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裡
國內手創心靈牌卡「療心卡」、「Fun心卡」、 「Fun心福卡」、 「知心卡」、「心靈牌卡私房書」、「聊心話大冒險」的設計者,周詠詩老師,分享各種心靈牌卡的輔導妙用,以及身心靈與生活與文字與圖像的小小宇宙。 ★課程研習邀約,請來信:shinehearthome@gmail.com ★個人網頁,請到訪:http://www.shinehearthome.com ★牌卡購買,請參考:http://www.heartcards.com.tw
  • Aug 07 Tue 2007 15:08
  • 自序

給考生的話
 
這些年來,多元入學管道的出現,改變了台灣考生的考鴨生活。但即使不會有「一考定終生」的現象,依然有小考、段考、模擬考,甚至是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學科能力測驗及七月的指定科目考試,說起來還是脫離不了測驗與考試。

但身為台灣考生的你,也許已經習慣或適應這樣的教育環境,也許仍在其中做最後的掙扎與挑戰。無論如何,盼望這本小書能夠帶給你一些益處。從問題的狀況描述,到原因的分析,甚至是建議,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解決問題。透過這些過程,其實無需等到大考時,也能在平常或事前先做準備。

我相信,即使是大考當前,身為考生的你,除了課業上的困難,同樣也會遇到感情上和生活上的種種困擾。而這本書也能提供你一些處理的妙方。讓你在考試時,更無後顧之憂。

其實擔任輔導老師這些年,發現,重要的不只是最後一年的衝刺。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越來越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逐漸修正自己的成就目標,完成自己的生涯藍圖。因為考試測驗的實施,不只在高中升學及大學入學,更會延伸在碩士班、高普考、就職面試等等。如何真的儲備自己的實力,瞭解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潛能,應是人生中漫長但重要的學習。

況且不只是考到好成績,隨著考招分離的制度,考生更需要先瞭解學校科系,探索自己的興趣專長,甚至是瞭解職業環境的變遷,方能確認自己適合的入學管道,也才能擬定適合的生涯目標、讀書計畫及策略。

由於大學升學與高中升學的管道方式略有不同,本書主要會以高中升大學的入學方式作為討論的內容。針對每年略有修正的入學管道或大學校系、高中學校的變動,請自行參閱最新的資訊。

總之,祝福每一位考生,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考試,都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給家長的話
 
身為孩子的父母親,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色的表現,特別在課業上,似乎一直都是你我所關心的話題。雖然目前入學管道越來越多,仍難免需要通過一些考試。當您的孩子在面對考試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或困難呢?

這本書不僅適合您的孩子閱讀,也適合做為父母的您來了解,孩子在考試時所可能遇到的任何狀況。關心孩子的您,或許可以透過本書與孩子一同討論相關的話題,讓您在孩子的考試上盡一份有果效的心力。

 
給老師的話
 
除了關心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課業成績也往往是您關注的焦點。相信在您豐富的教學經驗下,多少了解學生在考試時所會面臨的種種問題。

這本書雖然在教學上並無著墨太多,但從學生的心理層面做為一個探討的方向,相信也能成為您在幫助學生時的參考。

從了解他們的問題,進而給予可行的建議,無疑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機會。您也樂於看到學生在課業上有不錯的表現,那麼從心理的角度著手,不妨是您與考生們併肩作戰的開始。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事青少年輔導的經驗中,時常需要與家長做溝通。而在與家長會談時,深怕家長僅是把自己當作傳話筒,將對孩子的種種期待全都傾倒在輔導者的身上,寄望能夠透過第三者來對青少年喊話。或許這是許多家長在面臨青少年問題時,無能為力下的一種求就方法。但我時常需要跟他們澄清:自己並非為了達成父母的期待及要求而工作,也無法因此與青少年建立關係。

    相反地,雖然孩子是我們共同的話題,在與家長談話時,我卻很重視與對方的互動。即使我們在討論青少年的種種狀況,即使父母親時常抱怨孩子的種種行為,期待孩子能夠有所改變,我仍會將焦點放在家長的身上,與他討論他內心的想法及感受,分析他帶給孩子的影響以及他所能實行的改變。

    很多時候,從大人的角度看來,似乎出問題的是那些具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但在與家長的接觸及互動中,我發現,家長的處理因應方式或是整個家庭的運作模式,其實都還需要調整與學習。

    這麼說,並非在指責誰對誰錯,而是在一個家庭當中,每個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個人也都會因為自身的行為而形成對家庭不同的影響,因此,每個人在家庭事件中都有責任。即使有一名蹺家、蹺課的青少年,固然是他自己選擇了這樣的行為,但家中的父母親、主要照顧者或是其他的人,必然都與這件事情有關,且具備不同程度的影響力,甚至形成家庭當中的互動模式。

