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上個月,有讀書會的成果發表會。
很開心看見成員的分享。
透過創作自己的力量之書,除了作品本身會說話,每個人也都經歷了各自探索與發現的歷程。

在團體結束時,我特別設計了一個活動。
就是請成員剪下自己手掌的紙型,並在每根手指上彩繪或創作自己的力量,作為團體歷程的巡禮。
最後,把每個人的手掌貼在書面紙上,就完成了團體的創作。

摘錄一些成員的分享,也讓我覺得很感動。
有成員說:每次的讀書會都是這ㄧ週以來,我笑得最開心的時候。
有成員說:每次來參加,都是充電,都會給自己小小的力量。
還有成員說:因為製作力量之書,自己又開始畫畫了。還買了蠟筆放在家裡。

真的,力量就在我們心中與四周。
但要如何發現這些力量?
需要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間與空間。
特別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整理、省思、再發現、印證、紀錄。
無論是從無到有的歷程,無論是自我對話的歷程,無論是透過作品表達的歷程,都讓心靈的樣貌,被看見、被了解、被照顧、被支持。


網路上的力量之書成長團體,也有好多夥伴參加。
有人仔仔細細地記錄自己創作的歷程,也有人是默默地進行。
無論如何,單純地創作是與自己相遇,而當願意分享作品,相信也可以讓別人透過作品得到力量呢!
我就非常喜歡欣賞成員的創作,尤其當ㄧ群人聚在一起,每個人看似有共同的主題,卻展現如此不同的生命風景。
這實在是很美又很神奇啊!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看2011年就要進入尾聲,又是ㄧ個適合整頓與沉澱的時機。

今年的你,歷經了什麼?有哪些改變?哪些收穫?哪些展望?

這一年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搬家,為了孩子的教育。
而工作的邀約也越來越多。
忙碌,是下半年的常態。
每ㄧ天,都是如此地精彩與不同。

要適應新的居住環境、生活步調,也試圖在各種層面取得平衡。
也在每ㄧ次不同的經驗中,學習與成長。

即便也有挫折、不安或疲憊,但很快地,當我回到自己的內在,向天頂禮,我總是充滿感恩與喜悅。
彷彿外在的變動如同四季的風景,我仍是ㄧ片地、ㄧ座山、ㄧ抹藍天,內在已然有流動的力量。

記得聖經裡有ㄧ段話:「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
雖是喜歡,以前卻不容易做到。
但現在,我經歷著、體會著、實踐著。

真的感謝,在這一年相遇的夥伴。
因為共同的學習,換個角度說,當老師會比學生學得更多更快,讓我有更深地轉化。

也祝福,各位,在未來的這一年,
經驗更多的祝福與豐盛,
找回自己內在的力量泉源!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如何分享這三天的頌缽課程學習之旅呢?
應該這麼開始吧:關於為何要去學頌缽,其實是一種很單純的喜歡。
而這個喜歡是因為很偶然地參加了Hans老師所舉辦的音波之夜活動,在短短的體驗中,莫名地喜歡敲缽的聲音與振動。
所以,老早就預約了年底的課程。

有趣的是,在還沒上課前,我先去老師的工作室挑缽。
一開始敲擊現場的每一個缽,先從音色來區分自己是否喜歡。接著,Hans會同時把兩個缽放在我身上,敲擊,讓我感覺其振動,再來挑選。
我最後選了一個兩公斤重的缽。
Hans提醒我:恐怕要鍛鍊臂力。
當時我還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等到上課才發現,原來,我們要單手托缽來學習一整套療程:從頭到腳的頌缽按摩。有臉部、背部、腳底以及脈輪等處。
我當下馬上換了一個1.3公斤重的缽。
即便如此,三天的課程中,還是覺得非常耗費體力。
大抵沒有上過這麼累,在身體上,的課程了。

話又說回來,我一直不覺得自己適合從事身體工作。
雖然我喜歡芳療,喜歡身體按摩,但以我的體格與體力,恐怕無法勝任傳統的方式。
所以當初學習阿卡莎脈輪花精時,非常喜歡Sun Ya老師所教導的,以非常溫柔的力道,應該說比較是能量工作的方式來進行身體的療癒。
不過我也一直覺得,身體工作實在是非常特別又有趣的。
因為你必須透過自己的雙手接觸對方的身體,無須言語,卻是直接可以感受的。
而我也覺得,手法技巧當然是重點,但工作者自身的狀態卻更是無形的影響。
用心與不用心,是真的關心或只是例行公事,都可以感覺得出來。

所以,三天的學習真的只是一個開始。
我試著用身體的感知來記憶老師所教導的。
我試著在與同學練習的時候,除了如何操作,更是去體驗自己與對方的狀態。而更明白,自己的臨在,才是基礎。
如果我自己太過費力,未必真能協助到對方。
如果我太過注意技巧,就忽略了我與對方當下的狀況。

當然,真的需要練習再練習。
有很多細微的技巧,其實都是因為對個案的關心而來。
包括燈光、蓋毯、雙手的開闔配合其呼吸、拿缽的手勢、角度、敲擊的音量等等。

而身體都知道!

