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距離2007年帶著孩子來人文國中小參訪,事隔四年,我們一家真的選擇在此落腳。
先前就對這樣的學校與教育方式很有興趣,無論是自己以往就學的經驗或者是之前在學校擔任輔導老師,即便教育改革不斷地持續,依舊對現今的教育體制缺乏信心。
並不是學校沒有好老師,而是考試領導教學、分數代表價值的種種現象,與我期待孩子可以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賦是不同的。
我並不期許孩子要有好成績。
因為好成績大抵代表:你智力(IQ)很好,或你很知道如何應付考試。
智力很好的人,原本就可以較容易在紙筆背誦式的測驗中贏得高分。
而智力不好的人,大抵就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強記,甚至就是去補習背答案來拿取分數。
但這些都不代表一個人的價值與生存、生活的能力。
如何欣賞自己呢?如何與別人建立友好的關係?如何善待這片土地?
這些不是是非題,也不是選擇題,更不是考試答對了就真的會做到的生命課題。


所以,我更認同生活的教育、全人的發展。

選擇人文,實在是一路尋覓的緣分。
一開始對體制外的教育有興趣,但私立森小的學費著實負擔太大。
後來知道宜蘭有公辦民營的體制外學校,便進行瞭解與參訪。
但,要一個人帶著孩子來到陌生的地方,是不敢貿然行動的主因。
當然,也因為這幾年,許多生命的變化。

一直到大兒子就讀小一,被診斷為學習障礙,我更加去思考:什麼才是適合他們成長與發展的教育環境。
即便一般的學校會有資源班的協助,但在同樣的框架中,是會補強孩子先天的弱勢,以免拖累全班的進度?還是會協助發展其他的強勢呢?
其實,我很感謝大兒子,這生命所顯示的莫大禮物。
他的狀況是對現今教育極佳的反思。

記得今年七月在與人文的楊教授進行轉學的面談時,其說到:LD並不是Learning disabilities(意指學習障礙),而是Learning difference。
我喜歡這樣的概念。
並不是障礙,而是不同。
其實,這正顯示出目前教育的隱憂,就是太重視智力,且一般就是以紙筆測驗的方式來評量孩子的學習狀況。
所以,以讀寫障礙的孩子來說,他真的很難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表現自己。
如果不瞭解這樣孩子的特質,大抵很容易就被貼上「不愛讀書」的標籤。
而不愛讀書,代表成績不好。成績不好,又容易被歸類為壞孩子。
當然,他不是不愛讀書,而是難以辨識文字,難以用看題目、寫答案的方式來呈獻自己所知道的。

但為了所謂的公平,為了評量出優劣,目前的教育方式,恐怕還是難以逃脫紙筆測驗的框架。
只是,紙筆測驗有其限制,有其適合的科目領域。
什麼時候真的可以落實「因材施教」及「多元的教學與評量」?
什麼時候除了紙筆測驗,還可以有更具創意及多樣的呈現方式?
如同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智能,還有五感的、身體的、心靈的、潛意識的。
且,一定要用分數評斷高低嗎?
那些無法用標準化的評量來理解的範疇,如:愛、自我價值、情緒穩定度,難道就不重要嗎?(即便這些類別,好像還是非得有標準化的測驗與答案)

也許有一個更深的隱憂是:我們需要由別人來告訴及評量:自己是誰。
我們需要標準化的好與不好、成功與失敗、幸福與快樂。
我們不容許每個人是那麼的不同。包括:學習的優劣勢、學習的成果、學習的方式、成就的領域。

「不愛讀書」並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不願成長」、「不想承擔責任」。
不知道自己是誰,缺乏對生命的熱情、對自己與他人的尊重。
試想,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會破壞多少正待探索的心靈,其對學習的興趣?
更可怕的是,扼殺其對生命的興趣。