    問題是,每個人是否清楚自己的角色、責任及界線,是否明白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改變的可能性及相關的資源。一旦只是將責任歸咎給其他人,或是在孩子身上貼上「有問題」的標籤,都可能帶來惡性循環,不是讓孩子成為「代罪羔羊」,就是一味地替他收拾殘局,而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

    其關鍵在於,改變需要從自己著手。

    就算今天有問題的似乎是孩子,身旁的父母師長無不希望他能夠步上正途、有所成長更新,但倘若與我會談的對象是父母親或其他長輩,我仍然鼓勵對方:改變要從他開始。我或許能夠協助他的孩子,但那也是透過我與青少年之間的關係及互動,特別是當我真的能夠影響他時,我才能從旁陪伴這個轉變的歷程。同樣地,在面對家長時,能夠讓事件有所不同的,也唯有他自己願意改變。可能是改變面對孩子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相處的模式,即使只有一點點的不同,都可能帶來影響,而間接促使孩子問題的改善。

    嚴格說來,我們很難控制或強迫別人遵照我們的意願生活,尤其在面對青少年時,越是高壓強權的方式,可能越會引起他的不滿及反抗。那麼,父母親如何期待孩子會有所改變呢?我想,唯有從自己開始。唯有父母親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這個階段的需要及任務,接納孩子的現況及困擾,學習與青少年對話,增加對孩子的影響力,相較於只是一味地抱怨、排斥,甚至放棄,或是掌控操縱,我相信,這會是一個更有效、更有前景的方向。

【品味原則】

1. 你期待中的親子關係是什麼樣子呢?

2. 在目前的親子關係中,你感到滿意的是?令你不滿的是?

3. 你可以怎麼做來增進親子關係呢?

【品味秘方】

1.列舉孩子的十個優點。

2.澄清親子關係的問題:是家庭、夫妻或自己的問題,還是孩子真的有一些需要協助的狀況。

3.找到在親職角色中的支持來源,也許是家人、朋友、閱讀書籍或參加成長團體。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的台北行,就先用照片說話吧!!

我週四帶著女兒先上台北,在淡水住了兩天的民宿「達林的家」。



在淡水閒逛了兩天,跟朋友見面、探望母親、欣賞淡水的景色、買買小玩意。









週末,老公帶著兒子北上,住在北投的「漾館」,滿足地泡了溫泉。
旅館的套餐令人驚豔!



隔天,在溫泉公園內閒逛,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



並發現北投圖書館,外觀的設計及內部的陳設,都令我萬分著迷。
能夠每天來這裡讀書,想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週日住在淡水的「花間水岸」,有觀景浴缸喔!
最有趣的是在淡水街頭,霈霈跟澔澔留下了漫畫版的紀念照。


離開之後,舊地重遊的心情,百般滋味,待沈澱之後,化為文字想念吧!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首先,要感謝大家熱烈地參與「許一本自己的故事書」線上成長團體。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嶄新而有趣的方式。

其實就是很希望能夠把心靈的成長歷程,與大家分享,也期待有一天,有一個實質的場地,能夠親自帶領。

也謝謝Andy Liu在網誌上的推薦,還設計了美美的刊頭喔!歡迎大家可以連結!

有後續參加的伙伴們,如果沒有收到密碼,請再告訴我!

過程中有任何想說的,也歡迎分享!

活動結束後,請記得在自己的網誌上,發表一篇相關的文章。不見得要作品的呈現,只要文字、心情的表達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網誌的伙伴,也歡迎留下你的隻字片語,好讓分享的馨香能夠持續地燃燒。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文章!

歡迎對藝術療育及「許一本自己的故事書」團體有興趣的伙伴
事先閱讀。
究竟什麼是藝術治療?跟純粹的藝術有什麼不同?
究竟藝術療育有什麼作用?

或者,我們暫且不以治療為主題,
單純地來享受塗鴉、創作、成為自己的過程。 

因為這個團體主要是分享如何做一本自己的生命故事書,
當中雖然會運用一些心理學的方法,
但比較像是成員在自己可以的時間與空間裡面,
DIY地參與與創作。
所以,我大抵無法給予即時的回饋。
如果是身心狀況較脆弱的朋友(可參考本文最後一段),
請尋求專業的協助!

但我很樂意,
雖然沒有固定的場地與時間,
使我們相聚在一起,
如果當中有任何的困惑或疑問,
我都願意傾聽!!


