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帶著大兒子到醫院看診斷報告。
初步的評估結果確實有學習方面的困難。
我尚且還不想使用「學習障礙」這樣的稱號,主要是目前的協助方向還是會以學校的特教資源為管道,但由於尚未進入鑑定流程,也要再看學校方面的評估。
再者,與其說是障礙,倘若換一個說法,就是符合孩子狀態的學習方式並非一般的讀寫,而是更多元多感官的刺激,那麼說這樣是障礙,其實也是由於無法透過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學習及反應出成果。

不過一開始在診療室得知這樣的結果,還是不免有失落、難過及沮喪。
就像是你懷疑自己的某些症狀可能是因為罹患了某種疾病,但在診斷結果尚未出爐前,總懷抱著一絲希望。
而當確定病因時,一方面其實是鬆了一口氣,至少你知道這些症狀的緣由,但另一方面,你將開始另一種挑戰與改變。

至少我們知道孩子並非是因為不認真、沒興趣、缺乏練習,而造成學習成效不彰。
至少我們可以開始脫離複習了兩三個小時,隔天考試還是只有三十分的挫折。

當然,不免擔憂心疼的是,孩子的未來。
我也看到關於自己的這個部分,是因為我勢必會陪伴孩子走不一樣的路。這也意味著我可能需要改變我自己的計畫、生活的步調。

但在我心底也有其他的想法。
為何兒子會有這樣的狀況?為何會發生在我們家?
我的觀點倒不是負面消極的,而是相信這背後總有意義與祝福。
倘若在尚未出世前,我們彼此的靈魂就決定要來成為母親與孩子,就決定要進行一場不一樣的學習旅程,那麼,兒子會由我們而生,會選擇我們成為父母,其實都是有任務跟使命的。
尤其當我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曾經擔任過學校的代理特教組長,也曾在早療中心工作,都讓我對於這樣的領域不至陌生,比較知道可以如何尋求協助。
即便與現在所做與未來所要發展的較無關聯,但那些經驗,其實都沒有白費。
再加上自己原本就不是以課業成績為教養目標的母親,更樂意讓孩子多元的發展,期待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與潛能,至少這樣的態度,對於兒子的狀況,比較容易找到出路。

所以,這是一場親子的共同修行。
兒子的學習障礙,對他,對我們,都是拓展彼此生命視野的禮物。
讓我們去發現除了現有的學習方式與評量管道,還有什麼其他的可能性。
讓我們去經驗,如何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涯道路,如何真的「與眾不同」。

所以,我們即將展開一場學習的冒險旅程!
請幫我們加油!!


備註:
學習障礙的定義
民國九十一年五月教育部所發佈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中,將學習障礙界定為:「指統稱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或知覺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算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其障礙並非因感官、智能、情緒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結果」。其鑑定之標準如下:
1.智力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者:依據學生在個別智力測驗之智商來判定。
2.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依據學生的智商和實際成就之間的差異、各項認知能力間的差異、各項成就間或成就內的差異等三項標準來判定。
3.注意、記憶、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數學運算、推理或知覺動作協調等任一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評估後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學習輔導無顯著成效者:學生在上述能力之表現有顯著困難,且經由學校或教師所安排之各項補救教學及學習輔導措施均無顯著成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