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偶爾在生活停頓的瞬間,或者,當困頓迎面而來,從心底深處,總會如香繚繞起一種「疲憊」的感覺。
身體的疲憊,心裡的疲憊。
同事幫我做了一份豐富生命檢核表,其中在生命能量及活力的部分,稍嫌不足。
透過同事與我的分享,我自己也藉此機會有了一番新的體悟及觸動。
這幾年固然因為帶小孩而忽略了身體的照顧。但我知道,在心靈的成長上,自己是不斷努力向前的。只是,最近我突然有了不同的疑惑,好奇自己為何要如此努力,努力於自我的覺察、省思及成長。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專業所需,但另一方面,這麼強大的驅動力背後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
當她提到我內在的熱情似乎並未全然散發,也提醒我察看自己活力的流失處時,我感受到那股跟隨我許久的疲憊感。
當我感受到身體及心靈的疲憊時,悲傷的情緒也隨之昇起。
事後我一個人在回家的路上思想,我想到自己的父親。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因為患有躁鬱症而進出療養院多年。青春時代,家庭的傷害一直到我進了大學,透過信仰,透過專業的學習,才開始療育的旅程。
我突然有一種體會,是否在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聲音,告訴自己:「不能憂鬱」。「不能讓負面的感覺停留太久」、「總要找到出路」、「人是可以改變的」、「妳可以活得更好」,這些固然都沒有錯,但正如大學時代老師上課所說:在親子關係的影響中,一種是學習複製父母的特質,一種則是學習相反的特質,但兩者其實都仍在父母的影響之下。
就如同父親的憂鬱對我造成的影響,我想當年的那個孩子,也許因為害怕、因為痛苦,於是決定,自己絕不能像父親那樣,憂鬱。雖然我確實不再憂鬱,但同時,也因為我耗費太多力氣想要避免自己的擔憂害怕,反而失去了真實的感受,反而讓許多的情緒在心底累積,反而無法盡情地抒發釋懷。
寫出了這些,我知道,自己已經有更深的看見及明白,也釋放了一些過往負面的能量。
我想,自然、自在,當事情來臨,當感受浮現,就是自然地去經歷、自在地體會。越是抗拒,越是否認,越是害怕,越是擔憂,反而會讓自己花費太多不必要的力氣,掙扎、衝突、拉扯,甚至困住、束縛,而無法展現生命的活力。
我想,盡情地流淚,盡興地歡笑,也許再好好地將過往那些埋藏已久的,開箱,數算,在陽光下蘊染祝福的顏色。

圖片出處:bulo.163.com/push/ -6Xau-P9KKOj-0-2R.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