引用:以藝術養生--我們都是老鷹,只是忘記如何飛翔 
     
藝術治療師  許家綾

在最開始之前,我想要卸下治療師的外衣,卸下藝術家的外衣,也脫下藝術治療師的外衣,從最簡單的自己說起。

誰需要藝術?
誰來創作?

跟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不覺得自己的生命會跟藝術有關係。

從小學三四年級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受過任何美術老師的稱許。國中與高中,我也從來不覺得自己該是個會畫畫、能創作的人,因為我永遠沒辦法畫得像,永遠都是比例空間歪斜。成為藝術家,更是從未在我的腦海中想過。就像音樂、舞蹈,畫畫等等藝術,在我心中,這是必須依靠天份、加上從小無數的練習栽培,才可能成就的路。

一般人的印象中,會提筆畫畫的人,除了要交美術作業的學生,就是以藝術為職業的藝術家。對於既不當學生、也不以藝術為業的一般人,我們為什麼要創作?有什麼理由要創作?

不要忘記的是,遠在藝術治療這個學門出現之前,在洪荒遠古時代,各地的古文明都不約而同地以各種藝術形式,來滿足各種心理需求。那時,藝術家還不是一個職業,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兩萬五千年前法國Lascaux的原始洞穴之中,可以看到人們在岩壁上畫下的各種動物圖像。非洲部落中的巫醫,以圖畫去除邪惡、治療疾病。北美西南部的原住民納瓦和族(Navajo) 女性,在廣闊天地之間,以樹枝架起為織機,一同祈禱、拈毛線、編織,她們將晚霞的顏色織入毯中,也相信每張織毯,都投注了自身的靈魂。西藏的曼陀羅沙畫,從一粒沙開始創造一個大千世界,完成之後再將之毀壞,藉著這樣的練習提醒著人生無常的本質。台灣東港的王船祭典,居民投入無數時間、精力、創造精雕細琢的王船。在最後燒王船的熊熊烈火之中,以海維生、看天吃飯的人們,祈求災厄遠離、平安降臨。

還有兒童,只要給他一隻筆,甚至連紙張都不需要,小孩馬上就會隨心所欲地塗鴉起來、桌子、椅子、潔白的牆壁、身體可及之處,就是創作可及之處。

在工業化之前,因為物質的相對貧乏,因為需要,所以許多生活必需品都依賴著手工創造。縫製衣服。想起小時候,媽媽們會一起帶著我們搓湯圓,紅色、白色,搓成大大小小的湯圓。老師也教我們用各種回收紙張折青蛙、與哥哥妹妹和鄰居砍竹子作元宵節探險用的火把。爸爸教我們用瓶蓋穿棉線作一種在急速旋轉時會發出嗚烏聲響的玩具。在一條常常氾濫成災、讓大人頭痛的小溪邊,卻是小孩的天堂。我們拿泥巴作土球、蓋隧道、隨心所欲創造一切。同伴的身體就是最好的馬背,彎下腰來,就能奔馳跳躍。

這些感覺身體、動手創造的經驗,結合了體力與腦力,整合了身體與心靈;不僅滿足的生活上的需要,使人得到將想像化為現實的成就感、也創造了情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創造。連該是天生的藝術家的兒童,也失去的奔馳想像、動手創作的機會。今天我們的孩子很少與自然、土地接觸,也失去了經驗身體各種感官的機會。為了怕輸在起跑點上,上各種各樣名目的才藝班之外,回家就是看電視、打電動。他們的玩具是玩具公司請專人設計好,令人嘆為觀止、更加精巧的玩具。但玩了一下之後,馬上失去新鮮感,於是愛孩子的父母,只好不斷用錢買新玩具。

忽然有一天,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不佳、缺乏動機、創造力缺缺、知覺動作協調出現問題。是啊,他們的生活不斷被精巧的物質餵養填鴉,卻有沒有什麼經驗讓他們去感覺自己的身體,去跑跑跳跳,去天馬行空的想像,去動手創造。幸或是不幸,原本該自然而然藉由各種創造活動於來整合的體力與腦力,於是只好移交給醫院的專業治療師。

當最敏感的兒童與青少年普遍不健康時,也往往反映出我們的社會生病了。當我們不再創造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心靈迷失的時候。消費取代了創造,不斷地消費,一窩蜂地消費,卻無法滿足心靈的空虛與枯竭感。

這樣的景況是哪裡出問題了?

憂鬱如影隨形,心靈如何解脫?