我想,我喜歡頌缽,也是因為,在其聲音與振動之下,可以單純地回到自己的中心,無須說話,無需運用腦袋,就只是靜下心來,聆聽與感受。
而越來越覺得,這是我的療癒之道。

所以,上完課之後,我又再次去挑缽。因為有一批從荷蘭來的老缽,重量更輕。
原本兩公斤的缽就只好割愛了。
最後,我選到一個約800公克的缽,最輕,而且音色跟振動都很不錯。
Hans老師說:像小嬰兒一般的純淨。
說實在,真的非常開心!
原本想到要托著一公斤多重的缽,對我來說,恐怕是難以工作的。
而居然可以找到一個適合我的缽。

這實在是美好的相遇啊!
不僅是跟缽,還有跟Hans老師、其妻子Una(芳療師),都有不同的學習。
很特別的是,Hans老師並沒有教導任何相關的理論原則,就是直接示範,就是把他二、三十年的經驗加以傳授。
他也不對個案身體的反應做任何解讀。因為就只是感覺,每一次都會不同。
我也喜歡夫妻倆打造的工作室(可能是Una的功勞比較多),也喜歡就只是這樣默默地分享與傳遞。

課後,Hans老師還私下回饋:Una的面容與存在,給人一種harmony的感覺!
真是特別的說法啊!

我相信,自己會找到與缽對話的方式。
也會在適當的時機與有緣人分享。

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參考老師的網站http://hansuna.blogspot.com/
千萬別錯過音波之夜的體驗。
還有老師的聲音按摩療程。
我居然在療程中睡著了。
實在是一種神奇的放鬆
!(本來還想說敲缽的聲音這麼大,應該不可能睡著吧!)

總之,就是需要親自體驗,用身體與心,感知當下的振動。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想為這本書「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張老師文化出版),好好紀錄我的感想!
所以,放在手邊,讀過一遍又一遍。
卻是,最近的自己,忙到沒有時間,細細地吐納與編織。
因為,有太多的收穫,有太多作者分享的案例、隻字片語,是我想保留與表達的。
最終,就從自己最受感動之處寫起吧!

這不是作者的第一本中譯著作。先前的「青少年藝術治療」就已經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我欣賞的不只是案例、理論,而是作者對於藝術治療的觀點與其自身生命的態度與歷程。

記得第一次看完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所描寫的一則案例。
這位個案為厭食症患者,對繪畫沒有太大興趣,但喜歡寫詩。
因此作者就透過詩句與其互動。一開始,作者先寫了一句,再邀請個案書寫第二句。接著,他又寫了第三句,請對方繼續寫第四句。如此共同完成了一首詩。
最後,作者刪掉自己所寫的,只唸出個案所寫的句子。

我幾乎可以想像那樣的情境。
我幾乎可以想像,如果有人可以這樣跟我互動,是多麼奇特又寶貴的經驗。
因為,其實,我喜歡寫詩(人如其名囉)。
但,我也知道,可以用詩來對話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那必然有種遇到知音的雀躍。
對方不僅可以讀懂我的詩,還可以用我的語言與我對話。

如果說,藝術是心靈的語言。那麼,詩歌,理當也是心靈的方言。
一般的成人不愛或恐懼畫圖,同樣地,也大抵害怕或不願寫詩讀詩。
但,這兩種方式,往往比理性的說詞,更貼近心靈的樣貌,也更能表達內心的感受。
相對地,如果能運用詩般的語言、歌曲般的文字、故事般的描述,也更具有療癒的效果。


作者在書中除了分享他自己的藝術創作,也分享了他所寫的詩、所聽的歌、所解的夢、所說的故事。
所以,我更看到這位作者,真的是以藝術的態度與方式在生活、工作。

而我也欣賞,作者以存在主義的觀點來談藝術治療。
所以,並不在於透過藝術解除個案的痛苦,而是尊重其痛苦。
痛苦不盡然都要消除,也不盡然都可以消除。
但人生還是可以在無常中找到意義與力量。