所以,無論再如何辛苦,我們毅然決然地帶著孩子轉學。
是不是最好的決定,我不知道。
但至少從孩子這些日子的轉變:快樂、想上學、有許多新奇的發現與創造,我知道,當環境可以容許他成為他自己,那麼,其生命的力量就會自然茁壯。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八月參加James Wanless老師來台灣舉辦的「領航者塔羅教練工作坊」,一直沒機會寫下心得。
對我來說,參與其課程,並非只是為了學習這套塔羅牌。更多的是,從這位兼具幽默、智慧與行動力的師者身上學習、啟發與再創造。
所以,在課程中,又再度敲定了九月份的工作坊。
這兩場,一則以「關係」為題,一則以「事業」為主,並非是塔羅的訓練課程,卻可以透過領航者塔羅牌來探索自己。
推薦給有興趣的朋友們!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很喜歡一位塔羅老師Joan Bunning所說的:「塔羅牌幫助你找出你真正相信的,好讓你能承認它。你意識到了你的無意識。塔羅是一面鏡子,將你自己的意識反映回去給你。」
我想,這段話,適用於任何的心靈牌卡。
無論是做為占卜、輔導、探索自我、一窺未來,對於一開始我們想要瞭解的問題,答案其實已在心中。
只是有時候模糊,有時候清楚,有時候需要更多的確認。
有趣的不只是抽牌的準確,而是我們如何看待抽牌的結果。
記得,牌卡不過是一種工具,做選擇、決定、行動及承擔結果的,還是抽牌的當事者。

且讓我來分享面對抽牌結果的不同心境吧!
  

  我預設的結果

  抽牌的結果

 好

壞 

  好

一:祝福 

二:指引 

  壞

三:提醒

四:警告 


如果說,我們對於問題已經有某種方向的答案,那麼,簡單來說,就是好與不好。
而抽牌的結果也是。
所以,當兩者對照時,就可能有四種情形。
其一是抽牌的結果如同我預設的好,那麼,牌卡會強化我正向的能量,成為美好的祝福與加持。
其二是當我以為問題會有不好的結果,牌卡卻顯示一個好的狀態時,其實就可以把牌卡當作一種指引,幫助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其三是當我以為問題會有好的結局,牌卡卻顯示不好的回應時,我當然也可以不理會牌卡的訊息,繼續做我要做的。或者,我可以把她當作是一種提醒,留意自己沒有想到的層面、放慢腳步等等。
其四是抽牌的結果如同自己認為的,並非是好的狀態,那麼,這就是一種警告,也是一種確認,可以格外留意問題的發展。

所以,如果是一或四的狀況,抽牌的結果無論好壞,都反映了我們心中的想像。這是一種當下的準確。
如果是二或三的狀況,當跟自己想像的不同時,就更加顯示出我們自己對於問題回應的能力。是要以牌卡為準嗎?還是要以自己為主呢?
其實,相不相信牌卡的結果,就是一種選擇與決定。
力量還是來自抽牌者。

所以,牌卡是一面魔鏡,她可能反映出你隱約知道的,也可能反映出你沒看到的。
重點是:你相信什麼,你要什麼,你願意付出什麼樣的行動。
這樣看來,無論抽牌的結果如何,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力量與幫助!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力量之書」已經進行到第四章了。
在這一個月內,為了讓孩子有更適切的教育環境,
我進行了一場小小的搬遷。
往後,多半會居住在宜蘭。
但還是會應各地機構學校的工作邀約,四處旅行。
倒是近期內可能沒有時間舉辦自己的課程,
也許會以線上課程的方式進行,或專注在新牌卡的製作。
總之,朝著有力量的目標,一步一步發展!

剛好,順著力量之書,整理了自己喜歡的力量與家的力量。
尤其在搬家的歷程中,更能重新檢視:
什麼是必要的、
什麼是重要的、
什麼是可有可無的。

就先分享這四篇的創作吧!