近幾年來,養生的概念一直不斷被提起。的確,在這個、臭氧層破洞、全球暖化、紫外線上升、空氣污染、水源不潔、食物致癌的時代,我們怎能不更加關注身體的滋養?然而,戰爭頻傳、社會事件頻傳、貧富差距加巨、經濟惡化、價值觀混亂、電子虛擬化、媒體惡質轟炸、政治貪污腐化、我們心默默地承擔這所有的一切,難道我們的心靈不需要養生嗎?

活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有那麼一點憂鬱、空虛、不那麼一點暴躁、憤怒和反社會,那恐怕是有一點不「正常」。而在這個時代,身為父母,如果親子之間沒有價值觀的歧異,那恐怕也有點匪夷所思。

有信仰的,祈求神明、上帝的慰藉,相信更高的力量。拜拜、禱告、收驚、起乩、排排紫微、看看星座、算算塔羅,偶一為之,是人人都可以負擔的起的心理治療。再不就找找親戚朋友,吐吐苦水,也算是紓解了。可也擔心人家生活也夠沉重了,講太多壞了人家心情,或是兩人一起陷入憂鬱的深淵。不然,喝點酒、搖頭跳舞、狂唱KTV,或是刷卡血拼,發洩一下、暫時逃避一下,隔天在繼續出發。

再嚴重一點,長期情緒低落、失眠、焦慮,總算克服心中的百般不安和不願,冒著被看作瘋子的險,到了精神科去掛個門診。拜全民健保之賜,所謂醫生雖然完全不像電影裡,會跟你進行出神入化、溯及童年經驗的深度談話,但總算拿個藥吃吃,看看拜生物醫學之偉大發明,用小藥丸改變一下腦中的化學平衡,看活著會不會舒坦一點。吃了藥有效也好,但總是不安地想難道要一輩子吃下去?有時自己也知道是心結打不開,藥怎麼吃還是不見改善。喔,那要進行深度談話的心理諮商或是治療,要去哪裡找到可以信賴的人呢?總是覺得找個陌生人講內心話,也不知道如何個講起才好,還有一次將至少將進千元的的晤談費,又不是一次就好。景氣這樣壞,荷包在縮水,這花下去也是一筆負擔,又不知道會不會「好」?

這是一般人.面臨心理問題的現實困境。

以藝術養生--
寧靜而強大的內在革命

我們還有沒有其他選擇?還有沒有其他滋養心靈的方式?我們學習心靈『養生』,降低需要『治療』的機會。

有沒有一種滋養心靈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在這個最好又最壞的時代裡,隨心所欲地整理、表達、抒發心中的一切感受?可以讓心中無法言說,悶在胸口的複雜糾葛情緒有一個出口?可有沒有可能將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轉化為眼睛可見,真實動人的美?

不論貧者富者,人人都可以享有。只要能夠呼吸,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以滋養自己。

能不能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可以探索自己面臨的生命挑戰,去發覺自己內在俱足的智慧?不需要急著給建議和解答,而可以慢慢地經驗當下。在這個探索的旅程中,相信自己能夠在時機成熟時,得到需要的領悟和答案。能不能有一種辦法,讓自己重拾力量,相信明天還有希望?

能不能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暫時卸下層層盔甲,讓心變得柔軟?那裡沒有對錯?沒有美醜?可以馳騁想像,可以不講道理、可以盡情遊戲。那裡不打分數、沒有比較、沒有批判,可以讓疲倦的心只是靜靜休息。可以安慰受傷受挫的心,可以一個人靜靜的讓眼淚滑落流淚,擁抱自己的悲傷;卻又能看著傷口,好好地包紮起來,重新站起來。

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搭起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橋樑,可以慢下來,先不下結論,可以真正看見彼此的心,讓了解成為可能。了解能夠萌芽,尊重於是生根,愛就茁壯了。

這個方法是藝術。

以藝術養生。

以藝術進行一場寧靜又力量強大的內在革命,讓藝術的美與真誠滋養生命、照護心靈。

「地方」,可以是美術館的長椅、是畫室、是一張小小的書桌、客廳裡的餐桌、公園裡的草地、巴掌大的筆記本,或是一個無邊無際、無限可能的內在想像世界。任何一個你覺得自在、安全的角落。

「時間」,可以是每個週末一小時的動手創作時間、十分鐘的空檔、坐在公車捷運上的通勤時間、可以是看到一片轉紅的落葉,看到孩子的笑臉,

當投入創作時、當美的感覺發生,是超越時空的。彷彿剎那間凝結了。

創作的成品可以是一幅原子筆的隨手速寫、一幅讓你深深觸動的照片、一片抓住你目光的落葉、一條表現秋天心情圍巾、一張給朋友的生日卡、與孩子一同創作的黏土玩偶、或是一張自己釘的桌子。

