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一

兩個孩子跟我偶爾會有這樣的對話。
「人死了,會怎樣?」
「如果媽媽死了,會去哪裡?」
「等我們長大,媽媽老了,就會死嗎?」
女兒甚至會好奇地說:「好想知道死掉的感覺。」

我會說:「人死了,就會回到天上,就是你們還沒出生的時候在的地方。記得你們是從天上來的,死了,就會回天上去。」
「媽媽死了,會在天上看顧你們,也會活在你們的心裡。」
孩子又說:「如果媽媽死了,我會很難過。」
「那等我死了,也會回天上,又會跟媽媽在一起。」

我總想,死亡,離他們,還很遙遠呢!


之二

母親不時會跟我交代,關於她的後事。
我總是有一句沒一句地應著,大抵是心裡不想去面對有那麼一天。
她也提到關於死亡的方式,舉了幾個長輩過世的例子,要我在最後關頭,放棄急救。
「要走就好好快快地走,不要拖著,對你對我,都是折磨。」

我還無法想像,那樣的場景及抉擇的心情。
但我想,好好地死,確實也是一種幸福啊!


之三

父親的死亡證明上面標記著「猝死症」。
沒有任何預兆,我就在某一日回到家時,接到這個消息。
趕去醫院,也見不到最後一面。
傷心是必然的,但因為父親長久受躁鬱症之苦,因為相信他死後去了更美的地方,也就覺得,對他來說,說不定是一種解脫。

我想像,他的靈魂在一個無慮無憂的世界,等待我們死後,再相會。



之四

清明節回南部親戚家,突然才知道,前一天,表姊的女兒出了嚴重的車禍。
就要高三畢業了,戴著安全帽坐在機車後座,不知道為何撞上路旁的水泥塊,傷到腦幹,尚未清醒。
或生,或死,或為植物人。
若是能夠好好地復原,這頂多就是一場意外。
但突然地,死亡,如此靠近,年輕的生命。

記得農曆年時,還見著面,一起玩塔羅牌。

如果無法復原,要好好地讓她走,還是抱著一線希望,用機器維持生命的氣息?

我無法完全體會,她父母的心情。
但我想,兒女面對父母年老過世的痛,跟父母面對孩子年輕消殞的傷,必然是不大相同的。
必然會有好多的捨不得,是關於孩子生命的開展與花樣,是關於彼此親子之情的短促,是對生死的感嘆與疑惑。


之五

回家後,我跟老公說:「如果有一天我沒有意識,就不要急救了。」
我想,死亡並不可怕,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捨不下,肉體的相會。總想看見、聽見、摸得著,可以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玩耍旅遊。
而死亡,是一條沒有橋可以相遇的河,河上是一幕一幕的回憶,生的這一岸看不見彼岸。
身體毀壞,但深情未了。
所以還活著的人,不免捨不得,總想延後渡河的時間。
只是,每個人必然要上船的。


之六

上船的時間,如何決定?
上船的方式,如何安排?
在生死面前,人,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嗎?
死了之後,又是如何呢?

從宗教、哲學、各家各派的角度,各有不同的說法。
相信甚麼,就會有不同的結論與表達呈現的行為。

死是什麼感覺,現在的我不明白。
對於死亡,也只是用現在的身心所能感知理解的方式想像著。
但活著,如何可以自在心安,就是當下的學習了。
我不免想,若是有一天突然地離去,現在的我對於自己,沒有遺憾。



之七

年輕的孩子還是離開了!
不知道是否度過十八歲的生日?

老公請我致電問候她的父母。
我沒有這麼做,因為電話中能說的,並非我覺得真的重要的。
如果能夠,最好是在一旁陪伴著吧!
也許甚麼都不說,也許幫忙處理瑣碎的後事,也許只是靜靜地哭著,也許聆聽著孩子生前一遍又一遍的故事。

無須節哀,因為必然傷心,必然要有一段哀悼的過程。
必然要走過、接受、釋懷了,才能有力量地繼續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artc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