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剛看完一本日前很想閱讀的書籍:洪蘭教授翻譯的「養男育女調不同」〈遠流出版〉。
剛好自己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一男一女的組合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性別的差異。
在教養的過程當中,我避免用男生應該如何、女生必須怎樣的態度,希望可以破除性別刻板印象與角色,讓兩個孩子都擁有兩性的美好特質。但我不免發現:姊姊真的比較喜歡玩娃娃,弟弟則從小就愛玩車子。
我很好奇,在沒有刻意鼓勵或禁止的情況下,為何他們會有如此的選擇?
而看完這本書,除了有原來如此的理解,也多了許多男女大不同的寶貴知識。
記得在求學時代,就讀過約翰.葛瑞博士所寫的「男女大不同」一書,開啟了對兩性之間不同需求、不同表達方式、不同思維的認識。
因為了解彼此的不同,才能找到共同溝通的語言與方式。
但那時主要是著重在成人親密關係的探討上。
而這本書,則是由男女生從小到大的發展談起。最重要的前提是,男女生的許多不同是來自天生的基因、大腦的機制,而非後天的教養或社會化的結果。
例如:小女生喜歡玩娃娃、小男生喜歡玩車子,是因為男女生視覺系統的差異。這個差異也導致小男生為用黑、藍色等畫跟動作有關的圖像,小女生則用紅、橙等鮮豔的顏色畫人物、物體。
一些我們以為需要破除的性別刻板印象,是因為男女生天生的構造與傾向所帶來的結果,刻意地禁止或改變,反而無法發揮原有的潛能。
重點是在於找到男女生最適合的發展途徑與學習方式。
作者除了透過科學的研究來闡述男女生天生的不同特質,也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男女生所會遇到的問題,加以澄清與建議。
從中可以發現,同樣的問題,例如:校園暴力、吸毒、兩性交往等,會因為男女生的差異而有原因、結果、如何因應的差別。唯有了解因為性別所造成的不同,才能更確實有效地改善問題。
所以,男生就需要用男生的語言、方式來溝通,女生就需要用女生所能理解的方式來面對。
這本書不禁讓我去思考學校的教育現狀。
性別平等也是近年來學校輔導工作的重點之一,但平等並非是每個人都要一樣,而是更深切地去認識彼此的特質,尊重彼此的差異。
讓男生去做女生擅長的事,或者要女生變得跟男生一樣強壯,反而更是一種誤解。
而除了性別的差異,每一個人又是那麼地不同。
只是學校教育,如何能夠讓每個孩子適性發展呢?
即便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不免需要一些典範或榜樣,但如何在效法之餘,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是誰,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更重要的吧!否則,每個人都追求一樣的成功、相同的幸福,恐怕會帶來更多的痛苦與挫折。
先開心地成為自己,做自己的性別,接受自己天生的樣貌,並透過這樣的身體,發展心靈的力量、靈魂的深度。
撕下標籤,放下分類,丟下評斷,我,就是我。
●延伸閱讀
1.浮萍男孩-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Leonard Sax著、洪蘭譯,遠流出版
2.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Anne Moir & David Jessel著、洪蘭譯,遠流出版
3.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Matt Ridley著、洪蘭譯,商周出版
剛好自己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一男一女的組合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性別的差異。
在教養的過程當中,我避免用男生應該如何、女生必須怎樣的態度,希望可以破除性別刻板印象與角色,讓兩個孩子都擁有兩性的美好特質。但我不免發現:姊姊真的比較喜歡玩娃娃,弟弟則從小就愛玩車子。
我很好奇,在沒有刻意鼓勵或禁止的情況下,為何他們會有如此的選擇?
而看完這本書,除了有原來如此的理解,也多了許多男女大不同的寶貴知識。
記得在求學時代,就讀過約翰.葛瑞博士所寫的「男女大不同」一書,開啟了對兩性之間不同需求、不同表達方式、不同思維的認識。
因為了解彼此的不同,才能找到共同溝通的語言與方式。
但那時主要是著重在成人親密關係的探討上。
而這本書,則是由男女生從小到大的發展談起。最重要的前提是,男女生的許多不同是來自天生的基因、大腦的機制,而非後天的教養或社會化的結果。
例如:小女生喜歡玩娃娃、小男生喜歡玩車子,是因為男女生視覺系統的差異。這個差異也導致小男生為用黑、藍色等畫跟動作有關的圖像,小女生則用紅、橙等鮮豔的顏色畫人物、物體。
一些我們以為需要破除的性別刻板印象,是因為男女生天生的構造與傾向所帶來的結果,刻意地禁止或改變,反而無法發揮原有的潛能。
重點是在於找到男女生最適合的發展途徑與學習方式。
作者除了透過科學的研究來闡述男女生天生的不同特質,也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男女生所會遇到的問題,加以澄清與建議。
從中可以發現,同樣的問題,例如:校園暴力、吸毒、兩性交往等,會因為男女生的差異而有原因、結果、如何因應的差別。唯有了解因為性別所造成的不同,才能更確實有效地改善問題。
所以,男生就需要用男生的語言、方式來溝通,女生就需要用女生所能理解的方式來面對。
這本書不禁讓我去思考學校的教育現狀。
性別平等也是近年來學校輔導工作的重點之一,但平等並非是每個人都要一樣,而是更深切地去認識彼此的特質,尊重彼此的差異。
讓男生去做女生擅長的事,或者要女生變得跟男生一樣強壯,反而更是一種誤解。
而除了性別的差異,每一個人又是那麼地不同。
只是學校教育,如何能夠讓每個孩子適性發展呢?
即便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不免需要一些典範或榜樣,但如何在效法之餘,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是誰,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更重要的吧!否則,每個人都追求一樣的成功、相同的幸福,恐怕會帶來更多的痛苦與挫折。
先開心地成為自己,做自己的性別,接受自己天生的樣貌,並透過這樣的身體,發展心靈的力量、靈魂的深度。
撕下標籤,放下分類,丟下評斷,我,就是我。
女兒很喜歡畫人物,特別是女生。
兒子則喜歡畫動作,在圖像的描述中是有行動的。
●延伸閱讀
1.浮萍男孩-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Leonard Sax著、洪蘭譯,遠流出版
2.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Anne Moir & David Jessel著、洪蘭譯,遠流出版
3.天性與教養-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Matt Ridley著、洪蘭譯,商周出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