創作是人的本能~
我們都是老鷹,只是忘記如何飛翔。

我們都是老鷹,只是忘記如何飛翔。順著氣流,翱翔於天地之間。老鷹飛翔的目的是什麼?飛翔本身就是目的、經驗每個當下與氣流互動的美、飛翔滋潤了生命,感受到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自由。

自由翱翔於想像與夢想的內在世界,而動手創作是我們與外在世界聯結,讓靈魂著陸的方式。

想像,是通往內在心靈的鑰匙;而創造,是一切成長的泉源。生命成長的關鍵是:不斷地想像、不斷創造新的自己。藝術創作結合了想像與創造、渾沌與秩序、已知與未知,是最接近生命存在情境的一種活動。

以藝術養生,將開啟一場寧靜而強大的心靈革命。

當我們的心靈變得柔軟、能夠呼吸、歌唱,能夠愛,

我們的世界會不同。

藝術養生V.S藝術治療

人類心靈的千變萬化與纖細脆弱,藝術治療師,受過心理與藝術的訓練,加上無數的臨床工作經驗以及督導。藝術養生人人能做,而藝術治療,則需要受過完整理論與臨床經驗的藝術治療師。何時需要藝術養生,何時需要藝術治療呢?這就像感冒了,輕微時、抵抗力好的人也許可以多休息、多喝水,自行調養,就可以痊癒,但是嚴重時,或是抵抗力較差的幼兒或年長者,就需要進速就醫。一般人可以藉由藝術創作自我探索,滋養生命,但是若是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有創傷經驗、或是遭遇重大變故,心靈脆弱的人,就建議尋求專業的藝術治療師一同工作。

(本文原刊登於行天宮通訊 133期,經作者同意引用)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些年從事輔導工作,接觸許多的家長,而自己也成為兩個孩子的媽之後,對於親子關係、父母的角色,著實有許多的感觸。

這樣一份以愛、以血緣,既緊密又深厚纏繞著的關係,怎麼會失了味、走了調?為何這一代的父母背負著如此沈重的育兒壓力?為何青少年的問題層出不窮?為何親子之間常常發生衝突?為何家不再是避風港?

當然社會在改變,時代在改變,背後可能有許多的原因值得探討。

但我總相信,無論是在面對哪一個階段的孩子,即使是叛逆的青春期時,相信有愛,因為有愛,總能改變,總有出路。

只是身為父母的,需要覺醒,需要學習,需要成長。

而這其實都要從自己的心,著手。

為自己的心添加甜蜜的滋味,為夫妻關係營造幸福的滋味,為家人關係拓展美滿的滋味。消除心裡的苦味不滿,稀釋關係中的酸澀,減少口氣中的毒辣。讓親子關係回復本有的原味,讓彼此享受這份關係的美味。

養兒育女確實不易,尤其當孩子漸漸獨立,難免引發親子之間的不和,只是親子的情分走到如今,何妨攜手共度這個特別的階段。等兒女長大成人,相信做父母的,也在學習成長的路上走過一遭。

縱然百般滋味在心頭,當我們願意「成為父母」,其實我們自己終將獲得生命祝福的饗宴!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在你的懷中醒來,夢見我們一家人住在一間歐風的民宿,夢見美美柔柔的水彩畫、香噴噴的現烤麵包,還有民宿主人的自由生活。

結婚六年了啊!

沒有特別預定節目的紀念日,我心血來潮,動手做了一些小東西,放在紗袋上,做為給你的祝福!

謝謝你這一路的陪伴,驚奇於我們的相遇相惜!

期待日後,依舊一路相知相伴!!






用黏土跟毛線織就我對你的情感

在透明袋子裡裝進貝殼沙、乾燥的玫瑰花
表示你的溫柔與踏實



送你一枝用黃金毛根包裹的乾枯的樹幹
代表魔法的權杖

五彩的氣球
代表你所有可以實現的夢想



附上一張小卡
把所有的心意裝進金黃的紗袋
這是我們的愛情錦囊



後記

結婚紀念日這天
老公並沒有打開這個錦囊
因為工作的煩心

原本有點小失望
不過,其實我已經得到
動手製作小東西來表達情意與感謝的滿足
這也是一種藝術的療育吧
把祝福具體化
命名
給予意義

晚上
家人一起聚餐
婆婆很可愛地以茶代酒
祝福我們永遠恩愛

沒有鮮花
沒有特別的約會
隔天
老公抽空說要帶我去買衣服
我決定去買涼鞋
於是,他在鞋店等了我快半小時
試穿十幾雙鞋子
店員小姐直誇他十分有耐心

這就是他愛的表現!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