一、自己的力量


二、身體的力量


三、喜歡的力量


四、家的力量



無論環境如何改變,
力量,無所不在!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作之所以可以成為一種治療的歷程,我覺得,跟訴求「美」的目的是不同的。
這也許是很多人畏懼創作的原因。
以畫圖為例,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不夠像、不夠漂亮、不夠完整。
我們關注最後的成品,卻忽略享受其中的歷程。

所以,我總是提醒成員:回想自己幼稚園或更小的時候,隨手塗鴉的興致與歡樂吧!
在沒有任何評價之前,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畫畫、很輕鬆地運用各種工具、媒材與方式,就是去做、去玩、去呈現、去表達。

所以,畫圖等藝術表達的方式,之所以可以成為一種治療的歷程,跟成為畫家的訓練是不同的。
你不需要成為畫家,你只需要,成為自己!

當你把這個創作的過程視為與自己身心對話的旅程,會發現更多,除了作品、成果之外,意外的驚喜。
好似你透過創作,先整理了自己,運用過去或現有的生活經驗與素材,成為作品的主題。但透過創作的歷程,你發現自己的狀態。最後又透過作品,成為一種回饋、見證與反思。


你可以單純地享受創作的歷程。也可以在創作後,回顧與整理,自己經驗了什麼、感受到什麼,又會如何詮釋這個歷程與自己的作品。

分享最近帶領曼陀羅自我探索團體的經驗。
在兩天的歷程結束,最後分享時,很多人一開始是靜默的。
「不想說。」「就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很寧靜。」
是啊!並不需要說的。
這是藝術創作與語言表達的不同,這是圖像與文字的不同,這是心與腦的不同。
你就只是創作。當你投入的時候,並不需要語言的詮釋與解讀、分析與評價。
因為在歷程當中,你就在經驗,就已經完成。


在進行自然素材的曼陀羅時,有成員反應:「好累!但堅持要做完。」「好生氣!」「有時候會想要放棄。」
於是,我們探索這個歷程,發現:當自己不知道如何把作品做好時,當出現「失控」的感覺時,就好像面對人生的意外與挑戰。而我們,又是如何回應呢?

也有成員在整理自己兩天的創作模式,發現:自己會想要做得美美的,如同平日對自己的要求。

也有成員就在兩天的創作中,透過不同的媒材與方式,經驗了一些改變,變得比較放鬆、比較敢嘗試。

所以,當創作成為一種心靈對話的旅程,其實,就先放開美醜的評價吧!
嘗試一些不熟悉的媒材、運用一些不同的方式,重點是「醜一點」、「超越」、「失控」。
於是,你會經驗到「自由」、「勇氣」與「放鬆」。
這是作品以外,更寶貴的力量與資源。



備註:
若自己目前處在較大的壓力或身心失調的狀態,在進行相關藝術活動時,請尋求一些陪伴與支持。
因為當創作引發情緒,需要承接與照顧。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上週到現在,生活的改變不斷持續著。
先是帶領三天的課程,再參加兩天的「 voyager tarot coach workshop 」(領航者塔羅教練工作坊),接著便帶著兩個孩子來到宜蘭進行一週的試讀體驗。

這幾天早晨醒來,我看見窗外,是一座一座綿延的山巒。
青翠的綠、天空的藍,小鎮緩慢的生活步調,都令我心中充滿感謝!
因為,我可以與自然如此靠近。

兩個孩子也在每天上下學的途中,因為看到一群螞蟻、一隻螳螂、一條好長的絲瓜、路邊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而興奮地大叫、開懷地歌唱。(可見他們從小不是在鄉下長大啦!)

