樣也比較容易快樂! 圖片出處:http://www.cometedu.com.tw/product01.htm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做自己會遇到的關卡之一是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
怕冒險,
怕失敗,
怕改變,
怕麻煩,
怕別人的眼光,
怕失去現有的保障,
有許多的害怕、恐懼、擔憂纏繞著夢想前進的步伐。
害怕不一定不對或不好,
擔憂也有可能帶來建設性的行動,
恐懼也許讓我們不至於太過衝動。
但很多時候,
我們卻像恐怖片的導演、編劇,
營造太多害怕的情節及結局,以致於無法改變。
於是,
明明有翅膀,
卻不敢飛翔。
明明有理想,
卻不敢發揮。
明明有夢,
卻不敢實現。


圖片出處:spaces.msn.com/ members/xueren/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高一學生的選組輔導課時,我跟他們分享兩句話。

一句是:「勇於做自己」,另一句話則是「勝任愉快」。

因著人生際遇的變化,我也在思索自己的生涯規劃。對於這兩句話特別有感觸!

要能做到第一句話,首先需要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個性特質,澄清自己的人生目標、價值觀等等。

但認識自己還不足夠,有些人雖然知道自己要什麼,卻未必具備勇氣或信心去達成,反倒容易因為旁人的影響或環境的改變而動搖。

而這份勇氣其實是需要加強心靈的力量,心裡的力量若是剛強,比較能夠克服外在的挫折、迎接生命的挑戰。反之,心靈若是軟弱、悲觀,則很容易受到環境的打擊及旁人的左右。

要鍛鍊這份心靈的力量,比認識自己還要困難。但也可以說,這是一體兩面的事。

要能認識自己,除了客觀的評估、別人的回饋,更重要的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保持對自我覺察的敏銳度。一旦熟悉傾聽的方法,其實也就間接培養內在的力量。

能夠做自己,其實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能夠順著個人的天生氣質、潛能、發揮所長,何嘗不是一件美事!

只是社會上的主流價值無形中強調某一種人生,要有穩定的工作,要有地位名望,要有錢途,倘若與這些不同,便要承受外在異樣的評價。於是,做自己並不簡單。

問題是:倘若我們無法做自己,我們又要成為誰呢?每個人的人生旅途都是不同而獨特的,唯有自己能夠決定,也唯有自己必須承受,當中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

即使沒有人能預料未來如何,至少我們擁有自己,擁有自己的特質專長,擁有自己的夢想,擁有自己特別的生命。

勇於做自己,不容易,卻值得!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你曾否做過一份『興趣量表』的測驗?

七年級的學生可能都在高中時代施測過(為高中輔導室的工作之一),主要是在探索自己的興趣。

本量表將人的興趣分為六型(除了顯示興趣,其實也可以說明人格特質),分別為: R實用型、I研究型、A藝術型、S社會型、E企業型、C事務型。

我的結果顯示為A藝術型及S社會型兩類。也就是說我有興趣的為創作性質的藝術工作及與人接觸的相關工作。

這倒也蠻符合我的學習歷程。

我喜歡寫作,但不想念中文系(因為不喜歡古文),後來由日文系轉到社會工作系,終於找到我的另一個最愛,也從此開展我的專業工作。

一路走來,寫作都是靠著自己摸索,而輔導專業卻是累積了相關的經驗。

但這幾年,我發現,我從原本的助人工作專業似乎越來越轉向藝術工作的特質。我越來越不喜歡主動地助人,不喜歡帶著輔導老師的角色,因為我越來越覺得:人需要為自己負責。倘若自己不想要改變,那別人又何苦期待?即使是青少年,我也寧願給他選擇的空間。

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倘若一直以有問題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別人眼中有需要的人,也許也低估了他們找到自身出路的潛能。

當然我還是樂意透過輔導,或者我更喜歡說是心靈成長的方式來協助他人,但我也希望是在雙方都願意的情況下。也許我們教育的問題在於:學生其實缺乏主動性及自發自主性,但這也可能來自環境不允許個人生命的發揮。

當我越來越希望成為自己時,其實也希望讓別人成為他自己。

但有時候助人工作者似乎把自己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上,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來對待來談的人,而忽略了所謂的『病人』其實也有他自癒的能力。

