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一

上隱喻課程的前一天,我先到MaLi老師的blog看了她改寫安房直子的一篇童話「
黃昏海的故事」,這是這次上課事先閱讀的文章,故事只寫到一半,本以為會在課程當中讓每個人繼續完成自己的版本,所以也就不急著在當時構思。
因為上了幾堂的課程後,我發現,故事可以在當下輕鬆地浮現與流洩。
我不需要一開始就知道或決定結局,而是一字一句地說著,順著內在的流動,編織百樣人生與萬種滋味。

剛開始上課,MaLi為我們重說這個已經成為她自己版本的故事(架構相似於原本的童話,但其中的味道與發展已然不同)。
在故事中,MaLi看懂了自己及再次明白自己的療癒觀點。
原本很期待在課程中說出自己的發展與結局,只是在進行時並沒有這個部分,而是讓我們兩人一組分享,透過這個故事,有哪一段特別打動自己,承接了自己生命的哪個部分又與最近的經驗有甚麼相關。

我說的是海龜變成年輕人之後的那段話:千年的靈魂在不同的軀體裡轉換。
我記得幾個月前閱讀原作者的內容時,就比較同情海龜。聽完MaLi的版本,還是對海龜比較有興趣。
上完課再重讀MaLi書寫的
完整版,更喜歡其中的一句話:「心,是無法被綑綁的,即使是魔法也不成。」

我感覺自己其實還在那個想要說出結局的期待中,想要透過自己的訴說來探索自己,認識自己的生命觀。
有空,在一段適切的時空裡,或者不是透過這個故事,我想,我一定還可以完成這個期待。


之二

這次的主題是承接別人的故事及將生命故事以隱喻形式重述。
講義的內容豐厚了些,談到如何承接別人的故事,並加入支持或療癒的因子,又如何將別人的生命故事轉為一則隱喻。

一開始,我們在三人小組中練習故事接力。
我發現,我需要比較清楚的指示與說明,因為在小組中,我們就只是單純地玩故事接力,並沒有特別留意承接的部分。
而當成員相互回饋時,我隱約有一種不太舒服自在的感覺。
可能是自己的故事由別人繼續,但當別人以為抓住了甚麼重點卻又不是自己想表達的,或者說他人透過故事來加以解讀甚至分析時,就失去了故事的美與對話的空間。
成員後來解讀為彼此的年齡不同,而有了故事精神的差異。
我覺得,這後面的詮釋是多的。

有時候就讓故事只是故事吧!
雖然我知道在課程當中需要練習,甚至需要抽絲剝繭地去解讀背後的脈絡,但也讓我留意到:若是在助人工作的現場,透過故事或作品來評析對方,甚至以為自己懂得甚麼,是多麼輕忽及危險的舉動。
在藝術治療的學習當中,也有人傾向藉由作品的分析來了解個案,而我喜歡「創作就是治療」的觀點,我喜歡激發當事人的生命潛能,我喜歡陪伴引導而不是評斷建議,我喜歡讓對方看見自己生命的力量。
在隱喻的部分,我想就是讓對方更多地去發現,去澄清,去明白。
在承接的部分,會有核對,也會透過對方的反應來修正發展的方向。


之三

MaLi繼續以故事接力做一個示範,開放三位夥伴,我是其中之一。
我們輪流說故事,MaLi則分享她所感受到背後的意涵及如何發展下去的觀點。

這是一個關於一隻大象在沙漠中奔跑,並出現一隻兔子的故事。
我是頭一個說的。我說這隻大象為了尋找水源而在沙漠中奔跑,路途中遇到一隻兔子,便詢問牠:哪裡有水源。
過程中,透過其他兩位夥伴的接力,出現了便利商店,又發現商店是海市蜃樓,於是決定學習魔法。
MaLi在過程中給我們回饋,我感覺自己沒有夥伴的興奮,倒也很自在地享受著當下編織故事的歷程。
MaLi說:沙漠並非我一開始預設的背景,而遇到沙漠,我會想到口渴、找水喝,也就讓故事順利地發展。在承接別人故事的時候,我並沒有加入甚麼。