我也喜歡,作者所提醒的關於工作者對於個案所進行圖像的分析與詮釋,是否會導致圖像謀殺。
創作者畢竟是個案,即便工作者分析得如何之有理專業,卻是帶給個案力量或奪走其力量呢?
或者這麼說,與其用專業理性的語言來回應個案的創作,若是能夠也以圖像、詩句、歌曲、故事來回應,就更能傳遞心靈的聲響。

我當然也喜歡,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對於治療的看法。我總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基礎,影響了是什麼樣的人給出什麼樣的療癒。

總之,如果要寫下這本書的重點或佳言,恐怕篇幅太長。

回到一開始寫的:那則案例為何令我感動呢?
因為詩句是屬於我更私密的語言,書寫是我好熟悉的對話方式。
從口語到非口語,我再次見證藝術療癒的力量。
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我們表達內心的世界。
創作的歷程就已經開啟了對話與療癒。
而透過作品,我們更可以看見、互動、破壞、重建,將內心不可見、不可知的力量轉化為外在感官可以接收與理解的。

這本書,給了我外在工作的能量。
但那則案例,撫慰了我內在的靈魂。


後記
分享自己先前與個案互動時所寫的一首詩:與憂鬱症相遇,我只想寫詩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牌卡作為輔導的一種媒材工具,我們關注的不只是個案抽到的卡片,更重要的是個案的回應。
其實從個案一開始如何問問題、如何抽牌,都是瞭解他的一種線索。
而更具意義的是,個案如何解讀及回應他所抽到的牌卡。
他對其牌卡的各種反應,都可以視為個案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問題,又是如何看待出路與解答,也可以作為評估其內在力量的參考。

就以簡單的表格來分享。
  

  個案的回應

  抽牌的結果

 認同

抗拒

  好

 一:肯定

二:懷疑 

  壞

三:放棄

四:掙扎 


如果使用的牌卡有所謂正面或負面的意涵,也就是所抽的牌卡會呈現較好或較不好的狀況,這時,可以看到個案如何回應其結果所反應的內在狀態。
其一是,如果抽牌的結果看起來是好的,而個案也認同牌卡所顯示的,那麼,就會強化個案的力量,帶來更積極的行動力。
其二是,但如果所抽的牌看起來是正向的,個案卻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多少可以顯示出個案對自己的能力或事件,可能是沒有把握或悲觀的。
其三是,如果所抽的牌看起來不太好,個案也接受了,某方面是個案將自己的力量交託給牌卡,也就是個案不覺得自己可以改變或事件、環境可以改變。有點像是認命吧!
其四是,個案不認同所抽到的負面牌卡,這多少可以顯示個案是有自己的力量,但目前確實處在一個困境,需要解套。

當然,這是粗略的辨識。
重點還是要回到個案是什麼樣的狀態,處在什麼樣的困境當中,我們又是如何透過牌卡來進行輔導工作。
在輔導的歷程當中,個案究竟將自己的力量交給了什麼?是交由牌卡決定嗎?是交由外在的事件或人來左右嗎?還是交由助人工作者來評定呢?
而當我們試圖透過牌卡來進行輔導時,也不妨自問:我關注的是牌還是個案?我會將力量賦予牌卡還是個案,或是自己?

這也是輔導與占卜的不同。
占卜師會透過牌卡來告知決定或未來的結果。
但助人工作者關心的是,牌卡是一面心靈的鏡子,個案是如何回應這面鏡子呢?我又如何透過這面鏡子幫助個案認識自己、找到力量與答案呢?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我的小美女:

原來,去年媽媽沒有在妳生日的時候寫信給妳呢!
一定是因為虎寶寶的誕生,生活變得更加充實繁忙啊!