雖然只是體驗了幾天的課程,我卻有很深的感觸,就是:當我們處在適當的環境,自發的能力就會自然地出現。
就像孩子處在適當的教育環境,處在自然的田野中,他們的快樂與自己主動做些什麼的力量,就自然地流露出來。

這使我想到,兩天的領航者教練課程中,因為住在大板根,第二天早上,James老師特別帶領我們踏上山裡的步道,在大自然中運用星之樹的牌陣解牌。
使用的牌卡是他最新的作品:Sustain Yourself Cards。
這套牌卡以自然的種種元素做為圖像及牌義。
James強調:我們都是自然的一部份,更可以向大自然的萬物學習。


就像一顆種子,在適當的環境之下,有土壤、雨水、陽光,就會自然地發芽、成長、茁壯。
每一顆種子必然有其不同的屬性,除了適當的環境,重要的是去瞭解自己是一顆什麼樣的種子。
是玫瑰?還是向日葵?是松樹?還是馬拉巴栗?是蘋果?還是西瓜?
不同的種子自然會長出不同的樣貌,也會有不同的生長方法與適合生長的環境。

植物動物尚且有如此多種類,更何況是我們,每一個人。
每一個人固然是如此不同,我們卻又有共同的生命基模、成長的原則、相似的情感。
實在非常地奇妙啊!

剛好這週在宜蘭,我閱讀著同一位作者的兩本書:「無量之網」跟「找回祈禱的力量」(橡實文化出版)。

古老的奧秘一直存在,在科技尚未發達前,在人為的干涉尚未如此氾濫前。


簡單來說,這種種的體驗:在森林裡用Green Cards(老師的暱稱)解牌、在田野間散步、看見孩子的快樂、閱讀這兩本書,都讓我感受到,與萬物的連結。
不只是人與人之間,還有與土地、生物、穹蒼、更大的力量,內在的連結。

從大自然的力量開始,當我們順著生命的法則,自然可以自自然然地活出我們的力量!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左圖是塔羅牌,右圖是成員的創作,都傳遞著呵護與愛。

連續三天帶領自我成長工作坊,尤其第二天以內在小孩為主題,有更深入地探索。
我總是提醒成員:發現內在小孩是為了學習成為滋養型的內在父母。
內在小孩就像一面鏡子,透過孩子的象徵,一方面可以帶領我們療癒過去原生家庭的不適模式,一方面則幫助我們看見內在真實的自己。
因為我們已然長大,無論過去的影響如何,都可以拓展自己的力量,學習把愛送給自己。

有誰看到孩子,會不愛的呢?
或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袖手旁觀呢?

即便我們對待內在小孩的方式正顯示出我們如何對待自己。
所以,也許有些人忽略了內在的聲音,有些人習慣用嚴厲的方式要求自己,有些人則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但透過探索的旅程,透過看見自己是一個孩子,於是,營造了自我觀照與對話的空間。

內在小孩是我們自己,也是我們自己看見了內在小孩。
所以,當我們可以學會支持內在小孩,也就是學會支持自己。

而有時候,還會有另一種不同的發現。
就是看見內在小孩的力量,看見自己是如何在過往的傷痛中學會勇敢。
這時,除了對自己的愛,還有感謝、欣賞,見證自己的力量。

我們可以保有小孩的面向,也可以享受成長的喜悅。
因為,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

在團體中,有不同年齡的成員。
有些還在療癒的歷程,有些已然走過春深秋悲。
最美的是,已然走過的可以成為祝福。
就像孩子長大,再度成為父母。

在帶領生命之流、連結父母祝福的冥想時,我格外有這樣的感觸。
如同內在小孩是為了培養我們內在父母的滋養能量。
透過看見內在小孩,是為了幫助自己長大,找回力量與方向。
而當我們真的成為父母,更是將生命的祝福從我們父母手中,再度傳承下去。
生命的流動,就在一代一代之間,就在孩子成為大人,再次傳遞愛的能量。

好好愛自己吧!
享受與感謝這生命的力量,這愛的力量,在我們自身的小宇宙(內在小孩與內在父母)流動,也真實地透過我們與父母的連結流動,更透過我們與另一半的連結,讓愛繼續。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