沙漠是甚麼樣的隱喻,找水喝又代表甚麼呢?
對我來說,當下接故事時,可能比較想要拓展兔子在一千次被便利商店欺騙後,卻還是可以生存,背後的故事,而非魔法的部分吧!但話語就只到大象對兔子的詢問。
不知道是否是前天寫了「允許自己pass」的文章,昨天上課說故事的狀態,鬆鬆地,不用力急於給出甚麼,就順著當下思緒化為言語的跳動。


之四

MaLi接著與一個成員進行承接別人隱喻的示範,花了一段時間,如同一個療癒的現場。
我想,以隱喻進行助人工作,一方面放空自己去聆聽,一方面又要很清楚地看見自己如何進行。
稍後,我們進行兩人一組的練習。

我發現這次我在找夥伴的時候,有一種小心翼翼,心底是期待遇到合適的夥伴。
說是自己的龜毛吧!就是因為對自己的感受思緒較敏銳,也覺得要找合適的人才比較容易對話,否則相處不成還可能有一點小痛小傷(有時候找助人工作者,是療癒還是二度傷害呢?)。
可能是對這樣的練習,自己的開放程度與別人的回饋,有些掛慮。
有時候就是太認真吧!
好在最後是MaLi幫我找到一位夥伴。

我先說了一個關於小兔子姊姊與弟弟妹妹在院子裡搗麻糬,為了迎接晚上的慶典的故事。
在來回的過程中,都算順暢。
我也在思索:這個故事對我的意義,究竟表達了我最近的甚麼狀態。
有趣的是,當我想給予故事一些阻力或難題時,發現,又顯得多餘了。
這是一個關於努力付出,之後享受豐盛收穫的故事。
搗麻糬一點都不累,甚至是好玩的,最後還可以跟親族朋友們一起分享宴席。
故事很簡單,也無需太大的轉折起伏。

這大抵就是我最近的狀態。
痛苦的那段年歲已經走過了,倒不是說就不會遇到挫折,但懂得如何自處的秘訣。為了想望的生活努力著,結果是什麼並不重要,享受當下的經驗就很美好。而其實我知道,糯米一定可以搗成又香又Q的麻糬。

與夥伴交換角色時,我發現自己的訴說多了很多描繪畫面與感官知覺的語句。
夥伴回饋我:有承接到她生命的某一個主題。
最後她摸著我的手說:我是個勞心勞力的人。
然後呢?我不知道。
這些是象徵或隱喻或沒頭沒尾的對話,我決定允許自己pass。


之五

最近在看「墨水世界」三部曲。
看完第一部,正在看「墨水血」(難得覺得續集比第一集好看)。

第一集讓我很有觸動的居然是楊照在故事前面所寫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故事的真真假假。其中說到:「故事為甚麼重要?因為我們的認知與我們的經驗間,永遠存在著落差。我們知道的很多事,是無法經驗的。許多我們切身實在的經驗,又沒辦法以理智來解釋。當認知與經驗兜攏不上時,怎麼辦?我們就講故事。」

每個人都在講自己的故事。生命經驗是存在的,但如何被自己述說,以何種觀點述說,以何種架構述說,又發展出甚麼樣的結局,其實不正是在真真假假間,發現自己是甚麼樣的角色,又是甚麼樣的作者,又或是甚麼樣的讀者。
自己的故事是愛情小說、親情大悲劇、驚悚推理劇還是法庭戲、幽默小品、肥皂劇、八點檔?
自己是哪一種角色?堅持當主角還是永遠是配角?
自己又相信會有哪種結局?好人有好報?悲劇才淒美?或者結局輪不到自己來決定?

在「墨水心」的故事裡,除了故事角色跑到現實人生,小說中的主角也跑到裡面的故事之外,壞人其實很有份量,主角不免歷經波折。
好看的故事不都是有好多的起伏,如果主角一路平順,也就沒甚麼好寫好讀的。
所以,在真實的生命中,痛苦可以增加故事的深度,淚水可以襯托故事的甜度,我同時是主角,是作者,也是讀者。

學隱喻,學如何說故事,也學如何看懂自己與別人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