不過要走向完全藝術的性格,可能也不適合我。我也不欣賞過於情緒化或過於混亂的狀態。倘若因為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而忽略了與人的接觸,我想再瑰麗的文字恐怕也只是在象牙塔理的創作,激發不起生命的火花。

我還是喜歡輔導,喜歡探索自己,喜歡覺察心靈的面貌,但我也喜歡相對的自由及對生命的熱情。我在S與A之間擺盪,也許正因他們的極端,一個靠近人,一個靠近自己,我才能在當中尋找平衡。

下一步,我仍想從事輔導工作,只是想跳脫學校的環境,朝一般大眾的心理成長方向努力。而我也會繼續寫作,而且是用更自由的心態飛翔!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後來又想,建立自己的網誌固然希望被別人看見,但我不得不承認,對於網路這樣的環境,我其實不太有安全感。
就好比:即使和先生通信多年,但因為沒有實際的相處,一直激盪不了愛情的火花,直到他北上有了接觸的機會,才慢慢在心底萌生愛戀的踏實感。
因此,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分享自己的心情,在文字的著墨上,我無疑是經過思量的。
其實,創作這麼久,後來又走向輔導的專業,我知道,自己不喜於描寫太個人的生活點滴。
也許在心底隱藏著一份恐懼,怕被人看見或發現:自己的不完美,不夠好。怕遭來不熟識的人無謂的評價。
但終究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我的自信也無須來自他人的評斷。
而保持一點距離,衡量自身可以開放的限度,我想也是自己的性格使然。
只是在網路世界中,是否因為無從查證身份,可以編造,可以虛擬,因此造就了大膽的告白?!
我還在衡量思索,也期待自己能夠更自由地創作,更自在地與人接觸。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一開始架設自己的網站,是為了收藏自己這些年的作品。當然因為出書,也希望藉此打開一些知名度。(其實出書的甘苦談也值得一寫!)
後來發現,透過搜尋網站瀏覽的人大抵不多吧,因此又申請了部落格,放置自己最新的文章。
其實為什麼會去思索經營網站的問題呢?
主要是我發現,自己能夠上網的時間其實不多。每天雖然習慣性地進入自己的網站,卻無法花太多時間與人交流,但這可能是經營網站的必要方式之一吧。
那麼,我每天上網,又在期待什麼呢?或者說,對於自己的網誌,對於會想要有自己的網誌,我應當有一些期待,否則又何需花費時間、精力。
也許最簡單的,她只是我放置作品的另一個地方(除了投稿、發表之外)。
倘若我希望透過這裡,認識更多人,也讓別人認識我,那麼,我就不得不去思索自己的定位。
會去想,當然也因為自己的人格特質及生命經歷。
就好像我發現自己的文章呈現兩種風格,一種訴諸感性、接近文學,一種訴諸理性、貼近心理。
書寫是我從小的興趣,也是我表達自己的方式。而心靈成長則是我的所學及專長,也是我生涯發展的目標。
但這兩者之間似乎還在尋找一個最適合的平衡點!
其實也反映在自己的職業選擇中,究竟要繼續助人之路,還是轉向文字之旅?
倘若走助人工作,恐怕要強調專業,其呈現的面貌是截然不同的。
但若走文字路線,強調的是個人的特色,只是總覺得自己又不是那麼純文學。
於是,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擺盪。零零總總,無非在尋找自己的特質。
我是誰?
我將呈現何種面貌?
我又可以呈現什麼樣的文字風格?
這些也意味著網誌的製作方向。
也許因為生命的經歷或個性,有很多較私密的感受,其實我是不寫的。(也許文字所呈現的均非事實,而是經過我們詮釋、解讀、定義後的結果!)
而對於網路交友,總覺得不夠真實。(這原是個虛擬的世界啊!)
但確實又會期待透過網誌,與人交流。
說穿了,也許我們都在其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一個可以被人看見、被人知道、被人瞭解,甚至被人肯定的位置。(網路的流通便捷性無疑是種魅力!)
正如我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還在思索尋找一個位置,我對網誌的想法其實是反映了這樣的狀態吧!
最終目標: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實現自己、完成自己!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