而妳,也經歷著我們全家的變化。
所以,這一年最不同的除了多一個小弟弟,就是從台北搬到宜蘭,又轉學了。
但媽媽真心地希望:這次,我們可以長久安定下來。

就讀人文,除了考慮大弟弟的需要,其實也是爸爸媽媽相信:這樣的教育環境,對妳來說,也是更有啟發性的。
所以很開心地也感受到,妳的快樂。
記得妳最近說:以前碰到星期一,都會不想上學。現在是期待上學,還會自己調鬧鐘,想早一點到學校。
媽媽期待,這是一個不一樣的開始,可以有更多的空間讓妳發現與探索。

妳一直是媽媽貼心的寶貝,尤其多了一個小弟弟,只有我們是女生呢,只有我們可以共享女生的秘密。
謝謝妳幫忙照顧弟弟,謝謝妳成為媽媽生活中的小幫手。
而媽媽也會記得:妳也有屬於自己的成長空間。

媽媽最喜歡,妳不時投來的擁抱。
我們不用說太多,也可以感覺如此親近。

而妳除了身體長高了,媽媽也可以感覺到,妳內心的成長。
也很開心地發現,妳除了畫畫,還喜歡攝影。
妳也總是會收拾好自己的書桌。
妳喜歡買很多筆記本記錄妳的心情。
現在的妳有自己的臉書,也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還喜歡看韓劇呢!

好似小小的女孩,慢慢長大囉!

我的小美女,媽媽好開心有妳在一起。

期待未來這一年,我們一起經歷如同甘霖般豐沛的恩典!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參與工作坊的老師們:


兩天的研習,總還有許多想說的。

特別第二天,自己因為感冒,狀況不太好,自發性的流動不免減緩。

課後,總又想到許多可以再說的。


尤其以家族排列的概念來運用人像卡。

我們的學習重點還是在人像卡的操作,所以透過許多不同的活動去體驗與發現。

在不熟悉家族排列的概念與原理之下,能借用的就是透過人像卡來排列出家人之間的「方向」與「距離」。

核心是透過牌卡、圖像,呈現內在的世界、家庭的動力與家人的關係。

我們依舊可以運用一般的談話技巧,但多了用人像卡代表家人,至少可以「看見」家庭的樣貌。

所以,簡單的第二步驟是透過人像卡的移動來呈現改變。

這樣並不代表就處理了家庭的問題,而是在對話的歷程中,協助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倘若老師們懂得更多家族治療的理論技巧,則可以進行更深入地協助。


但以家族排列的概念來說,在家庭的序位中,助人者的位置其實是最小的(因為我們最晚進入這個系統)。

與其說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其家庭,不如讓我們學習「敬重」。


光是家族排列的觀點與態度,就帶給我許多成長與幫助。

所以即便我們並不瞭解或懂得排列的方式,至少可以透過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或學生的家庭。

包括:

回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如果我是孩子,就站在孩子的位置,不要試圖拯救父母或解決家庭的問題。

我敬重家庭的命運,特別有一些重大的事件、超過個人所能控制的,如:重大疾病、自殺、離婚等等。

我也敬重學生家庭的命運,敬重其家人,無論是失功能的父母、家暴個案等等。


在敬重的態度下,我們比較可以用「一切如是」的狀態來看待家庭的樣貌。

這樣說來,家族排列確實有別於我們一般所認為的是與非、對與錯、好人與壞人。

因為所謂家庭的壞人很可能是出於愛或忠誠,而替代了其他家人的命運或位置,以致於相似的悲劇在一代一代間上演。


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我一直記得一個畫面,一位外國老師在面對一個個案時,僅僅只是對他深深地一鞠躬,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排列工作。

那一鞠躬表達了好深的敬重,敬重這位個案所承擔的家庭的種種。

有時候我們無法工作,但至少,我們先承認。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辦法改變家庭,因為大多數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跟父母工作(接觸、會談)。

我們往往看見學生,身為孩子的辛苦。


但,一個孩子能做什麼?

他會如實地成為家庭的一面鏡子。

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他,處在孩子的位置。

不試圖提早長大,替代父母的角色。

也不是強化症狀,吸引父母的注意。

我們就是陪著孩子感受與表達,這些家庭的痛。


無力是我們試圖想要改變我們無法改變的。

但在試圖改變家庭或父母之前,我們有屬於自己真實與最初的感覺,可能是生氣、哀傷、害怕。

就先陪伴這個部分,這才是學生自己可以掌握與改變的,也才能夠藉此找到自己的力量。


最終我們會發現,無論家庭的問題如何嚴重,背後都有家人之間極深的連結與愛。

實在無法一言道盡,有興趣的人不妨自行參考家族排列的相關書籍,也不妨閱讀「當我們同在一起:父母、孩子、老師必讀的系統心理學」(海寧格機構出版)。由於作者是一位老師,分享在課堂中如何運用家族排列的觀點與方式來協助班上的學生。 

至少,當學生願意談及家庭時,透過人像卡,更具體地呈現家人之間的互動吧!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