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思「內在英雄藝術療育探索工作坊」的過程中,好似也把這些日子學習到、經驗到的部分做一個整合。
相較於內在小孩,內在英雄算是心靈探索的進階版吧,對我來說。
一方面翻閱著「內在英雄」這本書,也搭配原型卡的使用,一方面也詢問自己:甚麼是我在這次工作坊想要傳遞的禮物?

其實我不太喜歡把人歸類,連書中所附的原型測驗,也是一直到最後才自己施測。總覺得人心太過複雜多樣,並非某一種類型可以囊括。不過作者倒也是提過:「本書描繪的旅程不是線性的,而是循環或迴旋式的推進。它由『天真者』的全然信任開始,慢慢步入『孤兒』對安全感的渴求,『殉道者』的自我犧牲,『流浪者』的探索,『鬥士』的競爭與勝利,最後是『魔法師』的本真和整全合一。」
所以,我們都會經歷這六種原型,也可能同時存在這些元素,只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有不同的認同取向與任務。
每一種原型都有她的特質,也有她的挑戰。
與其說是優點或缺點,我更喜歡原型卡牌義上面的詮釋:每一種都有其光明面與陰暗面。


如同從孤兒的二元論,世界非好即壞,人非良善就是邪惡,一直到魔法師明白,沒有全然的黑白,越是逃避躲藏的越有力量,光明與陰暗同時存在。
當願意放下評斷,接納自己的每一部分,整合就開始滋生。


本來想自己親手做一個轉化的面具,礙於媒材不足,就用塗鴉與拼貼另行創作。
我將這幅作品命名為「這也是我,那也是我」。
我同時是急躁的,也是細膩的;是堅強的,也是柔軟的;是緊張的,也是放鬆的。
每一種特質都有其光明面與陰暗面。
那些我們看為不喜歡的特質,必然都有她的用處與祝福。
與其說是把缺點變成優點,倒不如說是學習接受、欣賞,自己的每一個部分。
如此,無需逃避、壓抑、投射,而是發現痛苦背後的禮物,陰暗特質的潛能。

正如同沒有自信的人,會因為自己具備充足的能力而有信心嗎?
我覺得重點並非在於加強自己的能力,而是學會喜歡自己。
就是因為內在論斷評價的聲音太過嚴苛,如同完美主義者不斷地要求自己,無論怎麼做或達到怎樣的成功,都不會感到滿意與自信。
唯有從心愛自己,看見每一個部分都有她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自我才不致分裂矛盾。
所以,改變並非是一種修正或所謂的變好,而是從認識自己真實的面貌開始。

這就是我想分享的,關於轉化與整合。


後記:
言語能描述的終究有限,還是親身體驗,透過不同的工具與媒材,進行一趟探索的旅程吧!

整合面具創作

材料:可至美術社選購紙面具一張或白色圖畫紙、塗鴉材料〈蠟筆、水彩、壓克力顏料〉、拼貼材料〈剪刀、膠水、過期雜誌、手邊的小玩意〉

做法:
1.可在同一面或正背面進行創作
2.可讓自己先放鬆,進行一段冥想,探索自己內在陰暗的、不喜歡的部分
3.開始在面具上創作呈現〈較少接觸者,可從拼貼開始〉
4.再讓自己重新檢視,發現其相對的特質
5.在另一面或另一邊進行創作
6.再次欣賞,看看這兩面有甚麼關聯,試著進行兩者的整合創作
7.可為作品命名或進行自由書寫

重點在於呈現與發現,透過手邊的媒材,呈現心靈的圖像。同時也在一邊創作的過程中,慢慢體驗與發現。
即使一開始是模糊不清的,只要願意嘗試,無論過程或結果為何,都會是心靈的洗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